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物质主要理论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晨旭 严大东 +1 位作者 邢向军 厚美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8-47,共10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软物质体系的一些主要理论,如弹性理论、相变理论、标度理论、自洽场理论、颗粒物质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同时讨论了熵在软物质体系中的作用等.软物质体系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动力学理论,如黏性问题、扩散问题、介面波的运... 本文主要讨论了软物质体系的一些主要理论,如弹性理论、相变理论、标度理论、自洽场理论、颗粒物质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同时讨论了熵在软物质体系中的作用等.软物质体系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动力学理论,如黏性问题、扩散问题、介面波的运动等问题均没有在本文中提及,这些领域中也有一些软物质体系重要的理论研究工具和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物质 弹性理论 标度理论 自洽场理论
下载PDF
以颗粒物理原理认识地震
2
作者 陆坤权 刘寄星 《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28,4,共6页
地震是给人类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中国受地震灾害损失尤为严重。尽管数十年来人们作了巨大努力,然而,地震预报研究未能获得突破。基本共识是.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科学难题。
关键词 地震预报地震前兆深源地震颗粒物质 浅源地震
下载PDF
颗粒气体团簇行为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花 陈琼 +1 位作者 王文广 厚美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8-264,共7页
颗粒体系由于非弹性碰撞和摩擦等内秉的能量耗散特性,由宏观粒子形成的颗粒气体体系经常会有局部凝聚现象,这是颗粒气体体系与分子气体体系的最大区别之一.理解和预测这一现象的发生将有助于人们对远离平衡态体系的复杂现象,如有序结构... 颗粒体系由于非弹性碰撞和摩擦等内秉的能量耗散特性,由宏观粒子形成的颗粒气体体系经常会有局部凝聚现象,这是颗粒气体体系与分子气体体系的最大区别之一.理解和预测这一现象的发生将有助于人们对远离平衡态体系的复杂现象,如有序结构、斑图和团簇形成的认知.这种局部凝聚现象可以类比于分子气体中亚稳分解形成的液滴,将气液相分离用于解释和寻求局部凝聚现象的此模型得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校验.但是实验的校验却由于宏观粒子运动受重力作用的影响难以在实验室中实现.作为实践十号卫星的前期实验,本文利用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落塔装置,以水平激振装有不同尺寸和数目的颗粒样品,在短时微重力条件下,成功观察到颗粒气体团簇的形成;并将实验结果与颗粒气体类范德瓦耳斯气体分子相分离模型对比,由形成团簇样品的颗粒数密度条件,来实验确定了所选颗粒的恢复系数,得到直径为0.5 mm的钛珠颗粒的恢复系数在0.6—0.8之间,直径为1 mm的钛珠颗粒的恢复系数约为0.8,直径为2.5 mm的钛珠颗粒的恢复系数应大于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气体 微重力 团簇 落塔
下载PDF
倾斜沙漏流与颗粒休止角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昱 韦艳芳 +3 位作者 彭政 蒋亦民 段文山 厚美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1-218,共8页
本文发现在测量误差内颗粒物质的下列三个临界角度相等:1)从直径为的倾斜孔洞流出的Beverloo颗粒流的流量开始停止的临界倾角c向大孔径极限线性外推c≡c(→∞)的补角s=180°-c;2)从靠近堆顶的点源向光滑底板缓慢下落颗粒形成... 本文发现在测量误差内颗粒物质的下列三个临界角度相等:1)从直径为的倾斜孔洞流出的Beverloo颗粒流的流量开始停止的临界倾角c向大孔径极限线性外推c≡c(→∞)的补角s=180°-c;2)从靠近堆顶的点源向光滑底板缓慢下落颗粒形成的圆锥形堆的休止角r;3)直接剪切矩形颗粒固体测得的库仑内摩擦角φ.该结果倾向支持倾斜孔洞和颗粒堆自由表面的固-液转变与颗粒固体内部的库仑屈服均来自材料的同一临界性质.由于三种情况样品的内部应力和变形等都是目前还远不能定量分析的复杂非均匀分布,我们仅从定性角度对此给出一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孔洞流 休止角 库仑内摩擦角 Beverloo公式
下载PDF
玻璃-橡胶混合颗粒的力学响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琼 王青花 +2 位作者 赵闯 张祺 厚美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30-338,共9页
通过直剪实验和离散元模拟,研究掺杂了橡胶软球的玻璃体系的力学响应.改变颗粒固体中橡胶颗粒的含量,研究体系剪切强度以及剪胀变化等特性,发现随着橡胶颗粒的增加,会出现剪胀到剪缩的相转变现象,且混合颗粒固体的弹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直剪实验和离散元模拟,研究掺杂了橡胶软球的玻璃体系的力学响应.改变颗粒固体中橡胶颗粒的含量,研究体系剪切强度以及剪胀变化等特性,发现随着橡胶颗粒的增加,会出现剪胀到剪缩的相转变现象,且混合颗粒固体的弹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研究发现,随着体系中橡胶颗粒含量的增加,剪切屈服强度值逐渐减小,体积发生从剪胀到剪缩的相转变现象,但临界剪切强度在一定橡胶颗粒含量范围内保持一致;实验所采取的剪切速率下,应力应变曲线能较好重合,即实验处于率无关区域;混合样品的屈服强度值随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离散元模拟也得到了上述结果,另外模拟还发现,随着橡胶颗粒含量的增加,颗粒的平均配位数增大;橡胶颗粒含量和正压力对剪胀-剪缩相转变的位置有影响,橡胶颗粒含量较小时,在较大的正压力下易发生相转变现象,且剪胀-剪缩相转变点对应的平均配位数在5.6—5.9之间;在橡胶颗粒含量小于30%时,混合颗粒样品的残剪强度与不掺杂的颗粒体系相近;大于30%时,残剪强度随橡胶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残剪强度随正压力加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体系 直剪 混合颗粒 离散元
下载PDF
玻璃-橡胶混合颗粒体系的弹性行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子渊 李昱君 +4 位作者 王富帅 张祺 厚美瑛 李文辉 马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7-127,共11页
废旧橡胶制品颗粒与砂土颗粒混合物作为建筑填充材料具有环保、轻质、减震效果好等特点.软硬组分的混合比例可以调制体系力学性能从而实现兼顾材料柔韧性与强度的需求,但细观层面上材料性能改变的原因尚不明确.本文主要研究玻璃-橡胶混... 废旧橡胶制品颗粒与砂土颗粒混合物作为建筑填充材料具有环保、轻质、减震效果好等特点.软硬组分的混合比例可以调制体系力学性能从而实现兼顾材料柔韧性与强度的需求,但细观层面上材料性能改变的原因尚不明确.本文主要研究玻璃-橡胶混合颗粒体系的弹性行为及其微观机制.利用飞行时间法测量混合材料等效动弹性模量,发现随着橡胶颗粒增加,体系逐渐从类玻璃刚性行为转变为类橡胶柔性行为.离散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类似.此外,模拟显示低橡胶颗粒占比样品内主要由玻璃颗粒构成主力链结构,而橡胶颗粒基本不参与强力链的构成.当橡胶颗粒占比较大时,玻璃颗粒和橡胶颗粒共同构成主力链网络结构,但颗粒间法向接触力分布相对更为均匀,可视为玻璃颗粒悬浮于橡胶颗粒中.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改进的等效介质理论,用于描述混合颗粒体系的弹性行为.研究认为:橡胶颗粒占比较小时内部颗粒的变形相对均匀,材料近似满足等应变假设,视为并联弹簧模型;橡胶颗粒占比较大时混合材料近似满足等应力假设,视为串联弹簧模型.两种模型得到的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上述结果有利于从微观角度揭示混合颗粒材料弹性行为的变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颗粒 离散元 声速测量 动弹性模量
下载PDF
用全内反射瞬逝场照明磁镊研究Bloom解旋G-四联体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振业 徐春华 +3 位作者 李菁华 黄星榞 马建兵 陆颖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59-267,共9页
G-四联体(G-quadruplex,G4)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基因组中的一种DNA结构,在DNA的代谢如复制、转录、同源重组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G4解旋酶近年来受到广泛研究,其中Bloom(BLM)解旋酶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仍有一些基本问题不清楚.我们应用全... G-四联体(G-quadruplex,G4)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基因组中的一种DNA结构,在DNA的代谢如复制、转录、同源重组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G4解旋酶近年来受到广泛研究,其中Bloom(BLM)解旋酶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仍有一些基本问题不清楚.我们应用全内反射瞬逝场照明磁镊对BLM解旋G4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观察到了BLM解旋G4的分步过程.相对于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而言,借助磁镊的长时间观测性能,我们在近饱和三磷酸腺苷(ATP)浓度的实验体系中观察到BLM长时间反复解开G4或者长时间维持G4于打开状态的两种作用方式.最后,使用相同的实验条件做了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实验,确定了加载2-3 pN的外力对BLM解旋G4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m解旋酶 G-四联体 全内反射 磁镊
下载PDF
自驱动的Janus微球在具有不同障碍物的表面上的运动行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红 宗奕吾 +1 位作者 杨明成 赵坤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33-239,共7页
自驱动粒子在靠近边界尤其是平面上障碍物的边界时,会展现出奇特的运动行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固定于平面上的微米级障碍物的几何效应(包括大小和形状)对双氧水驱动的Janus微球运动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障碍物尺寸超过临界值后,... 自驱动粒子在靠近边界尤其是平面上障碍物的边界时,会展现出奇特的运动行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固定于平面上的微米级障碍物的几何效应(包括大小和形状)对双氧水驱动的Janus微球运动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障碍物尺寸超过临界值后,自驱动的Janus微球会被其“捕获”并沿着其边界定向运动.自驱动粒子在障碍物边界的停留时间及运动速率随着双氧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其在圆柱形障碍物边界和球形障碍物边界的停留时间及运动速率均随着障碍物直径的增加而增大.但在相同的双氧水浓度和障碍物直径条件下,自驱动粒子在圆柱边界上的停留时间比其在球形障碍物边界上长;在圆柱边界上的运动速率比在球形障碍物边界上小,揭示了自驱动粒子在障碍物边界上的运动行为与障碍物的几何特性密切相关.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自驱动粒子在不同大小及形状的障碍物中的运动特征,掌握并利用这些特征在诸如设计特殊几何形状来引导自驱动粒子的运动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驱动 Janus微球 受限 障碍物
下载PDF
癌细胞体外实验模型及成型技术现状和展望
9
作者 王高 王晓晨 +2 位作者 刘婷 刘如川 刘雳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73-181,共9页
传统的癌症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小白鼠的活体组织切片了解肿瘤的形成及癌症的各阶段发展情况,相比于活体实验,癌细胞的体外实验因为可以灵活地操控实验变量和实时观测癌细胞生长和发育的特点从而得以快速发展.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诸如... 传统的癌症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小白鼠的活体组织切片了解肿瘤的形成及癌症的各阶段发展情况,相比于活体实验,癌细胞的体外实验因为可以灵活地操控实验变量和实时观测癌细胞生长和发育的特点从而得以快速发展.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诸如培养皿二维环境中培养的细胞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实际所处的三维环境中的细胞行为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借助于微加工和微流体技术以及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生物3D打印技术、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和水凝胶的紫外光固化等技术,越来越多的癌细胞体外三维实验模型得以制造并用于癌症的研究.但同时,现有的技术也面临着精度与速度的矛盾和模型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等问题.本文讨论了二维及三维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实验的模型及制造技术的优缺点,简要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提出了未来几年三维实验模型成型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细胞侵袭转移实验模型 三维结构成型技术 癌症生物物理
下载PDF
光镊与DNA纳米技术在膜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林小娜 石丽君 +4 位作者 叶杨 王云云 马璐 杨洋 边鑫 《自然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5-53,共9页
生物膜是生命活动中信号传导和物质运输的平台。近年来,多学科的交叉应用为膜蛋白介导的膜融合与分裂、囊泡形成与分泌,以及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等膜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新的信息。例如,单分子光镊力谱方法通过精准、定量地检测蛋白与膜的... 生物膜是生命活动中信号传导和物质运输的平台。近年来,多学科的交叉应用为膜蛋白介导的膜融合与分裂、囊泡形成与分泌,以及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等膜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新的信息。例如,单分子光镊力谱方法通过精准、定量地检测蛋白与膜的相互作用,为在时空维度上理解这一生物过程的复杂调控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此外,DNA纳米技术通过构建纳米尺度可编程的自组装结构,提供了可精确修饰与功能化的分子器件。经过疏水修饰的核酸纳米器件可以作用于磷脂膜或生物膜,进而对膜进行表面改性、诱导形变、控制理化参数以及跨膜通信等调控操作。该领域的进步将为细胞生物学机制研究、分泌囊泡的分析检测、人工脂质体的制备优化、新型分子载具开发以及新型药物开发提供特色的工具手段,并构建新颖的体系平台助力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分子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镊 DNA纳米技术 生物膜 脂质体 膜蛋白
下载PDF
以颗粒物理原理认识地震--地震成因、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测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陆坤权 厚美瑛 +3 位作者 姜泽辉 王强 孙刚 刘寄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0,共20页
本文以地壳和地幔的基本构造和己有观测事实为依据,运用颗粒物理原理,将地壳和地幔作为大尺度离散态颗粒物质体系处理,重新认识地震孕育过程,前兆产生机制及规律,探求地震预测方法和途径.主要结果是:建立了地壳与地幔构成和运动的颗粒模... 本文以地壳和地幔的基本构造和己有观测事实为依据,运用颗粒物理原理,将地壳和地幔作为大尺度离散态颗粒物质体系处理,重新认识地震孕育过程,前兆产生机制及规律,探求地震预测方法和途径.主要结果是:建立了地壳与地幔构成和运动的颗粒模型;提出了引发地震的大地构造力的形成机制,以及地震前兆信息产生和传播规律;说明了地震前兆信息的主要特征及其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联,阐述了探测有效地震前兆信息的方法原理;用颗粒流动的阻塞-解阻塞转变原理解释了深源地震发生机制;对以前难以理解的若干地震学现象进行了解释,并讨论了地震的可预测性。由于地壳和地幔的离散结构特征,对于地震孕育的准静力学过程,连续介质理论不再适用.以颗粒物理原理研究地震成因、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测,所获得的新认识与传统连续介质地震学观点有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深源地震
原文传递
自扩散泳微观转动马达的介观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明仁 刘锐 +2 位作者 厚美瑛 杨明成 陈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3-241,共9页
转动的微尺度马达是一类重要的微流器件.近年来,因为其重要的应用及理论价值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扩散泳驱动的微观转动马达模型.通过介观动力学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该自扩散泳微观转动... 转动的微尺度马达是一类重要的微流器件.近年来,因为其重要的应用及理论价值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扩散泳驱动的微观转动马达模型.通过介观动力学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该自扩散泳微观转动马达可以单向地自驱动转动,并且转动速度和马达表面发生的催化化学反应速率(即自产生的浓度梯度场强弱)、以及液体分子与马达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此外,研究了两个转动马达共存时的运动行为,重点考察了马达之间的流体力学相互作用和浓度梯度场效应对马达转动的影响.该自扩散泳微观转动马达为设计实用的微流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也为研究活性胶体系统的集体行为提供了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扩散泳微观转动马达 扩散泳效应 多粒子碰撞动力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Spectrum Correction in Study of Solvation Dynamics by Fluorescence Non-collinea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Spectroscopy
13
作者 党伟 白晶晶 +1 位作者 张连水 翁羽翔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47-150,I0003,共5页
Femtoseco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non-collinea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spec- troscopy can extract the curve of spectral gain from its parametric superfluorescence. This unique spectrum correction method... Femtoseco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non-collinea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spec- troscopy can extract the curve of spectral gain from its parametric superfluorescence. This unique spectrum correction method enables fluorescence non-collinea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spectroscopy acquiring the genuine transient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the studied system. In this work we employ fluorescence non-collinea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spectroscopy technique to study the solvation dynamics of DCM dye in ethanol solution, and confirm that genuine solvation 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shift of peak frequency can be derived from transient fluorescence spectra after the spectral gain correction. It demonstrates that fluorescence non-collinea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spectroscopy can benefit the research fields, which focuses on both fluorescence intensity dynamic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l shape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ent fluorescence spectrum Solvation dynamics Non-collinear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cation Spectrum correction
下载PDF
打开DNA双链的物理新方法——激光微流法
14
作者 潘秉毅 张凌云 +1 位作者 窦硕星 王鹏业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3-425,共3页
文章报道了一种打开DNA双链的物理方法——激光微流法.DNA双链分子被固定在石英片的表面,在一定强度的激光衰逝波和微流振荡共同作用下,DNA双链间的氢键被迅速打开.利用全内反射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可以观察到激光微流法打开单... 文章报道了一种打开DNA双链的物理方法——激光微流法.DNA双链分子被固定在石英片的表面,在一定强度的激光衰逝波和微流振荡共同作用下,DNA双链间的氢键被迅速打开.利用全内反射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可以观察到激光微流法打开单个DNA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对激光进行控制,可以准确地打开连接在石英表面特定位置的DNA双链.DNA分子打开的比例与激光功率的关系表明微流产生的机械能与激光光能在DNA双链打开过程中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生物物理 激光微流法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DNA变性
原文传递
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数据处理的优化算法
15
作者 吕袭明 李辉 +5 位作者 尤菁 李伟 王鹏业 李明 奚绪光 窦硕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9-346,共8页
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smFRET)技术是当今单分子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手段,该技术通过测量供体、受体荧光光强以及二者间的共振能量转移效率,揭示标记位点间的距离,用于研究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变化.然而,当前传统数... 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smFRET)技术是当今单分子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手段,该技术通过测量供体、受体荧光光强以及二者间的共振能量转移效率,揭示标记位点间的距离,用于研究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变化.然而,当前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大量依赖人工干预,噪音大,严重影响了实验效率和数据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smFRET数据的自动分析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基于计算供体与受体荧光光强的相关系数来确定受体与供体对应荧光点的自动匹配算法、甄别错误点的筛选算法以及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全局拟合算法.经改进后的算法大大简化了传统算法中需要人工干预的步骤,而且自动筛除了实验数据中主要的几类噪音.将改进的算法应用于人类端粒重复序列G-四联体(G4)DNA折叠动力学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优化算法比传统算法能够更快地得到更高信噪比的数据,而且该数据结果清晰地表明G4的折叠体现出多态性并受到钾离子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数据处理算法 G-四联体DNA 折叠动力学
下载PDF
Detection of Electronic Coherence via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ectroscopy in Condensed Phase 被引量:1
16
作者 Yu-xiang We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35-151,245,共18页
Two dimensional Fourier transforrn electronic spectroscopy (2DES) in the visible region enables direct observation of complex dynamics of molecules including quantum coherence in the condensed phase. This review aim... Two dimensional Fourier transforrn electronic spectroscopy (2DES) in the visible region enables direct observation of complex dynamics of molecules including quantum coherence in the condensed phase. 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bridge between the principles and intuitive physical description of 2DES for tutorial purpose. Special emphasis is laid upon how 2DES circumvents the restrictions from both uncertainty principle and the wave-packet collapse during the coherent detection, leading to the successful detection of the coherence in terms of energ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igenstates showing as the quantum beats; then upon the possible mixing among the pure electronic transition, single-rnode and multi-mode coupled vibronic transition leading to the observed beating phenomena. Finally, recent ad- vances in experimentall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electronic coherence and the vibrational coherence are brief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coherence Uncertainty principle Wave-packet collapse Multi-rnodevibronic coupling Two 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ectroscopy
下载PDF
利用轨迹自动识别方法研究单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运输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辉 段兆文 +1 位作者 窦硕星 王鹏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9-484,共6页
利用基于方向持续度及均方位移的轨迹自动识别方法,研究了单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运输轨迹的模式特征,将EGFR运动逐段划分为定向运动、超扩散运动、布朗运动和次扩散运动四种模式,计算了不同运动模式的动力学参数并讨论了其所... 利用基于方向持续度及均方位移的轨迹自动识别方法,研究了单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运输轨迹的模式特征,将EGFR运动逐段划分为定向运动、超扩散运动、布朗运动和次扩散运动四种模式,计算了不同运动模式的动力学参数并讨论了其所揭示的受体运动的生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识别 胞内运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动力学特征
原文传递
金纳米粒子降低吸附态细菌叶绿素a荧光量子效率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权 翁羽翔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81,共8页
本文通过比较细菌叶绿素a(BChl a)吸附于Au纳米颗粒表面前后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绝对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的变化,研究金纳米颗粒表面对吸附态细菌叶绿素a(BChl a)自发荧光辐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BChl a吸附到Au纳米颗粒表面后,单体... 本文通过比较细菌叶绿素a(BChl a)吸附于Au纳米颗粒表面前后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绝对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的变化,研究金纳米颗粒表面对吸附态细菌叶绿素a(BChl a)自发荧光辐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BChl a吸附到Au纳米颗粒表面后,单体和二聚体BChl a吸收峰位均红移约3nm;BChl a单体发射的荧光峰位置从784nm红移到791nm,BChl a二聚体发射的荧光峰位置从684nm红移到689nm,二者荧光均发生淬灭;荧光量子效率降低;荧光寿命在误差范围内保持不变。原因可能来自两个方面:(1)BChl a吸附到Au导电表面后使得与自发辐射跃迁速率相关的光子能态密度变小,从而使BChl a自发辐射速率降低;(2)BChl a与纳米Au颗粒表面间的无辐射能量转移导致吸附态BChl a非辐射速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叶绿素BChl a 纳米金 自发辐射速率 非辐射速率 绝对量子产率
原文传递
以二氧化钛前驱体为基的电流变液的成分分析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素红 赵立山 +4 位作者 王强 沈容 孙刚 李晨曦 陆坤权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46-251,共6页
制备了二氧化钛前驱体粉体,它具有优良的巨电流变效应,但不含一水草酸钙的成分.通过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和热失重-质谱联用仪等一系列实验手段,对二氧化钛前驱体粉体进行了表征,发现它是非晶形态的纳... 制备了二氧化钛前驱体粉体,它具有优良的巨电流变效应,但不含一水草酸钙的成分.通过X射线衍射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和热失重-质谱联用仪等一系列实验手段,对二氧化钛前驱体粉体进行了表征,发现它是非晶形态的纳米粉体,其主要成分为TiOC2O4·2H2O和TiO(OH)2.由二氧化钛前驱体配置的电流变液具有与钛酸钙前驱体电流变液类似的温度特征,即当处理温度超过160℃后,电流变液的屈服强度会逐渐降低,至200℃后,巨电流变效应完全消失.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伴随上述巨电流变效应消失过程的化学反应是TiOC2O4·2H2O在加热过程中失去了结晶水.这些特征在所有钛酸盐系列的电流变液中均可观察到,因此我们推断TiOC2O4·2H2O是钛酸盐系列巨电流变液中的关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变液 钛酸盐 极性分子
原文传递
全内反射瞬逝场照明高精度磁镊及其在DNA解旋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爽 郑海子 +2 位作者 赵振业 陆越 徐春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65-472,共8页
传统磁镊的测量精度受限于磁球的布朗涨落,当磁力小于约10pN时,磁球的布朗涨落明显增大,对应磁镊的空间分辨率显著下降.为了提高传统磁镊在小力条件下的测量精度,本文将全内反射荧光技术引入到磁镊技术中,并建立相适应的"磁球-手柄... 传统磁镊的测量精度受限于磁球的布朗涨落,当磁力小于约10pN时,磁球的布朗涨落明显增大,对应磁镊的空间分辨率显著下降.为了提高传统磁镊在小力条件下的测量精度,本文将全内反射荧光技术引入到磁镊技术中,并建立相适应的"磁球-手柄-荧光微球-待测生物分子"单分子连接系统,在小力条件下(小于10pN)获得纳米量级的测量精度.应用改进的磁镊对DNA发卡的折叠-去折叠态的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依据DNA发卡的折叠-去折叠态转变的性质对全内反射场的穿透深度进行了校正,并结合实验结果对改进后的磁镊的测量精度进行分析.观察了Bloom解旋酶的解旋动力学过程,获得初步实验结果,证实了改进的磁镊在单分子研究中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镊 全内反射荧光 DNA发卡 解旋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