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自主任务规划研究
1
作者 黄缙 蒋昱 +7 位作者 莫凡 张莎莎 姚鑫雨 张新伟 刘洁 周剑敏 刘益铭 张少雄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低轨遥感卫星往往以全球或全国范围内的特定地物为探测目标。为提高卫星在轨运行的自主性,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地物目标属性的遥感卫星自主任务规划方法。首先外推出预报点90 min后的星下点经纬度,并根据星载地图和太阳高度角,得到预报... 低轨遥感卫星往往以全球或全国范围内的特定地物为探测目标。为提高卫星在轨运行的自主性,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地物目标属性的遥感卫星自主任务规划方法。首先外推出预报点90 min后的星下点经纬度,并根据星载地图和太阳高度角,得到预报点的阳照/阴影、陆地/海洋、境内/境外属性。对地物目标属性信息进行平滑处理后,根据各载荷的地物目标属性,识别出各载荷的工作任务时间段,可实时实现提前约1个轨道圈的载荷自主任务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任务规划 地物目标属性 星载地图 太阳高度角 阳照/阴影属性 陆地/海洋属性 境内/境外属性
下载PDF
大型可展开式空间结构热致振动研究回顾与展望
2
作者 罗成 范超 +2 位作者 毕研强 苏新明 林贵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1-241,共11页
大型可展开式空间结构的热致振动是我国航天器向大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理论与数值分析、试验研究、振动抑制与结构优化方法3个方面梳理了热致振动响应问题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后继大型航天器技术... 大型可展开式空间结构的热致振动是我国航天器向大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理论与数值分析、试验研究、振动抑制与结构优化方法3个方面梳理了热致振动响应问题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后继大型航天器技术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了大型可展开式空间结构热致振动响应后续研究发展的建议,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可展开式空间结构 热致振动 热分析 振动抑制
下载PDF
地基空间目标监视雷达大气折射误差修正方法研究
3
作者 汪昭凯 计一飞 +5 位作者 董臻 唐飞翔 张永胜 张庆君 赵秉吉 高贺利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0-578,共9页
大气介质垂向非均匀分布会使穿行其中的电磁波发生折射现象,尤其是其中的对流层和电离层,可造成电磁波传播延迟及路径弯曲,进而导致地基空间目标监视雷达测距和测角误差。本文基于射线追踪法实现了大气折射误差建模,推导了雷达测距和测... 大气介质垂向非均匀分布会使穿行其中的电磁波发生折射现象,尤其是其中的对流层和电离层,可造成电磁波传播延迟及路径弯曲,进而导致地基空间目标监视雷达测距和测角误差。本文基于射线追踪法实现了大气折射误差建模,推导了雷达测距和测角误差关于大气折射指数垂向分布的精确表达式,并详细阐述了地基空间目标监视雷达大气折射误差修正原理及流程,相比于传统的误差近似模型及修正方法,本文所提出的误差模型更准确、修正方法更有效。基于对流层和电离层模型获取大气折射指数垂向分布特性曲线,进行大气折射误差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大气分层不同间隔取值下的误差补偿精度更高、性能更稳健,特别是在低仰角情况下,其性能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 电离层 大气折射效应 地基空间目标监视雷达 大气折射误差修正
下载PDF
结合空间语义注意力的二段式遥感图像修复网络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宇佳 谢诗哲 +3 位作者 杜阳 严瑾 南燕云 温中凯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缺失区域中地物种类复杂多样、空间异质性高,导致图像修复结果中存在纹理模糊和结构扭曲的问题,且在边界和复杂纹理区域尤为突出。因此提出一种结合空间语义注意力的二段式遥感图像修复网络。该网络由粗修复网络和精...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缺失区域中地物种类复杂多样、空间异质性高,导致图像修复结果中存在纹理模糊和结构扭曲的问题,且在边界和复杂纹理区域尤为突出。因此提出一种结合空间语义注意力的二段式遥感图像修复网络。该网络由粗修复网络和精修复网络串联而成,旨在使用粗略修复网络提供的先验信息,引导精修复网络对缺失区域的复原。在粗修复网络中,构建多级损失结构以强化网络训练的稳定性;在精修复网络中,提出一种新的空间语义注意力机制,并依据网络特征的分布特点,区别性将空间语义注意力嵌入在编码器和解码器中,以确保局部特征的连续性和全局语义信息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比于现有其他算法可以进一步提升图像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段式网络 遥感图像修复 空间语义注意力 局部特征连续性 全局语义信息相关性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卫星中红外遥感的辐射传输简化计算方案
5
作者 姚前 许华 +11 位作者 樊程 李莉 王思恒 郑杨 徐文斌 侯伟真 徐敬海 庄齐枫 周鹏 张灏 陈震霆 李正强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90,共16页
作为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的连接谱段,中红外(MIR)兼具短波辐射的反射特性和长波辐射的发射特性,对于温度探测、目标识别等应用场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MIR谱段辐射传输(RT)计算仍然面临背景参数输入多且不易获取的问题。基于此,... 作为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的连接谱段,中红外(MIR)兼具短波辐射的反射特性和长波辐射的发射特性,对于温度探测、目标识别等应用场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MIR谱段辐射传输(RT)计算仍然面临背景参数输入多且不易获取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卫星MIR遥感的RT简化计算方案。使用MODTRAN模型(MM),对MIR白天RT过程中所涉及的背景地表和大气参数定量模拟分析,得到影响RT的关键参数,据此形成一套基于MM的参数简化方案(SS)。在MODIS 6个MIR通道的中心波长处,对SS和MM计算的总辐亮度做对比验证,RMSE均小于0.004399,具有较高精度。SS仅依赖于表面温度、表面发射率、大气廓线类型、水汽和云光学厚度,不需要输入气溶胶、CO_(2)和O_(3)数据。相比MM,SS将输入参数从8类降低到5类,计算的时间效率提升了9.02%。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本文所提的SS能够为MIR图像快速处理、大场景遥感仿真等应用领域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MIR)谱段 辐射传输(RT)计算 背景参数 简化方案(SS)
下载PDF
高分多模卫星敏捷遥感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跃 范立佳 李雨廷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5,共9页
敏捷机动技术是提升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成像能力的一项核心技术。文章分析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多种敏捷成像模式的新型观测需求,进而提出卫星平台敏捷机动技术的系统要求。结合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ZY2000 Remote ... 敏捷机动技术是提升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成像能力的一项核心技术。文章分析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多种敏捷成像模式的新型观测需求,进而提出卫星平台敏捷机动技术的系统要求。结合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ZY2000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Platform)研制,定义敏捷成像模式,分析平台机动能力,提出了卫星敏捷机动指标要求。针对敏捷机动技术的实现,系统性开展了工作,设计了小惯量的星体结构,开发了基于控制力矩陀螺(CMG)的控制系统和控制算法,采用了敏捷任务规划和管理方案,研制了高刚度太阳翼、大量程陀螺、125 Nms控制力矩陀螺等核心产品,开展了数学和半物理仿真验证。高分多模卫星(GFDM-1)作为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的首发星,实现了敏捷机动技术的应用,验证了多种敏捷成像模式下成像质量满足需求。在轨结果表明:高分多模卫星的敏捷机动能力和成像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多模卫星 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 遥感卫星 敏捷姿态控制 工作模式 卫星平台
下载PDF
土壤中元素遥感定量反演研究进展与展望
7
作者 张素荣 汪大明 +6 位作者 杨俊泉 张静 王建华 张东辉 仝云霄 靳职斌 陈东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4-1675,共12页
【研究目的】土壤质量的优劣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鉴于传统的土壤调查方法无法满足大面积土壤质量的动态监测需求,如何发挥高光谱遥感技术宏观、实时、原位、快速等优势进行土壤元素定量反演已成为遥感应用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研究方... 【研究目的】土壤质量的优劣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鉴于传统的土壤调查方法无法满足大面积土壤质量的动态监测需求,如何发挥高光谱遥感技术宏观、实时、原位、快速等优势进行土壤元素定量反演已成为遥感应用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研究方法】文章围绕土壤元素的直接定量反演、利用土壤中元素相关性的间接定量反演以及基于植物光谱的土壤元素定量反演三种遥感定量反演方法,系统总结了其主要原理、优势与研究现状,从学科交叉融合角度展望了相关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当前常用的土壤元素定量反演方法均难于大范围推广应用。相比而言,利用植物叶片或冠层的光谱间接反演土壤元素含量的方法可信度更高。利用生态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找到目标元素在不同植物中特有的光谱学效应信息,解码基于植物光谱的土壤元素定量反演原理。【结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是突破土壤元素广域监测技术瓶颈的有利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元素 植物缺素反应 生态地球化学 大数据 遥感定量反演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卫星红外遥感技术及其在防灾救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宇飞 徐嘉 +3 位作者 白绍竣 高冀 李昂 高洪涛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20年第5期118-126,共9页
红外遥感在防灾救灾应用上相对于传统方法有着省时省力的优势。文章对卫星红外遥感在防灾救灾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红外遥感在大气、水环境、土壤以及地质异常等各类灾害监测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介绍和分析,涵盖温室效应、森... 红外遥感在防灾救灾应用上相对于传统方法有着省时省力的优势。文章对卫星红外遥感在防灾救灾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红外遥感在大气、水环境、土壤以及地质异常等各类灾害监测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介绍和分析,涵盖温室效应、森林火灾、旱灾、水质、温排水、泥石流和地震等多种典型灾害,最后分析国内外主要差距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救灾 应用研究 发展建议 红外遥感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系统设计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海翊 张新伟 +3 位作者 黄缙 贺涛 毛一岚 卢清荣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24,共13页
由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支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瞄准森林碳汇储量评估的需求,配置了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4个载荷。卫星采用主被动遥感相结合的体制,综合运用激光、多... 由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支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瞄准森林碳汇储量评估的需求,配置了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和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4个载荷。卫星采用主被动遥感相结合的体制,综合运用激光、多角度、多光谱、超光谱、偏振等遥感手段,可实现植被生物量、叶绿素荧光、气溶胶分布的高精度定量测量。通过在轨定标和真实性检验,发布了包括森林树高、生物量、叶绿素荧光等反演产品。目前该卫星处于在轨测试阶段,预期在地面坡度小于5°的区域,树高测量精度优于1.5 m,区域尺度的生物量反演精度优于85%。该卫星将在碳汇储量监测、生态资源详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监测评价等方向上提供遥感监测服务,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挥遥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句芒号 森林碳汇 生物量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高分七号卫星总体设计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37
10
作者 曹海翊 张新伟 +3 位作者 赵晨光 徐驰 莫凡 戴君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共9页
高分七号卫星(GF-7)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1∶1万比例尺立体测绘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围绕"双线阵相机与激光测高仪主被动复合测绘"的新体制,形成了高精度内/外方位元素稳定性设计、... 高分七号卫星(GF-7)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1∶1万比例尺立体测绘卫星,是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围绕"双线阵相机与激光测高仪主被动复合测绘"的新体制,形成了高精度内/外方位元素稳定性设计、高精度姿态稳定控制、首个X频段自适应高速率数据传输系统、星上智能星务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创新点,实现了少控制点或无控制点区域的大比例尺立体测绘能力。介绍了卫星的总体设计情况,总结了观测体制、高精度载荷、姿态控制、高速数传、智能星务等技术创新点,通过卫星在轨初步测试结果进行了评价,认为卫星能够满足1∶1万测绘任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七号卫星 测绘 总体设计 技术特点 大比例尺
下载PDF
空间微波遥感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润宁 王国良 +2 位作者 梁健 张旭 王旭莹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61,共10页
空间微波遥感经历了近5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及国家安全保障等领域。文章介绍了空间微波遥感技术的学科内涵,以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辐射计、散射计为代表,总结了国内外空间微波遥感技术的发... 空间微波遥感经历了近5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及国家安全保障等领域。文章介绍了空间微波遥感技术的学科内涵,以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辐射计、散射计为代表,总结了国内外空间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不同行业用户应用需求以及空间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给出空间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 合成孔径雷达 高度计 辐射计 散射计
下载PDF
全球地表热辐射特性数据集构建技术研究
12
作者 李婷 王国军 +3 位作者 李劲东 高人杰 吴明轩 曹京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68,共11页
红外遥感成像主要采集地表热辐射特性,具有观测对象动态范围广、能量时空变化度高等特点。为实现高像质、高效率的红外遥感观测,迫切需要研究全球地表热辐射特性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卫星总体设计的重要先验知识库,用于指导卫星面向观测... 红外遥感成像主要采集地表热辐射特性,具有观测对象动态范围广、能量时空变化度高等特点。为实现高像质、高效率的红外遥感观测,迫切需要研究全球地表热辐射特性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卫星总体设计的重要先验知识库,用于指导卫星面向观测数据质量的智能化设计。针对现有的全球地表热辐射数据集时空覆盖率较低、缺值较严重的问题,文章基于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通过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构建较为完备的全球地表热辐射数据集,为星上空间相机最佳成像参数自主选取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集修正 地表热辐射 温度反演 红外遥感
下载PDF
从遥感卫星到卫星遥感——智联遥感系统及关键技术方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庆君 李堃 吕争 《宇航总体技术》 2022年第6期46-51,共6页
近年来,遥感卫星正在经历系统规模、数据量、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爆炸式增长。传统遥感卫星设计孤立,使其协同性不足、响应速度慢,难以体系化应用。提出了一种由管理层、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信息层、应用层等多层结构组成的智联遥感... 近年来,遥感卫星正在经历系统规模、数据量、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爆炸式增长。传统遥感卫星设计孤立,使其协同性不足、响应速度慢,难以体系化应用。提出了一种由管理层、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信息层、应用层等多层结构组成的智联遥感系统架构,并梳理了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软件定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关键技术方向,以突破遥感卫星系统的联合规划、联合响应、联合处理的多元协同能力瓶颈,为实现从遥感卫星至卫星遥感的全链条革新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卫星 智联遥感系统 关键技术
下载PDF
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寿命工作研究与实践
14
作者 朱炜 张国斌 +1 位作者 陈凤熹 于龙江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107,共6页
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简称“平台”)是我国首个寿命要求8年的低轨卫星平台,相对于之前国内低轨卫星设计寿命一般为3~5年,技术跨越很大。为确保各项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化,开展平台寿命工作。文章介绍了平台寿命工作策划、设计分析... 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简称“平台”)是我国首个寿命要求8年的低轨卫星平台,相对于之前国内低轨卫星设计寿命一般为3~5年,技术跨越很大。为确保各项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化,开展平台寿命工作。文章介绍了平台寿命工作策划、设计分析、试验、评估等内容,以及寿命指标分配、寿命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和寿命建模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情况。通过平台寿命工作,识别了锂电池等51种有限寿命单机,并获得了量化的寿命评估结果,提出了后续卫星利用在轨飞行数据修正模型、完善技术方法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敏捷遥感卫星公用平台 有限寿命单机 寿命指标 寿命建模 寿命评估
下载PDF
气凝胶隔热材料在空间探测领域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昊轩 常晓晶 +2 位作者 艾素芬 邱家稳 刘佳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0,共8页
气凝胶材料具有纳米颗粒组成的骨架结构,形成独特的纳米尺度孔洞,密度和热导率极低,可以节省航天器空间和质量资源,是空间探测领域极端低温和高温温度环境(-230~1800℃)下优选的隔热保温材料。本文详细综述了气凝胶材料在国内外航天器... 气凝胶材料具有纳米颗粒组成的骨架结构,形成独特的纳米尺度孔洞,密度和热导率极低,可以节省航天器空间和质量资源,是空间探测领域极端低温和高温温度环境(-230~1800℃)下优选的隔热保温材料。本文详细综述了气凝胶材料在国内外航天器中装置隔热、空间电源保温、低温储箱保温以及星际宇航服等领域应用进展,并对气凝胶在空间探测中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探测 气凝胶 应用
下载PDF
资源一号02D卫星总体设计与技术特点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宏宇 韩波 +2 位作者 王啸虎 安萌 雷勇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8,共9页
资源一号02D卫星是资源一号02C卫星的升级接续卫星,卫星性能指标均进行了大幅提升。文章从系统设计角度介绍了资源一号02D卫星的总体技术指标,结合需求分析阐述了卫星谱段配置、载荷关键指标和轨道特性等系统指标的确定过程和结果。给... 资源一号02D卫星是资源一号02C卫星的升级接续卫星,卫星性能指标均进行了大幅提升。文章从系统设计角度介绍了资源一号02D卫星的总体技术指标,结合需求分析阐述了卫星谱段配置、载荷关键指标和轨道特性等系统指标的确定过程和结果。给出了卫星图像质量改进、偏航定标、姿态灵活性、数据获取能力等方面的技术特点。结合卫星在轨使用情况,给出了后续定量化遥感业务卫星的发展建议。卫星总体方案设计过程,可以作为后续业务卫星和其他卫星系统论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一号02D卫星 总体设计 定量遥感
下载PDF
可变编码调制在遥感卫星中的应用效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莎莎 曹海翊 +3 位作者 张新伟 姚鑫雨 郑小松 张雨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5,共8页
随着遥感卫星观测数据量的日益增加,卫星数据传输能力已成为制约遥感卫星使用效能的瓶颈因素。为充分利用近地遥感卫星数据传输的链路资源,采用可变编码调制(VCM)技术,通过对星地数传信道条件的动态评估,在保证链路传输误码率和链路余... 随着遥感卫星观测数据量的日益增加,卫星数据传输能力已成为制约遥感卫星使用效能的瓶颈因素。为充分利用近地遥感卫星数据传输的链路资源,采用可变编码调制(VCM)技术,通过对星地数传信道条件的动态评估,在保证链路传输误码率和链路余量的前提下,自适应地进行当前信道条件下的最优编码调制方式切换,充分利用系统链路余量,提高卫星星地数据传输效能。利用该方法,对VCM数传链路效能进行仿真分析,与相同符号速率的固定编码调制(CCM)体制相比,VCM传输效能平均提升42.1%,可为遥感卫星的数传通道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卫星 数据传输 可变编码调制 链路余量 效能
下载PDF
结合卫星遥感的PM2.5浓度估算与站点异常分析
18
作者 左欣 孙晓敏 +5 位作者 张新伟 王鑫磊 徐崇斌 郑亚萌 陈前 吴俣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针对大气污染难监测、异常数据难分析等问题,充分发挥气象卫星多时相观测优势,以N维代价函数算法为依托进行逐小时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进一步以随机森林回归算法为基础,结合气象参数、地面监测参数等辅助变量进行近地面PM2.5浓度估算,... 针对大气污染难监测、异常数据难分析等问题,充分发挥气象卫星多时相观测优势,以N维代价函数算法为依托进行逐小时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进一步以随机森林回归算法为基础,结合气象参数、地面监测参数等辅助变量进行近地面PM2.5浓度估算,并据此开展时空分布与浓度异常分析。江苏省2021年1–6月PM2.5浓度遥感估算精度验证结果显示,其相关性精度达到94%,偏差为5.59μg/m3,证明以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进行PM2.5浓度估算具有高可靠性与可行性。通过其建立的全区域、多时相监测体系可有效进行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分析,明晰PM2.5分布状况,助力空气污染治理管控。通过卫星估算结果与地面站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准确识别大泉街道数据低报事件,验证人为干扰数据采集工作,实现星地数据双向监督。文章研究证明,卫星遥感技术可有效支撑近地面PM2.5浓度估算与数据异常分析,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估算 时空分布分析 异常分析 星地监督 遥感应用
下载PDF
空间机器人在轨组装多模块单元的对接力控制与地面实验
19
作者 史玲玲 肖晓龙 +3 位作者 张晓峰 范立佳 单明贺 田强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0-816,共17页
将空间结构模块化单元呈堆叠式发射后通过空间机器人实施在轨组装,是构建大型空间结构颇具前景的一种方式.空间机器人在轨组装空间结构模块单元过程中存在动力学模型复杂、对接力控制难和对接过程干扰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难点,分析了多模... 将空间结构模块化单元呈堆叠式发射后通过空间机器人实施在轨组装,是构建大型空间结构颇具前景的一种方式.空间机器人在轨组装空间结构模块单元过程中存在动力学模型复杂、对接力控制难和对接过程干扰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难点,分析了多模块单元在轨组装接触情景,建立了空间机器人在轨组装的动力学模型和三维空间接触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阻抗控制的对接过程接触力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力跟踪误差值实时调整顺应轨迹以适应复杂工况和抵抗外界干扰,从而使接触力准确跟踪期望值,以保证模块单元成功对接的同时避免物理接触对机械结构造成损坏.搭建了空间机器人组装模块单元的仿真平台和地面实验平台,对空间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和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阻抗控制方法在多模块单元同步对接的复杂接触情景下,仍具有良好的力控制性能和环境适应能力.该方法可应用于(超)大口径太空光学组合镜组等空间大型结构在轨组装过程的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组装 多模块单元对接 空间机器人 自适应阻抗控制 地面实验
下载PDF
基于海上多目标的视频卫星稳像方法
20
作者 李睿瑄 李峰 +2 位作者 辛蕾 鲁啸天 刘锋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6,共11页
视频卫星稳像是实现卫星视频高精度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卫星姿态指向精度不足以及平台姿态稳定度不足等原因,通常需要引入基于图像配准的稳像技术以实现视频凝视的效果;然而在观测海上目标时,由于没有控制点标校,帧间无法开展基于特... 视频卫星稳像是实现卫星视频高精度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卫星姿态指向精度不足以及平台姿态稳定度不足等原因,通常需要引入基于图像配准的稳像技术以实现视频凝视的效果;然而在观测海上目标时,由于没有控制点标校,帧间无法开展基于特征点的配准,所以天基凝视视频相机在观测时经常会出现目标在像面上反复跳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海上多目标舰船检测的全局前景视频稳像GFVS(global foreground video stabilization)方法,构建高斯误差模型,通过优化后位置和原始位置的偏差修正像面错位,最后进行稳像视频合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海上控制点不足时抖动图像难以配准的问题,得到更加稳定的凝视视频效果,应用吉林一号卫星星座采集的两组卫星数据进行验证实验,最终稳像的误差能够控制在0.9个像素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凝视观测 全局前景视频稳像 多目标优化方法 无特征点稳像 高斯误差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