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3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具特色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基地
1
作者 陈暋 《民族教育研究》 2002年第3期93-94,共2页
1995年 1月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几年来 ,基地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突出特色 ,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
关键词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系 历史教学 科学研究基地 教学评估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历史学非一流学科高校图书馆历史学数据库建设改革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2
作者 王诗萱 《科教导刊》 2019年第14期179-180,共2页
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通过与历史学一流学科高校图书馆历史学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目前历史学数据库建设存在的五点问题,并对其历史学数据库建设改革提出四点建议.
关键词 数据库建设 历史学数据库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下载PDF
统一性和包容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勇 陈雅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的特性之中,“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团结一体的历史趋势;“突出的包容性”,涵养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它们共同决定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形成。充分认识统一性和包容性在... 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的特性之中,“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团结一体的历史趋势;“突出的包容性”,涵养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它们共同决定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形成。充分认识统一性和包容性在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将有助于我们挖掘、整理、宣传自古以来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 多元一体格局 手足情深 荣辱与共 共同体理念 守望相助 历史根基 统一性
下载PDF
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教育虚拟教研室的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鸿宾 玉璐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虚拟教研室是发挥高校平台建设功能的一项创新之举,它突破了传统教研室的教学方式,满足了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新需求,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虚拟教研室在设置上要与国家方针政策及学校、学院的教学宗旨相吻合,通过不断强化教研室的教师... 虚拟教研室是发挥高校平台建设功能的一项创新之举,它突破了传统教研室的教学方式,满足了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新需求,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虚拟教研室在设置上要与国家方针政策及学校、学院的教学宗旨相吻合,通过不断强化教研室的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发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教育的典型案例,充实案例库,开展多元化的交流活动,与同行推广交流教研室的建设经验,共建共享平台上的教学案例,不断丰富教研室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同时,虚拟教研室除常规的历史研究外,还要明确发展方向,依托中国史、民族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教研室的即时研究,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教育,从对史实的具体考索上升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理论思考,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教育 虚拟教研室 高校教学 访谈对话
下载PDF
史实·情境·情感:历史教育视角下近代云南边疆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
作者 严赛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4-90,共17页
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在共同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和培育精神的过程中时刻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从高校历史教育的角度看,通过对古代云南... 56个民族的中华儿女在共同开拓疆域、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和培育精神的过程中时刻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从高校历史教育的角度看,通过对古代云南边疆民族形成的历史梳理,以及疆域建置、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方面的阐释,让学生理解正是历经各朝代中央政权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经营和维护,当地各民族才能繁衍生息和开拓发展,才得以形成古代中国云南边疆民族和边疆文化,并已潜在形成了云南边疆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近代云南边疆民族在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时,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隐形转向显性。“马嘉理事件”“片马事件”等典型案件都体现了边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一致对抗英国殖民者的共同主体性。从各民族守护的疆域角度看,这里不仅是当地民众世代生活的土地,更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情感上看,不仅是边疆人民,全国上下的各族民众都达到高度一致性。因此,从史实还原到代入历史情境,再到情感递进的历史教育能够使学生对边疆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共鸣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育 云南边疆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
6
作者 蒙曼 《中国西藏》 2024年第1期18-19,共2页
江流九派,百川归海。干百年来,各民族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文明发展增添无尽的生命力。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 江流九派,百川归海。干百年来,各民族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文明发展增添无尽的生命力。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并存 历史取向 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文明 兼收并蓄 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文化 宗教信仰
下载PDF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及其指导——对中央民族大学教师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于.布仁巴雅尔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91-97,共7页
本文就中央民族大学教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状况的基本感受 ,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态度与认识的抽样调查、成因分析 。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问卷调查 心理适应 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
下载PDF
居庸关云台--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8
作者 张幼欣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居庸关云台(又称“过街塔”)为元代所建藏传佛教造型的建筑,至元末时佛塔损毁,明初又在原塔基上修建佛寺。它矗立在群山之间,两侧尽是峰峦叠翠,明人惊叹其景观之壮丽,将之列为“居庸八景”之一,因其“远望如在云端”[1],始有“云台石阁... 居庸关云台(又称“过街塔”)为元代所建藏传佛教造型的建筑,至元末时佛塔损毁,明初又在原塔基上修建佛寺。它矗立在群山之间,两侧尽是峰峦叠翠,明人惊叹其景观之壮丽,将之列为“居庸八景”之一,因其“远望如在云端”[1],始有“云台石阁”之称。康熙四十一年(1702),因上方佛殿焚毁,仅剩塔基,故俗称“云台”。在云台券门下方石壁上雕刻有四天王、佛像,以及八思巴文、汉文、藏文、回鹘文、梵文、西夏文六种文字的《造塔功德记》和《陀罗尼经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德记 券门 八思巴文 居庸 历史见证 云台 陀罗尼经咒 塔基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通识课程教学的价值、挑战与路径
9
作者 裴艾琳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3-118,124,共7页
历史通识课程是高校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向广大非历史专业学生传播历史文化、培养历史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通识课程不仅能有效解决当前历史通识课程片段化、简易化的现实困境,亦可借助历史通识教育传... 历史通识课程是高校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向广大非历史专业学生传播历史文化、培养历史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通识课程不仅能有效解决当前历史通识课程片段化、简易化的现实困境,亦可借助历史通识教育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演进历史,提升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政治认同度,还将与思政课程、公选课程等相互补充、互相深化,共同巩固民族进步教育体系。通过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通识课程的重要意义、分析课程开设可能面临的挑战及有效的解决路径,进一步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通识课程具有可行性及重要的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通识课程 中华民族共同体 课程改革 课程思政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下载PDF
满族礼俗变迁与民族文化交融
10
作者 冀子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76-79,共4页
礼俗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稳定习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各民族的礼俗互相影响、相互融合。文章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对满族礼俗的变迁进行探讨,从满族礼俗的变迁中讨论民族文化间的... 礼俗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稳定习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各民族的礼俗互相影响、相互融合。文章运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方法,对满族礼俗的变迁进行探讨,从满族礼俗的变迁中讨论民族文化间的交融,解读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礼俗 民族交融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厦门古石桥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保护策略
11
作者 陈映涵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7期162-165,共4页
古石桥既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从宋元到明清时期,厦门地区建造了不少风格独特和工艺精湛的古石桥,成为彰显本地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近代以来,随着厦门城市的快速发展,古石桥数量急剧下降。因此,加强... 古石桥既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城市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从宋元到明清时期,厦门地区建造了不少风格独特和工艺精湛的古石桥,成为彰显本地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近代以来,随着厦门城市的快速发展,古石桥数量急剧下降。因此,加强古石桥的保护和研究,挖掘古石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以及推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石桥 现状 建筑特点 文化价值 保护策略 厦门地区
下载PDF
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旅行杂志》中的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
12
作者 苍铭 牛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4,共10页
在以《旅行杂志》涉滇内容为切入点的探讨中,可以看到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及内地对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近代中国,“华夷”观与“中华民族”说并存。民国以后,尤其抗战后“中华民族”说渐被认同,但“华夷”观仍有影响... 在以《旅行杂志》涉滇内容为切入点的探讨中,可以看到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及内地对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近代中国,“华夷”观与“中华民族”说并存。民国以后,尤其抗战后“中华民族”说渐被认同,但“华夷”观仍有影响。新中国建立后,“劳动者”“建设者”取代“华夷”,认同基准重构。《旅行杂志》不同时期对云南民族形象呈现不同,抗战前是“远夷”,抗战时是“典范”,建国后是“劳动者”“建设者”。形象差异源于接触程度和观念转变。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缔造国家、书写历史、创造文化、培育精神,《旅行杂志》从一个微观视角反映了其凝聚融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五个共同 《旅行杂志》 “华夷”观
下载PDF
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学点历史知识
13
作者 陈梧桐 《人民周刊》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历史知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党员干部 毛泽东 知识 革命 领导人 历史
下载PDF
文化援疆和民族文化视域下新疆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佩恩 李静哲 《克拉玛依学刊》 2023年第1期65-72,F0002,共9页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中华文化独特历史渊源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得以沉淀。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地区文化的主要特征有助于发挥民族文化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中华文化独特历史渊源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得以沉淀。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地区文化的主要特征有助于发挥民族文化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和谐发展,在文化援疆和民族文化双重视域下研究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依据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援疆 民族地区 文化产业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体现
15
作者 吕文利 陈华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6,共9页
教材编写是国家事权,集中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的本质特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是... 教材编写是国家事权,集中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的本质特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编成的,其内容在“连续性是中华文明存续的基础”“创新性决定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统一性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包容性促进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平性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五个方面高度契合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之间的指导关系,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基础教育教材相结合的典范,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
下载PDF
瓦氏夫人事迹中的家国情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
16
作者 杨虹 黄金东 《百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9-57,共9页
瓦氏夫人不仅是明代施政有为的土官夫人,也是英勇善战的抗倭将领,其抗倭事迹是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一段佳话。瓦氏夫人的英雄形象在民间故事歌中广为流传,结合诸官私修史籍记载可见,瓦氏夫人因抗倭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广西... 瓦氏夫人不仅是明代施政有为的土官夫人,也是英勇善战的抗倭将领,其抗倭事迹是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一段佳话。瓦氏夫人的英雄形象在民间故事歌中广为流传,结合诸官私修史籍记载可见,瓦氏夫人因抗倭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广西、江浙等地民众的广泛尊重和爱戴。文章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角,深入研究瓦氏夫人及其辅政田州、御倭卫国等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夫人 辅政田州 御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浅论融水民族文化的特色及其价值
17
作者 贾桢 卢晓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17,共7页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特色及其价值,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融水民族文化为对象,在分析特色及其价值的基础上,试就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进一步论述。
关键词 融水 民族文化 研究
下载PDF
正统与交融——辽、宋、金正统史观的创立与元修三史中的民族交融
18
作者 曹流 田野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修史立传是中华文明延续性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重新建立,元朝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逐步跳出了前朝“夷夏大防”史观的窠臼,确立了辽、宋、金三史的正统地位,获得了世人支持,最终促成了元修三史的问世。此三史是元... 修史立传是中华文明延续性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重新建立,元朝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逐步跳出了前朝“夷夏大防”史观的窠臼,确立了辽、宋、金三史的正统地位,获得了世人支持,最终促成了元修三史的问世。此三史是元朝史家通力合作的结果,打破了原先“尊华排夷”的狭隘民族观,记录了大量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例证。明清时期,以元修三史为代表的“三史正统论”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并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了“大一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观 元修三史 民族交融
下载PDF
慕容评的历史形象书写与慕容氏的皇权建设
19
作者 穆逢春馨 蒙曼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慕容评作为前燕后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在史书中呈现出的祸国权臣形象实际上受到了历史书写的影响。慕容评代表前燕末帝慕容暐的皇帝权力,为其驱逐皇位的威胁者,他与慕容垂等人爆发政治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慕容鲜卑王位继承模式的不稳定性。... 慕容评作为前燕后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在史书中呈现出的祸国权臣形象实际上受到了历史书写的影响。慕容评代表前燕末帝慕容暐的皇帝权力,为其驱逐皇位的威胁者,他与慕容垂等人爆发政治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慕容鲜卑王位继承模式的不稳定性。在后燕与西燕竞争政统的形势下,慕容评成为塑造慕容垂“中兴之主”形象的工具。他的生平活动与历史形象,是慕容氏皇权强化进程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容鲜卑 历史形象 皇帝权力
下载PDF
历史分析在促进应用化学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20
作者 贾威如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67,共1页
历史不仅记录了应用化学自诞生以来的重大发现和转折点,而且深刻影响着科学研究的方向与进程。通过对过往成就和挑战的细致回顾,可以更好地理解应用化学的演变轨迹,这对于当前和未来的科学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历史分析为理解复杂... 历史不仅记录了应用化学自诞生以来的重大发现和转折点,而且深刻影响着科学研究的方向与进程。通过对过往成就和挑战的细致回顾,可以更好地理解应用化学的演变轨迹,这对于当前和未来的科学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历史分析为理解复杂科学概念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同时也揭示了科学知识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适应社会需求和技术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科学概念 演变轨迹 科学研究 技术革新 科学知识 适应社会需求 转折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