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51
1
作者 刘厚荣 杜志成 杨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8-75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12月采用自制手卫生调查表对某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日常督导问题制定集束化干预措施,并于2015年1月起持续...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12月采用自制手卫生调查表对某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日常督导问题制定集束化干预措施,并于2015年1月起持续采取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落实措施,2015年1月—2020年12月为干预后阶段,比较2014年1—12月与干预后阶段手卫生相关指标及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2014年12月共发放问卷2513份,有效回收1806份,其中调查医生507名,占28.07%,护士1185名,占65.61%。PDCA循环持续改进后,2020年手卫生设施完善率、依从率、正确率、知晓率分别为99.36%、86.87%、86.55%、96.24%,高于2014年的41.19%、49.90%、13.46%、6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014—2020年手卫生依从率(β=6.248,P<0.001)、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β=1.182,P=0.013)和擦手纸(β=0.508,P<0.001)床日消耗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β=-0.326,P<0.001)则逐年下降;手卫生依从率、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擦手纸床日消耗量分别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77、-0.793、-0.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持续PDCA循环法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手卫生 依从性 快速手消毒剂 擦手纸 医院感染
下载PDF
COVID-19潜伏期分布估计的统计学方法比较
2
作者 刘裕 卓冰婷 +2 位作者 陈俊宏 杜志成 郝元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0-545,548,共7页
目的回顾和评估COVID-19潜伏期分布估计的统计学方法,为有效、快速、准确地收集和分析潜伏期数据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利用COVID-19疫情早期发表的数据,比较分析单区间删失、双区间删失和随机过程三类方法不同分布假设下获得的COVID-19... 目的回顾和评估COVID-19潜伏期分布估计的统计学方法,为有效、快速、准确地收集和分析潜伏期数据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利用COVID-19疫情早期发表的数据,比较分析单区间删失、双区间删失和随机过程三类方法不同分布假设下获得的COVID-19潜伏期分布最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估计。结果同类方法不同分布假设间,非参数方法要比参数方法拟合效果更好,但非参数方法存在较多的跳跃点,且无法获得估计的95%置信区间;同类方法相同分布假设条件下,最大似然估计与贝叶斯估计结果和拟合效果相近;同类方法的对数正态假设条件下获得的潜伏期分布的大分位数(>90%分位数)可能较大地偏离非参数估计结果;从数据利用的角度,双区间删失方法对数据的利用率最高;由于数据收集和利用的差异,不同方法得到的潜伏期分布估计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采用双区间删失观测的参数模型获取传染病潜伏期分布的最大似然估计,可提高数据的收集、利用和分析效率;仔细比较不同分布假设下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的结果,并谨慎解释潜伏期大分位数的估计结果,将有利于作出正确的防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 分布估计 区间删失数据 COVID-19
下载PDF
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流感疫苗接种情况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微微 鲍敏玲 +3 位作者 黄强 牛姝蕾 周秀华 马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8期102-106,共5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6个月~6岁学龄前儿童20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流感疫苗接种数据以及影响因素,采取随机分层抽取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深圳市南山区6个月~6岁学龄前儿童20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流感疫苗接种数据以及影响因素,采取随机分层抽取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近年学龄前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整体偏低,有提升趋势;其中深圳本地户口、学历越高、家庭收入越多接种率越高;担心疫苗不良反应、流感病毒变异快,疫苗效果差、没时间接种等原因也成为未接种疫苗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收入、父母学历、户口,为提升接种率需针对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南山区 学龄前儿童 流感疫苗接种 影响因素 家庭收入 父母学历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厚荣 杜志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目的评估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效果。方法2017年1—6月对某院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的基线调查(干预前期),7—12月结合PDCA(plan-do-check-act)工具找出主要原因并制定集束化干预措施(过渡期),2018年1... 目的评估集束化干预措施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效果。方法2017年1—6月对某院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的基线调查(干预前期),7—12月结合PDCA(plan-do-check-act)工具找出主要原因并制定集束化干预措施(过渡期),2018年1—6月落实干预措施(干预后期),对比干预前后导尿管使用率、人均留置导尿管日数、日发病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防控措施执行率、防控措施知晓率分别为81.94%、95.37%、97.98%,高于干预前的64.66%、66.31%、65.02%,干预后每日评估执行率达96.15%。CAUTI日发病率从干预前的1.71‰降至干预后的1.22‰,导尿管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2%降至干预后的7.69%,内科系统CAUTI日发病率从干预前的3.73‰降至干预后的1.56‰,干预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展CAUTI目标性监测,结合PDCA工具能发现医院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为制定专项防控措施提供循证依据,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CAUTI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目标性监测 集束化干预措施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基于区间删失数据估计方法的COVID-19潜伏期分布估计 被引量:13
5
作者 杜志成 顾菁 +4 位作者 李菁华 林晓 王莹 陈龙 郝元涛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潜伏期等流行病学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分布进行估计。方法收集各省份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发布信息平台的确诊病例暴露与发病信息,利用区间删...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潜伏期等流行病学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分布进行估计。方法收集各省份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发布信息平台的确诊病例暴露与发病信息,利用区间删失数据估计方法,基于Log-normal、Gamma和Weibull分布,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分布进行估计。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确诊病例109例,平均年龄为39.825岁。基于Log-normal分布的潜伏期M=4.938(P25~P75:3.451~7.304)d,Gamma分布的潜伏期M=5.064(P25~P75:3.489~7.301)d,Weibull分布的潜伏期M=5.678(P25~P75:3.653~7.666)d。Gamma分布的对数似然函数值最大。结论COVID-19的潜伏期服从Gamma分布,基于区间删失数据的估计方法可用于传染病潜伏期分布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潜伏期 区间删失数据估计方法
原文传递
社区组织服务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范笑嫣 刘聪 +5 位作者 钟海丹 何强生 杨廷龙 陈唯一 李凌华 顾菁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索是否接受社区组织(CBO)服务对广州市新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长期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从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招募新开始治疗的HIV感染者作... 目的探索是否接受社区组织(CBO)服务对广州市新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长期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从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招募新开始治疗的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基线时调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HIV相关变量,对ART相关政策和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接受CBO的服务。12个月后调查研究对象的ART依从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BO的服务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共有433例调查对象完成基线调查问卷,有52.5%接受过广同/岭南等CBO的服务。338例完成12个月随访。整体的ART依从率为85.1%,其中CBO服务组的依从率为89.0%,无CBO服务组依从率为80.7%。校正背景变量后,接受CBO的服务的研究对象依从比例显著高于未接受CBO服务的患者(OR=2.14,95%CI:1.11~4.14,P=0.024)。结论广州市新开始ART的患者长期依从性较好,通过进一步扩大CBO的服务范围,提升CBO的服务能力,能够进一步改善HIV感染者的ART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社区组织
原文传递
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崔浩亮 杨泽平 +3 位作者 张燕婷 吕筠 郝元涛 余灿清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食管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采用R 4.1.1软件的apc包对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及死亡数据进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 中...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食管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采用R 4.1.1软件的apc包对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及死亡数据进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 中国男性和女性食管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在1990—1997年呈下降趋势,1998—2003年呈上升趋势,2004—2019年呈下降趋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男性和女性食管癌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5%和-3.9%,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1.9%和-5.1%。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年龄效应在男女性中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的时期效应总体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以1990—1994年为对照,2015—2019年女性发病和死亡的时期RR值下降到0.37(95%CI:0.33~0.42)和0.27(95%CI:0.24~0.32),男性发病和死亡的时期RR值下降到0.66(95%CI:0.62~0.71)和0.60(95%CI:0.57~0.64);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队列效应发现,男性和女性食管癌发病和死亡风险总体呈现波动式下降,男性和女性食管癌发病风险最高出生队列均为1923—1927年,死亡风险最高出生队列分别为1923—1927年和1908—1912年。结论 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的时期风险及队列风险均呈现下降趋势。APC模型调整后发现,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男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上升,男性增幅高于女性。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年龄结构和经济水平,调整筛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发病率 死亡率
原文传递
居住地降雨量对老年人虚弱状态影响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芬芬 周文愫 +1 位作者 王文娟 凌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9-504,共6页
目的探究中国老年人虚弱状态与居住地降雨量之间的关联。方法以2005-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所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对10424名≥65岁老年人进行重复测量分析,虚弱状态由虚弱指数(FI)评估,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结合自然... 目的探究中国老年人虚弱状态与居住地降雨量之间的关联。方法以2005-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所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对10424名≥65岁老年人进行重复测量分析,虚弱状态由虚弱指数(FI)评估,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结合自然立方样条函数探讨居住地降雨量与虚弱状态的关联。结果2005年基线时期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82.84±11.30)岁,虚弱患病率为18.6%(1936/10424),在2014年完成4次随访后,虚弱患病率增加至27.8%(709/255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年平均降雨量较高地区的老年人患虚弱的可能性低(OR=0.60,95%CI=0.50~0.71),未发现居住地降雨量与老年人虚弱前期状态的发生有关。结论居住地降雨量是老年人虚弱的保护因素,可针对不同地区的降雨量为老年人制定适应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弱 降雨量 老年人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原文传递
社会融入对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褚沐阳 凌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38-442,共5页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现状,探索社会融入对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影响。方法数据来自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社会融入通过经济融入、行为适应、文化融入和身份认同四个维度进行衡量。考虑到区域发展水平的异质性,采...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现状,探索社会融入对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影响。方法数据来自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社会融入通过经济融入、行为适应、文化融入和身份认同四个维度进行衡量。考虑到区域发展水平的异质性,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融入对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影响。结果在13865名流动人口中,仅有24%的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周工作天数≥5 d(OR=0.84,95%CI:0.76~0.94)会降低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的可能性;家庭月均收入5000~7000元(OR=1.26,95%CI:1.10~1.45)、家庭月均收入7000元以上(OR=1.30,95%CI:1.13~1.50)、签订劳动合同(OR=1.38,95%CI:1.21~1.57)、参与社会组织(OR=1.35,95%CI:1.21~1.50)、参与社区活动(OR=1.75,95%CI:1.58~1.94)、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OR=1.22,95%CI:1.11~1.36)、认为自己是本地人(OR=1.36,95%CI:1.22~1.51)均会增加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的可能性。结论良好的社会融入程度与较高的健康档案建立率有关。提高流动人口在迁入地社会融入水平的干预措施可能会改善流动人口对健康档案的建立。同时,应该加强健康档案服务的宣传,提高流动人口建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健康档案服务 社会融入 多层次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