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历史发展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地质教育——创建岭南特色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
郑卓
邹和平
周永章
张澄博
杨志军
|
《中国地质教育》
|
2008 |
1
|
|
2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探究——以中山大学“青马工程·中大100”计划为例 |
唐锐
谭彬
郑嘉茵
|
《青年探索》
CSSCI
|
2014 |
20
|
|
3
|
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及其邻区地质环境 |
罗攀
童景宁
张锦增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2002 |
3
|
|
4
|
三水盆地古近系湖相沉积岩的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
刘春莲
Franz T Fürsich
白雁
杨小强
李国强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7
|
|
5
|
三水盆地古近系下部湖相沉积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陈亮
刘春莲
庄畅
车晓光
吴洁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1
|
|
6
|
钦杭成矿带南段文地幅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识别 |
吕文超
周永章
张焱
陈庆
安燕飞
谈昕
王琨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3
|
|
7
|
现代海底热水活动的系统性研究及其科学意义 |
付伟
周永章
杨志军
张澄博
杨小强
何俊国
杨海生
罗春科
|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
8
|
华南黑色岩系铂多金属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
王敏
孙晓明
马名扬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9
|
湖南二叠系层状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杨海生
周永章
杨志军
张澄博
杨小强
付伟
|
《矿产与地质》
|
2003 |
20
|
|
10
|
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 |
陈国能
伍钧锵
周萃英
邹和平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8 |
1
|
|
11
|
关于地质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
邹和平
陈国能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1998 |
2
|
|
12
|
地方病及其与地球化学背景之间的关系 |
杨晓东
陈惟一
李红中
栗洋
孙鹏程
|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
2009 |
0 |
|
13
|
会东菜园子花岗岩的年龄、地球化学——扬子地台西缘格林威尔造山运动的机制探讨 |
王生伟
廖震文
孙晓明
周邦国
郭阳
蒋小芳
朱华平
孙志明
罗茂金
马东
沈战武
张海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3
|
|
14
|
云南东川铜矿区古元古代辉绿岩地球化学——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在扬子陆块西南缘的响应 |
王生伟
廖震文
孙晓明
蒋小芳
周邦国
郭阳
罗茂金
朱华平
马东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6
|
|
15
|
云南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
王生伟
孙晓明
石贵勇
熊德信
翟伟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1
|
|
16
|
胶北晚中生代煌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
刘燊
胡瑞忠
赵军红
冯彩霞
钟宏
曹建劲
史丹妮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71
|
|
17
|
热水沉积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以华南地区为例 |
杨海生
周永章
杨志军
张澄博
杨小强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41
|
|
18
|
藏南邦布大型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矿机制 |
孙晓明
韦慧晓
翟伟
石贵勇
梁业恒
莫儒伟
韩墨香
张相国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7
|
|
19
|
广东东莞地区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分布与富集特性分析 |
窦磊
马瑾
周永章
李勇
安燕飞
张澄博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8
|
|
20
|
扬子地台西南缘古元古代末的裂解事件——来自武定地区辉绿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证据 |
郭阳
王生伟
孙晓明
王子正
杨斌
廖震文
周邦国
蒋小芳
侯林
杨波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