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nsecaea monophora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1
作者 陆丹倩 郑永平 +6 位作者 李家豪 张玲 王巧媚 邓聚辉 彭明 黄阶胜 刘丽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CBM)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引起人类感染常见病原体主要为裴氏着色真菌(Fonsecaea pedrosoi)、F.monophora、F.multimorphose、F.nubica、卡氏枝孢瓶霉(Cladophial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CBM)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引起人类感染常见病原体主要为裴氏着色真菌(Fonsecaea pedrosoi)、F.monophora、F.multimorphose、F.nubica、卡氏枝孢瓶霉(Cladophialophora crrionii)、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和播水喙枝孢霉(Rhinocladiella aquarspersa)等。裴氏着色真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通常由微小外伤侵入皮肤引起致病,感染常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本文报道1例由F.monophora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secaea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下载PDF
IL-6/IL-6R抑制剂在免疫炎症性皮肤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卓育 王宇嘉 +2 位作者 张悦 江燕云 王亮春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前炎症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或细胞外可溶性受体结合后,激活多种信号通路,通过调节免疫炎症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而参与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IL-6/IL-6受体(IL-6R)抑制剂在皮肤病领域的应用引...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前炎症因子,与细胞表面受体或细胞外可溶性受体结合后,激活多种信号通路,通过调节免疫炎症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而参与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IL-6/IL-6受体(IL-6R)抑制剂在皮肤病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最早上市的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在治疗系统性硬化症、成人still病、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关节炎、特应性皮炎等疾病中有一定疗效。本文就IL-6/IL-6R抑制剂,尤其是TCZ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包括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以了解其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生物制剂 皮肤病 托珠单抗
下载PDF
皮肤干燥,医用凡士林可“救”
3
作者 吴啟荃 鲁莎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3年第2期56-57,共2页
冬春季节,很多人手脚都严重干燥开裂、流血,一碰水就刺疼。涂了不少护手霜,可都没什么改善。难道要用“贵妇面霜”涂手脚?又舍不得。试试“医用凡士林”吧!十几元就能买到一大罐,“便宜大碗”又好用,皮肤科医生都好评。厚涂,滋润效果杠... 冬春季节,很多人手脚都严重干燥开裂、流血,一碰水就刺疼。涂了不少护手霜,可都没什么改善。难道要用“贵妇面霜”涂手脚?又舍不得。试试“医用凡士林”吧!十几元就能买到一大罐,“便宜大碗”又好用,皮肤科医生都好评。厚涂,滋润效果杠杠的医用凡士林,跟普通凡士林有何不同?它的质地特别浓稠,要轻轻用力,才能把它“挖出来”,还能拉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干燥 护手霜 皮肤科医生 冬春季节 干燥开裂 凡士林 面霜 质地
下载PDF
微循环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评估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泽海 韦秀宁 +3 位作者 许晓琳 张一弛 马剑达 王亮春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8期598-601,共4页
近年来,微循环检测技术在结缔组织病中的应用不断发展,并已在系统性硬化症的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仍有待继续推进。本文聚焦甲襞毛细血管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两种常用的微循环检测技术,归纳甲襞、眼... 近年来,微循环检测技术在结缔组织病中的应用不断发展,并已在系统性硬化症的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仍有待继续推进。本文聚焦甲襞毛细血管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两种常用的微循环检测技术,归纳甲襞、眼底微循环异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器官及系统受累可能具有的提示作用,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甲襞毛细血管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微循环 毛细血管
下载PDF
外阴及肛周巨大扁平湿疣一例
5
作者 沙嫣懿 崔晓 +3 位作者 卢贵全 肖可文 李希清 张静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扁平湿疣是二期梅毒的典型皮损,常出现于最初发生硬下疳的邻近部位,研究发现扁平湿疣的梅毒螺旋体载量明显高于其他的二期梅毒疹。该文报告1例表现为外阴、肛周巨大扁平湿疣的二期梅毒。17岁女性患者因“外阴、肛周斑块2月余”就诊,专... 扁平湿疣是二期梅毒的典型皮损,常出现于最初发生硬下疳的邻近部位,研究发现扁平湿疣的梅毒螺旋体载量明显高于其他的二期梅毒疹。该文报告1例表现为外阴、肛周巨大扁平湿疣的二期梅毒。17岁女性患者因“外阴、肛周斑块2月余”就诊,专科查体:外阴、肛周可见红色湿润斑块,表面呈分叶状、疣状,融合成片,大小为12 cm×3 cm。实验室检查梅毒非特异性血清试验滴度为1∶64,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189.000 COI,诊断为二期梅毒。予苄星青霉素驱梅治疗3周后,皮疹消退。该例提示皮疹生长迅速、体积巨大,临床少见,易误诊为巨大尖锐湿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梅毒 扁平湿疣 外阴 肛周
下载PDF
线状汗孔角化症一家系MVD基因突变分析
6
作者 郭芝璇 马坚池 李希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本文报道一例线状汗孔角化症,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存在种系MVD基因c.683G>A(NM_002461)的杂合突变,其同胞兄弟携带相同的杂合突变但未出现临床表型。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因为线状汗孔角化是一种镶嵌性疾病,出生后体细胞的二次打击是发... 本文报道一例线状汗孔角化症,基因检测提示该患者存在种系MVD基因c.683G>A(NM_002461)的杂合突变,其同胞兄弟携带相同的杂合突变但未出现临床表型。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因为线状汗孔角化是一种镶嵌性疾病,出生后体细胞的二次打击是发病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汗孔角化症 MVD基因 基因突变 二次打击
下载PDF
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3例病原学鉴定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欣 刘玉梅 +3 位作者 高爱莉 龚业青 黎晓东 刘应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8-801,839,共5页
目的对3例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进行病原学鉴定及临床分析。方法分析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取患者皮损脓液直接镜检,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培养。提取病原菌DNA,利用引物ITS4和ITS5进行rDNAITS区序列的PCR扩增,... 目的对3例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进行病原学鉴定及临床分析。方法分析3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取患者皮损脓液直接镜检,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培养。提取病原菌DNA,利用引物ITS4和ITS5进行rDNAITS区序列的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在GenBank核酸数据库及CBS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并可见硬壳小体。真菌培养可见暗棕色、橄榄色至黑色菌落生长,生长速度较慢,镜下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温度实验37℃生长,38℃不生长。0.01%,0.05%和0.1%放线菌酮均能耐受。经序列分析与GenBank及CBS数据库中Fonsecaea monophora的ITS区进行同源性比对,其同源性高。结合3例患者组织病理、真菌学特征及rDNAITS区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确诊后经口服伊曲康唑200mg,2次/d,6~8周后以200mg,1次/d维持治疗,或特比萘芬250mg,1次/d。治疗3个月后,皮损逐渐消退。结论Fonsecaea monophora与裴氏着色霉相似,可引起皮肤着色性芽生菌病,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secaea 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RDNA ITS序列
下载PDF
宿主抗着色霉感染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沙嫣懿 卢贵全 +1 位作者 肖可文 张静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着色霉是着色芽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着色芽生菌病迁延不愈与着色霉在机体诱发的特殊免疫状态有关。着色霉进入宿主体内的形态转换、黑素和细胞壁成分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机体的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均参与了抗着色霉感染。
关键词 着色霉 黑素 硬壳小体 免疫学
下载PDF
小分子透明质酸在老年皮肤粘膜保健及炎症防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惠觅宙 郭清 席丽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46-347,354,共3页
透明质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根据分子量大小又分成大、中、小分子透明质酸。大、中分子透明质酸作为皮肤保健美容产品已被皮肤保健领域广泛接受,但近年来容易被皮肤粘膜吸收的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透明质酸日益受到重视,其功能明显优于大... 透明质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根据分子量大小又分成大、中、小分子透明质酸。大、中分子透明质酸作为皮肤保健美容产品已被皮肤保健领域广泛接受,但近年来容易被皮肤粘膜吸收的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透明质酸日益受到重视,其功能明显优于大、中分子透明质酸,尤其是小分子透明质酸有可以促进皮肤抗微生物感染和自身防护能力的特殊功效。本文针对小分子透明质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老年皮肤粘膜保健和皮肤粘膜炎症防御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透明质酸 生物活性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脚底干裂,或是脚气
10
作者 吴啟荃 郭庆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4年第1期61-61,共1页
很多中老年人都会脚底干裂,特别是脚后跟,裂开的豁口又深又“锋利”,甚至把袜子都“划”破。脚还很疼,每走一步路,都仿佛踩在刀口上。有人喜欢用刀刮掉脚底厚厚的死皮,却治标不治本,过几天死皮就又会“长”出来,皲裂也卷土重来。有没有... 很多中老年人都会脚底干裂,特别是脚后跟,裂开的豁口又深又“锋利”,甚至把袜子都“划”破。脚还很疼,每走一步路,都仿佛踩在刀口上。有人喜欢用刀刮掉脚底厚厚的死皮,却治标不治本,过几天死皮就又会“长”出来,皲裂也卷土重来。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根治脚底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裂 脚后跟 卷土重来 中老年人
下载PDF
2011年中国皮肤真菌病新进展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11
作者 胡永轩 杨亚波 席丽艳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42-242,共1页
由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医学真菌学组承办的2011年中国皮肤真菌病新进展研讨会于8月13~14日在羊城广州举行。本次大会共有近300名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医学真菌临床、教学、科研的专家学... 由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医学真菌学组承办的2011年中国皮肤真菌病新进展研讨会于8月13~14日在羊城广州举行。本次大会共有近300名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医学真菌临床、教学、科研的专家学者参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中国 广州 专业委员会 专家学者 医学 真菌学 广东省
下载PDF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
12
作者 余美嫦 黄惠珊 陈少霞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3885-3886,共2页
目的:总结20例婴幼儿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确诊为金葡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专业的治疗、及时的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皮肤护理
下载PDF
皮肤利什曼病
13
作者 马坚池 刘应辉 席丽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1-162,161,共2页
患者,男,36岁,伊拉克人。 主诉:左侧肢体结节、破溃1月。 现病史:患者1月前被“蚊虫”叮咬后,于左侧肩背部、左上肢、左下肢逐渐出现丘疹、结节,部分出现破溃,有脓液流出,无疼痛或瘙痒,于当地医院行组织液涂片检查发现利士... 患者,男,36岁,伊拉克人。 主诉:左侧肢体结节、破溃1月。 现病史:患者1月前被“蚊虫”叮咬后,于左侧肩背部、左上肢、左下肢逐渐出现丘疹、结节,部分出现破溃,有脓液流出,无疼痛或瘙痒,于当地医院行组织液涂片检查发现利士曼小体,未予治疗。因来我国做外贸生意,遂至我院门诊就诊。自起病以来,患者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利什曼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巴西奴卡菌感染一例
14
作者 张勇 鲁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677-678,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左侧上肢肿胀性红斑、结节、伴疼痛7天入院。7天前,患者因左上肢蚊虫叮咬、反复搔抓后逐渐出现局部红斑、肿胀,触压有轻微疼痛,无畏寒、发热,无心慌、胸闷,无头昏、头痛等不适。于当地诊所静脉滴注“头孢菌素”... 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左侧上肢肿胀性红斑、结节、伴疼痛7天入院。7天前,患者因左上肢蚊虫叮咬、反复搔抓后逐渐出现局部红斑、肿胀,触压有轻微疼痛,无畏寒、发热,无心慌、胸闷,无头昏、头痛等不适。于当地诊所静脉滴注“头孢菌素”3天,病情无缓解。我科门诊以“皮肤感染”收入院。查体:T 36.5℃,P 84次/分,R 19次/分,BP 124/80 mmHg,系统查体未见异常。皮肤科查体:左侧上肢约5 cm×7 cm大浸润肿胀性红斑,境界不清,皮温稍高,轻度压痛,可触及数个蚕豆大皮下结节,皮损中央触之有波动感,表面未见水疱、血疱(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结节 轻微疼痛 轻度压痛 波动感 系统查体 搔抓 皮温 蚊虫叮咬
下载PDF
rhIL-17A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霞 赖宽 +1 位作者 郭庆 曾凡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05-2209,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A(rhIL-17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性、凋亡及成纤维细胞促纤维化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IL-17在系统性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hIL-17A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CCK-8测定其...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A(rhIL-17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性、凋亡及成纤维细胞促纤维化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IL-17在系统性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hIL-17A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CCK-8测定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p65及其抑制性蛋白IκBα的表达量;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变化;ELISA检测rhIL-17A处理组和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6和TGF-β1的含量。结果:rhIL-17A处理组和对照组角质形成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差别;rhIL-17A处理组成纤维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rhIL-17A处理组成纤维细胞NF-κB/p65表达量增加,而IκBα表达量降低;rhIL-17A对2种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影响;rhIL-17A处理组成纤维细胞IL-6和TGF-β1分泌量增加。结论:rhIL-17A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却可以显著增强体外成纤维细胞的活性,IL-17A对成纤维细胞活性增强的这种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实现。rhIL-17A可能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IL-6和TGF-β1,从而进一步引起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IL-17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IgM抗体所识别的皮肤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青青 谭国珍 +3 位作者 李伯有 张淑娟 余敏 罗益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IgM抗体所识别的皮肤抗原成分。方法:该研究共纳入1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15例天疱疮患者(包括7例红斑/落叶型和8例寻常型)。首先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受试患者皮肤中所沉积的免疫球蛋白...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IgM抗体所识别的皮肤抗原成分。方法:该研究共纳入1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15例天疱疮患者(包括7例红斑/落叶型和8例寻常型)。首先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受试患者皮肤中所沉积的免疫球蛋白或补体,再通过免疫印迹方法分析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所识别的皮肤抗原成分。结果:在1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皮肤中,C3、IgG、IgM单独沉积的例数分别是4例、2例、1例,IgG和C3共同沉积的2例,IgG、C3和IgA三者共同沉积的1例;在15例天疱疮患者中,C3、IgG单独沉积的例数分别是4例和2例,IgG和C3共同沉积的6例,IgM和C3共同沉积的3例。免疫印迹研究发现9例(9/10)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11例(11/15)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可以识别皮肤中分子量约80 kD的蛋白质。结论:IgM在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的皮肤中沉积的几率很低,但大多数患者血清中的IgM抗体都能够识别分子量约80 kD的皮肤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皮肤抗原 血清IgM抗体
下载PDF
抗Galectin-3抗体在皮肤血管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宇萍 唐增奇 王亮春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荨麻疹性血管炎(UV)、过敏性紫癜(HSP)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LCV)患者血清抗Galectin-3抗体的水平。方法:ELISA法检测15例伴发皮肤血管炎表现的SLE、13例UV、15例HSP和8例LCV患者血清及15例正常人血清(阴性对照)...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荨麻疹性血管炎(UV)、过敏性紫癜(HSP)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LCV)患者血清抗Galectin-3抗体的水平。方法:ELISA法检测15例伴发皮肤血管炎表现的SLE、13例UV、15例HSP和8例LCV患者血清及15例正常人血清(阴性对照)抗Galectin-3抗体水平。结果:SLE和UV患者血清中抗Galectin-3抗体吸光度值分别为:0.89±0.08、0.71±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6±0.02(P<0.05);HSP和LCV患者中分别为0.60±0.05和0.60±0.04,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有皮损的荨麻疹性血管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血管炎可能与血清中抗Galectin-3抗体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性血管炎 过敏性紫癜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抗Galectin-3抗体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与白细胞介素-18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邹育雄 陈明春 谢宛潞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关系,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0例CSU患者(病例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进行ASST检查及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8水平,并比较两组间... 目的:了解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关系,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0例CSU患者(病例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进行ASST检查及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8水平,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别;同时比较病例组ASST阳性与阴性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结果:病例组ASST阳性率为53.3%,对照组为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0,P<0.01)。病例组血清IL-18水平为(64.7±41.9) pg/mL,对照组为(44.9±15.7)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5)。病例组ASST阳性32例,血清IL-18水平为(72.4±47.6) pg/mL,ASST阴性28例,IL-18水平为(48.7±25.3) 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5)。结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ASST阳性率及血清IL-18水平均升高, IL-18可能参与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免疫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自发性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环磷酰胺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艾雪忱 郭庆 《皮肤科学通报》 2021年第4期327-333,M0004,M0005,共9页
环磷酰胺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作为免疫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机制是通过破坏DNA介导细胞凋亡,B细胞相比于T细胞对环磷酰胺更敏感。在皮肤病的领域中,环磷酰胺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或皮肤肿瘤,... 环磷酰胺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作为免疫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机制是通过破坏DNA介导细胞凋亡,B细胞相比于T细胞对环磷酰胺更敏感。在皮肤病的领域中,环磷酰胺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或皮肤肿瘤,包括大疱性皮肤病、系统性硬皮病、红斑狼疮、皮肌炎、血管炎、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其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呕吐、不育及癌症。本文将详细介绍环磷酰胺在各类皮肤病中的应用,包括其机理及毒副作用,为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痤疮科普100问(一)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英 许阳 +7 位作者 李咏梅 吴艳 余霞 郑志忠 顾军 郭庆 简丹 鞠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4-247,共4页
该文内容涵盖痤疮临床发病机制到防治等6个部分共100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概述、痤疮病因及发生机制、痤疮临床表现与分级等共计35个问题,拟以通俗语言诠释痤疮临床诊治中的相关疑问,为广大基层皮肤科医师快速掌握痤疮诊治及... 该文内容涵盖痤疮临床发病机制到防治等6个部分共100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概述、痤疮病因及发生机制、痤疮临床表现与分级等共计35个问题,拟以通俗语言诠释痤疮临床诊治中的相关疑问,为广大基层皮肤科医师快速掌握痤疮诊治及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科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