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讲解病例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力 甄甜甜 +1 位作者 石慧娟 韩安家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689-692,共4页
目的 探讨提高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使住院医师成长为可以独立、规范地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的合格医师。方法 该院探索住院医师讲解病例的教学模式,并总结该方法在临床病理科住培实践中的经验及其对提高住院医... 目的 探讨提高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使住院医师成长为可以独立、规范地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的合格医师。方法 该院探索住院医师讲解病例的教学模式,并总结该方法在临床病理科住培实践中的经验及其对提高住院医师综合能力的效果。结果 经过2年住院医师讲解病例教学模式的探索,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示该方法可以提高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并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结论 住院医师讲解病例教学模式可充分调动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多维度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能力,值得在我国临床病理科住培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讲解病例
下载PDF
新进展文献介绍在临床病理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被引量:8
2
作者 石慧娟 段婧 韩安家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2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体系在我国基本建成,各培训基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必要探讨如何提高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和岗位胜任力。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病理科专业培训基地发挥住院医师主动性... 目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体系在我国基本建成,各培训基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必要探讨如何提高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和岗位胜任力。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病理科专业培训基地发挥住院医师主动性,经过住院医师介绍临床病理科专业新进展文献的教学方法,提升住院医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结果通过2年的住院医师介绍临床病理科专业新进展文献后,住院医师反馈对教学效果较满意,提高了住院医师对临床病理科专业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结论通过发挥住院医师的主动性,指导住院医师介绍临床病理科专业新进展文献的带教方式,可提高临床病理科专业住培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综合型的临床病理科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科 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新进展文献介绍 住培教学
下载PDF
肝脏窦周纤维化病理诊断中网状纤维染色方法的优化
3
作者 张梦蝶 董愉 +1 位作者 张志刚 梁英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0,共2页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的脂肪因为各种原因堆积,且比重超过肝脏重量5%的一种常见肝脏疾病[1]。脂肪肝如不引起重视会逐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1-2]。虽然一些检查手段也能诊断脂肪肝,例如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等,但肝...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的脂肪因为各种原因堆积,且比重超过肝脏重量5%的一种常见肝脏疾病[1]。脂肪肝如不引起重视会逐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1-2]。虽然一些检查手段也能诊断脂肪肝,例如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等,但肝活检评价才是明确诊断脂肪性肝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纤维化的“金标准”[2]。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其特点,它常以窦周纤维化(perisinusoidal fibrosis,PSF)等其中一种类型为主或多种类型混合存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周纤维化 网状纤维染色 网状纤维 胶原纤维
下载PDF
粤港澳等地区临床病理大讲堂联合教学模式探索
4
作者 甄甜甜 丁力 +1 位作者 石慧娟 韩安家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 探讨粤港澳等地区临床病理大讲堂联合教学模式。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面向粤港澳等地区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和基层医院病理医师,开展每周一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临床病理大讲堂联合教学,通过反馈教学效果总结该教学方式... 目的 探讨粤港澳等地区临床病理大讲堂联合教学模式。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面向粤港澳等地区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和基层医院病理医师,开展每周一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临床病理大讲堂联合教学,通过反馈教学效果总结该教学方式。结果 通过三年多的积极开展和不断探索,该教学模式实现了临床病理知识传播的高效性、便捷性,促进了地区间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和基层医院病理医师的培养。结论 临床病理大讲堂联合教学模式可促进区域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病理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联合教学模式
下载PDF
常规MRI在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病理成分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邵京京 徐丹阳 +4 位作者 陈丽丽 韦丹 关天明 刘大伟 高振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在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病理成分的价值。方法对5例四肢普通型骨肉瘤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前3天内常规MRI平扫及T_(1)WI增强扫描。在术后大体标本横轴剖面选取质地相对均匀的区域,观察并记录不同取材区病理成分及其... 目的探讨常规MRI在评估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病理成分的价值。方法对5例四肢普通型骨肉瘤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前3天内常规MRI平扫及T_(1)WI增强扫描。在术后大体标本横轴剖面选取质地相对均匀的区域,观察并记录不同取材区病理成分及其对应MRI各序列图像信号特点。结果5例大体标本获取HE染色镜下病理成分均匀的不同病理组织区域52个,肿瘤液化坏死囊变、肿瘤血腔和软骨性肿瘤细胞存活区均可表现为T_(1)WI低信号,脂肪抑制T_(2)WI高信号,常规T_(1)WI增强扫描不强化。非软骨性肿瘤细胞存活区和肿瘤细胞坏死区均表现为T_(1)WI稍低信号,脂肪抑制T_(2)WI稍高信号,常规T_(1)WI增强扫描强化。结论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不同病理组织成分在常规MRI平扫及增强上可有相似表现,单纯依靠常规MRI检查难以准确推测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新辅助化疗 MRI 病理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大体标本的示教及改进模式探索
6
作者 许杰 刘帅烨 +4 位作者 赵祎芃 陈舒 金杰畑 王卓 杨诗聪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年第5期46-52,共7页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大体标本病理教学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面临的困境与局限性,探讨在借助互联网平台与临床实践相互融合的学习模式中,如何提高大体病理标本的教学效果,以期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转化为临床实践...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大体标本病理教学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面临的困境与局限性,探讨在借助互联网平台与临床实践相互融合的学习模式中,如何提高大体病理标本的教学效果,以期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方法选择中山大学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1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问卷和访谈的办法,发掘并分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大体标本示教模式及临床思维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调查问卷反馈改进大体病理标本的示教模式,并对改进后的教学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40%的同学对利用互联网平台观察病理大体标本进行实验教学感到不满意;74%的同学认为应增加大体病理示教标本的数量,并丰富大体病理的学习资源;89%的学生有兴趣前往病理科学习和观摩取材,并认为通过实践去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非常必要。访谈分析发现,前往病理科学习和观摩取材的同学认为其动手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并初步建立了病理诊断能力,了解了病理诊断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学习打下了基础。结论①互联网平台与临床实践相互融合、交互对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是有益的尝试;②观摩临床病理取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大体标本与显微镜下组织学形态改变的联系,并显著提高动手能力;③开发线上模拟取材计算机软件能够帮助医学院校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大体标本病理教学效果,有机整合镜下特征,提高临床病理诊断能力;④编写病理大体标本的在线实习手册有益于帮助学生了解疾病的病史和一般检查情况,提升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和建立初步的临床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互联网+”教育
下载PDF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的真菌性蝶窦炎
7
作者 钟华 王霖露 +4 位作者 黄蕾蕾 魏甜 文译辉 文卫平 李健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的真菌性蝶窦炎的早期诊断及导航辅助下真菌病变清除术。方法对2007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7例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的真菌性蝶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及... 目的探讨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的真菌性蝶窦炎的早期诊断及导航辅助下真菌病变清除术。方法对2007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7例以眼部症状为首发的真菌性蝶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及术后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经验。结果17例患者影像学均符合真菌性鼻窦炎,且术后病理确诊为真菌感染。11例患者术后眼部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包括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等,6例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临床上病因不明的渐进性视力下降及迁延不愈的头痛,应考虑真菌性蝶窦炎可能,及时完善头颅CT、MRI等检查,一经确诊首选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中导航技术可辅助准确定位病变并判断病变范围,保障手术安全并提高手术效率。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需要联合系统性抗真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蝶窦炎 鼻内镜 眼部症状 导航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多排探测器CTA诊断
8
作者 潘碧涛 胡美玉 +2 位作者 潘希敏 赖英荣 江波 《医学诊断》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背景:探讨颈动脉体瘤多排探测器CTA (MDCTA)表现特征与诊断意义。方法:观察26个颈动脉体瘤MDCTA的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三期扫描图,基于动脉期强化表现将瘤体分为显著强化的I区和轻微强化的II区。分别比较动、静脉期I区、II区间的... 背景:探讨颈动脉体瘤多排探测器CTA (MDCTA)表现特征与诊断意义。方法:观察26个颈动脉体瘤MDCTA的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三期扫描图,基于动脉期强化表现将瘤体分为显著强化的I区和轻微强化的II区。分别比较动、静脉期I区、II区间的强化程度,分别比较I区、II区动、静脉期间强化程度,比较动脉期I区和颈动脉间密度增加值及实际密度值,根据瘤体内部I区、II区的构成及分布进行CBT分型,比较CBT瘤体轴位最大径与纵向最大径,CT-病理对照比较I区、II区镜下表现。结果:MDCTA动、静脉期,I区的强化率均高于II区,差异有显著性(t = 7.95, P 0.5)。MDCTA动脉期I区的密度增加值及密度值均低于颈动脉,差异有显著性(t = 11.06, P < 0.001;t = 11.13, P < 0.001)。CBT分型:A型11个,B型10个,C型5个。26个瘤体纵向最大径(53.2 ± 16.8 cm)均大于轴位最大径(38.7 ± 10.3 cm),差异有显著性(t = 8.43, P < 0.001)。组织学上,I区瘤细胞和血管丰富、纤维成分少;II区胶原纤维丰富、瘤细胞少。结论:MDCTA反映了颈动脉体瘤内部组织结构的异质性,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计算机辅助断层成像血管造影 诊断 颈总动脉分叉
下载PDF
原发性椎管内Rosai-Dorfman病影像学、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廖悦华 李斌 +2 位作者 李扬 罗柏宁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22-328,共7页
研究背景Rosai—Dorfman病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主要累及淋巴结的非肿瘤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和体重下降;约40%的患者可同时累及结外组织,但仅有结外病灶而不伴淋巴结... 研究背景Rosai—Dorfman病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是一种主要累及淋巴结的非肿瘤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和体重下降;约40%的患者可同时累及结外组织,但仅有结外病灶而不伴淋巴结病变的结外Rosai—Dorfman病临床鲜见,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脑(脊)膜瘤或淋巴瘤,组织病理学易与炎症混淆。本文重点探讨椎管内原发性结外Rosai—Dorfman病的影像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并通过文献复习,分析其诊断要点,以期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5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双上肢无力、麻木,颈部疼痛3月余,不伴发热和淋巴结肿大。颈部MRI显示,C3-6节段椎管内硬脊膜下占位性病变,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低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术中可见病灶位于硬脊膜下,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血运丰富,与硬脊膜关系密切,全切除肿瘤。术后组织病理学观察,纤维组织增生伴大量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也可见灶性中性粒细胞;不规则巢团状或片状分布的“浅染区”内可见呈簇状或弥漫片状分布的胞质空亮的大多角形细胞,体积巨大,胞质丰富,嗜酸性或淡染,胞核居中,圆形或卵圆形,浅染空泡状,可见小的嗜碱性核仁,胞质中可见“伸入现象”。大多角形细胞S-100蛋白和CD68表达阳性、CDla表达阴性。病理诊断为椎管内原发性结外Rosai-Dorfman病。结论椎管内原发性结外Rosai—Dorfman病极为少见,由于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易误诊为脑(脊)膜瘤或淋巴瘤,须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尽管大多数中枢神经系统结外Rosai—Dorfman病患者手术全切除病灶后预后良好,但术后仍可复发,术后放射治疗和(或)药物化疗可用于部分多器官受累患者以控制病情进展。由于发病部位少见,临床应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并注意与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结构的脊髓病变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颈椎 椎管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下载PDF
弥漫性斑秃11例临床及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莹 张斌 +3 位作者 杨建 陈小红 李扬 章星琪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斑秃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特点及与其他弥漫性脱发性疾病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弥漫性斑秃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头皮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结果。结果:11例患者中8例为女性,春夏季急性发作,表... 目的:探讨弥漫性斑秃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特点及与其他弥漫性脱发性疾病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弥漫性斑秃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头皮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结果。结果:11例患者中8例为女性,春夏季急性发作,表现为数月内毛发弥漫性大量脱落,致使短期内出现毛发明显稀疏,但在毛发完全脱落之前,已有新生毛发长出。部分患者有特应性体质及血清IgE增高。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退行期及休止期毛囊数量明显增多,毛乳头及毛囊索条周围中到大量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治疗中发现多数患者需要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方能遏制脱发及诱导新发生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弥漫性斑秃多累及青年女性,病程较短,组织病理示典型的斑秃改变,即有毛乳头周围特征性淋巴细胞浸润。其临床经过良好,提示变态反应在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建议早期对患者系统性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期尽快控制患者的脱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弥漫性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腺血管肉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维维 石慧娟 +2 位作者 吕晋 石海燕 刘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依据WHO(2012)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8例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乳腺血管肉瘤中6例为原发性血管肉瘤(primary breast angiosarcoma... 目的探讨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依据WHO(2012)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8例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乳腺血管肉瘤中6例为原发性血管肉瘤(primary breast angiosarcoma,PBA),均以乳腺无痛性肿物为首发症状;2例为继发性血管肉瘤(secondary breast angiosarcoma,SBA),其中1例为乳腺癌根治术并放疗后胸壁和皮肤血管肉瘤,另1例为乳腺癌根治术并放疗后继发淋巴水肿的上肢和胸壁皮肤血管肉瘤。组织学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3例。肿瘤不同区域分化程度不同,可呈多样性改变。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表达CD31和CD34,7例表达FⅧRAg,6例表达Fli-1,均不表达CKpan、ER和PR。FISH检测2例SBA MYC基因见异常扩增,免疫组化标记cmyc核强阳性;3例PBA MYC基因未见异常扩增,免疫组化标记c-myc阴性。结论乳腺血管肉瘤罕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组织学可有多样性改变,应充分取材,在与形态相似的乳腺肿瘤鉴别时血管内皮相关抗原呈阳性有助于血管肉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肉瘤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梅开勇 叶子茵 +4 位作者 林汉良 欧阳小明 郝卓芳 陆光明 廖德贵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23-242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XA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FAP、vi mentin、EMA、S-100、NSE、Syn、NF、nestin、NeuN、CD68、...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XA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FAP、vi mentin、EMA、S-100、NSE、Syn、NF、nestin、NeuN、CD68、CD34、EGFR、p53、Ki-67。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和癫痫发作,影像示肿瘤均发生于大脑表浅部位,且伴有囊性变,增强后可见强化及瘤周水肿;典型组织形态学表现为瘤细胞呈多形性,可见黄色瘤细胞和嗜酸性小体(EGB)及核内包涵体,瘤组织内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散在浸润,有丰富的网状纤维,无坏死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核分裂少或无。1例局灶区域出现上皮样结构,1例间变性PXA有较多核分裂,并见灶性坏死。免疫组化GFAP、vi mentin、S-100、NSE、nestin均阳性,p53、EGFR部分病例阳性,CD68散在瘤巨细胞阳性,Ki-67约1%瘤细胞阳性,EMA、CD34、Syn、NeuN、NF均阴性。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PXA是一种好发于年轻人的少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较好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脂质化胶质母细胞瘤、黄色瘤型脑膜瘤、胶质肉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临床 病理学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中间型滋养细胞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7
13
作者 丁力 林原 +3 位作者 舒曼 杨峥 黄勇杰 薛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胎盘部位过度反应(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EPS)及胎盘部位结节(placental site nodule,PSN)...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胎盘部位过度反应(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EPS)及胎盘部位结节(placental site nodule,PSN)4种中间型滋养细胞(intermediate trophoblast,IT)疾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0例IT疾病标本,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肿物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观察并总结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PSTT与ETT为肿瘤性病变,具有侵袭子宫平滑肌的特性,组织坏死常见;EPS与PSN为非肿瘤性病变,常见于刮宫活检标本,有时易误诊为肿瘤。4种病变免疫组化标记均表达上皮及滋养细胞标志物,PSTT及EPS中HPL呈弥漫阳性,ETT及PSN中p63呈弥漫阳性。结论 PSTT、ETT、EPS及PSN均为少见的IT疾病,滋养叶细胞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型滋养细胞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胎盘部位过度反应 胎盘部位结节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梅开勇 叶子茵 +2 位作者 林汉良 郝卓芳 欧阳小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64-1566,共3页
目的提高对发生于脑室内、外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N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进行... 目的提高对发生于脑室内、外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CN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采用HE染色及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特征。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MRI示肿瘤实质呈等T1等T2信号,可见灶性囊变或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肿瘤境界清楚,组织学改变均表现为瘤细胞丰富,瘤细胞异型性小,大小较一致,圆形,胞浆少而略透明,核居中,似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其中散在无细胞区的神经毡样结构,间质血管较丰富,呈纤细分枝状。少数病例出现钙化,未见坏死。个别病例瘤旁见海绵状血管样结构。免疫组化13例Syn、NSE及CD57均呈强阳性,NeuN散在阳性,GFAP阴性或偶见散在阳性,Ki-67约0.50%-5.0%,nestin、NF和CgA均阴性。13例患者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发生于脑室内、外的中枢神经细胞是一种分化好的神经元肿瘤,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疗,预后良好;组织形态学上易误诊为少突胶质细胞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性肿瘤、室管膜瘤及PNET或髓母细胞瘤和小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免疫组化标记NSE和Syn对诊断CNC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影像学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非压迫性髓核导致大鼠背根神经节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劲军 魏明 +2 位作者 赖英荣 孙来保 廖威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0-284,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神经节自体髓核移植后,大鼠左后肢疼痛行为学和神经节非压迫性损伤的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78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6只)、假手术组(36只)和自体髓核移植模型组(36只)。模型组大鼠行腰5左侧半椎板切除,暴露腰5背根神经节... 目的观察大鼠脊神经节自体髓核移植后,大鼠左后肢疼痛行为学和神经节非压迫性损伤的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78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6只)、假手术组(36只)和自体髓核移植模型组(36只)。模型组大鼠行腰5左侧半椎板切除,暴露腰5背根神经节,取尾部的自体髓核组织置于背根神经节表面,假手术组背根神经节表面放置等量的自体肌肉,每组用von Frey hair测量手术前后大鼠后肢机械刺激缩爪阈值,于术后7 d、14 d和21 d取材用光镜和电镜行病理学观察。结果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左后肢机械刺激缩爪阈值手术前后无明显降低,模型组术后有明显机械刺激缩爪阈值降低(P<0.05);模型组脊神经节出现长达21 d的病理损伤改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节充血水肿,节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溶酶体增多,内质网肿胀扩张,有的甚至出现细胞核皱缩;神经纤维的轴突内细胞器减少,髓鞘肿胀疏松,个别甚至崩解;假手术组仅在7 d时轻度的神经节充血水肿,细胞有轻微的粒体空泡变;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的14、21 d脊神经节无病理损伤改变。结论非机械压迫的自体髓核可引起大鼠脊神经节超微结构严重损伤和后肢机械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髓核 脊神经节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血吸虫相关乙状结肠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黄跃明 古晨 +3 位作者 丁力 杨志锋 王尧 陈创奇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在被成功防治之前,血吸虫病及其相关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慢性血吸虫感染与癌症的关系已被提出,特别是埃及血吸虫与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已明确,但在血吸虫感染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面,尚未获得完全确切的结论。本文报道... 在被成功防治之前,血吸虫病及其相关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目前,慢性血吸虫感染与癌症的关系已被提出,特别是埃及血吸虫与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关系已明确,但在血吸虫感染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面,尚未获得完全确切的结论。本文报道1例血吸虫相关乙状结肠癌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血吸虫感染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结直肠癌 相关性 防治
下载PDF
脊索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秋红 云径平 +2 位作者 吴秋良 王连唐 向锦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临床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51例脊索瘤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S100蛋白(S100)、上皮膜抗原(EMA)和癌胚抗原(CEA)等。结果:51...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临床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51例脊索瘤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S100蛋白(S100)、上皮膜抗原(EMA)和癌胚抗原(CEA)等。结果:51例脊索瘤患者中,男女之比为2∶1(34/17),发病年龄4~75岁,平均年龄45岁,脊索瘤常发生在脊柱两端及其附近部位。发生于颅内及颅底部者24例(47%),其发病年龄为4~65岁,平均年龄为37岁。发生于骶尾部者22例(43%),其发病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51岁。病理大体形态以圆形或球形为主,镜下形态以液滴状或空泡化细胞呈分叶状排列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K、VIM、S100、EMA及CEA的阳性率分别为92%(23/25)、100%(20/20)、92%(24/26)、100%(5/5)和0(0/4)。结论:脊索瘤好发于身体脊柱两端部位;病理形态特征突出,但易误诊;CK、VIM和S100联合标记可帮助病理诊断脊索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临床影像学联合组织病理大切片在胃肠间质瘤术后化疗的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聂钊铭 李宇彬 +2 位作者 莫木琼 钟觉民 罗灿峤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进行组织病理学大切片,参照术前CT和MIR影像学资料,比较鉴别诊断胃肠间质瘤,为术后化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0例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CD117、CD34、SMA和S-100染色确诊为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离体手术大体标本制作组织病理学... 目的进行组织病理学大切片,参照术前CT和MIR影像学资料,比较鉴别诊断胃肠间质瘤,为术后化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0例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CD117、CD34、SMA和S-100染色确诊为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离体手术大体标本制作组织病理学大切片,常规HE染色,对比CT和MIR影像结果,观察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情况。所有离体组织的断端距离肿物至少2cm,沿肿物最大直径切开,留取1cm厚组织,保持肿物的完整。结果胃肠间质瘤组织病理学大切片制片效果良好,可以清楚观察肿瘤的全貌和大小、每10HPF核分裂象个数、肿瘤的浸润程度、肿瘤的坏死以及肿瘤的包裹情况,参考术前的CT和MIR影像学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胃肠道间质瘤,为临床治疗服务。结论胃肠间质瘤组织病理学大切片比常规病理切片更全面、更具体地反映肿瘤的情况,能明确肿瘤大小,最大程度反映肿瘤的的全貌、浸润程度、坏死情况和每10HPF核分裂象个数,对胃肠间质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及后续化疗制定有效的方案,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大切片 临床影像学 胃肠间质瘤 联合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在肛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生存预后影响的初步探索
19
作者 温杰 王斌 +5 位作者 杨壮壮 熊建琪 韩安家 陈创奇 包勇 牛绍清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34-341,共8页
目的探讨肛管鳞状细胞癌(a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CC)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免疫治疗在ASC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 目的探讨肛管鳞状细胞癌(a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CC)患者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免疫治疗在ASC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6年5月至202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Ⅱ~Ⅲ期ASCC患者(n=20)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n=14)肿瘤样本中PD-L1的表达水平,采用综合阳性评分(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评价PD-L1染色强度。PD-L1阳性判读标准为CPS≥1,根据所有患者CPS值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PD-L1高表达组(CPS≥20,n=7)和低表达组(CPS<20,n=7),并采用Log-rank生存分析比较PD-L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预后。结果2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3.4个月。所有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3.9%、78.6%、92.9%和85.7%。14例患者的肿瘤样本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为阳性(CPS≥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D-L1高表达组和PD-L1低表达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和100%(P=0.37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0%和100%(P=0.134),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100%(P=1.000),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0.0%和100%(P=0.134)。结论ASCC患者中PD-L1表达阳性率高,PD-L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生存预后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肛管鳞状细胞癌 综合阳性评分 生存预后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梅开勇 郝卓芳 +3 位作者 叶子茵 林汉良 林素暇 苏祖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三医院和肿瘤医院诊断的MCL12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EnVision法对11...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三医院和肿瘤医院诊断的MCL12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EnVision法对11种抗原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 MCL共126例,男性95例,女性31例,男女之比为3.06:1,中位年龄53岁(34~80岁)。发病部位以淋巴结最多(80例),结外以胃肠道(20例)及扁桃体多见(12例)。临床分期为Ⅱ期2例,Ⅲ期58例,Ⅳ期66例。从组织结构上看,套区型3例,结节型5例,弥漫型118例。从细胞形态上看,经典型114例,小细胞型4例,多形性3例,单核样B细胞型2例,母细胞样变异型2例,伴浆细胞样分化型1例。免疫组化显示B细胞抗原(+),并且以CD5、cyclinD1和SOX11(+)为特征。结论 MCL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大多数发生于淋巴结内,临床分期高、预后差,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对诊断MCL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