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8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学生使用连词“因为X而Y”的偏误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娇 余伟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而"的语义类型非常丰富,与不同的词语搭配形成不同的语义类型。这些语义类型具有显著标记。在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中,留学生经常会出现误加、遗漏、误代、错位、混合偏误等几种偏误类型。这与母语负迁移、"而"的多义... "而"的语义类型非常丰富,与不同的词语搭配形成不同的语义类型。这些语义类型具有显著标记。在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中,留学生经常会出现误加、遗漏、误代、错位、混合偏误等几种偏误类型。这与母语负迁移、"而"的多义性、教学误导有直接关系。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强调语块理论和标记理论,减少偏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为X而Y 偏误 留学生
下载PDF
留学生使用连词“因为X而Y”的偏误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为例
2
作者 李娇 余伟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2期52-58,共7页
“而” 的语义类型非常丰富, 与不同的词语搭配形成不同的语义类型. 这些语义类型具有显著标记.在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中, 留学生经常会出现误加、 遗漏、 误代、 错位、 混合偏误等几种偏误类型.这与母语负迁移、 “而” 的多义性、 教学... “而” 的语义类型非常丰富, 与不同的词语搭配形成不同的语义类型. 这些语义类型具有显著标记.在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中, 留学生经常会出现误加、 遗漏、 误代、 错位、 混合偏误等几种偏误类型.这与母语负迁移、 “而” 的多义性、 教学误导有直接关系.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强调语块理论和标记理论, 减少偏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为X而Y 偏误 留学生
下载PDF
抗战时期“边地中国”形象的文学建构与民族认同——以西南联大学者云南边地考察作品为中心
3
作者 何欢 曹姗姗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缅边日记》《水摆夷风土记》《红河之月》是西南联大学者基于云南边地考察后而写的文学作品,三部作品的书写路径恰好是对云南西南边地的全覆盖展示,是对“边地中国”文学形象版图的拓展与实践。作者对战时“边地中国”形象的文学建构... 《缅边日记》《水摆夷风土记》《红河之月》是西南联大学者基于云南边地考察后而写的文学作品,三部作品的书写路径恰好是对云南西南边地的全覆盖展示,是对“边地中国”文学形象版图的拓展与实践。作者对战时“边地中国”形象的文学建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民族认同构建多民族国家的边地印象;二为聚焦边地人民生存之苦塑造“等待曙光”的边地形象;三是作者将家国忧患意识及学者严谨态度相结合,从学术文化、政府政策等理论学识视角出发搭建“忧思中的边地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边地书写提供了新的创作样本及审美体验,也为现今民族工作的开展、中华文化的发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边地中国形象 边地书写 民族认同
下载PDF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以云南师范大学昕潮文学社为例
4
作者 唐伟 谢吴非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1-93,共3页
高校文学社团作为发展校园文学、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立足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昕潮文学社,围绕高校文学类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境,找准突破口,提出社团发展措施和解决路径,以... 高校文学社团作为发展校园文学、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立足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昕潮文学社,围绕高校文学类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境,找准突破口,提出社团发展措施和解决路径,以期为高校文学社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社团 学校管理 昕潮文学社
下载PDF
大学生搜集和利用时政信息能力的调查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
5
作者 蒋金和 张蓉 +1 位作者 夏薇 张昱 《重庆图情研究》 2014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就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搜集和利用时政信息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就其信息感知度、信息获取渠道、对图书馆时政信息利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时政信息教育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参考文献7。
关键词 信息素养 时政信息 大学生
下载PDF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研究生对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认识的调查报告——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6
作者 刘建波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调查报告通过问卷和访谈,探析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研究生对以《白蛇传》传说为例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认识动机、认识效果、影响认识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利用校园网,改善研究生阅读结构,引导研究生正确阅读;开展各种活动,吸引研究生热爱... 调查报告通过问卷和访谈,探析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研究生对以《白蛇传》传说为例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认识动机、认识效果、影响认识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利用校园网,改善研究生阅读结构,引导研究生正确阅读;开展各种活动,吸引研究生热爱阅读,培养研究生良好阅读习惯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白蛇传》认识情况 调查 建议
下载PDF
试论学生党支部在云南师范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黎 何颖 牛元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02-204,共3页
学生党支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云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在联系群众中的桥梁作用、在营造校园先进和谐的文化的示范作用、在突发事件中的核心作用... 学生党支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云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在联系群众中的桥梁作用、在营造校园先进和谐的文化的示范作用、在突发事件中的核心作用,以实现广大青年学生自身的和谐成才,实现广大青年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党支部 云南师范大学 和谐校园建设 作用
下载PDF
论加强老挝语本科生专业认知的必要性及措施——以云南师范大学18级老挝语专业为例
8
作者 周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第36期219-219,共1页
老挝语本科生教育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有一个共性的问题:生源调剂生居多,整个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对专业认知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根源上直接影响了老挝语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充分的认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才能为中老... 老挝语本科生教育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有一个共性的问题:生源调剂生居多,整个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对专业认知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根源上直接影响了老挝语人才培养质量,只有充分的认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才能为中老两国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语 专业认知 必要性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教育路径研究——以云南民族地区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为例
9
作者 于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在云南各民族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教育资源、媒介优势及其多渠道多层次进校园的教育路径,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极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 边疆多民族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路径
下载PDF
不同生源背景下研究生和谐宿舍构建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为例
10
作者 汪玉梅 王云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16期45-46,57,共3页
和谐的研究生宿舍文化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在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中,研究生个体之间的生活与学习管理的差异、生源背景的复杂等问题是突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从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加强... 和谐的研究生宿舍文化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在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中,研究生个体之间的生活与学习管理的差异、生源背景的复杂等问题是突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从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加强民族文化沟通,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工作的艺术性3个方面进行,只有这三个方面同时下手才能使研究生宿舍在复杂的生源背景下保持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背景 和谐宿舍 建构
下载PDF
云南师范大学举办“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精神分享会”
11
作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为铭记奋斗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师德师风,传承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的精神,借《张文勋学术谱录》出版的契机,6月29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科学技术处、云南华文学院联合举办"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精神分享会&qu...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为铭记奋斗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师德师风,传承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的精神,借《张文勋学术谱录》出版的契机,6月29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科学技术处、云南华文学院联合举办"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精神分享会"。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昆明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的30余位学者和师生参加了分享会。分享会由云南师范大学蒋永文校长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艺术学院 师德师风 云南大学 文勋 奋斗历史 华文学院 分享
下载PDF
云南师范大学举办“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精神分享会”
12
作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1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为铭记奋斗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师德师风,传承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的精神,借《张文勋学术谱录》出版的契机,2021年6月29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科学技术处、云南华文学院联合举办“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精神分享会”。
关键词 云南师范大学 师德师风 文勋 奋斗历史 华文学院 红色基因 科学技术处 治学
下载PDF
新时期云南儿童文学生态写作研究
13
作者 孙淑芳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研究新时期云南儿童文学生态写作,具有拓展云南儿童文学研究视角,从文学上促进云南生态建设的重要价值。文章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基于自发状态和自觉意识的两大类云南儿童生态文学写作作品和云南生态环境、生物、民...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研究新时期云南儿童文学生态写作,具有拓展云南儿童文学研究视角,从文学上促进云南生态建设的重要价值。文章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基于自发状态和自觉意识的两大类云南儿童生态文学写作作品和云南生态环境、生物、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材料,目的在于证明云南儿童文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生态思想,以及云南儿童文学作家对大自然的情有独钟与云南边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研究发现,新时期云南儿童生态文学写作颇丰,表达和传递出十分鲜明且独具个性的生态思想。作家们以自然为本,站在大自然的立场上,倾情表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构筑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相辅相成较为系统的生态思想。云南儿童文学生态写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生态意识,培养儿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还呈现了云南儿童文学作家所具有的生态责任感以及建立人与自然发展互惠型的人类自然新伦理的强烈愿望。就长远来看,云南儿童生态文学会因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时空而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儿童文学 生态写作 生态思想 生态批评
下载PDF
论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国家共同感”建构的三重路径
14
作者 张泽云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的“国家共同感”建构,主要通过以下三重路径实现:一是梳理、剥离出边地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并以此黏合、筑牢边民对“中华一体”的认同意识;二是追踪、记录边民在“滇”内和“滇”外积极...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的“国家共同感”建构,主要通过以下三重路径实现:一是梳理、剥离出边地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并以此黏合、筑牢边民对“中华一体”的认同意识;二是追踪、记录边民在“滇”内和“滇”外积极的英勇的抗战活动,借此确立边民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促成边民——国民身份的转型;三是对比土司治理空间内和“少数民族自治”空间内边民两种截然相反的生存体验,指出民国时期不平等、封建、残酷的边疆政策才是导致西南边疆危机的根源,只有允许少数民族以自治的权力,自己管理自己,才能巩固边疆,建立统一的新国家。三重路径立足过去、现在与未来,既纵向独立又横向承接,“三位一体”式地建构了中华民族唇齿相依的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 抗战文学 国家共同感 三重路径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及其叙事话语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俊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几个方面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维度、时空维度及学科主体性角度重新梳理少数民族的话语结构,实现传统叙事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叙事话语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表达 叙事话语 建构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学诠释——基于《剽牛立碑》对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书写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蔓 何欢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剽牛立碑》是一部围绕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故事为脚本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以历史为题,显示出了积淀极强的文化辐射力和民族生命力,运用巧妙的书写技巧,动态地展现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之意蕴,是历... 《剽牛立碑》是一部围绕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故事为脚本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以历史为题,显示出了积淀极强的文化辐射力和民族生命力,运用巧妙的书写技巧,动态地展现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之意蕴,是历史事实与现实书写的双重呈现,是基于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物理意义之上的民族精神的外化与传承,更是从文学的角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团结 文学诠释
下载PDF
成为文学盟主:李东阳的制度优势、身份转换和文学运作
17
作者 冯小禄 张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7,207,共10页
李东阳是明代弘治、正德之际一位颇具心术和文术的台阁重臣,其文学盟主之路与官位上升同步。其盟主地位的确立以入阁预机务为标志,然此前亦有较长的苦闷守望期。延承“文归台阁”的制度优势,李东阳不仅写作独属于翰林和阁臣的工作文体,... 李东阳是明代弘治、正德之际一位颇具心术和文术的台阁重臣,其文学盟主之路与官位上升同步。其盟主地位的确立以入阁预机务为标志,然此前亦有较长的苦闷守望期。延承“文归台阁”的制度优势,李东阳不仅写作独属于翰林和阁臣的工作文体,还广泛写作一般官员和士人的通用文体。而耽溺诗歌创作与唱酬的癖好,又让李东阳突破了一般台阁作家的“馀力为文”意识,标志着文坛领袖由政教重臣型向“风流儒雅”型转换。其文学盟主术主要是自觉而强烈的盟主“代兴”意识、宽博而有格调的文学写作观念和多样有效的文人联盟手段。这对确认台阁体、茶陵派的“半自觉”性质和台阁文学的制度背景、身份意识等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盟主 “文归台阁” 台阁文体 身份意识 文学运作
下载PDF
云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18
作者 罗正鹏 王秀成 张茂聪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是将创客运动中的创新、实践、合作、共享等精神融入教育活动之中,是基于创造推动全人发展的教育。通过对云南省高质量实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重要意义的论述和实施现状的介绍,指出亟须相关部门出台落实政...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是将创客运动中的创新、实践、合作、共享等精神融入教育活动之中,是基于创造推动全人发展的教育。通过对云南省高质量实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重要意义的论述和实施现状的介绍,指出亟须相关部门出台落实政策,全面推进云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并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加快培养创客师资、大力建设创客空间、积极开发创客课程、有效组织创客活动、努力营造创客文化等。切实做好这些工作,有助于云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为云南省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中小学 创客教育 实施路径
下载PDF
云南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认同调查研究
19
作者 谢文婷 字德照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23-128,共6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趋同化管理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改革的一个倡导思想和发展趋势。后疫情时代,中国各高校也应积极响应政策,摸索来华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方式与路径。在实践过程中,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是高校趋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趋同化管理是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改革的一个倡导思想和发展趋势。后疫情时代,中国各高校也应积极响应政策,摸索来华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方式与路径。在实践过程中,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是高校趋同化管理的两个主要关系群体,其对趋同化管理的认同直接影响趋同化管理的实施成效。通过对云南某高校进行个案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调查分析,以中外学生双重视角审视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认同情况,为推进高校趋同化管理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教育 趋同化管理 认同研究
下载PDF
唐宋审美转型中佛禅“空”境的文学书写新变——以王维和苏轼为中心
20
作者 杨吉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 在唐宋审美转型背景下,王维与苏轼诗词中对于佛禅“空”境书写的新变,从写作手法、审美意蕴和内在精神追求三个层面,折射出佛禅“空”境文化气质的唐宋变化。王维通过以画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自我与宇宙万象浑然天成,圆融无碍,蕴含着一种空灵蕴藉的灵动之美,充满对宇宙自然世界美的发现的一往情深,是王维诗歌禅意盎然的重要体现。苏轼采用以禅入诗方式形成的“空”境,则大多于世事沧桑的自我人生经历中,伴随着对宇宙人生空幻寂灭的持久体验,始终关注对自我个体生命的内在超越,从而使其诗词中的“空”境,在具有形而上意义的空幻寂灭之悲剧色彩的同时,也蕴含着性命自得的内在精神追求,具有较强的禅理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境 佛禅文化 唐宋审美转型 王维 苏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