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神经发育及疾病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银峰 陈文利 罗富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9-1821,共13页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PC)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普遍存在的胶质细胞,参与维持正常神经功能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OPC功能异常在多种疾病中均有观察,包括多发性硬化症、阿...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PC)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普遍存在的胶质细胞,参与维持正常神经功能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OPC功能异常在多种疾病中均有观察,包括多发性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精神障碍。这些细胞不仅可以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形成髓鞘,发挥保护轴突和加速电信号传导等关键作用,还参与调节神经发育、神经环路形成以及神经可塑性,对环境因素做出响应,与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OPC同时呈现显著的异质性,受到发育程序、刺激特异性的细胞反应、CNS位置、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其他调控机制的影响。本文全面综述了OPC的起源、增殖、迁移、分化等多个方面,以及其在神经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关键作用。深入了解OPC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发育及其疾病机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髓鞘 神经炎症 神经可塑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 精神疾病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MRI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晓燕 林岚 刘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1997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5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25例患者中磁共振未见异常者8例,脑膜炎7... 目的分析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1997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5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25例患者中磁共振未见异常者8例,脑膜炎7例,脑实质病变8例,脊髓脊膜炎1例,脑室扩张1例。病变呈弥漫性或散在分布,在T_1加权图像(T_1WI)上呈低或等信号,在T_2加权图像(T_2WI)和对应层面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图像上呈高信号,注射扎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病变中央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强化病灶。脑脊膜受累者可见软脑膜或室管膜呈线条形或结节状强化。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MRI表现多样,脑脊髓内呈多发长条形或结节状强化和软脑膜强化是该病主要的MRI表现,但多数MRI表现缺乏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脑膜炎 脑炎 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标准化神经影像融合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丁里 朱之庄 +3 位作者 武绍远 翟明 马莎 刘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对不同成像技术的神经影像进行标准化影像融合研究 ,并用此技术进行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计算机与扫描仪 ,采用photoshop 5 0图像处理软件 ,对脑部变性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MRI、CT、SPECT影像进行标准化影像融合。结果 显示该... 目的 对不同成像技术的神经影像进行标准化影像融合研究 ,并用此技术进行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计算机与扫描仪 ,采用photoshop 5 0图像处理软件 ,对脑部变性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MRI、CT、SPECT影像进行标准化影像融合。结果 显示该技术融合了结构学与功能学影像的优点 ,可准确的判断rCBF的改变范围、部位。结论 为研究结构学与功能学的神经影像学改变提供一种研究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神经影像 图像处理 标准化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治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21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昆文 丁里 +1 位作者 马莎 钟静玫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65-65,共1页
对21例患者采用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对全头颅及颈项部进行有效降温,30~60min后测脑温可降到35℃以下,1.0~2.0h更换致冷物,维持颞肌温度在33~35℃,肛温保持在37℃左右,连续应用48h。于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 对21例患者采用密切贴敷式降温帽及降温带对全头颅及颈项部进行有效降温,30~60min后测脑温可降到35℃以下,1.0~2.0h更换致冷物,维持颞肌温度在33~35℃,肛温保持在37℃左右,连续应用48h。于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亚低温组与常温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亚低温能减轻脑损害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治疗 急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并发症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心理学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文利 孟强 +1 位作者 刘江 翟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943-1944,共2页
神经心理学异常是指不同程度的记忆、语言、视空间能力、人格异常及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提示,此类患者易伴发神经心理学异常及抑郁症状,同时亦可伴有行为和情感的异... 神经心理学异常是指不同程度的记忆、语言、视空间能力、人格异常及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提示,此类患者易伴发神经心理学异常及抑郁症状,同时亦可伴有行为和情感的异常及抑郁症状。对其进行积极干预和心理治疗,对延缓病情的进展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心理学 抑郁症 发病机制 并发症
下载PDF
智力、神经功能评定和头颅CT、SPECT、MEP诊断脑性瘫痪 被引量:1
6
作者 丁里 朱之庄 +4 位作者 陈辉 胡梅 毛晓川 翟明 刘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39-340,共2页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智力 神经功能 评定 CT SPECT MEP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动脉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Bcl-2与Bax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华 赵强 +3 位作者 张昆林 肖高鹏 李俞锦 李艳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1-694,共4页
目的建立肾下腹主动脉输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治疗脊髓缺血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injury,SCII)大鼠模型,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 54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NSC组,... 目的建立肾下腹主动脉输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治疗脊髓缺血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injury,SCII)大鼠模型,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 54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NSC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进行手术操作,不阻断动脉;对照组大鼠行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阻断肾下腹主动脉120 min后开放;NSC组完成SCII操作后向留置针缓慢推注体外培养同源NSC100万。每组取5只动物分别于术后5 d、10 d、15 d行BBB评分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余下每组13只大鼠于术后7 d取材,其中8只动物用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5只动物用于Tunnel染色。结果术后7 d,TUNEL染色发现对照组和NSC组L2节段均存在大量凋亡细胞;术后7 d对照组和NSC组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其中NSC组Bax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SC组Bcl-2/Bax蛋白质表达比值较对照组增加(P〈0.05)。BBB评分和MEP显示对照组和NSC组大鼠术后均存在显著功能障碍,其中NSC组大鼠BBB评分于术后10~15 d高于对照组(P〈0.05),且MEP(10 d)的波幅增大(P〈0.05)而潜伏期缩短(P〈0.05)。结论经股动脉移植NSC,可通过上调Bcl-2表达和下调Bax表达而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促进动物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 神经干细胞 BAX BCL-2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艾滋病3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莎 刘江 +1 位作者 陈文丽 张金章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6-86,8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症状 首发症状 艾滋病 隐球菌性脑膜炎 抑郁症 脊髓病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与神经心理损害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文利 王文敏 +1 位作者 赵重波 王毅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神经心理损害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 中枢神经系统 传递系统 中枢胆碱能 乙酰胆碱 认知功能 MG
下载PDF
马尾神经鞘瘤误诊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翟明 刘江 +1 位作者 武绍远 陈文利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597-1598,共2页
关键词 误诊 马尾神经鞘瘤 症状 病理诊断
下载PDF
关注培养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昆文 武绍远 +1 位作者 丁里 唐宁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9期13-13,14,共2页
临床思维能力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医学生进入临床教学必须较早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搞好神经病学实习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和指导实现实习生到临床医生的过渡与转变。我们逐步摸索并不断完... 临床思维能力是高层次医学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医学生进入临床教学必须较早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搞好神经病学实习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和指导实现实习生到临床医生的过渡与转变。我们逐步摸索并不断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实习医生神经病学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首先掌握神经病学及相关医学基本知识是前提;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详细、正确的病史询问和系统的体征检查;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等几方面入手。同时采取相应积极对策: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心,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利用好教学查房;组织学生参加病例分析及讨论;定期举行对实习生的临床小讲座;引导实习生直接接触患者,运用循证方法思考及解决问题。总之,通过关注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实习生具有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思维 实习教学 培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12
作者 孟强 赵英 +5 位作者 董曼丽 陈文利 刘江 翟明 戴敏方 张金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MCA供血区脑梗死急性期的磁共振弥散(DWI)及灌注(PWI)加权成像的特点,并探讨其与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发病时间在6h内的35例MCA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WI及PWI(达峰时间图,TTP图)检查,计算图... 目的研究MCA供血区脑梗死急性期的磁共振弥散(DWI)及灌注(PWI)加权成像的特点,并探讨其与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发病时间在6h内的35例MCA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WI及PWI(达峰时间图,TTP图)检查,计算图像信号异常区域的体积,将其依次与患者发病时的欧洲卒中量表(ESS)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5例患者的DWI信号异常区域体积为0.2-252.8cm^3(中位数为40.7cm^3),TTP图上低灌注区体积为0.4-309.5cm^3(中位数为141.2cm^3),二者均与患者临床E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依次为r=-0.673,P=0.000;r=-0.572,P=0.000);但TTP-DWI不匹配区的体积(0.2-179.9cm^3,中位数56.7cm^3)与E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304,P=0.076)。其中有69%(24/35)患者的PWI异常区域的体积超过DWI体积的20%以上。结论DWI与PWI异常区域的体积与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决定M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是DWI体积,TTP-DWI不匹配区与临床症状相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其对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成像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持续脑电图监测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评估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朱会敏 杨莹 +3 位作者 丁里 张蕾 符浩 王全玉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266-268,共3页
本文旨在综述持续脑电图监测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评估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持续脑电图监测 癫痫 脑功能评估 综述
下载PDF
白血病致神经系统附癌综合征1例
14
作者 陈文利 丁里 刘江 《罕少疾病杂志》 2002年第5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神经系统附癌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以周围神经损害为突出表现的CADASIL 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张凤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56-557,共2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临床最常见的遗传性脑动脉病,成年发病,致病基因为19p的Notch3基因,基因突变导致小动脉平滑肌病从而致病。临床多表现为偏头痛(30岁前)、脑卒中(35岁后)、痴呆以及精神...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临床最常见的遗传性脑动脉病,成年发病,致病基因为19p的Notch3基因,基因突变导致小动脉平滑肌病从而致病。临床多表现为偏头痛(30岁前)、脑卒中(35岁后)、痴呆以及精神异常(40岁以后)、眼底动脉变细、周围神经亚临床损害,个别患者出现心脏损害。突出的影像学表现为颞极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本病虽存在广泛的典型微血管病变,但其临床表型以脑损害为特征。周围神经损害及心肌损害相对少见。临床以周围神经损害为突出表现的患者有时易误诊为周围神经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害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下载PDF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放射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危丽萍 文国萍 《现代护理》 2003年第11期856-856,共1页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放射治疗是经皮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插管在电视监视下将微导管送至靶血管,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及溶栓药物注入病灶部位,使病变血管闭塞或使血管再通,溶栓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技术不仅使病人痛苦少,见效快,而且安全有效...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放射治疗是经皮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插管在电视监视下将微导管送至靶血管,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及溶栓药物注入病灶部位,使病变血管闭塞或使血管再通,溶栓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技术不仅使病人痛苦少,见效快,而且安全有效,是脑血管疾病神经治疗的一种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放射治疗 护理 电视监视 溶栓治疗 微导管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神经精神型有毒蘑菇及其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代软仙 孟强 陈国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93-497,共5页
食用野生蘑菇日益流行导致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蘑菇中毒事件广泛深入的调查,发现蘑菇中毒中导致神经精神型的事件越来越多。目前已经发现的有毒蘑菇中可导致神经中毒的毒素主要为毒蕈碱、异噁唑衍生物、裸... 食用野生蘑菇日益流行导致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蘑菇中毒事件广泛深入的调查,发现蘑菇中毒中导致神经精神型的事件越来越多。目前已经发现的有毒蘑菇中可导致神经中毒的毒素主要为毒蕈碱、异噁唑衍生物、裸盖菇素及鹿花菌素;该型蘑菇中毒不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毒理机制也比较复杂。目前国内对于该类中毒的毒理学机制研究较少,相关毒素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就神经精神型有毒蘑菇的种类、毒素分类、临床表现及中毒机理、诊断、治疗方面进行综述,发现导致神经精神型中毒的有毒蘑菇主要是鹅膏菌属、裸盖伞属及牛肝菌属类,临床表现依据蘑菇不同种类可表现不同的症状,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此类毒蘑菇与食用菌的外观特征不明显,容易误食,亟需加强识别,并加强此类毒蘑菇毒素的致病机理研究,为该类毒蘑菇中毒的治疗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指导。本文还对目前研究热点与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型 毒蘑菇 毒素 神经毒素 毒蕈碱 异噁唑衍生物 裸盖菇素
下载PDF
1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结果分析
18
作者 毛晓川 张昆林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 分析重症肌无为患者不同神经重复电刺激的阳性率。方法 对1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31例神经做低频和高频率重复电刺激测定。结果 面神经重复电刺激阳性率大于尺神经。3 Hz和5 Hz频率刺激波幅衰减最大。结论 尺神经+面神经重复电刺激可... 目的 分析重症肌无为患者不同神经重复电刺激的阳性率。方法 对17例重症肌无力患者31例神经做低频和高频率重复电刺激测定。结果 面神经重复电刺激阳性率大于尺神经。3 Hz和5 Hz频率刺激波幅衰减最大。结论 尺神经+面神经重复电刺激可提高重症肌无力诊断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神经电刺激 重症肌无力 诊断 阳性率 RNS MG 肌电图
下载PDF
昆明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20年急诊分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代软仙 孟强 +3 位作者 陈国兵 韩斌 杨德兴 关万高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分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优化COVID-19疫情形式下急诊科的诊疗服务、应对措施及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 目的研究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分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优化COVID-19疫情形式下急诊科的诊疗服务、应对措施及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至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4739例急诊患者预检分诊记录,并建立数据库,分析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就诊季节、病情分级、来院方式等流行病学特征。结果44739例急诊患者中,男性20923例(47%),女性23816(53%),年龄分布在0.2~110岁,以45~59岁年龄组为主,为25828例(58%)。夏季最多12449例(28%),秋季次之,11558例(26%);每日就诊高峰时间主要为上午9:00~12:00和下午15:00~21:00;77%的患者打车和步行前来,12%的患者乘坐救护车;患者的病情分级比例为Ⅰ级(12%)、Ⅱ级(10%)、Ⅲ级(58%)、Ⅳ级(21%)。结论昆明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45~59岁,夏季是就诊高峰季节,每日就诊高峰主要集中在上午9:00~12:00和下午15:00~21:00。急诊科应结合当前COVID-19疫情的防控要求,合理地配置急诊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流行病学 分诊 COVID-19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6
20
作者 林岚 王晓燕 +2 位作者 杨淑 唐浩 梅茸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634-4637,共4页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微循环、降低颅内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脑神经保护药...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微循环、降低颅内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脑神经保护药等常规治疗,对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酌情给予地西泮控制症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15-20 mg/(kg·d),每日3次,连用7 d,若症状得到控制则维持此剂量;若症状未得到控制则增加剂量至20-30 mg/(kg·d),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左乙拉西坦片初始剂量0.25 g,每日2次,连用7 d后增加剂量至0.5 g,每日2次,若症状得到控制则维持此剂量;若症状未得到控制则增加剂量至3 g,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2个月,后每周减少左乙拉西坦片0.25 g至完全停药,对于停药后复发者需终身用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NSE、TNF-α、IL-2、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NSE、TNF-α、IL-2、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丙戊酸钠,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脑卒中后癫痫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