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入库溪流中麦氏花翅蜉(蜉蝣目:四节蜉科)的生活史研究
1
作者 杨坤 田震 +5 位作者 石欣 敖偲成 李浩然 李先福 谭路 蔡庆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5,共8页
开展水生昆虫生长过程研究对掌握研究区域水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构建和完善研究区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于2017年逐月对香溪河库湾入库支流(螃蟹溪)中的一种水生昆虫———... 开展水生昆虫生长过程研究对掌握研究区域水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构建和完善研究区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于2017年逐月对香溪河库湾入库支流(螃蟹溪)中的一种水生昆虫———麦氏花翅蜉(Baetiella macani)的种群进行了研究,基于大小频率法、幼虫期有效积温条件进行了生活史性状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麦氏花翅蜉为三化性昆虫,包含一个冬季世代和两个夏季世代。冬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3~4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1286℃;夏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2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757℃。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地区水生昆虫的生活史性状信息,并首次呈现了花翅蜉属的生活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昆虫 香溪河 生命周期 有效积温 大小频率法
下载PDF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段廷璐 李娜 +3 位作者 黄志旁 李延鹏 沐远 肖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64-4972,共9页
中国国家公园是指在具有显著自然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区域内,通过完善自然保护与利用体系,实现保护物种、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保障基本生态需求、实现可持续利用等目的,逐步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自然保护地并发挥其... 中国国家公园是指在具有显著自然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区域内,通过完善自然保护与利用体系,实现保护物种、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保障基本生态需求、实现可持续利用等目的,逐步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自然保护地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区域。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是实践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途径,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15年发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来,中国政府陆续开展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最终在2021年正式建立了5个国家公园。收集了2015年以来国家公园相关政策资料,对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国家公园较好的实现了初始建设目标,但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针对未来国家公园的建设,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完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2)以流域为单元进行规划整合;3)确定东部和西部国家公园最小面积;4)确定国家公园数量上限;5)建立跨境国家公园;6)将文化保护纳入国家公园;7)统一管理体制;8)统一国家公园内部管控区划;9)形成三类保护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未来随着中国国家公园顶层设计的逐步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体制建设将能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可持续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体系 顶层设计 流域单元 差异化发展模式
下载PDF
洱海周边区域白族常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认知差异研究
3
作者 张娟 王秋萍 +2 位作者 侯鑫磊 赵成法 沐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162-166,173,共6页
[目的]对洱海周边地区白族常用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传统药用知识的利用与认知现状进行调查。[方法]结合文献调研、图册识别,通过样地走访调查,探究常用药用植物资源在洱海周边的认知和利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性别、年龄、地域(洱海东、西岸... [目的]对洱海周边地区白族常用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传统药用知识的利用与认知现状进行调查。[方法]结合文献调研、图册识别,通过样地走访调查,探究常用药用植物资源在洱海周边的认知和利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性别、年龄、地域(洱海东、西岸)等因素在认知上的差异。[结果]共访查当地村民264人次,发现男性对常用药用植物的认知明显高于女性;50~69岁年龄段的认知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洱海西岸的认知明显高于洱海东岸。同时,100种常用药用植物中,有16种在访查过程中没有被识别或利用频度低;有45种被利用为消炎药、凉药。[结论]洱海周边白族传统医药文化资源可能出现了衰退的趋势,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的开发、利用、传承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知识 药用植物资源 利用情况 认知差异 洱海周边区域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捕食线虫真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4
作者 王玉珍 杨耀权 +3 位作者 周发平 张欣 杨晓燕 肖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64-9273,共10页
为明晰历史因素和当代环境因子对流域内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的相对重要性,在澜沧江流域内系统布设76个样区,每个样区内采集陆地土壤和水体底泥样品各5份,使用纯培养和单孢分离法获得样品中的捕食线虫真菌(NTF)纯培养物,再结合形态学和分... 为明晰历史因素和当代环境因子对流域内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的相对重要性,在澜沧江流域内系统布设76个样区,每个样区内采集陆地土壤和水体底泥样品各5份,使用纯培养和单孢分离法获得样品中的捕食线虫真菌(NTF)纯培养物,再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NTF进行鉴定。通过等距离及按古金沙江与古澜沧江的交汇点为界限的两种方式对澜沧江上中下游进行划分,以此来探究历史因素和当代环境因子对NTF空间分布格局的相对影响。从760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3属31种566株NTF,总样品检出率和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49.74%和2.54。澜沧江流域内样品检出率和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澜沧江流域内NTF存在极显著的距离衰减关系(P<0.005)。两种划分方式下的NTF分布模式相似,上下游与部分环境因子出现显著的相关关系,中游仍无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但历史划分下的中游NTF出现显著的距离衰减关系(P<0.05);且中游的NTF与金沙江上游的物种相似性都较高(0.57和0.59),上游间则较低(均为0.46)。结果表明,NTF在澜沧江流域内存在空间分布格局,古金沙江与古澜沧江的混流历史(历史因素)是关键驱动因子,等距划分流域会模糊历史因素对流域内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而考虑河流演化历史更容易发现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历史因素 当代环境因素 空间分布格局 距离衰减关系
下载PDF
洱源罗坪鸟吊山州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罗以梦 胡昌平 +3 位作者 黄光旭 张文 王荣兴 杨士剑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8,59,共10页
为清楚掌握洱源罗坪鸟吊山州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鸟兽资源现状,探究鸟类迁徙通道为主的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为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整合与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资料支撑,于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11月17日,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 为清楚掌握洱源罗坪鸟吊山州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鸟兽资源现状,探究鸟类迁徙通道为主的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作用,为国家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整合与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资料支撑,于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11月17日,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对保护区内的鸟兽多样性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共监测到鸟类7目28科72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种;兽类5目9科10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胁物种1种(豹猫,VU),IUCN受胁物种1种(猪獾,VU)。结果表明:候鸟迁徙通道类型保护地除提供迁徙通道外,也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建议管理部门加大该保护区的监测管理;同时在保护地整合中,建议将该保护地可整合进入邻近保护地,或者独立成自然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吊山自然保护区 迁徙通道 鸟兽多样性 自然保护地 整合
下载PDF
云岭自然保护区拉沙山区域亚洲黑熊的活动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永俊 和育超 +5 位作者 赵娟钧 陈尧 李延鹏 黄志旁 崔亮伟 肖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中国西南山地是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重要分布地,但是对该物种的活动模式研究很少。2017年7月—2019年8月,本研究以云南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区域亚洲黑熊为研究对象,按照250 m×250 m网格布设218台红外相机,累计... 中国西南山地是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重要分布地,但是对该物种的活动模式研究很少。2017年7月—2019年8月,本研究以云南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区域亚洲黑熊为研究对象,按照250 m×250 m网格布设218台红外相机,累计有效拍摄日为36175 d,共获得亚洲黑熊的独立照片(Independent Photograph,IP)77张。亚洲黑熊年节律为单峰型,主要活动在夏天雨季(5—10月),冬眠期为2—4月。日节律为晨昏活动类型,没有昼夜差异。拉沙山区域亚洲黑熊的主要活动海拔为3100~3400 m,没有垂直迁移。拉沙山亚洲黑熊活动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针阔混交林(50%),其次是常绿落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30%)。综合其他区域亚洲黑熊冬眠开始和持续时间,发现亚洲黑熊冬眠的开始时间和总时间存在纬度模式,高纬度区域冬眠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研究结果在大尺度上揭示了亚洲黑熊的冬眠纬度模式,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 活动模式 冬眠 海拔
下载PDF
云南荷花温泉放线菌物种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瑞 张发 +3 位作者 王传琪 杨晓燕 肖文 王开玲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69-74,共6页
目的:探究荷花温泉放线菌物种多样性、酶活性和抗菌活性,获得一些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活性菌株。方法:采集温泉底泥样品,对其中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放线菌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并对菌株进行酶活性和抗菌活性研... 目的:探究荷花温泉放线菌物种多样性、酶活性和抗菌活性,获得一些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活性菌株。方法:采集温泉底泥样品,对其中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放线菌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并对菌株进行酶活性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共分离得到60株放线菌,即链霉菌属(Streptomyces)51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8株和野野村氏菌属(Nonomuraea)1株。其中,38.33%的菌株具有产酶特性,且8株放线菌表现出至少对其中1种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结论:云南荷花温泉中放线菌资源物种较为丰富,部分菌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放线菌 物种多样性 产酶特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网捕法和观察法在夜间迁徙鸟群落调查中的差异——以云南洱源鸟吊山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甘惜淼 王荣兴 +3 位作者 李冬梅 曾智 谭坤 张淑霞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9-656,共8页
许多鸟类,特别是小型鸟类常在夜间迁徙,在秋季大量聚集在迁徙通道山区垭口。已有的针对垭口的夜间迁徙鸟研究多利用灯光诱捕法进行,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忽略飞行高度较高、难以被捕捉的物种。因此在2018年9月30日—10月6日,本研究同时利用... 许多鸟类,特别是小型鸟类常在夜间迁徙,在秋季大量聚集在迁徙通道山区垭口。已有的针对垭口的夜间迁徙鸟研究多利用灯光诱捕法进行,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忽略飞行高度较高、难以被捕捉的物种。因此在2018年9月30日—10月6日,本研究同时利用网捕法和观察法在云南洱源鸟吊山垭口进行夜间迁徙鸟调查,比较2种方法调查的鸟类在时间分布、体型和食性上的差异。调查共记录鸟类12178只,隶属于9目20科56种,优势物种为红喉姬鹟Ficedula albicilla、树鹨Anthus hodgsoni和红喉歌鸲Calliope calliope。网捕法和观察法的鸟类在时间段、体长和食性上都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与凌晨有大群的鸟类从高处飞过未被捕捉有关。网捕法不能完整反映夜间迁徙鸟类的组成,建议在以后的调查中结合观察法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吊山 夜间迁徙鸟 网捕法 观察法
下载PDF
高黎贡山北段东、西坡捕食线虫真菌分布格局研究
9
作者 王家亮 刘硕然 +3 位作者 周汉宇 房以好 肖文 杨晓燕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87-91,共5页
目的:对高黎贡山北段东、西坡的捕食线虫真菌进行调查,了解坡向对捕食线虫真菌空间分布的影响。方法:分别于东、西两坡进行土样采集,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以物种丰富度和检出率作为生物学指标。结果:西坡较东坡存在更为丰富... 目的:对高黎贡山北段东、西坡的捕食线虫真菌进行调查,了解坡向对捕食线虫真菌空间分布的影响。方法:分别于东、西两坡进行土样采集,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以物种丰富度和检出率作为生物学指标。结果:西坡较东坡存在更为丰富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东、西坡捕食线虫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检出率随着坡位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两个坡向的优势种均为Arthrobotrys thaumasium。结论:高黎贡山北段东、西坡捕食线虫真菌的分布存在异质性,温度和降雨量作为坡向的间接影响因子可能是造成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 捕食线虫真菌 坡向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深圳茅洲河生态状况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斌 李先福 +6 位作者 唐涛 敖偲成 胡建成 谭路 吴基昌 李慧 蔡庆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68,共7页
对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几乎不存在常规参照点的城市河流开展生态评价存在很多困难。研究基于2018年春季深圳市茅洲河水系调查数据,用水体理化指标聚类法确定参照组、受损组样点,从底栖动物多样性、群落结构、耐污能力、功能摄食类群等... 对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几乎不存在常规参照点的城市河流开展生态评价存在很多困难。研究基于2018年春季深圳市茅洲河水系调查数据,用水体理化指标聚类法确定参照组、受损组样点,从底栖动物多样性、群落结构、耐污能力、功能摄食类群等角度确定候选参数,筛选出核心参数构建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评价其生态状况。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2个分类单元,虽然茅洲河水环境质量整体较差,聚类分析仍然能将水质相对较好和较差的样点分成不同组。大型底栖动物以颤蚓和摇蚊等耐污种为主,大型底栖动物总分类单元数和集食者分类单元数对水环境变化较敏感。用这2个参数构建的B-IBI对各点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价表明:12个位于干、支流上游或水库出水口附近的样点生态状况达到“好”等级;7个位于干流下游和汇入干流下游河段的支流样点为“差”,其他15个样点为“中”。NH_(3)^(-)N、TN、PO_(4)^(-)P和COD对B-IBI有显著负影响,DO浓度对B-IBI有显著正影响。建议参照“好”等级样点的生态状况确定茅洲河现阶段修复目标,并以水质提升作为当前首要修复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生态评价 城市河流 茅洲河
下载PDF
笼养怒江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时间分配及成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新文 李海曙 +3 位作者 何晓东 何臣相 丁伟 张利祥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5年第6期49-53,共5页
有关怒江金丝猴的研究尚属于空白。2013年9月怒江州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姚家坪管理站,收容并笼养了1只2岁左右的雌性怒江金丝猴。统计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该怒江金丝猴日行为活动时间分配、食物投放情况和笼养效果等结果... 有关怒江金丝猴的研究尚属于空白。2013年9月怒江州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姚家坪管理站,收容并笼养了1只2岁左右的雌性怒江金丝猴。统计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该怒江金丝猴日行为活动时间分配、食物投放情况和笼养效果等结果。投喂食物主要为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通过观察和记录,目前掌握了该猴子取食的23种物种以及取食部位。日行为时间分配为:61%休息,15%取食,15%移动,7%理毛,2%玩耍。不同时段行为类型分析显示:该金丝猴早取食高峰明显,同时也存在移动和休息高峰。存在地面活动行为,占日活动时间的5.8%,地面活动的主要行为类型为取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金丝猴 笼养 日活动时间分配 食谱 高黎贡山
下载PDF
澜沧江两条支流捕食线虫真菌水陆分布差异及关联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欣 邓巍 +3 位作者 朱娅佼 李娜 肖文 杨晓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59-5066,共8页
为探究微生物在流域中的水、陆分布差异和相互关系,对澜沧江两条支流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水陆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枯水期,以澜沧江一级支流沘江和黑惠江为研究区域,系统布设12个采样点(水流交汇点),每个采样点采集水、陆对称样品各5份... 为探究微生物在流域中的水、陆分布差异和相互关系,对澜沧江两条支流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水陆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枯水期,以澜沧江一级支流沘江和黑惠江为研究区域,系统布设12个采样点(水流交汇点),每个采样点采集水、陆对称样品各5份,共采集土样120份。结合传统分离纯化、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筛选和鉴定菌株,按照《Nematode-Trapping Fungi》进行分类,共获得2属13种88株捕食线虫真菌;其中,陆地样品中共分离到2属11种45株,水体底泥中分离出1属10种43株,检出率分别为41.67%和53.33%。结果表明,澜沧江两条支流捕食线虫真菌在物种、属、群落结构3个层面上均存在水陆差异,也相互联系;陆地土壤可能是流域内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的源,水流是其重要的传播因子。在流域生态系统内,水陆间的扩散限制和水流的连通性都是维持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真菌 流域 多样性分布 水陆关系
下载PDF
坡向尺度差异对大理苍山捕食线虫真菌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巍 王家亮 +4 位作者 刘李蕾 房以好 刘硕然 杨晓燕 肖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452-6459,共8页
为了解大理苍山地区不同尺度坡向上捕食线虫真菌的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利用系统采样法对大理苍山东、西坡及其次级南、北坡的捕食线虫真菌进行调查。按照五点采样法采集苍山东、西坡及其次级南、北坡土壤样品共300份。采用传统方法对... 为了解大理苍山地区不同尺度坡向上捕食线虫真菌的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利用系统采样法对大理苍山东、西坡及其次级南、北坡的捕食线虫真菌进行调查。按照五点采样法采集苍山东、西坡及其次级南、北坡土壤样品共300份。采用传统方法对捕食线虫真菌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所得菌株,按照新分类系统进行分类,鉴定为3属12种57株捕食线虫真菌。结果表明:苍山各尺度坡向捕食线虫真菌检出率和多样性指数均是西坡大于东坡,次级南坡大于次级北坡。次级南、北坡向间捕食线虫真菌群落差异大于东、西坡向间;西坡次级南、北坡向间的群落差异最大;东、西坡向的次级南坡向间群落差异也较大;东坡次级北坡与西坡次级北坡间的群落最为相似。产黏性菌网的Arthrobotrys属、产黏性球和黏性分枝的Dactylellina属在东、西坡及其次级南、北坡间均有分布,而产收缩环的Drechslerella属仅在西坡有分布。因此,坡向是影响苍山捕食线虫真菌空间分布格局的驱动因子之一,不同尺度坡向上捕食线虫真菌分布格局存在差异;次级南、北坡间捕食线虫真菌群落差异性比东、西坡间大,小尺度坡向间地理屏障对捕食线虫真菌分布格局的影响大于大尺度坡向间环境异质性的作用;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均会影响到捕食线虫真菌的群落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空间分布 捕食线虫真菌 尺度效应 群落构建
下载PDF
小生境范围内3种园林植物叶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农恩 刘李蕾 +2 位作者 邓巍 姜林 杨晓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43-50,共8页
【目的】研究小生境下园林绿化植物叶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了解小生境下相似环境条件与植物自身特性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园林植物的健康管理及叶际细菌资源的挖掘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大理大学校园50 m半... 【目的】研究小生境下园林绿化植物叶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了解小生境下相似环境条件与植物自身特性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园林植物的健康管理及叶际细菌资源的挖掘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大理大学校园50 m半径圆内朝向东边的3种主要园林植物(枇杷树Eriobotyra japonic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 ora和大青树Ficus altissima)的叶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3种园林植物的叶际细菌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枇杷树、广玉兰和大青树;不同植物的叶际细菌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第一优势细菌属不同,但排名前五的细菌属均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螺状菌属(Spirosoma)、薄层菌属(Hymenobacter)和无色菌属(Achromobacter)。3种植物的叶际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但同一植物不同大小叶片间的细菌群落相似,其中,仅在枇杷树和广玉兰叶片上分布的细菌群落门和属最多,表明常绿阔叶植物的叶际细菌群落相较于落叶阔叶植物更多样、复杂。【结论】不同园林植物的叶际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植物自身特性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首要原因,植物叶际细菌资源的挖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际微生物 细菌多样性 互作机制 高通量测序 植物健康管理
下载PDF
泡菜母水细菌群落组成及潜在基因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政强 邓巍 +3 位作者 安睿 张发 李静超 杨晓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88-194,共7页
为探究泡菜母水中细菌群落组成及潜在功能基因的多样性,采用扩增子测序变体对密闭储存于25℃下、培养不同时长的泡菜母水中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并对所得细菌序列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分析。储存1、8、30 d的泡菜母水中细菌alpha多样性存... 为探究泡菜母水中细菌群落组成及潜在功能基因的多样性,采用扩增子测序变体对密闭储存于25℃下、培养不同时长的泡菜母水中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并对所得细菌序列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分析。储存1、8、30 d的泡菜母水中细菌alpha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其优势菌群组成相似。从泡菜母水获得细菌20门、33纲、79目、92科、320属、388种。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占比均较高,在1、8、30 d中占比分别为52.52%和52.96%、47.55%和47.46%、45.68%和52.17%。泡菜母水中优势属(占总体系含量>1%)有8个:肠杆菌属、明串珠菌属、未分类的肠杆菌属、乳球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未分类的乳杆菌属、未分类的乳酸杆菌属、拉恩氏菌属;稀有属(占总体系含量<0.01%)种类较多,共有99个,在不同储存时长泡菜母水中的组成差异较大;未能鉴别的细菌类群有1门38科89属173种。泡菜母水中能够注释的功能基因有6个类型364种,主要与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细胞转化、致病、环境信息处理和有机系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子测序 特殊生境 细菌多样性 基因功能预测 泡菜母水
下载PDF
云贵高原湿地群水鸟的多样性与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荣兴 李冬梅 +3 位作者 曾智 高颖 张淑霞 肖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8,共13页
随着全球湿地的退化和消失,水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掌握水鸟分布格局的地区特异性信息是开展水鸟保护的重要前提。云贵高原湿地为中国水鸟六大分布区之一,过去的研究多限于该区域内单个湿地冬季水鸟的调查,为获知云贵高原湿地水鸟整体分... 随着全球湿地的退化和消失,水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掌握水鸟分布格局的地区特异性信息是开展水鸟保护的重要前提。云贵高原湿地为中国水鸟六大分布区之一,过去的研究多限于该区域内单个湿地冬季水鸟的调查,为获知云贵高原湿地水鸟整体分布的时间和空间格局,采用文献数据收集法对云贵高原15个重要湿地的水鸟分布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贵高原湿地共记录到水鸟128种,分属7目16科,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受胁物种17种;(2)春、夏、秋、冬季的物种数量分别为81种(85.3%)、48种(50.5%)、85种(89.5%)和73种(76.8%);(3)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可能是湿地面积、植被类型、湿地连通性、水深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建议管理部门优化云贵高原水鸟调查方案,重视对春季和秋季旅鸟的调查与保护,同时选择不同物种组成的湿地代表进行冬候鸟监测以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 区域尺度 水鸟 时空分布 监测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澜沧江干流捕食线虫真菌的水陆分布模式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欣 张发 +3 位作者 邓巍 杨晓燕 李娜 肖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5,共8页
为研究三江并流区澜沧江干流水、陆生境中的捕食线虫真菌(Nematode-TrappingFungi,NTF)多样性分布差异,在该区域布设9个采样区对NTF进行调查,并分析NTF在澜沧江流域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水陆分布模式。每个样区设置水、陆对称采样点各5个,... 为研究三江并流区澜沧江干流水、陆生境中的捕食线虫真菌(Nematode-TrappingFungi,NTF)多样性分布差异,在该区域布设9个采样区对NTF进行调查,并分析NTF在澜沧江流域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水陆分布模式。每个样区设置水、陆对称采样点各5个,每个采样点用5点法采集水、陆样品各1份,共采集90份样品。采用单孢子挑离法获得NTF纯培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物种。共获得2属13种76株NTF,其中陆生土壤中检出2属11种49株,水体底泥中检出1属6种27株。结果显示,NTF物种组成在三江并流区澜沧江干流水、陆生境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水陆异质性分布模式,干流陆地上具有比水生环境中更高的物种检出率和物种多样性;此外,与之前对澜沧江支流NTF的水陆分布研究结果相比,NTF在干流上水陆分布差异比支流更大,表明在流域生态系统中,NTF的监测结果同时也能反映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环境异质性,以流域为研究单元,以NTF为研究对象,可能更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真菌 多样性分布 水陆关系 澜沧江流域
下载PDF
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泡菜中总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样品处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李蕾 白农恩 +2 位作者 祁福良 杨晓燕 佘容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9期5-9,共5页
建立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胶体类样品理化指标的最佳样品处理方法。以泡菜汤为例,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对7种不同方法处理的样品进行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总氮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泡菜汤样品的最佳处理方式为:样品经15000 r/min离心5 min后... 建立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胶体类样品理化指标的最佳样品处理方法。以泡菜汤为例,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对7种不同方法处理的样品进行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总氮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泡菜汤样品的最佳处理方式为:样品经15000 r/min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于75℃和99%强度下超声处理5 min,取样稀释至100倍体积,重复一次上述操作。在此处理方式下,总氮加标回收率为96.9%~98.5%,满足相关质量控制标准要求;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加标回收率为87.1%~90.5%,部分样品加标回收率超过相关质量控制标准要求的加标回收率允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分析法 泡菜汤 总氮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样品处理方法
下载PDF
大盈江捕食线虫真菌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欣 邓巍 +3 位作者 朱娅佼 杨晓燕 肖文 李娜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12期96-100,共5页
为探究捕食线虫真菌(NTF)在流域上下游的分布格局,以大盈江为研究区域,采集上、中、下游3个采样区的水体底泥、陆地土壤样品共30份,分析NTF沿河流的分布模式。以诱饵平板法分离纯化NTF,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所得菌株,共得到1... 为探究捕食线虫真菌(NTF)在流域上下游的分布格局,以大盈江为研究区域,采集上、中、下游3个采样区的水体底泥、陆地土壤样品共30份,分析NTF沿河流的分布模式。以诱饵平板法分离纯化NTF,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所得菌株,共得到1属9种19株NTF。NTF的检出率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下游最高,中、上游次之;其中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仅分布在上游,厚皮单顶孢A.eudermata仅分布在中游,奇妙单顶孢A.thaumasium、中华单顶孢A.sinensis、狂带单顶孢A.rutgeriense和圆锥节丛孢A.conoides仅分布在下游。结果表明,NTF在流域上、中、下游存在分布差异,水流的汇聚作用是这种分布差异重要的驱动因子,流域下游的微生物可能是上游物种汇集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分布格局 微生物多样性 汇聚作用 环境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三种园林植物叶际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解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彩莲 张朝志 +3 位作者 邓巍 姜林 佘容 杨晓燕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植物叶际真菌与植物健康息息相关,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植物、微生物与其他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解同一生境下,不同植物叶际真菌群落和多样性差异,确定不同植物对叶际真菌组成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大理大学古城校区... 植物叶际真菌与植物健康息息相关,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植物、微生物与其他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解同一生境下,不同植物叶际真菌群落和多样性差异,确定不同植物对叶际真菌组成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大理大学古城校区校园内50m范围内的大青树(Ficus altissim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和枇杷树(Eriobotyra japonica)三种园林植物叶际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叶际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广玉兰(M. grandiflora)、枇杷树(E. japonica)和大青树(F. altissima)。三种园林植物叶际真菌群落注释阶元中,Ascomycota门,Cladosporium属皆为三种植物叶际真菌群落的优势类群,其相对丰富度略有不同。此外,不同植物也有其特有物种,三种植物叶际真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植物种类决定叶际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不同植物自身的特性会塑造其独特的叶际真菌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际微生物 群落结构 真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