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对血液hs-CRP和D-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赵玉君 覃亮 +2 位作者 王宁 崔彩虹 霍玉玲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影响及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河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 目的探究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对血液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影响及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河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龙承气汤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hs-CRP和D-D表达水平及血液流变学;记录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及中医症状积分,并对治疗后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s-CRP水平、D-D水平、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分别为6.48±0.71mg/L,1.75±0.46μg/L,4.74±1.32mPa·s,21.51±0.96mPa·s,1.52±0.74mPa·s和31.53%±1.33%,明显优于对照组(8.57±1.21mg/L,2.33±1.02μg/L,5.66±1.43mPa·s,22.86±0.99mPa·s,1.68±1.22mPa·s和33.71%±1.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1,2.978,2.874,2.374,2.452和2.451,均P<0.05);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和中医证候评分,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8.99±0.3,7.01±0.16)显著优于对照组(10.33±0.54,13.36±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4,3.012,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22,P<0.05)。结论采用地龙联合西药可以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发挥中西联合优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与HBeAg检测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陈浩 张桂珍 +3 位作者 孟庆生 张敏 牛聪敏 张明跃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9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大蛋白(LHBs)、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采用ELISA法检测LHBs、HBeAg。结果116例HBeAg阴性患者中LHBs与HBVDNA的阳... 目的探讨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大蛋白(LHBs)、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采用ELISA法检测LHBs、HBeAg。结果116例HBeAg阴性患者中LHBs与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4.66%(75/116)、58.62%(68/116);59例HBeAg阳性患者中LHBs与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8.31%(58/59)、94.92%(56/59)。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4例HBVDNA阳性乙型肝炎患者LHBs吸光度值与HBVDNA拷贝数对数呈正相关关系(r=0.989,P〈0.05),不同HBVDNA拷贝数之间,LHB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8,P〈0.01)。结论LHBs可以反映临床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能够反映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大蛋白
下载PDF
外周血样本不同存放温度和时间对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
3
作者 孟娟 石鹏辉 +6 位作者 范伟光 王浩 苏苗苗 张文娟 刘洋 李艳 刘书兰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在结核病诊断和护理过程中外周血(全血)样本,采集后存放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对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 cell spot test for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结果影响,为临床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9月保... 目的探讨在结核病诊断和护理过程中外周血(全血)样本,采集后存放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对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 cell spot test for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结果影响,为临床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9月保定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118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外周血(全血)样本,分成室温组和冷藏组,每组59例。室温组全血样本存放在室温(18~25)℃2、4、8、12h,冷藏组全血样本存放在冰箱冷藏(2~8)℃2、4h,在每个时段内执行T-SPOT.TB。结果冷藏组2、4h检测有反应性例数分别为23、10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98%、16.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P=0.024)。室温组2、4h阳性检出率高于冷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0、24.900,P=0.001、0.000)。室温存放8h阳性检出率低于室温存放2h和4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86、4.051,P均<0.05)。室温存放12h阳性检出率低于室温存放2、4、8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004、21.281、7.199,P均<0.01)。结论外周血(全血)样本采集后存放温度和时间是影响T-SPOT.TB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基层医院实验室在临检工作中应重视这两个环节,积极与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可避免漏检、误检、假阴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 结核病诊断 疑似结核病 全血样本 存放温度和时间 准确性
原文传递
西咪替丁与干扰素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试验对比研究
4
作者 张桂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年第10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CMD)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变化并与干扰素(INF)-α治疗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INF-α采用夹心...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CMD)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变化并与干扰素(INF)-α治疗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INF-α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CMD组、干扰素组与对照组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SIL-2R、INF-α、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MD组与干扰素组NK细胞活性、INF-α水平及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MD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与对照组CD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MD组与干扰素组SIL-2R与CD8均比对照组降低,且对照组SIL-2R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MD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在退热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复常)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尿素氮复常时间及越期率CMD组与干扰素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但CMD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D治疗HFRS的抗病毒作用是通过抑制SIL-2R及CD8活性,增强NK细胞活性、INF-α水平、CD4活性、提高CD4/CD8,且与干扰素治疗临床疗效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替丁 肾综合征出血热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