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化瘀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禹硕 宋睿 +5 位作者 邓凯 孙彦利 杨晰晰 冀志远 肖玉清 安洪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多烯磷脂酰...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扶正化瘀片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清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D二聚体(D-D)、总胆汁酸(TBA)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扶正化瘀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调节D-D、TBA及CHE的表达水平,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片 多烯磷脂酰胆碱 慢性乙肝肝硬化 D-二聚体 总胆汁酸 胆碱酯酶
下载PDF
基于能谱CT及超声初步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结节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祖红 王铭洁 +4 位作者 张云 唐雪飞 王谦 曹雷 任金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表现、超声表现分别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并总结术前能谱CT及超声表现。二元Logistic逐...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表现、超声表现分别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并总结术前能谱CT及超声表现。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别建立术前能谱CT及超声表现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对比分析各自拟合的联合预测因子对其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术后病理显示,恶性结节患者32例,共36个结节,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滤泡状癌1例,未分化癌1例;良性结节患者78例,共98个结节,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66个,甲状腺腺瘤32个。能谱CT表现为有边缘截断征,无包膜,较低的动脉期γ_(HU)、平扫IC及动脉期NIC是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钙化、无声晕或欠完整、较高血流分布分级是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能谱CT及超声表现模型拟合度均较好,有良好的校准能力(P>0.05),能谱CT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模型(AUC:0.943 vs.0.859)(P<0.05)。结论与超声相比,以能谱CT表现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更高,更具科学性,更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而对于基层医院,术前超声预测模型也是一种较可靠的鉴别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能谱CT 超声 危险因素 回归模型
下载PDF
心电图Tp-Te间期、Tp-Te/QT比值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曹蕊 李俊峡 +3 位作者 韩硕 曹雷 王谦 曹雪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Tp-Te/QT比值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心电图、脑电图二室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Tp-Te/QT比值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心电图、脑电图二室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分为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72例;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4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Tp-Te间期、QT间期,计算出Tp-Te间期、QTc间期及Tp-Te/QT比值,并对两组患者Tp-Te间期、QTc间期及Tp-Te/QT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间期、Tp-Te/QT比值均较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增加(P<0.001)。结论Tp-Te间期、Tp-Te/QT比值增加对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TP-TE间期 Tp-Te/QT比值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
下载PDF
85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CT征象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曹雷 刘娜 兰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6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肺间质纤维化(IPF)合并肺癌(LC)的临床特点及CT征象。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的IPF患者85例,根据其是否合并LC分为IPF组(不合并LC,n=45)和IPF-LC组(合并LC,n=40),观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 目的分析探讨肺间质纤维化(IPF)合并肺癌(LC)的临床特点及CT征象。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的IPF患者85例,根据其是否合并LC分为IPF组(不合并LC,n=45)和IPF-LC组(合并LC,n=40),观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两组1年的生存曲线,比较两组1年死亡率;对IPF-LC组行肺部CT检查,观察其肺部CT征象。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史、呼吸困难、咳嗽、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上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呼吸困难、咳嗽、PaCO_(2)>50mmHg、PaO_(2)<75mmHg、CEA>5.9ng/mL、CA125>35U/mL是IPF合并LC独立危险因素。IPF-LC组1年内死亡率明显高于IPF组(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PF-LC组的1年内生存预后情况明显劣于IPF组。CT征象分析结果显示,IPF-LC组的癌灶多位于肺间质纤维化区,主要分布于双肺上叶。结论有吸烟史、呼吸困难、咳嗽、PaCO_(2)>50mmHg、PaO_(2)<75mmHg、CEA>5.9ng/mL、CA125>35U/mL的IPF患者更易并发LC,且IPF合并LC患者生存预后变差,其癌灶多分布于双肺上叶、肺间质纤维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肺癌 临床特点 CT征象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联合MMP-10和F-AB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效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臧燕伟 张靖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4期481-487,共7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清MMP-10、F-ABP水平检测(联合诊断)对新发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2例AMI患者和60例非AMI心血管疾病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血清MMP-10、F-ABP水平检测。以冠...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清MMP-10、F-ABP水平检测(联合诊断)对新发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2例AMI患者和60例非AMI心血管疾病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血清MMP-10、F-ABP水平检测。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准,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清MMP-10、F-ABP水平检测诊断AMI的效能。结果:病例组血清MMP-10、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8.32±0.26)μg/L vs(5.95±0.39)μg/L、(8.59±2.34)μg/L vs(4.21±1.25)μg/L,P<0.05]。双源CT正确诊断AMI 56例,ROC分析双源CT、血清MMP-10、F-ABP、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843、0.772,双源CT诊断AMI的灵敏度为,特异度分别为90.32%、88.33%。MMP-10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03%、83.33%,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7%和80.00%。联合诊断新发AMI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39%、100.00%。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血清MMP-10、F-ABP水平检测均有一定诊断新发AMI效能,联合诊断更接近真实结果,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 生物学标记 诊断效能
下载PDF
MR-DWI及ADC值对卵巢癌二元论分型中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王海辰 宋睿 +2 位作者 张云 任金武 王铭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卵巢癌(OC)二元论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本院OC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组织类型OC患者ADC值、rADC值,Logistic回归分析ADC值、rADC值与OC...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卵巢癌(OC)二元论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本院OC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组织类型OC患者ADC值、rADC值,Logistic回归分析ADC值、rADC值与OC组织类型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ADC值、rADC值对OC分型诊断效能。结果:MR-DWI、MRI检查中Ⅱ型OC患者ADC值、rADC值均低于Ⅰ型OC患者(P<0.05);ROC结果显示ADC值、rADC值及联合诊断OC分型的AUC值为0.776、0.860、0.919,联合诊断特异度较高(P<0.05)。结论:MR-DWI及ADC值可用于卵巢癌二元论分型,为临床治疗计划制定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卵巢肿瘤 组织学类型肿瘤
下载PDF
磁共振定量参数在鉴别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
7
作者 张云 唐雪飞 +3 位作者 王谦 任金武 王海辰 马聪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综合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方法,探讨磁共振定量参数在鉴别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0年3月经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87例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图像及临床资料。由2名... 目的:综合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方法,探讨磁共振定量参数在鉴别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0年3月经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87例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图像及临床资料。由2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分别测量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最大径(the longest diameter,LD),比较Ⅰ、Ⅱ型子宫内膜癌的ADC及LD的差异。利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ADC及LD与Ⅰ、Ⅱ型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并运用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评估ADC及LD对不同分型子宫内膜癌的鉴别效能。结果:Ⅰ型68例(78.2%),Ⅱ型19例(21.8%),不同分型子宫内膜癌ADC及L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与组织学分型呈负相关(r=-0.528,P<0.001),LD与组织学分型呈正相关(r=0.254,P=0.01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可独立预测不同分型子宫内膜癌(P<0.001),LD (P=0.449)不能独立预测。当ADC≤0.974×10^(-3)mm^(2)/s时的AUC为0.887,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94.7%。结论:ADC对Ⅰ、Ⅱ型子宫内膜癌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综合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能够提高鉴别Ⅰ、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Bokhman分型 定量参数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新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6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疑似肺磨玻璃结节患者71例进行临床观察,针对71例疑似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实施CT诊断,将CT诊断的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CT诊断对于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疑似肺磨玻璃结节患者71例进行临床观察,针对71例疑似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实施CT诊断,将CT诊断的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CT诊断对于肺磨玻璃结节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经CT诊断后,71例疑似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诊断准确性为98.46%、灵敏度为83.33%、特异性为95.77%,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之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磨玻璃结节的CT诊断征象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结论:针对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实施CT诊断能获取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中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肺磨玻璃结节 早期诊断 价值
下载PDF
人食管下括约肌G蛋白耦联受体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9
作者 张珂 张聪 +4 位作者 高静 王海辰 韩彩娜 张微 刘俊峰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248-252,共5页
人食管下括约肌(LES)包括神经调节、自身调节、体液调节三种调节方式。三种方式中体液调节涉及多种激素类物质,但均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激素类物质因配体和受体的不同调节功能也不尽相同。通过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通过进一步开... 人食管下括约肌(LES)包括神经调节、自身调节、体液调节三种调节方式。三种方式中体液调节涉及多种激素类物质,但均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激素类物质因配体和受体的不同调节功能也不尽相同。通过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通过进一步开发,有望通过药物调节治疗食管动力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下括约肌 神经调节 自身调节 体液调节 G蛋白耦联受体 食管动力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