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21世纪戏曲导演的艺术自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2-27,共6页
21世纪戏曲导演的艺术自觉,即体现为对戏曲这一民族艺术流变乃至兴衰的理性反省,包括戏曲艺术的文化特质、艺术特点及当代语境下戏曲发展走向等的自我认识和自觉追求。具体表现为:对传统艺术敬重、传承的自觉;坚持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自觉... 21世纪戏曲导演的艺术自觉,即体现为对戏曲这一民族艺术流变乃至兴衰的理性反省,包括戏曲艺术的文化特质、艺术特点及当代语境下戏曲发展走向等的自我认识和自觉追求。具体表现为:对传统艺术敬重、传承的自觉;坚持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自觉;充分发挥演员主体性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传统戏曲 导演 艺术自觉
下载PDF
从程长庚接受看民国时期京剧批评的两个维度
2
作者 王萍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39-45,共7页
民国时期的程长庚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一是以"知人论世"的视角对程长庚道德人格的接受;一是对其表演风格的审美体认和把握。两个维度深入探讨,互相渗透融合,从而构成比较清晰完整的程长庚接受系统。可以说,民国时期程... 民国时期的程长庚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一是以"知人论世"的视角对程长庚道德人格的接受;一是对其表演风格的审美体认和把握。两个维度深入探讨,互相渗透融合,从而构成比较清晰完整的程长庚接受系统。可以说,民国时期程长庚接受在一定意义上开启了京剧接受理论之先河。而对民国程长庚接受现象进行系统地分析和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了解这一时期京剧接受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程长庚 审美接受 知人论世 风格体认
下载PDF
京剧文献整理、开拓的里程碑——《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评介
3
作者 王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9-92,共4页
有清一代是戏曲花部兴盛、京剧诞生的高峰时期,而相关史料蒐集、整理之成果也斐然可观。2011年由傅谨主编、谷曙光副主编的《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凤凰出版社)(以下简称汇编),无疑成为京剧文献整理、开拓的一个里程碑。这套... 有清一代是戏曲花部兴盛、京剧诞生的高峰时期,而相关史料蒐集、整理之成果也斐然可观。2011年由傅谨主编、谷曙光副主编的《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凤凰出版社)(以下简称汇编),无疑成为京剧文献整理、开拓的一个里程碑。这套清代卷的历史文献汇编,全面系统地记录了京剧形成期历史发展动态的变迁过程,展现了京剧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程碑 京剧历史 文献 评介
下载PDF
明清以来甘肃神庙戏场考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萍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61,共15页
明清甘肃神庙戏场发展蓬勃,晚清民间神庙戏场星罗棋布,并呈蔚为大观之势。总体来看,明清甘肃神庙戏场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明代发展时期,一是清代高峰鼎盛时期。而不同时期呈现的文化特征一方面表征了神庙戏场在时空分布等方面隐含的历史意... 明清甘肃神庙戏场发展蓬勃,晚清民间神庙戏场星罗棋布,并呈蔚为大观之势。总体来看,明清甘肃神庙戏场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明代发展时期,一是清代高峰鼎盛时期。而不同时期呈现的文化特征一方面表征了神庙戏场在时空分布等方面隐含的历史意义,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发展变迁,甚至是历史事件的影响。戏场与神庙一起建构了民间祭祀空间,无疑拓展、丰富了民间表达情感的途径,对民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甘肃 神庙戏场 时空分布 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戏曲老生行当的文化原型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萍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8,共6页
戏曲老生行当是一个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历史原型内涵的艺术符号,其承载着社会集体成员对传统士人君子特定形象群的历史记忆。换言之,文质彬彬、积极有为、铁肩担道义的士人君子形象类型,在戏曲老生行当这一特定的艺术形态里,带着族际群体... 戏曲老生行当是一个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历史原型内涵的艺术符号,其承载着社会集体成员对传统士人君子特定形象群的历史记忆。换言之,文质彬彬、积极有为、铁肩担道义的士人君子形象类型,在戏曲老生行当这一特定的艺术形态里,带着族际群体约定的意象、象征和联想,成为被赋予传统社会精英群体的文化原型。而戏曲通过老生行当脚色的建构、人物形象群的指向构成及其担纲剧目的确立等艺术手段,体现了民间艺术对传统社会精英群体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君子 老生行当 文化原型
原文传递
元杂剧“末”行脚色经典性建构刍议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萍 《戏曲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178-192,共15页
以往对元杂剧经典意义的阐释,学界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文学文本层面上,其实,元杂剧表演形态的行当脚色也同样具有经典存在的可阐释性空间。特别是元杂剧"末行"脚色体制的产生,更是一个在价值与美学维度上穿越时空,并且对当下审... 以往对元杂剧经典意义的阐释,学界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文学文本层面上,其实,元杂剧表演形态的行当脚色也同样具有经典存在的可阐释性空间。特别是元杂剧"末行"脚色体制的产生,更是一个在价值与美学维度上穿越时空,并且对当下审美主体仍有经典意义和阐释价值的历史文化事件。其独具的经典意义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文本层面 经典意义 正末 原典 阐释性 《琵琶记》 文化事件 末行 美学趣味
原文传递
论20世纪初谭鑫培艺术文化之有效传播
7
作者 王萍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9,42,共6页
一种艺术穿越历史时空成为经典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而又复杂的,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就是社会的有效传播。谭鑫培艺术及其流派通过流行时尚的传播、票友的传播、大众传媒的传播等有效传播方式,不仅增强了传播效果,加快了传播范围,而且... 一种艺术穿越历史时空成为经典的构成因素是多方面而又复杂的,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就是社会的有效传播。谭鑫培艺术及其流派通过流行时尚的传播、票友的传播、大众传媒的传播等有效传播方式,不仅增强了传播效果,加快了传播范围,而且为最终形成影响巨大的谭派艺术文化奠定了基础,传播也成为构建谭派艺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 谭鑫培 艺术文化 传播
原文传递
试论改编藏戏传统剧目为动画剧作的可行性
8
作者 侴佳琪 王萍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2年第1期234-237,共4页
在今天的中国影视动画创作中,改编经典文学作品是一条捷径。藏戏的传统剧目尽管创作时代不同,情节各异,但其基本人文内涵是积极向上的,它们用曲折的情节和优美的词句颂扬了人性的美好。若将其改编为动画片,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藏族文化,并... 在今天的中国影视动画创作中,改编经典文学作品是一条捷径。藏戏的传统剧目尽管创作时代不同,情节各异,但其基本人文内涵是积极向上的,它们用曲折的情节和优美的词句颂扬了人性的美好。若将其改编为动画片,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藏族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在娱乐中接受真善美的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剧本 改编制作 动画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