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发展草地农业保障食物安全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岩 黄毅 +5 位作者 刘颖 范玉兵 彭京伦 唐增 夏超 南志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0,共8页
在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国际地缘冲突加剧的新形势下,树立大食物观、重视并发挥草地的食物供给功能是提升我国食物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托,因而探讨发展草地农业以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成为亟需。本文以定性、定量分... 在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国际地缘冲突加剧的新形势下,树立大食物观、重视并发挥草地的食物供给功能是提升我国食物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托,因而探讨发展草地农业以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成为亟需。本文以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讨论了新形势下发展草地农业的重要价值,阐述了典型国家草地农业发展态势以及对我国的发展启示,进一步测算了我国草地农业对食物安全的贡献潜力。研究认为,天然草原的优质畜产品供给潜力较大,草地农业可强化传统农区食物安全保障功能,农牧交错区将是草食家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南方地区是草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地区。为此建议:加大牧区草原修复力度,合理利用长期禁牧草原;将饲草作为重要作物,加强草类植物育种;发展放牧型栽培草地,缓解天然草地生产压力;优化养殖业结构,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养殖业;因地制宜“藏粮于草”,增强草地食物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农业 食物安全 贡献潜力 畜牧业 饲料粮供应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牧草企业竞争力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丽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13-2325,共13页
基于西北牧草优势区122家牧草企业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从发展能力、资产实力、财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5个方面构建中国牧草企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影响牧草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 基于西北牧草优势区122家牧草企业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从发展能力、资产实力、财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5个方面构建中国牧草企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影响牧草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牧草企业的员工受教育水平越高、贷款规模越大、机械化程度越高、对当地经济影响程度越强烈,业务增长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竞争力越强;固定资产投入越高,财务能力和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其竞争力也越强。基于此,建议牧草企业从提高牧草加工的机械化程度、拓宽业务范围、重视固定资产投入的针对性、调整变革企业经营模式,以及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发挥行业优势、培养和提升牧草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技能等方面入手以提升其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企业 竞争力 结构方程模型 因子分析 持续发展能力 牧草优势区 评估指标
下载PDF
苜蓿生产视角下我国奶业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渊 王丽佳 林慧龙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8-141,共4页
本文基于2001—2014年我国苜蓿和牛奶产量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分析了苜蓿和牛奶二者生产重心的位置分布、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及重心偏离等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苜蓿生产重心与牛奶生产重心之间存在严重不匹配;苜蓿生产与牛奶生产的年平均... 本文基于2001—2014年我国苜蓿和牛奶产量数据,运用重心模型分析了苜蓿和牛奶二者生产重心的位置分布、移动方向、移动距离及重心偏离等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苜蓿生产重心与牛奶生产重心之间存在严重不匹配;苜蓿生产与牛奶生产的年平均重心偏离高达621.69 km,并有不断扩大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奶业布局,实现草畜一体化,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在进行奶业布局时应与苜蓿生产布局统筹规划;短期来看,苜蓿生产企业和奶业企业应积极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另一方面,已将苜蓿等草产品的运输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省份应继续实施与完善,尚未实施的苜蓿生产优势省份应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尽早出台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生产 牛奶生产 奶业布局 重心模型
下载PDF
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牧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雅灵 林慧龙 +1 位作者 马海丽 吴廷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72,共10页
我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历经7年,实证分析该政策对牧户牧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对于完善第二期补奖政策和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甘肃省牧区及半农半牧区7个县220户牧户的调查,... 我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已历经7年,实证分析该政策对牧户牧业决策行为的影响,对于完善第二期补奖政策和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基于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前后甘肃省牧区及半农半牧区7个县220户牧户的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政策对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总体上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半农半牧区牧户牧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高于牧区;草原补奖政策并不是影响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唯一因素,除补奖政策外,牧户生产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具有非对称性。从前期牧户扩大牧业生产规模的可能性来看,牧区主要受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而半农半牧区主要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后期牧户扩大多少牧业生产规模来看,牧区牧户关注更多的是资金、牧业生产的风险保障和饲草储备,而半农半牧区牧户则侧重于收入来源、市场行情和饲草储备。最后建议重视荒漠化草原类型,综合牧户家庭特征,实施差异化补贴;切合牧户需求,提高牧户主体决策水平,实现牧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生产决策行为 LOGISTIC模型 负二项回归模型
下载PDF
三江源区牧户生计资本对其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廷美 吴渊 +1 位作者 王多斌 林慧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21,共10页
牧户作为三江源区自然资源利用的决策主体,研究其生计策略对于当地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分层随机抽样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将牧户生计策略划分为纯牧型和多样型,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牧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关键生计资... 牧户作为三江源区自然资源利用的决策主体,研究其生计策略对于当地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分层随机抽样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将牧户生计策略划分为纯牧型和多样型,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牧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关键生计资本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生计策略牧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多样型牧户的生计资本状况优于纯牧户;2)草地面积、住房质量、家庭年收入、亲友圈是否有人担任干部和居住地到最近集市的距离,是影响三江源区牧户生计策略选择关键生计资本指标;3)三江源区牧户的生计活动方式和收入结构总体单一,即使是多样型牧户也并未脱离放牧为主的生计活动。以上述关键生计资本指标作为突破口,积极合理引导牧户选择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计策略或是今后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生态保护 生计策略 二元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村规民约对牧民减畜决策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王丽佳 唐增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5期157-164,共8页
牧民的减畜行为在草原退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村规民约作为一种基层自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实现草原环境治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村规民约对牧民减畜决策行为的影响,以期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提出控... 牧民的减畜行为在草原退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村规民约作为一种基层自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实现草原环境治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村规民约对牧民减畜决策行为的影响,以期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提出控制牧民超载过牧行为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在对村规民约对牧民草原保护决策行为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内蒙古和新疆193户牧民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Double-Hurdle模型,实证分析村规民约对牧民草原生态保护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以书面形式制定,且近5年内容未发生变化的村规民约,可显著提高牧民的减畜意愿;宗教信仰对牧民的减畜意愿有显著的制约作用;汉语水平越好的牧民,其减畜意愿越高。本研究认为村规民约对其生产生活影响程度越高的牧民,其减畜比例越高;牧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与其减畜比例均显著负相关。因此,重视村规民约制定形式的规范性和内容的稳定性,提高牧民对村规民约的遵守程度和认可程度,定期开展牧民汉语培训工作,提高牧民的汉语水平等方式对引导牧民做出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的决策行为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规民约 草原生态保护 减畜 决策行为 牧民
下载PDF
用食物当量评价草地农业的生产力 被引量:5
7
作者 娄珊宁 侯扶江 任继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共16页
根据食物当量的概念和模型,通过引入牧草消化率后饲草食物当量计算的能量和蛋白质系数,对原始模型进行了修正。以1 kg苜蓿(标准食部100%,含水量10%,总能14.267 MJ·kg^-1,蛋白质含量229 g·kg^-1,干物质消化率65.48%)作为标准饲... 根据食物当量的概念和模型,通过引入牧草消化率后饲草食物当量计算的能量和蛋白质系数,对原始模型进行了修正。以1 kg苜蓿(标准食部100%,含水量10%,总能14.267 MJ·kg^-1,蛋白质含量229 g·kg^-1,干物质消化率65.48%)作为标准饲草,计算并比较了天然草地、栽培牧草、青贮饲料与粮食秸秆等草地资源的食物当量,对不同地域、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地资源的生产力进行了统一量纲上的对比。结果表明,我国牧草的饲草食物当量总体在0.2~1.2 FEU·kg^-1,其中豆科牧草的饲草食物当量在0.4~1.2 FEU·kg^-1,其中能量与蛋白兼优、消化率高的银合欢嫩叶为1.2 FEU·kg^-1;禾本科牧草的饲草食物当量在0.2~1.0 FEU·kg^-1,暖季型牧草多年生黑麦草为1.0 FEU·kg^-1;青贮饲草(包括青贮秸秆)的食物当量为0.1~0.7 FEU·kg^-1;秸秆的食物当量约为0.2 FEU·kg^-1。夏季21个主要天然草地类型(如荒漠草原和高寒草甸)的FEU生产能力为142~2739 FEU·hm^-2,玛曲的高寒草甸及河北草甸草原约在1300 FEU·hm^-2以上。FEU作为一种快速、易于计算和解释的牧草、畜牧饲料和饲料作物的饲料价值的测量管理单位,打破了单纯以谷物为粮食的传统食物观,统一了食物的标准,即将各个地域、农业系统、饲草和家畜种类、饲草加工和利用方式的食物按统一的标准计算,可以对居民的饮食结构和区域农业结构起指导作用,可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牧草 青贮 家畜 消化率 代谢能 粗蛋白 饲用价值 草地评价
下载PDF
黄河源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减畜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渊 吴廷美 林慧龙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基于实地调查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和机会成本法分析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减畜效果及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1)补奖收入的估计系数为0.0029,统计上不显著,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在黄河源区的减畜效果有限;(2)黄河源区当前...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基于实地调查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和机会成本法分析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减畜效果及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1)补奖收入的估计系数为0.0029,统计上不显著,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在黄河源区的减畜效果有限;(2)黄河源区当前的草原生态补奖标准低于牧户减畜的机会成本是制约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减畜效果的重要原因。为提高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效果,建议提高黄河源区现行草原生态补奖标准,同时综合考虑影响机会成本的草地生产力、畜群结构、牲畜价格等因素,并在不同地区间做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减畜效果 机会成本
下载PDF
基于食物安全视角的我国畜产食品进口依赖性风险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渊 高颂 +1 位作者 高雅灵 林慧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1-182,共12页
新时期下,保障我国畜产食品供给安全是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适度进口"是保障我国畜产食品供给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才算"适度进口",需对畜产食品进口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方可评判。运用进口依赖... 新时期下,保障我国畜产食品供给安全是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适度进口"是保障我国畜产食品供给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才算"适度进口",需对畜产食品进口的相关风险进行分析方可评判。运用进口依赖性评价模型对我国猪肉、鸡肉、羊肉、牛肉、鲜牛奶的进口依赖性风险进行分析发现,上述5种畜产食品均存在进口依赖性风险。其中,猪肉的风险来自美国、德国、丹麦、西班牙和加拿大;鸡肉的风险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和波兰;羊肉的风险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乌拉圭;牛肉的风险来自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和加拿大;鲜牛奶的风险来自德国、法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降低我国畜产食品进口依赖性风险,短期内应采取畜产食品进口市场多元化策略以及用进口饲草料替代进口畜产食品的进口方式;长期应在保障"口粮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草地农业,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安全 畜产食品贸易 进口依赖性风险 草地农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