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骨细胞中NFATc1相关调节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忠浩 丁宁 +2 位作者 杨全增 闫亮 夏亚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5-700,共6页
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activated T cell 1,NFATc1)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破骨细胞中,它由上游RANKL信号通路的诱导、Ca^(2+)相关协同刺激信号通路与Ca^(2+)非依赖信号通路的扩增,Lhx2、IRF8、Mafb及Bcl6等细胞因子负反馈... 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activated T cell 1,NFATc1)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破骨细胞中,它由上游RANKL信号通路的诱导、Ca^(2+)相关协同刺激信号通路与Ca^(2+)非依赖信号通路的扩增,Lhx2、IRF8、Mafb及Bcl6等细胞因子负反馈诱导,在NFATc1转录过程中的启动、扩增及靶向作用三个阶段通过复杂交互的调节影响其下游各种靶基因及蛋白,最终介导破骨细胞的分化、融合及对无机和有机骨基质的降解作用。宏观上,NFATc1还受到外界机械应力的影响从而在破骨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且NFATc1的调节过程受其自身节律的影响。本文就NFATc1的结构、相关调节机制和对破骨细胞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ATc1 破骨细胞 调节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的表达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翠芳 毋崇岭 +1 位作者 马延超 陈文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探讨Nogo-A基因在脊髓损伤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果原位杂交法显示:Nogo-A mRNA在脊髓损...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探讨Nogo-A基因在脊髓损伤时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果原位杂交法显示:Nogo-A mRNA在脊髓损伤后1d表达下降,3d升高,7d表达最高。免疫组化显示:Nogo-A含量在脊髓损伤后1d表达下降,3d开始上升,7d表达最高。结论Nogo-A在脊髓损伤后1d表达不明显,而后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表明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先降低后升高,可能是造成成年哺乳动物损伤后神经再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脊髓损伤 NOGO-A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技术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军胜 王栓科 +1 位作者 陈兴礼 胡小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801-3804,共4页
背景:用骨膜修复骨缺损,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但其来源有限,限制了临床大量应用。因此,应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人工骨膜,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目的:将经成骨诱导的兔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组织工程... 背景:用骨膜修复骨缺损,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但其来源有限,限制了临床大量应用。因此,应用组织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人工骨膜,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目的:将经成骨诱导的兔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方法:取健康新西兰幼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成骨诱导分化及鉴定。将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观察细胞在生物材料上附着、生长、增殖及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情况。结果与结论:经成骨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猪小肠黏膜下层上黏附、增殖速度加快,并能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骨膜厚度随复合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类似生物骨膜。说明将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可以构建具有生理功能的组织工程骨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黏膜下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骨膜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翠芳 孙正义 夏亚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7-300,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分析其与神经修复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分为空白对照组(n=3)、假手术组(n=3)和损伤组(n=30)。损伤组采用Alle...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分析其与神经修复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6-02/05在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分为空白对照组(n=3)、假手术组(n=3)和损伤组(n=30)。损伤组采用Allen法制成急性外伤模型。分别于术后1,3,5,7,10d麻醉下处死。假手术组仅实施手术不行打击,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均在实验初处死。对各组大鼠在处死前以改良的Tarlov评分检测行为及肢体运动功能,观察伤后各时相点大鼠后肢的活动、肌力等,以此评定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测量各组各时间点脊髓灰质中阳性反应细胞并测其灰度值,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脊髓片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果:纳入动物数量为36只,损伤组死亡4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32只。①损伤组脊髓损伤后1d改良的Tarlov评分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损伤后10d高于损伤后1d(P<0.01),但评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②损伤后1d肉眼可见脊髓组织肿胀明显,软脊膜紧绷。光镜下可见中心灰质血管破裂。白质神经纤维水肿,轴突与髓鞘之间间隙增大,1d后肿胀逐渐加重。损伤5d后脊髓肿胀逐渐消退,10d后轴突及髓鞘已退变成空泡。③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脊髓灰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甚少,损伤组1,3,5,7,10d表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75.38±4.51),(163.15±5.98),(196.28±6.57),(217.42±2.36),(228.36±2.62),(248.31±3.47)(245.28±3.87),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提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可能参与损伤后神经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类/代谢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不同预湿方法对构建组织工程骨膜细胞黏附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军胜 王栓科 +1 位作者 高恩建 卢则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806-2810,共5页
目的:将经成骨诱导的兔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与天然骨膜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非常类似。实验着重观察不同预湿方法对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细胞黏附率的影响,为有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膜奠定理论基... 目的:将经成骨诱导的兔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与天然骨膜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非常类似。实验着重观察不同预湿方法对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细胞黏附率的影响,为有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膜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09/2007-03在兰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20d的新西兰纯种兔2只。②实验过程及分组:取健康新西兰幼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诱导分化,然后与经过胎牛血清(实验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预湿处理的猪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膜,体外培养2周。③实验评估:计算贴附率、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并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生长、分裂、增殖情况。结果:①细胞贴附率:接种后5h实验组细胞贴附率高于对照组[(57.34±2.23)%,(39.16±5.22)%,P<0.01];12h实验组细胞贴附率高于对照组[(72.45±1.15)%,(54.47±3.46)%,P<0.01]。②倒置显微镜观察:实验组比对照组更易黏附、伸展。③扫描电镜观察:复合培养第3天,实验组可见材料表面的细胞已完全伸展,附着在材料表面;对照组细胞大多呈不规则形,未完全伸展。培养7d以后两组细胞差异不大。④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复合培养第5,10,14天,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用胎牛血清预湿小肠黏膜下层,有利于提高接种效率,从而能更有效的构建组织工程骨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膜 间质干细胞 小肠黏膜下层 组织构建
下载PDF
猪小肠黏膜下层支架复合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膜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佳 徐宏文 +1 位作者 王栓科 伏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5239-5242,共4页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为无细胞胶原层,含有多种生长因子,主要由Ⅰ、Ⅲ型纤维胶原蛋白构成,与骨膜相似。目的: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构建兔组织工程骨膜对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兔组织工程骨膜的免疫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为无细胞胶原层,含有多种生长因子,主要由Ⅰ、Ⅲ型纤维胶原蛋白构成,与骨膜相似。目的: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构建兔组织工程骨膜对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兔组织工程骨膜的免疫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于2005-09/2007-03在兰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健康家猪小肠,出生20d的新西兰纯种兔4只。方法:采用沉淀法以猪小肠黏膜下层作为支架材料,复合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细胞构建兔组织工程骨膜。分离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作为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的效应细胞。实验分3个刺激组:成骨诱导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14d)、组织工程骨膜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14d复合小肠黏膜下层支架)、单纯小肠黏膜下层组(单纯小肠黏膜下层支架),分别加入单相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液中。主要观察指标:MTT法体外检测各组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结果:成骨诱导细胞组、组织工程骨膜组、单纯小肠黏膜下层组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1±3)%,(23±5)%,(48±10)%。成骨诱导细胞组和组织工程骨膜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低于单纯小肠黏膜下层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成骨诱导细胞组与兔组织工程骨膜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膜可抑制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组织工程骨膜与单纯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细胞同样具有调节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膜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猪小肠黏膜下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材料
下载PDF
流体剪切力对骨形成及修复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超 夏亚一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28-330,共3页
应力包括牵张力、流体剪切力(FSS)和压应力等,是骨形成和骨修复的"指导性"因素。应力成骨及其机制是近几年来骨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及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骨组织特殊的腔隙-小管网络结构,使得FSS在完整骨重塑和损伤骨修... 应力包括牵张力、流体剪切力(FSS)和压应力等,是骨形成和骨修复的"指导性"因素。应力成骨及其机制是近几年来骨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及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骨组织特殊的腔隙-小管网络结构,使得FSS在完整骨重塑和损伤骨修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外实验也证明骨细胞对FSS刺激更为敏感,突显出FSS对骨组织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FSS刺激骨细胞产生不同的信号分子,如前列腺素E2、一氧化氮,并能兴奋不同的信号通路,如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一氧化氮合酶通路等,从而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多种生理功能,使它们在骨组织的形成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保证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剪切力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修复
下载PDF
大鼠脊髓渐进性压迫减压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毋崇岭 孙正义 +2 位作者 汪玉良 史迎宾 陈文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2-825,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渐进性压迫减压后修复过程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表达情况.方法:Wistar大鼠51只,分为空白对照组(n=3)和损伤组(n=48).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养;损伤组用螺钉压迫法造成脊髓渐进性压迫模型,压迫至中度开...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渐进性压迫减压后修复过程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的表达情况.方法:Wistar大鼠51只,分为空白对照组(n=3)和损伤组(n=48).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养;损伤组用螺钉压迫法造成脊髓渐进性压迫模型,压迫至中度开始减压.按减压后不同时间点又分为1,3,5,7,14和28d6个组,每组动物8只.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NCAM在脊髓灰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Mias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各组灰度值:空白对照组:245.53±3.47;损伤组减压后1d组:235.33±6.48;3d组:218.86±2.67;5d组:198.39±3.24;7d组:173.15±5.98;14d组:190.45±4.93;28d组:227.68±2.8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脊髓渐进性损伤组各不同时间点组均有NCAM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减压后7dNCAM的表达量最高.结论:在脊髓渐进性压迫减压后的修复过程中NCAM均有表达,NCAM表达量的变化可能与脊髓损伤后的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轲 殷振华 +1 位作者 韩健 汪玉良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对比评价骨水泥重建骨矩与钢丝缝(捆)扎重建股骨矩对短柄假体治疗老年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方法选取近5年收治的80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采用骨水泥重建股骨矩,研究组采用钢丝缝(... 目的对比评价骨水泥重建骨矩与钢丝缝(捆)扎重建股骨矩对短柄假体治疗老年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方法选取近5年收治的80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采用骨水泥重建股骨矩,研究组采用钢丝缝(捆)扎重建股骨矩。术后随访两年,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Harris评分、术后关节功能的改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后卧床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两年,研究组的恢复状况以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水泥重建股骨矩与钢丝缝(捆)扎重建股骨矩对短柄假体治疗老年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但选择钢丝缝(捆)扎重建股骨矩能够使患者尽早地进行负重活动,减少卧床时间与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 骨折 髋关节置换 短柄假体 股骨矩重建
下载PDF
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世刚 王栓科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4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足跟 皮瓣转移 组织修复
下载PDF
背侧入路筋膜瓣覆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世刚 王彦杰 赵琳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2期234-235,共2页
2006年8月-2009年8月,笔者采用背侧入路筋膜瓣覆盖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0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51-82岁。左侧7例,右侧23例。按Melon分类:Ⅳ型12例,Ⅴ型18例。均为闭合骨折。
关键词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背侧入路 钢板 筋膜瓣
下载PDF
股后侧岛状皮瓣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晨 王拴科 翟睿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后侧岛状皮瓣修复大转子、骶部等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顺行股后侧岛状皮瓣修复大转子软组织缺损4例、骶部2例;逆行股后侧岛状皮瓣修复腘窝部皮肤缺损2例;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褥疮4例;供区直接缝合。结果除1例... 目的探讨应用股后侧岛状皮瓣修复大转子、骶部等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顺行股后侧岛状皮瓣修复大转子软组织缺损4例、骶部2例;逆行股后侧岛状皮瓣修复腘窝部皮肤缺损2例;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褥疮4例;供区直接缝合。结果除1例岛状皮瓣远端发生尖部坏死经植皮愈合外,余病例术后全部成活。随访1-5年,供区愈合良好、受区外形、质地及厚薄均较满意。结论该皮瓣以臀下动脉股后皮支及股深动脉穿动脉为其血供,解剖恒定,具有血运丰富、血管蒂长和切取容易等优点,适宜修复大转子、骶部坐骨结节及腘窝部等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大龄难治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成文 牟永山 +1 位作者 刘兆杰 汪玉良 《甘肃医药》 2008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7岁以上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18髋) 7-16岁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切开复位,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骨盆内移或旋转截骨及髋臼成形的联合手术治疗,使复杂的畸形一次性获得矫正。... 目的研究探讨7岁以上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18髋) 7-16岁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切开复位,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骨盆内移或旋转截骨及髋臼成形的联合手术治疗,使复杂的畸形一次性获得矫正。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7年。按疗效评定标准:优15髋,良2髋,差1髋,优良率94%。结论"切开复位,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骨盆内移旋转截骨及髋臼成形"联合手术是治疗7岁以上大龄难治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TKA术后放置引流与否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14
作者 刘杰 王栓科 +4 位作者 台会平 薛文 张辉 郭士方 王和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4期364-365,共2页
目的比较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腔内放置引流与否对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初次行TKA 60例,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每组各30例。通过Gross方程推算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对两组患者计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比较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膝关节腔内放置引流与否对对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初次行TKA 60例,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每组各30例。通过Gross方程推算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对两组患者计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流组总失血量平均为(785.3±293.0)ml,显性失血量平均为(439.9±211.0)ml;隐性失血量平均为(381.2±279.0)ml。非引流组总失血量平均为(461.9±251.3)ml。因两组患者手术全程使用气压止血带,术中失血量均按0 ml计算,所以,非引流组总失血量等于隐性失血量。引流组失血总量明显多于非引流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侧初次TKA术后放置引流与否对膝关节术后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但是,引流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总量明显多于非引流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引流 失血量
原文传递
先天性裂手裂足畸形一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薛文 管晓鹂 +1 位作者 刘林 王栓科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4,共1页
患者男,9个月。出生后发现左侧手、足分裂畸形。专科检查:左中指缺如;手中部有一“V”形裂口,达远侧掌横纹,将手指分成尺、桡侧2组;环指多指畸形,近节显著增粗;拇、示、小指发育基本正常(图1)。患手抓、捏动作基本正常。左足... 患者男,9个月。出生后发现左侧手、足分裂畸形。专科检查:左中指缺如;手中部有一“V”形裂口,达远侧掌横纹,将手指分成尺、桡侧2组;环指多指畸形,近节显著增粗;拇、示、小指发育基本正常(图1)。患手抓、捏动作基本正常。左足中趾缺如,形成一较深的列缺达跖骨(图2)。右手、右足正常。余查体发现合并尿道下裂。X线片检查左手中指指骨缺如,环指近节指骨骨性并指畸形(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先天性 手裂 指骨缺如 近节指骨 X线片检查 专科检查 多指畸形
原文传递
1,25二羟维生素D_3通过ERK5通路调节破骨细胞分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忠浩 闫亮 +3 位作者 万浪 丁宁 杨全增 夏亚一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311-1316,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VitD_3)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 5,ERK5)信号通路在诱导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macrophages,BMMs)进行不同浓度(0,... [目的]探讨体外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VitD_3)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xtracellularregulated kinase 5,ERK5)信号通路在诱导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macrophages,BMMs)进行不同浓度(0,10^(-9),10^(-8),10^(-7)mol/L)1,25-(OH)_2-VitD_3孵育,明确1,25-(OH)_2-VitD_3能否激活ERK5信号通路,并筛选出合适浓度的1,25-(OH)_2-VitD_3激活ERK5。调配不同工作液,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XMD8-92组、1,25-(OH)_2-VitD_3组及1,25-(OH)_2-VitD_3+XMD8-92组,分别孵育BMMs细胞6 d。采用TRAP染色检测4组破骨细胞的分化水平;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ERK5、ERK5等蛋白水平变化;RT-PCR检测NFATc1、CAMKⅡ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0^(-8)mol/L的1,25-(OH)_2-VitD_3可显著激活ERK5磷酸化(P<0.05)并通过ERK5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P<0.01),但此效应可被ERK5高选择性抑制剂XMD8-92抑制(P<0.05)。ERK5激活可显著上调破骨细胞CAMKⅡ、NFATc1 mRNA的表达(P<0.01);而XMD8-92可显著抑制CAMKⅡm RNA的表达(P<0.01),但对NFATc1 mRNA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体外低浓度(10^(-8)mol/L)的1,25-(OH)_2-VitD_3通过激活ERK5信号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CAMKⅡ是破骨细胞中ERK5信号下游通路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维生素D3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破骨细胞 分化
原文传递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加置管冲洗治疗外踝创伤性骨髓炎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杰 王栓科 +1 位作者 郭士方 台会平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报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加置管抗生素溶液冲洗在慢性外踝骨髓炎中的应用。方法从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外踝慢性骨髓炎17例,为外伤致外踝部开放性骨折治疗不当发展为外踝骨髓炎,将外踝部肉芽创面清理,外踝开窗反... 目的报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加置管抗生素溶液冲洗在慢性外踝骨髓炎中的应用。方法从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外踝慢性骨髓炎17例,为外伤致外踝部开放性骨折治疗不当发展为外踝骨髓炎,将外踝部肉芽创面清理,外踝开窗反复刮除后,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最大7cm×11cm。最小5cm×6cm。皮瓣均带有厚约1cm腓肠肌外侧头肌。在复合皮瓣缝合于创面之前.通过正常组织穿刺.放置一无菌硬膜外麻醉管至外踝髓腔内。以便于术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通过该管向骨髓腔内注射细菌敏感抗生素。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通过硬膜外麻醉管注射抗生素1个月后。15例外踝未见红肿、无异常分泌物及温度升高.C反应蛋白检测值降至正常范围,遂拔出硬膜外管。2例皮瓣远端有一约1cm伤口未愈,伤口内有脓性分泌物。再次细菌培养加药敏检测后,调整经管注射药物及加强换药后约1.5个月,伤口闭合.未见再有异常分泌物,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后,拔除硬膜外管。皮瓣外形满意,功能良好。随访1-8年,未见骨髓炎复发。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加置管冲洗是治疗外踝骨髓炎伴局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外踝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
原文传递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杰 郭士方 +1 位作者 王栓科 张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4-295,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1例Mason Ⅱ、Ⅲ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16例)和克氏针内固定(5例),术后对两组肘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1例Mason Ⅱ、Ⅲ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16例)和克氏针内固定(5例),术后对两组肘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42个月,平均33个月.1例克氏针固定患者骨折不愈合,术后8个月再次行微型钢板内固定.余20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按照Broberg和Mon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微型钢板组优11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3.8%;克氏针固定组优1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60.0%.结论 在治疗成人MasonⅡ、Ⅲ型桡骨颈骨折时,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是获得良好肘关节功能的首要选择.其中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明显优于克氏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成人Monteggia骨折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文 王栓科 刘林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Monteggia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1994年9月—2007年1月,对48例成人Monteggia骨折,按Bado和B0yd分型,其中Ⅰ型22例,Ⅱ型17例,Ⅲ型6例,Ⅳ型3例;其中26例(占54.2%)患者合并全身多发损伤,8例合并桡/正中/尺...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Monteggia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1994年9月—2007年1月,对48例成人Monteggia骨折,按Bado和B0yd分型,其中Ⅰ型22例,Ⅱ型17例,Ⅲ型6例,Ⅳ型3例;其中26例(占54.2%)患者合并全身多发损伤,8例合并桡/正中/尺神经损伤。44例行尺骨切开复位/截骨矫形内固定,其中选用3.5mm LC-DCP固定12例,3.5mm重建板19例,张力带8例(经鹰嘴骨折),1/3管型钢板5例;4例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桡骨头脱位均在X线机透视下先行手法复位,对37例复位失败者采用切开复位,其中17例行环状韧带修补或重建,4例行桡骨头部分或完全切除。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7个月。根据Broberg和Morrey评分系统评定:本组平均得分为84.2(31—100),其中优17例(占35.4%),良15例(占31.3%),可9例(占18.8%),差7例(占14.6%)。疗效可或差16例中,9例为Ⅱ型损伤伴有桡骨头或桡骨颈骨折。术前8例和术后6例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了手部功能。结论成人Monteggia骨折并发症对预后影响较大。虽然多数患者可取得满意的关节功能,但需重视早期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GGIA骨折 骨折固定术 随访研究 成人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型及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佳 王栓科 赵琳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1-54,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参与构成骨髓的微环境,分泌大量细胞因子支持造血。最近的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呈现动态的表达;同种异体细胞移植免疫排斥由于移植抗原差异而引起,但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却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参与构成骨髓的微环境,分泌大量细胞因子支持造血。最近的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呈现动态的表达;同种异体细胞移植免疫排斥由于移植抗原差异而引起,但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却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综述了其可能的机制及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表型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