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赋能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效应及区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娟娟 曲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54,共17页
粮食供应链韧性决定粮食安全,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核心,具有精准定位供应链韧性支撑点和障碍点的优势。本研究以2003—2021年为周期,通过动态熵权测度数字经济指数和粮食供应链韧性水平,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效应及区域... 粮食供应链韧性决定粮食安全,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核心,具有精准定位供应链韧性支撑点和障碍点的优势。本研究以2003—2021年为周期,通过动态熵权测度数字经济指数和粮食供应链韧性水平,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效应及区域差异。在农业领域,数字经济主要贡献源于数字基础设施,但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在于抵抗力,生态环境脆弱区和技术制约导致恢复力和变革力成为短板。自然资源禀赋仍是主导因素,粮食供应链韧性和数字经济指数较高的区域基本重合,对粮食供应链水平的区域分布影响较小。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度和匹配度,将农业数字化发展纳入城镇化规划,聚焦农业资源研发,培育新质生产力,可以有效提升数字经济赋能粮食供应链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粮食供应链 韧性 粮食安全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用能、农业经济增长及农业能源碳排放关系研究——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胡莉莉 孙晓娟 刘凤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6,共13页
采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对199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农业产值增长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值将不同省份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生产用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 采用超效率SBM-GML模型对199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农业产值增长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值将不同省份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生产用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应用面板门槛模型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能源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1990—2020年中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推动力,而技术效率指数增速为负。(2)全国及各区域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产出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即生产用能的投入能够明显增加农业产出,但是产出增加的实现程度存在区域异质性。(3)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能源碳排放之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门槛值前,二者正向关系较强;跨过门槛值后,二者正向关系减弱,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积极鼓励农业技术进步、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因地制宜优化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差异化选择农业绿色发展道路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生产用能 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能源碳排放
下载PDF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永平 吴旭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3-17,共15页
以“波特作用”模型为起点,理论分析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补偿型“波特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全域和东部地区存在倒“U”型变化趋势,在... 以“波特作用”模型为起点,理论分析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补偿型“波特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全域和东部地区存在倒“U”型变化趋势,在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倒“N”型的非线性变化,均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激励型“波特作用”在全国和分域均表现为“N”型非线性变化趋势,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整体呈现边际递增的趋势。在当前绿色技术创新进入自我革新的探索性阶段,补偿型环境规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一种短期效应,缺乏持续性,亦存在“搭便车”现象,且无法与绿色技术创新形成协同效应;激励型环境规制在前期能够与绿色技术创新形成良好的协同互动效应,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当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进入成熟期时能够替代环境规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波特作用 协同效应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柳江 宋妮 《开发研究》 2024年第2期42-55,共14页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的流通,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该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弱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交互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安全的水平评价
5
作者 王娟娟 路昕蕾 《开发研究》 2024年第3期68-78,共11页
以2003—2022年四大主粮生产消费数据为实证基础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粮食安全水平持续上升,从结构安全的单一支撑已经转变为供给、经济、结构和生态安全共同支撑粮食安全的格局,但是四大主粮的安全水平依次为稻谷>玉米>小麦>大... 以2003—2022年四大主粮生产消费数据为实证基础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粮食安全水平持续上升,从结构安全的单一支撑已经转变为供给、经济、结构和生态安全共同支撑粮食安全的格局,但是四大主粮的安全水平依次为稻谷>玉米>小麦>大豆。此外,粮食作物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在区域和作物维度上均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为验证相关性,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以粮食安全和四大主粮为被解释变量,在4部门范围内确定控制变量,并以数字产业化为替换变量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但对四大主粮安全水平的赋能程度不同,大豆安全主要依靠有为政府保障,稻谷安全以有为政府主导带动有效市场发挥作用来保障,小麦和玉米的安全则以有效市场为主导保障。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粮食安全的负相关性,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将更多地肩负粮食安全重任。通过重视粮食作物安全水平差异、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制定差异化保障措施和加大数字技术在粮食生产全流程中的应用,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将进入质量并进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粮食安全 主粮 结构安全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分析
6
作者 张永凯 乔慧玲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35-45,共11页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这为区域碳减排带来新机遇。本文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经...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这为区域碳减排带来新机遇。本文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显著,且前者对后者的作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2)从中介效应看,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对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强度。(3)就区域异质性而言,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强于上游地区,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效应相差无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数字经济 碳排放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
7
作者 何业嘉 刘钊妍 《经济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77-90,共14页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对劳动者非正规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15~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降低了非正规就业的概率,在经过...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对劳动者非正规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15~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降低了非正规就业的概率,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在数字经济影响非正规就业概率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非正规就业的概率存在户籍、学历和身份方面的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有序规范招聘平台的建设、持续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教育便捷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非正规就业 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例
8
作者 刘建国 梁恬媛 《社科纵横》 2024年第1期20-29,共10页
为了廓清数字经济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影响,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九省区2011一2020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从全流域、各区段、流域内各省份等维度,计量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典型特点及动态变化... 为了廓清数字经济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影响,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九省区2011一2020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从全流域、各区段、流域内各省份等维度,计量分析黄河流域九省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典型特点及动态变化,进一步探究数字经济影响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目前处于有效状态,2011年至2020年间呈整体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黄河流域上游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于下游省区均值,而自2019年开始,中下游省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反超上游。(2)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推动了黄河流域省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对中下游的助推作用更为显著。(3)为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继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节水技术推广和设备创新、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非期望产出 SBM-Undesirable模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碳减排的促进效应研究
9
作者 任艺 罗雷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9期34-44,共11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推动全产业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有效举措,考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对中国农业实现碳中和具有前瞻性意义。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1996—2020年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农... 在数字经济时代,推动全产业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有效举措,考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对中国农业实现碳中和具有前瞻性意义。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1996—2020年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农业碳排放量,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绘制与EKC检验来分析农业碳排放达峰趋势并作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利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区、市)2011—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影响机制分析、异质性检验来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国农业碳排放总体上于2014年实现达峰,全局Moran'sI指数波动上升,农业碳排放强度变化表现出明显局部地理空间聚集趋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平均意义上32.6%的抑制作用。提出发展生态农业和提高农村数字经济渗透率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数字经济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甘肃省能源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研究
10
作者 胡誉潇 王嘉瑞 柳江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推动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与经济高质量转型的关键议题。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选取甘肃省2000-2021年的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等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Tapio脱钩弹性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甘肃省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 推动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与经济高质量转型的关键议题。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选取甘肃省2000-2021年的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等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Tapio脱钩弹性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甘肃省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效应。研究发现,2001-2012年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基本上处于“弱脱钩”的脱钩状态;2013-2016年呈现出“弱脱钩-强脱钩-扩张连接”交替变化状态;2017-2021年Tapio脱钩弹性指数正在逐年下降,在2021年达到“强脱钩”状态。这与传统能源的消费占比有很大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低碳示范区,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甘肃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Tapio脱钩效应 能源碳排放 经济增长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机制检验 被引量:11
11
作者 柳江 赵倩玉 《兰州学刊》 CSSCI 2023年第10期68-85,共18页
数字经济赋能工业绿色转型是推动中国经济“脱虚向实”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2011—2020年30个省份工业数据,从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维度,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污染... 数字经济赋能工业绿色转型是推动中国经济“脱虚向实”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2011—2020年30个省份工业数据,从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维度,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提升生产率,有助于推进工业绿色转型。进一步进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减少了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和煤炭消费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减少工业综合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占比,增加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优化了能源资源利用结构;数字经济发展增加了工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有效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并促进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工艺创新,实现工业绿色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 能源资源利用 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经济学课堂实验育人功能的反思与再出发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彦平 俞树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5-112,共8页
21世纪以来,经济学实验化是我国经济研究和高校经济学教育实践发展的重要趋势。许多高校探索形成的经济学课堂实验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学知识传授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新时代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下需要进一步反思和完善经济学课堂实验的育人... 21世纪以来,经济学实验化是我国经济研究和高校经济学教育实践发展的重要趋势。许多高校探索形成的经济学课堂实验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学知识传授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新时代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下需要进一步反思和完善经济学课堂实验的育人功能,包括经济学课堂实验沿袭的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隐含的价值实质、作为真实社会经济过程的实践活动和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育人功能等。新时代推进经济学课堂实验课程的改革,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工具理性方法论优势的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内涵的深入挖掘和中国特色价值的凝练等方面不断提升高校经济学课堂实验育人功能,加快其本土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实验 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 经济学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娟娟 李玲 宋雪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2-115,共14页
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权重日益加大,数据的生产要素性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得到论证。由于产业布局、经济基础的差异,数据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差距较大。借助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两套指标体系分别测... 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权重日益加大,数据的生产要素性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得到论证。由于产业布局、经济基础的差异,数据要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差距较大。借助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两套指标体系分别测度2008年—2013年、2013年—2020年的数据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介入前后支撑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阻碍因素变化较小;各地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的敏锐性与经济发展基础呈现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核心城市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权重进一步加大;城市群中心化格局正在取代四大区域板块分布格局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据要素 区域经济 区域发展格局 城市群
下载PDF
人才集聚、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永平 李倩倩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人才是驱动创新的首要资源,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才集聚、区域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才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人才是驱动创新的首要资源,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才集聚、区域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才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存在显著的“N”型非线性关系,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处在“N”型关系的第一阶段,即人才集聚的正外部性占主导地位;人才集聚能够通过提高区域创新产出和投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创新投入的间接效应大于创新产出;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倒N”型空间溢出效应,本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邻地人才集聚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集聚 区域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介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第一代大学生身份、多维数字鸿沟和劳动力市场劣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良 甘崎旭 蔡晓陈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第一代大学生作为我国高校学生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观察和衡量一国教育公平和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志。基于2017年CHFS数据,通过构建多维数字鸿沟指标,利用Heckman两阶段方法改进了样本选择问题,同时运用Iacobucci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系统地研... 第一代大学生作为我国高校学生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观察和衡量一国教育公平和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志。基于2017年CHFS数据,通过构建多维数字鸿沟指标,利用Heckman两阶段方法改进了样本选择问题,同时运用Iacobucci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第一代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非第一代大学生,第一代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更倾向于选择被雇佣,而进入自雇市场的概率更低,同时第一代大学生更倾向于签订临时合同,且进入公有单位的概率也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非第一代大学生,第一代大学生不论是在自雇市场还是在雇佣市场上,都存在明显的收入劣势。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第一代大学生的二级和三级数字鸿沟是导致劳动力市场劣势出现的重要原因,另外第一代大学生数字鸿沟主要通过降低个体社会网络、信息获取、工作效率以及风险偏好抑制了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文章为探究第一代大学生的长期差异、明晰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缩小第一代大学生数字鸿沟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代大学生 数字鸿沟 劳动力市场劣势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永凯 田雨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5,共6页
为了解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并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Theil指数和Tapio脱钩模型等,探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9... 为了解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并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Theil指数和Tapio脱钩模型等,探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2011年之前增长速度较快、之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7个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2019年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处于较低水平,而宁夏沿黄城市群碳排放强度仍然较高;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区域差异显著且呈扩大态势;黄河流域城市群大部分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为弱脱钩状态,强脱钩状态城市不断增多;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主要受经济强度和能源利用强度的影响,人口效应的影响较小,能源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太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脱钩状态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人口流动研究进展:测度方法、影响因素与经济社会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建国 丁杨 薛丹阳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85,共13页
人口流动和迁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户籍限制放松,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大幅增长,以人口流动为核心议题的研究也日趋丰富。文章在阐述人口流动相关概念、理论演进和现状... 人口流动和迁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户籍限制放松,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大幅增长,以人口流动为核心议题的研究也日趋丰富。文章在阐述人口流动相关概念、理论演进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口流动的测度方法及数据来源、影响因素及其经济社会影响等维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其研究进展。首先,目前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和流动强度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流动方向发生显著变化,流动特征存在异质性。其次,已有研究主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大数据资源和利用辅助变量对人口流动规模进行测度。再次,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个人、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五个方面,且存在单因素或多因素叠加的影响机制。最后,在区分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廓清了人口流动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今后,政府应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学界应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以推动人口合理流动,从而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助益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 测度方法 影响因素 经济社会影响
下载PDF
低碳城市建设能否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云虹 王文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74-89,116,共17页
以2010年以来先后实施的三批次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其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提升试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两个途径来改善城市绿色经... 以2010年以来先后实施的三批次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其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提升试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两个途径来改善城市绿色经济效率;(2)东中部城市、发达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实施之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更明显;(3)对绿色经济效率分解项进行分析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减排力度和能源使用效率。为兑现“双碳”承诺,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低碳城市试点经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并科学有效推进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试点 城市绿色经济效率 双重差分模型 低碳城市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理和实证检验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冲 张瑞瑾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4-26,共13页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动力。利用2011—2020年省级层面面板数据,通过测算数字经济指数与乡村振兴指数,并针对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进行基准回归、异质性分析和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证明了...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动力。利用2011—2020年省级层面面板数据,通过测算数字经济指数与乡村振兴指数,并针对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进行基准回归、异质性分析和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证明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作用的存在性,进一步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总要求5个不同维度的赋能作用发现,数字经济现阶段能够显著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维度的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产生的赋能作用不同,并且赋能作用在各个地区的外在表现也不尽相同,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产生的红利中部和西部较强,东部次之。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该研究结论能够验证继续深化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合理性,并基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方针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赋能作用 理论机制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效应及区域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娟娟 于涛 吴菲 《开发研究》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同向变化使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可能性。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运用熵权分析、计量分析和门限模型对2013—2021年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共同富裕具有多维性,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同向变化使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可能性。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运用熵权分析、计量分析和门限模型对2013—2021年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共同富裕具有多维性,共同富裕应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在我国可以划分为经济引领型、文化引领型、社会引领型和生态引领型4种类型。数字经济赋能文化引领型、经济引领型和社会引领型共同富裕的效应更大,政府干预和居民消费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一定的抑制性,加快外贸和第三产业提质增效有助于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效应发挥。区域发展阶段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强劲作用,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双重门限和滞后性,滞后一期能够使赋能效果覆盖全国,内蒙古、贵州等9省(区)可以达到单一门限的共同富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门限 区域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