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PL2抑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杨洁 刘洁 +3 位作者 陈吉 段聿 崔琴 赵翠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肿瘤进展位点2(tumor progression locus 2,TPL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信号通路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损伤和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 目的探讨抑制肿瘤进展位点2(tumor progression locus 2,TPL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信号通路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损伤和炎症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高剂量TPL2抑制剂组、低剂量TPL2抑制剂组、美沙拉嗪组,每组6只。比较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组织学损伤评估(histological index,HI)评分,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结肠中IL-6、TNF-α、TPL2和ERK1/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中TPL2、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的DAI、HI评分均升高,结肠中IL-6、TNF-α、TPL2、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给予TPL2抑制剂干预的两组小鼠DAI、HI评分均降低,结肠中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结肠中TPL2、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TPL2抑制剂可以改善UC小鼠肠道组织损伤与炎症,其分子机制与抑制其下游ERK1/2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抑制肿瘤进展位点2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发病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翠娟 陈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7期124-126,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情况,并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包钢医院门诊确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罗马III...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情况,并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包钢医院门诊确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罗马III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FD标准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以除外器质性病变,并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查、胃排空检查及抽血检测ALT、HBV-DNA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FD的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相关分析显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FD的发生与患者血清ALT增高及胃排空延迟有关。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易患FD,并与血清ALT水平及胃排空延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旋杆菌 胃排空 ALT HBV-DNA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史日东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652-654,67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2020年2月,该院共计纳入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以信封随机化分组模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凝血酶治疗,研究组在上述...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2020年2月,该院共计纳入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以信封随机化分组模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凝血酶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加行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止血情况、门静脉、脾静脉血流指标、血清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66%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用时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小时后,两组门静脉以及脾静脉血流量相比于治疗前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形成差异性(P<0.05);治疗72小时后,两组血清AST、ALT、TBiL、Hs-CRP、AST水平,相比较于治疗前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5.83%和对照组37.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酶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可提升治疗效果,调节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指标,稳定肝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凝血酶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急诊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经验总结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海燕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7期126-127,共2页
目的:分析急诊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5-02接收的上消化道异物实施急诊胃镜下治疗患者4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综合护理,观察和比... 目的:分析急诊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5-02接收的上消化道异物实施急诊胃镜下治疗患者4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依从性、舒适度、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急诊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胃镜 上消化道异物 护理
下载PDF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有效性 被引量:5
5
作者 段聿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134-135,共2页
目的 分析探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中随机抽取122例,随机将其分为单药组(仅用瑞巴派特)和联药组(联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每组61... 目的 分析探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中随机抽取122例,随机将其分为单药组(仅用瑞巴派特)和联药组(联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每组61例,在治疗结束后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对药物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6个月后其病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奥美拉唑和瑞巴派特联合使用后能够更好的对病症进行治疗和巩固,值得进行推广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奥美拉唑 瑞巴派特 消化性胃溃疡
下载PDF
铝镁加混悬液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夏炳涛 陈璞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期403-404,共2页
目的探讨铝镁加混悬液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将128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等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铝镁加混悬液(1.5g/次,3次/d)连用... 目的探讨铝镁加混悬液在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将128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等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铝镁加混悬液(1.5g/次,3次/d)连用4周。2周后和4周后,观察镜下治愈率。结果实验组第2天腹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第4天和第7天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胃镜复查结果显示实验组2周后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服用铝镁加混悬液后实验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加 泮托拉唑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智慧病房建设与临床应用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慧 汪国义 +1 位作者 佟亮 刘新亮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3期5-8,共4页
建设智慧病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建设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系统工具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工作强度,达到提升医院综合医疗实力目的,让患者满意。因此智慧病房建设主要关注以下几点:明确建设内容,如软件系统及功能、硬件环境改造、流程再造... 建设智慧病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建设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系统工具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工作强度,达到提升医院综合医疗实力目的,让患者满意。因此智慧病房建设主要关注以下几点:明确建设内容,如软件系统及功能、硬件环境改造、流程再造相关业务;需要组建团队、出台管理制度,保障项目推进;信息安全建设贯穿项目全过程,保障数据在应用、传输、保存等环节的完整性、安全性。在当前的“互联网+”的网络时代中,医院智慧病房建设将会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更体贴更高效的医疗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不断地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减少医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病房 信息化 智能化 标准化 信息安全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急性胰腺炎4 168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娜 马宏珍 +5 位作者 宋晓彪 梁雄 陈吉 王勇 索日娜 陈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1-616,共6页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以及与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6家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4168例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AP病因,并对不同性别、年龄、AP严重程...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以及与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6家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收治的4168例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AP病因,并对不同性别、年龄、AP严重程度的病因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校正卡方检验。结果4168例AP患者病因包括胆源性2060例(49.4%),高三酰甘油血症608例(14.6%),特发性579例(13.9%),酒精性399例(9.6%),过度进食256例(6.1%)和其他病因266例(6.4%)。男性患者胆源性AP的发生率低于女性[39.2%(917/2340)比62.5%(1143/1828)],高三酰甘油血症性AP、酒精性AP、过度进食性AP和其他病因AP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17.4%(406/2340)比11.1%(202/1828),14.9%(349/2340)比2.7%(50/1828),7.6%(178/2340)比4.3%(78/1828),7.1%(165/2340)比5.5%(101/1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3.645、32.693、175.859、19.858、4.001,P均<0.05)。19~59岁患者中胆源性AP占比低于≤18岁和≥60岁患者[42.4%(1100/2593)比55.1%(54/98)、61.3%(906/1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99、134.746,P均<0.016);≥60岁患者中高三酰甘油血症性AP占比低于19~59岁和≤18岁患者[6.9%(102/1477)比18.9%(491/2593)、15.3%(1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03、9.430,P均<0.016);19~59岁患者中特发性AP占比高于≤18岁患者[14.8%(384/2593)比6.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0,P<0.016);19~59岁患者中酒精性AP占比高于≤18岁和≥60岁患者[11.7%(303/2593)比1.0%(1/98)、6.4%(95/1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8、29.435,P均<0.016);≤18岁患者中其他病因AP占比高于19~59岁和≥60岁患者[14.3%(14/98)比5.9%(152/2593)、6.8%(100/14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559、0.959,P均<0.016)。胆源性AP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患者中的占比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59.6%(336/564)比47.5%(1522/3204)、50.5%(202/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959、7.814,P均<0.016);高三酰甘油血症AP和其他AP在MAP患者中的占比均最低[12.7%(407/3204)、4.0%(127/3204)],与MSAP、SAP患者[23.0%(130/564)、12.2%(69/564)和17.8%(71/400)、17.5%(70/4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3、7.874、66.520、126.094,P均<0.016);特发性AP在MSAP患者中的占比最低[0.7%(4/564)],与MAP、SAP患者[16.6%(533/3204)、10.5%(42/4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540、49.369,P均<0.016),且SAP患者中特发性AP占比低于M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3,P<0.016);酒精性AP和过度进食AP在MAP患者中的占比均最高[11.4%(365/3204)、7.8%(250/3204)],与MSAP、SAP患者[3.5%(20/564)、0.9%(5/564)和3.5%(14/400)、0.2%(1/4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182、23.537、36.358、31.307,P均<0.016)。结论内蒙古地区AP的病因以胆源性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为主。胆源性AP多为女性,好发于≥60岁患者,且多表现为MSAP;高三酰甘油血症性和酒精性AP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多表现为MSAP、SAP;而酒精性AP则多表现为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急性胰腺炎 病因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和传统内镜下套扎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疗效及早期再出血的预防 被引量:3
9
作者 史日东 赵翠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我院肝胆外科病房的胃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60例。其中行传统内镜下套扎术患者98例为对照组;行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 目的探讨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我院肝胆外科病房的胃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60例。其中行传统内镜下套扎术患者98例为对照组;行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患者6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6个月时复查胃镜,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手术的止血成功率以及术后1月、3月和6月的再出血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静脉曲张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3.55%,较对照组79.59%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3%(P<0.05);术后1个月两组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上腹部不适、胸痛、发热、吞咽困难分别有1、2、1、0例,对照组出现上述并发症分别有3、3、1、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败血症、异位栓塞、穿孔和食管狭窄等重症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精准食管胃静脉曲张断流术治疗相较于传统内镜下套扎能显著改善或消除胃食管静脉曲张,住院时间短、术中损伤小、并发症少且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尤其在术后减少早期再出血发生率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即可以用于胃食管静脉曲张的二级预防,也能用于急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内窥镜 静脉曲张断流术 套扎术 再出血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的治疗进展
10
作者 敖民 陈吉 赵翠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该病最典型的特征是不能以普通炎症、解剖、肿瘤等因素解释的与排便相关的腹痛、腹胀和腹部不适症状。由于此病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及药物,...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在逐年上升。该病最典型的特征是不能以普通炎症、解剖、肿瘤等因素解释的与排便相关的腹痛、腹胀和腹部不适症状。由于此病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及药物,且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正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综述旨在简要阐述IBS腹痛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痛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与肥胖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魏思桐 赵翠娟 陈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191-195,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临床特点。近年来,UC全球发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同时期随着饮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有研究显示...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临床特点。近年来,UC全球发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同时期随着饮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有研究显示肥胖对UC的发病、疾病进展、治疗及预后均具有不良影响。本文将肥胖对UC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肥胖 肠道菌群 饮食治疗
下载PDF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观察胃表面微血管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12
作者 牛昊书 陈海华 +3 位作者 伏亦伟 崔宏 陈吉 杨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192-1195,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ME-NBI)观察胃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对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E-NBI技术观察200例具有可疑病灶患者的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参照N...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ME-NBI)观察胃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对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E-NBI技术观察200例具有可疑病灶患者的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参照Nakayoshi分型及Yokoyama分型对其微血管形态进行判断,将其分为FNP、ILL-1、ILL-2及CSP四型,之后对病变部位活检进行病理观察,将ME-NBI观察到的微血管形态分型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例患者中36例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32例确诊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分化型腺癌组中,FNP型占10%、ILL-1型占60%、ILL-2型占25%、CSP型占5%,ILL-1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LL-2型(χ2=5.013,P<0.05);未分化型腺癌组中,ILL-2型占43.7%、CSP型占56.3%,CSP型发生率高于ILL-2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P>0.05);LGIN组中,FNP型占62.5%、ILL-1型占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P>0.05);FNP、CSP、ILL-1、ILL-2型在不同分化程度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94,P<0.05)。100%的FNP型及80%的CSP型存在于凹陷型病变中;50%的ILL-1型存在于平坦及平坦隆起型病变中,50%存在于隆起型病变中;91.7%的ILL-2型存在于平坦及平坦隆起型病变中。结论应用ME-NBI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可帮助我们评估早期胃癌的分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 微血管形态 胃癌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相关发病机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翠娟 陈吉 +1 位作者 崔宏 王茂林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20-322,共3页
急性肺损伤(ALL)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危险并发症,预后较差,病死率高。目前关于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此文将SAP合并ALL的相关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CyclinD1 mRNA和蛋白在胃黏膜非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琴 陈吉 崔宏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66-368,共3页
胃黏膜非典型增生(G ED )不仅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而且提示了胃黏膜发生腺癌的风险增加[1]。CyclinD1由Motokura等[2]于1991年从甲状旁腺瘤中克隆并提取出来,是细胞周期进程中的重要调控分子[3]。目前对于细胞周期蛋白的研究无... 胃黏膜非典型增生(G ED )不仅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而且提示了胃黏膜发生腺癌的风险增加[1]。CyclinD1由Motokura等[2]于1991年从甲状旁腺瘤中克隆并提取出来,是细胞周期进程中的重要调控分子[3]。目前对于细胞周期蛋白的研究无论在形态结构、作用机制还是作为治疗靶点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细胞周期调控异常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4]。本研究拟检测CyclinD1在GED癌变过程中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分子机制,为G ED早期癌变的发病过程提供临床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非典型增生 细胞周期蛋白 癌变过程 CYCLIND1 RNA 细胞周期进程 甲状旁腺瘤 GED
下载PDF
胆管塑料支架置入不同更换周期治疗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牛昊书 崔宏 +1 位作者 陈吉 高美丽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17-420,437,共5页
目的探讨胆管塑料内支架治疗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评价支架不同更换周期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内蒙古包钢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41例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常规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经导丝引导放... 目的探讨胆管塑料内支架治疗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评价支架不同更换周期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内蒙古包钢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41例老年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常规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经导丝引导放置1根8.5 Fr塑料胆管内支架引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19例患者每3个月更换1次支架,B组22例患者每6个月更换1次支架,如果患者出现腹痛、黄疸或发热,则马上行ERCP,先观察结石直径的变化情况,再决定是否取石或更换支架。结果 A组患者术后12个月共取净结石13例,B组患者术后12个月共取净结石14例,A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结石取净率与B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行ERCP或B超观察结石大小及数量变化,发现A组和B组共有7例结石数量减少,17例结石缩小,4例结石消失;术后12个月复查,A组和B组共有9例结石数量减少,15例结石缩小,6例结石消失,但两组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结石数量、直径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无支架堵塞发生,B组患者发现堵塞11例,A、B两组支架堵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共有9例患者出现急性胆管炎症状,其中A组1例、B组8例,A、B两组急性胆管炎术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塑料内支架是治疗老年复杂性结石患者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每3个月更换1次支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塑料内支架 逆行性胆胰管造影
下载PDF
胃黏膜癌变过程中SOX9、CDX2基因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吉 徐征宇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SOX9及CDX2基因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伴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相关作用及意义,以期及早对胃癌前病变进行检测与干预。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通过观察SOX9及CDX2基因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伴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相关作用及意义,以期及早对胃癌前病变进行检测与干预。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SOX9、CDX2在不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中SOX9的表达差异显著,呈递增趋势;CDX2在胃黏膜肠化伴异型增生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与胃癌组的差异显著,SOX9和CDX2在胃癌组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SOX9在胃癌进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着促癌基因的角色,CDX2在胃黏膜肠化伴异型增生进展为胃癌的过程中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胃黏膜的损伤及癌变,其有望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9 CDX2 胃癌前病变 胃癌
下载PDF
ST13和HSP70在胃息肉及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吉 牛昊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059-3066,共8页
目的:测定肿瘤发生抑制基因1 3号(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13,ST13)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在胃息肉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揭示ST13和HSP70在胃息肉及胃癌形成过程中的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目的:测定肿瘤发生抑制基因1 3号(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13,ST13)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在胃息肉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揭示ST13和HSP70在胃息肉及胃癌形成过程中的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T13和HSP70在106例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按组织病理类型分为:正常胃黏膜组30例、增生性息肉组30例、腺瘤样息肉组16例、胃癌组30例,研究二者在胃息肉癌变过程中表达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结果:采用Krusral-wallis H方法检验HSP70在正常胃黏膜组、增生性息肉组、腺瘤样息肉组、胃癌组中的表达秩均值分别为32.35、40.47、63.25、82.48,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表达呈逐渐递增趋势.ST13在正常胃黏膜、增生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秩均值分别为68.25、59.77、44.91、37.07,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表达呈逐渐递减趋势.HSP70和ST13在腺瘤样息肉组和胃癌组中表达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1)HSP70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胃增生性息肉、胃腺瘤样息肉、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显著增高趋势;(2)ST13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胃增生性息肉、胃腺瘤样息肉、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显著降低趋势;(3)在胃腺瘤样息肉及胃癌组织中HSP70蛋白与ST13蛋白可能相互作用,其相互关系为负相关,HSP70蛋白可能对其分子共伴侣ST13蛋白产生直接或间接下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13 HSP70 胃息肉 胃癌
下载PDF
miRNA-381靶向PTEN对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琴 屈振杰 陈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8期1930-1933,共4页
目的探讨与研究miRNA-381靶向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缺失基因(PTEN)对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GC-823细胞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2组,分别转染miRNA NC 20 nmol/L与miRNA-3... 目的探讨与研究miRNA-381靶向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缺失基因(PTEN)对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GC-823细胞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2组,分别转染miRNA NC 20 nmol/L与miRNA-381 mimic 20 nmol/L、40 nmol/L。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miRNA-38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24 h、48 h,实验1组与实验2组的细胞增殖指数、细胞迁移指数、miRNA-38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高于实验1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与实验1组的细胞凋亡指数、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也较实验1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转染后24 h相比,转染后48 h三组细胞增殖指数、凋亡指数、迁移指数以及miRNA-38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而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仅对照组显著增加,两个实验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胃癌细胞中,miRNA-381可通过靶向抑制PTEN表达,从而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与迁移,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NA-381 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缺失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翠娟 陈强 +1 位作者 陈吉 崔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5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复方谷氨酰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接收的符合临床研究的96例SAP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早期肠...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复方谷氨酰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内蒙古包钢医院接收的符合临床研究的96例SAP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复方谷氨酰胺。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以及肝、肾功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第7 d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ALT、BUN、TBIL均较对照组患者较低,ALB增高,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IL-6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能够显著改善SAP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复方谷氨酰胺 炎症介质
下载PDF
AIF和HSP70在胃息肉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吉 崔宏 +2 位作者 段聿 高美丽 牛昊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90-993,共4页
目的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IF)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在胃癌及胃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20例活检标本,依据病理分为胃增生性息肉组、胃腺瘤性息肉组、胃癌组、正常胃黏膜组... 目的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IF)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在胃癌及胃息肉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的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20例活检标本,依据病理分为胃增生性息肉组、胃腺瘤性息肉组、胃癌组、正常胃黏膜组,每组3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应胃黏膜组织中AIF mRNA与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胃增生性息肉、胃腺瘤性息肉及胃癌组织中,AIF及HSP70 mRNA的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腺瘤性息肉组及胃癌组中,AIF mRNA与HSP70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AIF及HSP70基因可能与胃癌形成有关,均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指标,AIF mRNA和HSP70 mRNA可能在胃癌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可能为基因的协同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诱导因子 热休克蛋白70 胃息肉 胃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