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张建平 吴日乐 包金岗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病人92例,最终符合纳入标准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显微镜下经颞部入路治...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病人92例,最终符合纳入标准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显微镜下经颞部入路治疗,内镜治疗组46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肿清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60天短期预后以及并发症。结果 内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63.16±13.59)ml、手术时间为(84.59±13.22)分钟、血肿清除率为(96.87±1.60)%,对照组分别为(89.26±13.65)ml、(113.26±23.60)分钟、(94.7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NIHSS、CSS评分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镜治疗组NIHSS为(18.71±2.31)分、CSS(10.19±2.46)分、ADL(63.58±6.66)分,对照组分别为(23.16±2.15)分、(15.21±2.31)分和(59.97±6.9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预后优良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内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为1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HICH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额锁孔入路 中等量 基底节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下载PDF
基于HFMEA理念的动态急救护理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靳嘉乐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实施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理念的动态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实施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理念的动态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HFMEA理念的动态急救护理,分析并比较两组急救所需时间、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病到院时间、急诊科初步处理所需时间、送至相关科室时间与急救所需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出血量相比于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格拉斯哥预后(GCS)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相比于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基于HFMEA理念的动态急救护理的应用能够缩短患者急救所需时间,减少脑出血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脑出血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 动态急救护理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模式预防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3
作者 萨茹拉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9期152-155,共4页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集束...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后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生活质量等。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凝血指标均得到改善,试验组各项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出血手术应用集束化护理模式,不仅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还可以改善凝血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模式 脑出血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凝血指标
下载PDF
血清5-HT、Obestatin、APRIL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对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辛永飞 阿仪斯 +2 位作者 魏海静 额尔登娜希 包金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2期4309-431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肥胖抑制素(Obestatin)、增殖诱导配体(APRIL)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对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肥胖抑制素(Obestatin)、增殖诱导配体(APRIL)与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对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集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5-HT、Obestatin和APRIL水平。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PSD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血清5-HT、Obestatin、APRIL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5-HT、Obestatin、APRIL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5-HT、Obestatin联合APRIL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PSD的预测价值。结果:PSD组血清5-HT低于非PSD组(P<0.05),血清Obestatin、APRIL和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P<0.05)。血清5-HT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Obestatin、APRIL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PSD与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bestatin、APRIL及NIHSS评分升高是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发生PSD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5-HT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5-HT、Obestatin、APRIL及联合检测对预测PS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5(0.483~0.978)、0.765(0.595~0.918)、0.707(0.464~0.954)、0.867(0.742~0.972),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5-HT水平降低、Obestatin、APRIL水平及NIHSS评分升高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发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可导致神经功能损伤,血清5-HT、Obestatin和APRIL可预测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PSD,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卒中 抑郁 5-HT OBESTATIN APRIL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银杏达莫注射液不同成分对亚急性期卒中小鼠神经功能及G-CSF、MAC-1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5
作者 张建平 吴日乐 包金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中的不同成分(银杏总黄酮、双嘧达莫、银杏总内酯)对亚急性期卒中小鼠神经功能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1ocyte colony-stimu1ating factor,G-CSF)、巨噬细胞分化抗原1(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中的不同成分(银杏总黄酮、双嘧达莫、银杏总内酯)对亚急性期卒中小鼠神经功能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1ocyte colony-stimu1ating factor,G-CSF)、巨噬细胞分化抗原1(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MAC-1)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小鼠134只建立脑卒中亚急性期模型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实现情况(舍弃血流再灌注失败的14只小鼠)分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总黄酮组(3 ml·kg^(-1))、双嘧达莫组(3 ml·kg^(-1))和银杏总内酯组(3 ml·kg^(-1)),各24只。前两组只予以等量(3 ml·kg^(-1))的生理盐水干预,后三组在给药且造模成功后,立即在小鼠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各1次,连续注射1周(尾静脉:每天早晚各注射1次)。取各组小鼠腹主动脉血进行生化处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G-CSF蛋白含量,用免疫印迹法检测MAC-1蛋白含量。采用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表(modified neurologic severity scores,mNSS)记录各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3、5、7天时的各项指标。根据上述指标的具体表达情况分析银杏总黄酮、双嘧达莫、银杏总内酯对小鼠神经功能及G-CSF和MAC-1的影响及其与亚急性期卒中的作用机制。结果(1)生存率:模型组死亡率较假手术组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使用银杏总黄酮、双嘧达莫、银杏总内酯治疗后银杏总黄酮组、双嘧达莫组和银杏总内酯组整体的生存率均显著提升,三者相比双嘧达莫组略低于银杏总黄酮组、银杏总内酯组(P<0.001)。(2)体重:模型组体重下降最明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01),从治疗后第3天开始,银杏总黄酮组、双嘧达莫组和银杏总内酯组的体重与模型组相比逐渐升高(P<0.001),双嘧达莫组体重升高程度依次高于银杏总黄酮组、银杏总内酯组(P<0.001)。(3)mNSS: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mNSS评分最高,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P<0.001),从术后第3天开始,银杏总内酯组mNSS评分下降程度依次高于双嘧达莫组、银杏总黄酮组(P<0.001)。(4)假手术组G-CSF、MAC-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银杏总黄酮组、双嘧达莫组、银杏总内酯组(P<0.001),模型组G-CSF表达依次高于银杏总黄酮组、银杏总内酯组、双嘧达莫组,模型组MAC-1表达依次高于双嘧达莫组、银杏总内酯组和银杏总黄酮组(P<0.001)。银杏达莫注射液全方和银杏总内酯能显著降低G-CSF、MAC-1表达,效果显著优于双嘧达莫和银杏总黄酮(P<0.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不同有效成分可改善亚急性期卒中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可能通过银杏总内酯调节G-CSF、MAC-1介导的相关病变机制来抑制机体的粒细胞黏附与浸润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亚急性期卒中小鼠 神经功能 G-CSF MAC-1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