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9
1
作者 冯福民 米志宝 +3 位作者 张习坦 王洪莉 杨红 吕宝成 《天津医药》 CAS 1998年第2期74-76,共3页
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合成肽(21 ̄47aa)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兔抗前S1抗体,建立前S1抗原ELISA检测方法,对前S1蛋白合成肽的最低检出限为0.1μg/L,可测到2.5×10^5个/LDane颗粒。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抗原 ELISA
下载PDF
云南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明寿 戴二黑 +11 位作者 郭英 钟佑宏 郭兆彪 刘海洪 杜春红 王鹏 黄鹏 于国林 董兴齐 王津 宋亚军 杨瑞馥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来自云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155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了解鼠疫菌的进化规律。方法根据22个差异区段(differentregions,DFR)设计引物,PCR扩增鼠疫菌的每个DFR。结果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37株鼠疫菌的基... 目的通过对来自云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155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了解鼠疫菌的进化规律。方法根据22个差异区段(differentregions,DFR)设计引物,PCR扩增鼠疫菌的每个DFR。结果滇西山地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37株鼠疫菌的基因型均为9型。滇西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8株鼠疫菌,有10株菌为7型,8株菌为9型。结论滇西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型为7型和9型,而滇闽广沿海居民区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基因型主要为9型。两疫源地鼠疫菌在遗传关系上有亲缘性,后者可能由前者进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 鼠疫 聚合酶链反应 比较基因组学 差异区段
下载PDF
黑龙江立克次体蜱传斑点热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益民 魏安明 +4 位作者 胡玲美 张永国 张健之 张志强 赵贵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04-606,共3页
目的 对我国东北地区蜱传斑点热进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建立并应用分子立克次体学方法 ,包括单克隆抗体、SDS -PAGE、免疫印迹、DNA酶切图谱、PCR/RFLP、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等。结果  (1)在种的水平上研究了黑龙江分离... 目的 对我国东北地区蜱传斑点热进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建立并应用分子立克次体学方法 ,包括单克隆抗体、SDS -PAGE、免疫印迹、DNA酶切图谱、PCR/RFLP、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等。结果  (1)在种的水平上研究了黑龙江分离株 (代表株HLJ - 5 4、36) ,从分类学上确定其属立克次体属、斑点热群的一个新种 ,命名黑龙江立克次体(R heilongiangii) ;(2 )发现其现症患者 ,并从病人血液分离到一株与黑龙江立克次体相同性质的立克次体株 ,证实了其对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 分子立克次体学 黑龙江 立克次体 蜱传斑点热
下载PDF
首例中国大陆居民艾滋病尸检病例的免疫组化检测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先志 王凝芳 +4 位作者 朱纯吾 王松山 张树林 石建时 孙中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3-246,共4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首例中国大陆居民艾滋病尸检病例的脑、肝、肾、心、肺、胰、肠、脾、胸腺、淋巴结和阑尾等组织标本进行了HIV-1gp_(120)和P_(17)抗原检测。结果证实,在脑组织神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肠上皮细胞、肾小球毛细血...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首例中国大陆居民艾滋病尸检病例的脑、肝、肾、心、肺、胰、肠、脾、胸腺、淋巴结和阑尾等组织标本进行了HIV-1gp_(120)和P_(17)抗原检测。结果证实,在脑组织神经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肠上皮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淋巴结、脾和胸腺的单核细胞均存有HIV-1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原 艾滋病毒
下载PDF
质粒表达型siRNA对SARS-CoV复制与感染干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阳 倪兵 +6 位作者 石辛甫 王希良 何仰东 肖宇 姜曼 黎万玲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 构建针对SARS CoV的特异性siRNA质粒 ,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该病毒复制与感染。方法 根据SARS CoV的全长基因序列 ,以 4个不同的部位为靶点 ,分别设计、合成含有 19nt干扰序列的一段寡核苷酸 ,将两两互补的寡核苷酸经退火后所形... 目的 构建针对SARS CoV的特异性siRNA质粒 ,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该病毒复制与感染。方法 根据SARS CoV的全长基因序列 ,以 4个不同的部位为靶点 ,分别设计、合成含有 19nt干扰序列的一段寡核苷酸 ,将两两互补的寡核苷酸经退火后所形成的序列克隆到pSilencer 3 .1 H1载体中 ,构建表达siRNA的质粒。采用脂质体法将质粒转染VeroE6细胞 ,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后 ,再对稳定表达的细胞进行细胞病变、病毒空斑形成和MTT实验 ,以观察干扰效应。结果 对所构建的质粒分别测序 ,确定其含有siRNA的序列与预期的特异性干扰序列一致。用不同浓度的SARS CoV感染转染质粒后的细胞 ,与阴性对照相比 ,其细胞病变减轻、活细胞显著增加 ,病毒空斑明显减少。结论 利用RNA干扰能有效的抑制SARS CoV在细胞中的复制 ,并对细胞有保护作用 ,为预防、治疗SARS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病毒 RNA干扰 小干扰RNA 基因治疗
下载PDF
前S_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标志 被引量:8
6
作者 冯福民 米志宝 +3 位作者 张习坦 韩向午 王洪莉 李敬云 《实用预防医学》 CAS 1998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探讨前S1抗原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BV)一个传染性指标的意义。采取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血清1449份。HBV—DNA检测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法和PCR法,其余指标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显示... 通过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探讨前S1抗原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BV)一个传染性指标的意义。采取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收集血清1449份。HBV—DNA检测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法和PCR法,其余指标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显示,前S1抗原与HBeAg同时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消失,它只能在HBV—DNA阳性血清中检出;前S1抗原阳性传播HBV的危险性高于前S1抗原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其家庭成员感染HBV的危险性也比较高。提示,前S1抗原为一个反映HBV复制和传染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前S1抗原 病例对照研究 家庭聚集性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林霉素含量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学章 邓旭明 +1 位作者 阎继业 程远国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3期92-93,共2页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克林霉素HPL C,用反相 C18柱分离克林霉素 ,用乙酰苯胺做内标 ,在 UV2 0 5mm条件下 ,用乙腈 -磷酸盐缓冲液 -四氢呋喃 ( V∶ V∶ V=2 9∶ 70∶ 1 )作流动相测定克林霉素含量。结果表明 :标准曲线范围在 0 .0 5...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克林霉素HPL C,用反相 C18柱分离克林霉素 ,用乙酰苯胺做内标 ,在 UV2 0 5mm条件下 ,用乙腈 -磷酸盐缓冲液 -四氢呋喃 ( V∶ V∶ V=2 9∶ 70∶ 1 )作流动相测定克林霉素含量。结果表明 :标准曲线范围在 0 .0 5~ 40 mg/m L 回归方程为 Y=0 .6547X-0 .0 0 3 4( R2 =0 .999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含量 兽药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克林霉素
下载PDF
雌激素β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关铮 宫庭钰 +1 位作者 孙强 李亚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β受体(ER-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30只ER-β基因敲除(βERKO)小鼠及22只同源未敲除(βER)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两种小鼠各分为3组:保留卵巢组(βERKO10只、βER8只)、切除卵巢组(βERKO10只... 目的探讨雌激素β受体(ER-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30只ER-β基因敲除(βERKO)小鼠及22只同源未敲除(βER)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两种小鼠各分为3组:保留卵巢组(βERKO10只、βER8只)、切除卵巢组(βERKO10只、βER7只)、切除卵巢+雌激素组(βERKO10只、βER7只)。术后2周分别取出两种小鼠的子宫内膜异位灶,检测其重量、组织形态、MMP-9的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2周保留卵巢组移植物重量明显高于术前(P<0.05),切除卵巢+雌激素组手术前后移植物重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切除卵巢组术后移植物重量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βERKO与βER两种小鼠间移植物重量无明显差异(P>0.05)。βERKO与βER两种小鼠异位病灶的组织形态及各部位的MMP-9表达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R-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基因敲除 雌激素受体Β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下载PDF
RNA干扰能有效抑制SARS相关冠状病毒复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阳 倪兵 +6 位作者 石辛甫 吴玉章 王希良 何仰东 肖宇 姜曼 黎万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RNA干扰 SARS 冠状病毒 复制
下载PDF
南京地区TTV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志国 许家璋 +3 位作者 周育森 何长伦 隋云华 高蕾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902-903,共2页
目的:了解中国南京地区有无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因未明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14例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共检出8例TTVDNA阳性者,对其中一株进... 目的:了解中国南京地区有无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因未明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14例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共检出8例TTVDNA阳性者,对其中一株进行序列测定,该序列与日本TTV部分基因(CLON_22)和TTV中国株1相对应位置的核苷酸同源性很高,分别达97.65%和98.99%。结论:中国南京地区肝炎患者存在TT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传播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儿童痢疾性腹泻病原菌的临床应用:附43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魏 药泽榕 +2 位作者 姜晓宇 王殿印 李银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43份临床痢疾样腹泻患儿和20例正常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志贺氏菌属和侵袭性大肠杆菌(EIEG)DNA,并与常规分离培养鉴定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引起痢疾样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是福氏菌。具有极高敏感性的...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43份临床痢疾样腹泻患儿和20例正常健康儿童粪便标本中志贺氏菌属和侵袭性大肠杆菌(EIEG)DNA,并与常规分离培养鉴定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引起痢疾样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是福氏菌。具有极高敏感性的PCR技术在检测志贺氏菌属和EIEC方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儿童 痢疾性 聚合酶链反应 志贺氏杆菌
下载PDF
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 被引量:3
12
作者 阎惠平 郎振为 +4 位作者 黄德庄 周育森 金荣华 罗朝霞 贺立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采用对称和不对称PCR法 ,以地高辛素标记双链和单链探针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 56例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核酸 ,以探讨TTV的致病性。发现 51例非甲~非庚型肝炎肝组织中TTV总检出率为 2 7.5% ( 1 4 /51 ) ;5例非肝炎肝组织杂交阴性... 采用对称和不对称PCR法 ,以地高辛素标记双链和单链探针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 56例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核酸 ,以探讨TTV的致病性。发现 51例非甲~非庚型肝炎肝组织中TTV总检出率为 2 7.5% ( 1 4 /51 ) ;5例非肝炎肝组织杂交阴性。TTVDNA主要定位于肝细胞核内 ,受染肝细胞见于急性、慢性和重症肝炎的肝组织。双链探针杂交结果与单链探针检测病毒基因链的结果一致 ,2例 ( 2 /6)例组织TTV基因链与互补链同时存在。提示TTV是导致肝炎的一种新病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原位杂交 输血传播病毒
下载PDF
8种肿瘤相关抗原检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代丽萍 王凯娟 +3 位作者 徐学琴 王鹏 周育森 张建营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160-1162,1188,共4页
目的:对8种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 iated antigen,TAA)用于检测肝癌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从而寻找一种真实可靠的肝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正常血清中8种TAA抗体(包括C-myc,Cyc li... 目的:对8种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 iated antigen,TAA)用于检测肝癌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从而寻找一种真实可靠的肝癌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和正常血清中8种TAA抗体(包括C-myc,Cyc linB1,IMP1,Koc,P16,P53,P62,Survivin),利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各抗原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进行评价。结果:每种抗原检测结果单独进行判断时,大多数指标的灵敏度偏低;对8种TAA进行不同的组合,结果随着抗原种类的增多,诊断的灵敏度随之增加,8种抗原联合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81%,特异度也达到了86.7%,阳性预测值92.1%,阴性预测值70.3%,提示8种抗原并联试验检测肝癌时大大提高了诊断质量。阳性似然比6.09,说明8种抗原联合检测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kappa值0.78,提示该试验诊断结果与真实值之间高度一致。结论:利用8种TAA抗原联合检测肝癌,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为现场高危人群的筛检和临床中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相关抗原 诊断试验 评价
下载PDF
S minnesota Re菌粗糙型脂多糖的提取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晓波 黄策 严共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63-263,共1页
SminnesotaRe菌粗糙型脂多糖的提取纯化及鉴定刘晓波(成都军区总医院普外中心,成都610083)黄策,严共华(军事医学科学院五所)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 SminnesotaRe菌粗糙型脂多糖的提取纯化及鉴定刘晓波(成都军区总医院普外中心,成都610083)黄策,严共华(军事医学科学院五所)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结构上可分为O-侧链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S MINNESOTA Re菌 粗糙型 提取 鉴定
下载PDF
半抗原DNP修饰自体肿瘤疫苗治疗恶性黑素瘤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楠 王希良 +5 位作者 宋林萍 肖文华 孙君重 李秋文 赵晖 康欣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半抗原二硝基氟苯(dinitrophenyl,DNP)修饰自体肿瘤疫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32例Ⅲ期恶性黑素瘤(恶黑)患者,肿瘤或淋巴结切除后,分别采用半抗原DNP修饰的自体瘤苗和未修饰自体瘤苗联合生物化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 目的:探讨半抗原二硝基氟苯(dinitrophenyl,DNP)修饰自体肿瘤疫苗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32例Ⅲ期恶性黑素瘤(恶黑)患者,肿瘤或淋巴结切除后,分别采用半抗原DNP修饰的自体瘤苗和未修饰自体瘤苗联合生物化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和临床随访。结果:①两组比较,半抗原修饰瘤苗组较未修饰疫苗组CD8^+-IFN-PE明显升高(P<0.05);半抗原修饰瘤疫苗组治疗后CD8^+-IFN-PE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然而,半抗原未修饰瘤苗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0.05)。②半抗原修饰瘤苗组患者治疗后DTH明显增强,硬结由(5.4±1.2)mm增大到(23.5±4.2)mm(P<0.05),半抗原未修饰瘤苗组硬结由(6.3±1.4) mm增大到(11.2±3.2)mm(P<0.05),然而,两组DTH达到阳性结果(≥5mm)的百分比分别为95%和36%(P<0.01)。③随访2年,半抗原修饰瘤苗组13例患者生存时间超过24个月,其中仅2例DTH阴性;半抗原未修饰瘤苗组8例患者生存时间超过24个月,6例DTH阳性。结论:半抗原DNP修饰的自体肿瘤疫苗可增强恶性黑素瘤患者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素瘤 二硝基氟苯 自体肿瘤疫苗 半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下载PDF
福建首次从临床病例中发现东部马脑炎病毒感染者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亮 潘敏楠 +5 位作者 严延生 徐国英 祝庆余 杨保安 吕富双 刘洪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1-32,共2页
[目的 ]调查福建省临床疑似病例中东部马脑炎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 ]病人血清共 2 5 4人份 ,同时检测东部马脑炎 (EEE)、日本乙型脑炎 (JBV )和森林脑炎 (TBV )IgG抗体 ,阳性率分别为 :EEE 5 91%( 15 / 2 5 ... [目的 ]调查福建省临床疑似病例中东部马脑炎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 ]病人血清共 2 5 4人份 ,同时检测东部马脑炎 (EEE)、日本乙型脑炎 (JBV )和森林脑炎 (TBV )IgG抗体 ,阳性率分别为 :EEE 5 91%( 15 / 2 5 4) ,JBV 1 18% ( 3 / 2 5 4)与TBE 1 97( 5 / 2 5 4)。[结论 ]首次从福建临床病例中发现东部马脑炎病毒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媒病毒 东部马脑炎 间接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SARS-CoVS2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Vero E6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曼 王希良 +4 位作者 李晋涛 倪兵 黎万玲 肖宇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克隆人SARS病毒S2蛋白分子的编码序列 ,并在VeroE6细胞上获得表达。方法 从人SARS病毒cDNA文库中用PCR技术克隆编码SARS病毒S2蛋白的片段。将它插入质粒载体pVAX1中构建重组S2 pVAX1真核表达载体 ,并对插入片段序列进行测序。... 目的 克隆人SARS病毒S2蛋白分子的编码序列 ,并在VeroE6细胞上获得表达。方法 从人SARS病毒cDNA文库中用PCR技术克隆编码SARS病毒S2蛋白的片段。将它插入质粒载体pVAX1中构建重组S2 pVAX1真核表达载体 ,并对插入片段序列进行测序。采用脂质体法转染VeroE6细胞 ,用Westernblotting检测SARS CoVS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用PCR方法扩增出一个 1845bp的基因片段 ,并插入pVAX1载体中 ,成功构建出重组S2表达载体 ,经测序证实克隆的S2片段阅读框正确完整。将其转染的VeroE6细胞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获得一条特异性目的蛋白条带。结论 成功克隆基因并获得表达S2分子的VeroE6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病毒 VeroE6细胞 克隆 真核表达
下载PDF
p19ARF对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雪源 车凤翔 +2 位作者 马玉香 李劲松 翟俊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克隆正常人p19ARF基因 ,探讨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MTT测定及末端标记观察p19ARF基因对白血病细胞HEL和K5 62的作用。结果 :将p19ARF导入HEL细胞后可明显抑制细胞繁殖 ,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 目的 :克隆正常人p19ARF基因 ,探讨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MTT测定及末端标记观察p19ARF基因对白血病细胞HEL和K5 62的作用。结果 :将p19ARF导入HEL细胞后可明显抑制细胞繁殖 ,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期并可导致部分细胞凋亡。但是p19ARF对于p5 3基因突变的K5 62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没有明显的影响 ,也不能诱导其凋亡。结论 :p19ARF可显著抑制人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其抑制作用依赖于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p19ARF基因 白血病
下载PDF
应用ELISA法检测SARS-Ab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洪敏 蔡忠军 +9 位作者 曹务春 王巍 李南 张办河 周历 石玉玲 张涛 王卫 朱超慧 吴晓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7-89,共3页
探讨对SARS病毒进行临床诊断 ,分析ELISA法检测SARS Ab的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检测均为阴性 ,测试组发病 1 2d前、后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2 7%、 92 % ,总检出率为94 7%。 2 9例疑似病人阳性检出率为 31 %。提示该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强 ,... 探讨对SARS病毒进行临床诊断 ,分析ELISA法检测SARS Ab的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检测均为阴性 ,测试组发病 1 2d前、后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2 7%、 92 % ,总检出率为94 7%。 2 9例疑似病人阳性检出率为 31 %。提示该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强 ,但 1 2d以前检出率低 ,而 1 3~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法 SARS-Ab 检出率
下载PDF
西藏阿蠓属两新种(双翅目:蠓科)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有植 薛群力 +1 位作者 邓成玉 虞以新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4期317-318,共2页
本文描述了发现于中国西藏的蠓科阿蠓属昆虫两新种 ,分别命名为钩茎阿蠓 (Alluadomyiarostrata)和双刺阿蠓 (A bispinula)。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关键词 蠓科 模式标本 双翅目 新种 医学昆虫 描述 发现 军事医学科学院 命名 保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