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州湾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59
1
作者 唐峰华 沈新强 王云龙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5-341,共7页
根据2008年春、秋两个季度的连云港海州湾海域渔场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分布特征、群落结构、资源密度和多样性等。本次调查共有渔获物62种,其中鱼类28种、虾类12种、蟹类7种、头足类4种、贝类11种。春季在种类数、尾数渔获... 根据2008年春、秋两个季度的连云港海州湾海域渔场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分布特征、群落结构、资源密度和多样性等。本次调查共有渔获物62种,其中鱼类28种、虾类12种、蟹类7种、头足类4种、贝类11种。春季在种类数、尾数渔获量和尾数资源密度上明显高于秋季;而在质量渔获量和质量资源密度方面,即资源单位个体质量秋季显然高于春季。该海域有一些经济种类,如小黄鱼、银鲳、带鱼、中国明对虾、葛氏长臂虾、口虾蛄、日本蟳等能在海州湾形成小规模的渔汛。经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种类较丰富,分布较均匀,这可能与实施休渔保护措施有一定关系;而春秋两季污染相差不大,海域生态质量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且呈严重趋势,这可能与过度捕捞或人为活动扰动有关。建议继续实施调查和监测,以了解该海域的渔业资源后期变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群落结构 资源密度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东海区拖网新伏季休渔渔业生态和资源增殖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严利平 刘尊雷 +3 位作者 李圣法 凌建忠 李建生 李志国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为了更好地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中国政府于2009年开始实施新的伏季休渔制度,其中从6月1日~9月15Et在东海区禁止拖网作业,较原3个月的伏季休渔期提前增加半个月。本研究依据2006~2008年每年6月上半月拖网监测资料,从渔业... 为了更好地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中国政府于2009年开始实施新的伏季休渔制度,其中从6月1日~9月15Et在东海区禁止拖网作业,较原3个月的伏季休渔期提前增加半个月。本研究依据2006~2008年每年6月上半月拖网监测资料,从渔业生态和资源增殖的角度,着重分析研究拖网在6月上半月这一时段休渔的渔业生态效果和资源增殖效果。结果表明,6月上半月禁止拖网作业,主要养护了带鱼、小黄鱼和日本鲭等资源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带鱼的产卵亲体繁殖,对带鱼资源数量的补充起到了增殖作用,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养护了带鱼和日本鲭幼鱼的自然生长,起到了资源增重作用,但对分布在拖网渔场外的小黄鱼幼鱼保护作用甚微。应用Richer动态综合模型估算,以带鱼为代表种,提前增加半个月伏季休渔期其资源增殖效果较以往3个月伏季休渔期可使年平均资源量增加11.86%,渔获量增加8.06%,平均渔获体重增加9.33%。东海区以拖网占捕捞主导地位的伏季休渔时间的延长,可进一步改善繁殖群体栖息地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季休渔 渔业生态 资源增殖 Richer动态综合模型 拖网
下载PDF
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程家骅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74-78,107,共6页
渔业水域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最基本条件,优良的渔业水域环境是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与必然条件。近年来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状况日趋严峻,依据海洋渔业水域监测数据,分析了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的现状;概括了中国海... 渔业水域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最基本条件,优良的渔业水域环境是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与必然条件。近年来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状况日趋严峻,依据海洋渔业水域监测数据,分析了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的现状;概括了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破坏原因;综述了海洋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及修复对策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方向与内容上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水域环境 现状 保护 修复
下载PDF
黄海南部黄鮟鱇摄食生态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学健 程家骅 +1 位作者 沈伟 刘尊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17-3125,共9页
根据对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黄海南部所捕获的黄鮟鱇胃含物的分析,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南部黄鮟鱇主要摄食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细条天竺鲷(Apogonichthys li... 根据对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在黄海南部所捕获的黄鮟鱇胃含物的分析,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南部黄鮟鱇主要摄食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细条天竺鲷(Apogonichthys lineatus)、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等饵料生物。鱼类是黄鮟鱇最主要的摄食类群,在食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83.44%。黄鮟鱇的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体长变化,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小于100mm体长组最高,大于500mm体长组最低。在4个季节和6个体长组中,小黄鱼都是黄鮟鱇胃中重量百分比最高的饵料生物。矛尾鰕虎鱼和细条天竺鲷在黄鮟鱇幼鱼胃含物中所占比例较高,但在成鱼胃含物中所占比例较低。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黄鮟鱇在体长为100mm时发生食性转换。黄鮟鱇营养级为3.66,表明其在东、黄海食物网中处于较高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鮟鱇 黄海南部 摄食生态 摄食强度 季节变化 体长变化
下载PDF
江苏如东贝类养殖区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廖勇 黄厚见 +4 位作者 李磊 袁骐 蒋玫 沈新强 王云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共6页
根据2010年3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江苏省如东县贝类养殖区4次现场监测资料,着重对养殖区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养殖区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海水... 根据2010年3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江苏省如东县贝类养殖区4次现场监测资料,着重对养殖区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养殖区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Pb>Zn>Hg>Cu>As>Cd;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Zn>Pb>As>Cu>Hg>Cd;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依次为Hg>Cd>As>Pb>Cu>Zn。4次调查结果的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低于140,表明这些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养殖环境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养殖区 海水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特征 生态评价
下载PDF
象山港人工鱼礁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涛 廖勇 +3 位作者 王云龙 姜亚洲 林楠 陈海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0-716,共7页
2011年7月和2012年7月在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主要环境因子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鉴定及其它环境因子测试结果,对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有浮游动... 2011年7月和2012年7月在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主要环境因子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鉴定及其它环境因子测试结果,对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有浮游动物8大类36种,优势种为短尾类幼体(Brachyura larvae)、汤氏长足水蚤(Calanopia thompsoni)、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等。运用箱线模型检验,两个航次鱼礁区浮游动物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性,与对照区相比,2012年鱼礁区明显较高;浮游动物丰度则出现明显的差异(2011较大),与对照区相比,则鱼礁区无明显差异性;多样性和均匀性变化一致,且出现显著差异(投礁后,多样性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区)。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结果表明,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关键参数(丰度、种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均匀度)与环境因子(水深、DO)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96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人工鱼礁 环境因子 CCA分析 象山港
下载PDF
2008年夏秋季东海区北部沙海蜇资源状况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1 位作者 程家骅 李惠玉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4-449,共6页
根据2008年夏秋季在东海区北部对沙海蜇的定点资源监测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2008年夏初沙海蜇生物量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不同生活阶段的温盐度属性进行了探讨,同时讨论了其伞径变化规律并对产卵时间进行推测。研究表明:6月中旬... 根据2008年夏秋季在东海区北部对沙海蜇的定点资源监测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2008年夏初沙海蜇生物量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不同生活阶段的温盐度属性进行了探讨,同时讨论了其伞径变化规律并对产卵时间进行推测。研究表明:6月中旬,沙海蜇出现站位平均资源密度133 kg/h,出现范围33°00′-33°30′N、123°00′-124°00′E,出现率仅为4.76%;9月上旬,沙海蜇出现站位平均资源密度976 kg/h,出现范围30°30′-33°30′N,出现率45.07%,高生物量分别在32°30′-33°30′N、123°00′-124°00′E之间的南黄海中央海域和济州岛东南部外海靠近韩国专属经济区海域。生物学伞径以8月下旬最大,从6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逐渐增大的趋势,而从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逐渐减小的趋势。2008年夏初沙海蜇出现率和生物量较低的原因可能和该年份东海区春末夏初比常年水温偏低有关。在6~8月份的快速生长期,沙海蜇表现为高温低盐的特性;在9月份以后的生长衰退期,表现为低温高盐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北部 夏秋季 沙海蜇 生物量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口溶解硅酸盐(DSi)、营养盐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磊 王云龙 +2 位作者 蒋玫 唐峰华 沈新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5-141,共7页
根据2004—2009年春季(5月)、夏季(8月)对长江口的监测调查,比较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后该海域硅酸盐(DSi)、无机氮(DIN)、无机磷(DIP)浓度变化趋势,营养盐结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结果表明,蓄水后,DSi、DIN的浓度分别呈现出下降、上升的变... 根据2004—2009年春季(5月)、夏季(8月)对长江口的监测调查,比较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后该海域硅酸盐(DSi)、无机氮(DIN)、无机磷(DIP)浓度变化趋势,营养盐结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结果表明,蓄水后,DSi、DIN的浓度分别呈现出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DSi在6年间下降了约63.37%,DIN增加了约3倍多,DIP的浓度则呈微弱波动.蓄水后营养盐结构N∶P值呈上升的趋势,而Si∶P值和Si∶N值则呈下降的趋势,根据化学计量营养盐限制的标准,营养盐结构趋于不平衡,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为P,营养盐结构的变化已经导致大型硅藻的减少和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的变化,并可能引起长江口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口 溶解性硅酸盐 营养结构
下载PDF
在沉积物暴露条件下2种海洋贝类对Cu、Pb的富集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磊 沈新强 +2 位作者 王云龙 沈盎绿 黄厚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首次通过构建海水-底泥-生物体体系,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室内模拟了沉积物暴露条件下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Cu、Pb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文蛤体内重金属污染物的动态监测和对... 首次通过构建海水-底泥-生物体体系,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室内模拟了沉积物暴露条件下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Cu、Pb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文蛤体内重金属污染物的动态监测和对富集与排出过程监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文蛤和缢蛏富集重金属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富集平衡浓度C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拟合结果得到的Cu、Pb各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文蛤K1为4.63—69.41,K2为0.05—0.08,CAmax为9.83—40.57,BCF为60.77—1444.56,B1/2为9.09—14.43;缢蛏K1为4.27—122.92。K2为0.05—0.07。CAmax为5.12—32.84。BCF为65.68—2112.02。B1/2为9.81—14.15。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在沉积物暴露条件下文蛤和缢蛏对重金属Cu、Pb的生物富集数据符合双箱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比较结果得出:吸收速率常数K1及生物富集因子BCF均随着外部水体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CAmax均随着外部水体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文蛤和缢蛏对Cu富集能力大于Pb;Cu在文蛤和缢蛏体内的生物学半衰期B1/2大于Pb;理论平衡状态下文蛤和缢蛏体内Cu、Pb的含量CAmax随着外部水体中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呈显著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在沉积物暴露条件下双箱动力学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应用于文蛤和缢蛏的富集动力学研究的,但仍需要进一步开展在不同条件下实验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贝类 重金属 生物富集 动力学 沉积物暴露
下载PDF
连云港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峰华 沈新强 +1 位作者 张衡 王云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1,共6页
根据2008年4个季度的生态调查取样,对连云港海州湾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A、B断面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构特征及资源密度等进行了研究.经统计分析:养殖区B断面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42.32g.m-2和71.83个.m-2,明显高于天... 根据2008年4个季度的生态调查取样,对连云港海州湾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A、B断面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构特征及资源密度等进行了研究.经统计分析:养殖区B断面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42.32g.m-2和71.83个.m-2,明显高于天然海滨浴场A断面处的11.24 g.m-2和63.67个.m-2;A、B断面配对站位群落相似性指数超过0.50的有6对,而其他有显著性关系的却不是非常明显,表明海洋工程可能使附近海域内各生境之间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化程度降低;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中,春、夏、秋、冬季的多样度分别为1.72、1.20、1.68、0.84,其中冬季达到重度污染,这可能与人为扰动有关,海洋工程活动会导致生态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甚至生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整体上田湾核电站附近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受田湾核电站相关工程活动影响的程度尚不能得出定论,需要继续调查监测该海域的生物资源状况,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监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生物量 栖息密度 群落相似性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2009年秋冬季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衡 樊伟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0-344,共5页
根据2009年秋冬季(3~6月)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调查资料,对其群体组成、叉长与体重关系、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和渔获量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叉长范围为100~650 mm,优势叉长组350~400 mm;体重范围为100~2 600 g,优势体重组4... 根据2009年秋冬季(3~6月)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调查资料,对其群体组成、叉长与体重关系、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和渔获量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叉长范围为100~650 mm,优势叉长组350~400 mm;体重范围为100~2 600 g,优势体重组400~800 g;3~5月性腺成熟度大部分为Ⅱ期,6月则有52%个体为Ⅲ期。3~5月总产量和CPUE(t/h)呈逐渐增加趋势,6月份均显著下降,仅为5月的38.7%和51.4%。冬季(6月)总产量的大幅下降,暗示该渔场的空间分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太平洋 智利竹筴鱼 渔业生物学
下载PDF
海洋生境刀鲚菌群PCR-DGGE指纹图谱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聂志娟 徐钢春 +3 位作者 程起群 杜富宽 张勇 顾若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3-69,共7页
为了分析海洋生境刀鲚(Coilia nasus)体内及生长环境菌群结构,作者采用免培养16S rDNA 的PCR-DGGE 指纹图谱技术,对刀鲚鳃、肠道壁、肠道内容物及水体环境中的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性梯度为35%-55%、浓度为8%的聚丙... 为了分析海洋生境刀鲚(Coilia nasus)体内及生长环境菌群结构,作者采用免培养16S rDNA 的PCR-DGGE 指纹图谱技术,对刀鲚鳃、肠道壁、肠道内容物及水体环境中的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变性梯度为35%-55%、浓度为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150V 60℃下电泳10 h, DGGE带谱的分离效果较好;刀鲚鳃、肠道壁、肠道内容物及水体样品指纹图谱上分别显示出24、19、14和29条信号强度不同的条带;相同样品重复组细菌结构相似度在80%以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样品之间,刀鲚鳃与海水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为52%,肠壁与肠内容物相似度为41%。样品菌群主要以未培养菌为主,主要包括变形菌、放线菌和厚壁菌。本文首次成功构建海洋生境刀鲚菌群16S rDNA 的PCR-DGGE 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菌群 刀鲚(Coilia nasus) PCA
下载PDF
温度对中华鲟幼鱼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7
13
作者 冯广朋 庄平 +4 位作者 章龙珍 刘鉴毅 段明 赵峰 闫文罡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中华鲟似cipensersinensis)为江海洄游性的软骨硬鳞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干流和东南沿海,1988年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每年冬季长江上游产卵场繁殖的中华鲟幼苗顺江而下,于翌年5月到达河口进行索饵肥育和生理调... 中华鲟似cipensersinensis)为江海洄游性的软骨硬鳞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干流和东南沿海,1988年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每年冬季长江上游产卵场繁殖的中华鲟幼苗顺江而下,于翌年5月到达河口进行索饵肥育和生理调节,然后于9月份进入海洋生长,在此期间长江口中华鲟幼鱼栖息水域的平均水温为14.97—27.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温度 血液 肝脏 生理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86
14
作者 高露姣 黄艳青 +2 位作者 夏连军 陆建学 刘圣聪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68-1676,共9页
比较分析了3个地区分别代表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3种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粗成分含量(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 比较分析了3个地区分别代表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3种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粗成分含量(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平均达肌肉湿样的(15.65%±0.95%)或肌肉干样的79.13%~83.19%;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2.77%~33.68%、39.06%~41.72%,3种养殖模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总量,以丹东红鳍东方鲀(DD)最高,达32.09%,显著高于大连红鳍东方鲀(DL)的29.94%和河北唐山红鳍东方鲀(HB)的29.90%(P<0.05),其中谷氨酸是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达肌肉干重的12%以上。∑EAA/∑AA比值为40.49%~41.79%,∑EAA/∑NEAA为80.74%~85.89%,均高于FAO/WHO指出的理想模式标准;不同养殖模式对红鳍东方鲀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如C16∶0、C20∶1ω9、C22∶6ω3、∑SFA;肌肉浸提液中肌苷酸(IMP)的含量是其他核苷酸降解产物的10~100倍,达220.75~265.03 mg/L。HB肌肉浸提液的K值显著低于DL和DD,表明HB有更长的货架时间。肌肉结构分析结果表明,HB和DD肌肉的硬度显著高于DL。红鳍东方鲀肌肉非常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好的养殖对象;而养殖模式会影响其营养成分、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以及肌肉的物理特性,其中池塘养殖至幼鱼后移至海上网箱养殖是相对好的一种养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肌肉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肌肉物理特性
下载PDF
俄罗斯鲟鱼卵与西伯利亚鲟鱼卵的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38
15
作者 高露姣 夏永涛 +4 位作者 黄艳青 师伟 庄平 张涛 宋超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3,共7页
采用生化方法分析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鱼卵的营养成分,并对两者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鱼卵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62.83%~64.88%,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0.38%~20.77%,粗脂平... 采用生化方法分析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鱼卵的营养成分,并对两者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鱼卵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62.83%~64.88%,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0.38%~20.77%,粗脂平均含量为10.41%~13.58%。统计分析表明,俄罗斯鲟鱼卵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西伯利亚鲟鱼卵,而粗蛋白、水分和灰分含量略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俄罗斯鲟鱼卵和西伯利亚鲟鱼卵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50.66和44.43。两种鲟鱼卵的脂肪酸中,均以C16∶0、C18∶2n6c和DHA为主要脂肪酸,三者总的质量分数达50%左右;而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俄罗斯鲟鱼卵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在两种鱼卵中含量分别为19.47%和16.83%。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鲟鱼卵均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但从粗蛋白、必需氨基酸(EAA)、DHA和n3PUFA含量来看,俄罗斯鲟鱼卵的营养价值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鲟 西伯利亚鲟 鱼卵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拟穴青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26
16
作者 周帅 胡琳琳 +2 位作者 房文红 周凯 于慧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82-1190,共9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盐度33条件下恩诺沙星口灌和肌肉注射给药(剂量10 mg/kg)后,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拟穴青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血淋巴和组织中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基于统计矩原理的非房室模型进行计算。恩诺沙...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盐度33条件下恩诺沙星口灌和肌肉注射给药(剂量10 mg/kg)后,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拟穴青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血淋巴和组织中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基于统计矩原理的非房室模型进行计算。恩诺沙星口灌和肌肉注射拟穴青蟹给药后,血药达峰快,分别为0.5 h和1 min,达峰浓度分别为12.90和31.86μ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16.1和816.8μg/(mL.h)。恩诺沙星在拟穴青蟹组织中分布较广,口灌给药下肌肉和肝胰腺AUC分别为445.9和817.6μg/(g.h),肌肉注射给药下的AUC分别为554.7和2 573.7μg/(g.h)。与其它水产动物相比,恩诺沙星在拟穴青蟹体内消除速度为中等水平,口灌和肌肉注射恩诺沙星后血药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26.45和57.02 h,总体清除率(CLz)分别为0.054和0.012 L/(h.kg)。恩诺沙星在拟穴青蟹体内代谢生成环丙沙星的量较少,口灌给药下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的AUCCIP/AUCENR分别为6.66%、3.66%和4.78%,肌肉注射给药下,其相应值分别为4.16%、7.24%和1.48%,在拟穴青蟹体内起药效作用仍是以恩诺沙星为主。以Cmax/MIC、AUC0-24/MIC评价恩诺沙星在青蟹体内的药效作用,建议给拟穴青蟹以10 mg/kg剂量每隔24小时投喂一次恩诺沙星,对弧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恩诺沙星 代谢产物环丙沙星 口灌给药 肌肉注射给药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铜对中华鲟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对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7
作者 姚志峰 章龙珍 +2 位作者 庄平 黄晓荣 颜世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1-738,共8页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mg/L、0.01mg/L和0.015mg/L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铜(Cu2+)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定0.005mg/L、0.01mg/L和0.015mg/L3个Cu2+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实验,以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Cu2+浓度升高对中华鲟幼鱼产生了较大的毒性,24h、48h、72h和96h LC50分别为0.05932mg/L、0.0340mg/L、0.0283mg/L和0.0217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217mg/L;不同浓度Cu2+暴露时,中华鲟幼鱼肝组织中SOD、CAT、GSH-PX的活性在暴露24h时被显著抑制(P<0.05),在处理48h后酶活性逐渐恢复,随后又逐渐下降,其下降幅度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P<0.05)。研究认为,SOD、CAT和GSH-PX活性变化可以反映中华鲟幼鱼受伤害的程度,并可用做中华鲟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幼鱼 安全浓度 肝脏 抗氧化酶
下载PDF
豆粕替代鱼粉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8
作者 高荣兵 庄平 +4 位作者 章龙珍 刘鉴毅 侯俊利 冯广朋 邹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34-1540,共7页
以豆粕替代鱼粉配置5组等氮(35%)等能(19.00MJ/kg)饲料,豆粕∶鱼粉替代比分别为0∶1(D1)、1∶2(D2)、1∶1(D3)、2∶1(D4)、1∶0(D5),研究豆粕蛋白对体重(104.64±2.76)g点篮子鱼生长性状、体成分、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点篮子... 以豆粕替代鱼粉配置5组等氮(35%)等能(19.00MJ/kg)饲料,豆粕∶鱼粉替代比分别为0∶1(D1)、1∶2(D2)、1∶1(D3)、2∶1(D4)、1∶0(D5),研究豆粕蛋白对体重(104.64±2.76)g点篮子鱼生长性状、体成分、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点篮子鱼饵料中最佳的动植物蛋白比。试验在室内圆锥形孵化桶中进行,分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49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豆粕含量对点篮子鱼生长有显著影响,特定生长速率(SGR)、增重率(WG)、摄食率(FI)与替代比成负相关,对照组(D1)[11.87(100g)/d]FI显著高于全豆粕组(D5)[5.81(100g)/d]。饲料系数(FCR)与替代比成正相关,D5组FCR高达2.97。饲料中豆粕含量水平对肌肉粗蛋白与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全鱼粗蛋白和脂肪影响显著,粗蛋白在D5组取得最小值19.11%。肝脏蛋白含量随饲料中豆粕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高豆粕含量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低豆粕组。蛋白替代对点篮子生物学指标影响较小。综合考虑SGR、FCR、FI等指标,点篮子鱼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比不宜大于1∶2。但从肌肉营养品质方面考虑,替代比可以达到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篮子鱼 蛋白替代 生长特性 体成分 生物学指标
下载PDF
鱼类通过鱼道内水流速度障碍能力的评估方法 被引量:34
19
作者 石小涛 陈求稳 +2 位作者 黄应平 刘德富 庄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967-6972,共6页
鱼类通过鱼道内水流速度障碍能力的量化对鱼道设计有重要理论和实际价值,其基础是鱼类游泳能力的测定。首先对鱼类游泳能力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总结,指出了鱼类游泳能力经典测试方法存在测定流场与自然情况相差较大的不足;分析了关键... 鱼类通过鱼道内水流速度障碍能力的量化对鱼道设计有重要理论和实际价值,其基础是鱼类游泳能力的测定。首先对鱼类游泳能力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总结,指出了鱼类游泳能力经典测试方法存在测定流场与自然情况相差较大的不足;分析了关键要素如鱼类行为特征、生理耗能规律及水力特性对鱼类通过水流速度障碍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分析鱼类游泳行为和能力与特征流场的关系,探讨鱼类通过水流障碍行为规律和生理疲劳恢复特征,通过研究仿自然流态下的鱼类自由游泳行为、水力计算及生理耗能的关系,构建多因素鱼类游泳能力关系式,定量评价鱼类通过鱼道内水流速度障碍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障碍 行为生态 游泳能力 模型
下载PDF
光照对中华鲟幼鱼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章龙珍 王妤 +4 位作者 庄平 刘鉴毅 赵峰 冯广朋 刘健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7,共7页
测定了自然光周期(对照组,白天平均76 lx、晚上0 lx)、全光照(940 lx)和全避光(0 lx)三种光照周期下养殖70 d的中华鲟幼鱼生长指标(体重、全长、体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3种光照周期下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避光组... 测定了自然光周期(对照组,白天平均76 lx、晚上0 lx)、全光照(940 lx)和全避光(0 lx)三种光照周期下养殖70 d的中华鲟幼鱼生长指标(体重、全长、体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3种光照周期下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避光组中华鲟幼鱼血液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最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甘油三酯(TRIG)、肌酐(CREA)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高,TRIG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CREA与全光照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AST均无显著性差异。全光照组中华鲟血液中血清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低,但与全避光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葡萄糖(GLU)、尿素氮(BUN)含量最高,与全避光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最高,LDH与全光照组和全避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ALP与全光照组和全黑暗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三种光照周期下的无机离子含量除Mg2+外,Na+、K+、Cl-、Ca2+、P3+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血浆蛋白 血脂 血糖 血浆酶 无机离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