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薯有害生物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时涛 李超萍 +2 位作者 范志伟 程汉亭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1期2138-2142,共5页
以危害木薯生产的病害、虫(螨)害和草害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经过系统整理和有序化存储,构建了图文并茂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基于Web的木薯有害生物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数据库包括木薯病害、木薯虫(螨)害和木薯草害3个子... 以危害木薯生产的病害、虫(螨)害和草害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经过系统整理和有序化存储,构建了图文并茂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基于Web的木薯有害生物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数据库包括木薯病害、木薯虫(螨)害和木薯草害3个子库,提供子库查询、综合查询、快速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数据库的构建遵循开放、标准化的原则,有利于不断收集和完善木薯有害生物各类信息,并为进一步建设有害生物预警监测、风险评估、远程识别与诊断等信息平台提供支撑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薯 有害生物 数据库
下载PDF
火龙果黑斑病菌[Bipolariscactivora(Petrak)Alcorn]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敏 胡美姣 +5 位作者 薛丁榕 杨冬平 杨波 张正科 赵超 高兆银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70-1775,共6页
为了明确分离自火龙果黑斑病的病原种类、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对该病菌进行了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引起该火龙果病害的病原菌为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Petrak)Alcorn]。该病菌菌丝生长... 为了明确分离自火龙果黑斑病的病原种类、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对该病菌进行了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引起该火龙果病害的病原菌为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Petrak)Alcorn]。该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30℃,产孢最适温度20℃。菌丝生长最适pH为5,产孢最适pH8。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黑暗条件有利于产孢。菌丝生长最佳碳源是葡萄糖和D-果糖,产孢最佳碳源为甘露醇。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均为蛋白胨,菌丝致死温度为70℃,10 min。丙环唑对病菌的毒性最强,其次是咪鲜胺、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该病菌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应采用有效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黑斑病 仙人掌平脐蠕孢 生物学特性 室内杀菌剂 筛选
下载PDF
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贺春萍 郑肖兰 +4 位作者 李锐 吴伟怀 余贤美 柯兴业 郑服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0-274,F0003,共6页
对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该菌危害红毛丹为首次报道。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毛丹灰斑病菌在10~35℃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PD... 对红毛丹灰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该菌危害红毛丹为首次报道。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毛丹灰斑病菌在10~35℃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PDA和C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病原菌在pH 3~11都能生长,pH 4~8生长较好,pH6生长最佳。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以木糖、甘露糖、山梨糖和蔗糖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不同的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丹 灰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海南芒果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美姣 杨波 +4 位作者 李敏 杨冬平 蒲金基 张正科 高兆银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64-1569,共6页
对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是芒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Henn.)Steyaert],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 对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果腐病的病原菌是芒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Henn.)Steyaert],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2℃,致死温度为60℃,10min;菌丝生长最适pH为4~5,而孢子萌发最适pH为4;最适碳源为甘露醇,而麦芽糖不利于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蛋白胨,而尿素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该菌适合在暗光交替和黑暗中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病害 芒果 拟盘多毛孢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木薯棒孢霉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24
5
作者 裴月令 时涛 +3 位作者 蔡吉苗 李超萍 樊春俊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728-733,共6页
对中国木薯主产区的病害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病原菌形态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表明其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CMA或ME培养基、26~28℃、pH6、连续光照是其生长最适条件,光暗交替或连... 对中国木薯主产区的病害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病原菌形态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表明其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CMA或ME培养基、26~28℃、pH6、连续光照是其生长最适条件,光暗交替或连续光照适于产孢,孢子最适萌发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8-30℃和55℃10min。接种试验表明该菌株和2株来自于番木瓜、2株来自于橡胶的C.cassiicola菌株均能侵染木薯和番木瓜.但致病力存在着差异。除一株来自番木瓜的菌株外,其余4个菌株均能侵染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山扁豆生棒孢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木薯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时涛 李超萍 +3 位作者 蔡吉苗 刘先宝 林春花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457-463,共7页
2008和2009年在对木薯主产区病害的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命名为离孺孢叶斑病。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基细胞膨大呈半球形,成熟的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具5~8个隔膜,表明其为狗尾草离孺孢。ITS序... 2008和2009年在对木薯主产区病害的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命名为离孺孢叶斑病。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基细胞膨大呈半球形,成熟的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具5~8个隔膜,表明其为狗尾草离孺孢。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和一株狗尾草离孺孢(EF452444)的序列同源性为99%。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28℃、pH7和光暗交替是菌落生长最适条件,D-葡萄糖和硝酸钠是其最适碳氮源,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8℃和55℃5min。10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25%咪鲜胺EC)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离蠕孢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下载PDF
新入侵害虫椰子织蛾飞行能力测定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向蕊 吕宝乾 +6 位作者 金启安 温海波 李朝绪 阎伟 彭正强 冯雨艳 李晓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10-1614,共5页
椰子织蛾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2013年入侵中国海南省。为了解椰子织蛾的飞行能力和飞行节律,运用联机飞行磨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单13龄的最大平均飞行距离12817.47m(个体单13龄的最大飞行距... 椰子织蛾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2013年入侵中国海南省。为了解椰子织蛾的飞行能力和飞行节律,运用联机飞行磨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单13龄的最大平均飞行距离12817.47m(个体单13龄的最大飞行距离为15338.40m);椰子织蛾雌、雄虫间的飞行距离差异显著,雄成虫随着13龄增加其飞行能力逐渐增强,雌成虫则随13龄增加飞行能力减弱;总体上,雌、雄椰子织蛾成虫在12:00~24:00时段较活跃,在0:00~12:00不活跃。本研究结果可为椰子织蛾的预警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织蛾 飞行能力 飞行磨 吊飞
下载PDF
一种火龙果腐烂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敏 胡美姣 +4 位作者 高兆银 薛丁榕 杨冬平 杨波 张正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44-2048,共5页
对火龙果腐烂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双间柱顶孢[Scytalidium dimidiatum(Penz.)Sutton and Dyko],生长最适温度为30℃,生长最适pH为7,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棉子糖、葡萄糖、蔗... 对火龙果腐烂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双间柱顶孢[Scytalidium dimidiatum(Penz.)Sutton and Dyko],生长最适温度为30℃,生长最适pH为7,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棉子糖、葡萄糖、蔗糖,最佳氮源是硫酸铵、蛋白胨;连续光照有利于病菌生长。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75℃,时间为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双间柱顶孢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的生物活性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林江 符悦冠 +3 位作者 黄武仁 韩冬银 张方平 贲庆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21-926,共6页
为研究假蒟对螺旋粉虱的作用效果及对体内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若虫和蛹的生物活性,并用生化方法测定了成虫体内几种代谢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 为研究假蒟对螺旋粉虱的作用效果及对体内酶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若虫和蛹的生物活性,并用生化方法测定了成虫体内几种代谢酶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增强,其活性大小为成虫若虫蛹。处理168 h时,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若虫的LC50值(0.932 mg.mL 1)仅为处理24 h时LC50值(2.207 mg.mL 1)的42.23%。处理72 h时,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和若虫的LC50值(0.430 mg.mL 1和1.303 mg.mL 1)分别为蛹(1.894 mg.mL 1)的22.70%和68.79%。经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处理24 h后,螺旋粉虱成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等代谢酶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10 mg.mL 1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3种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2.53%、82.79%、52.26%,但低浓度的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CarE、GSTs两种酶的活性反而有诱导现象,其中对GSTs诱导效应较为明显。由此表明,假蒟石油醚萃取物对螺旋粉虱有明显的毒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蒟 石油醚萃取物 螺旋粉虱 毒力测定 酶活性
下载PDF
甘蔗赤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梁艳琼 雷照鸣 +3 位作者 贺春萍 郑肖兰 李锐 吴伟怀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7-972,共6页
对采集的甘蔗赤腐病典型病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进而对该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甘蔗赤腐病由Colletotrichum falcatum引起;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在燕麦片和Richards培养基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最适... 对采集的甘蔗赤腐病典型病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进而对该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甘蔗赤腐病由Colletotrichum falcatum引起;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在燕麦片和Richards培养基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pH 6~8;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的生长影响并不明显;该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本研究为甘蔗赤腐病的合理预测和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赤腐病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与地下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桂花 彭少麟 +1 位作者 李光义 李勤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46-251,共6页
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经济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入侵生物中一个重要组分的外来入侵植物,其入侵不仅改变了入侵地地上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而且对入侵地的地下生态系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内外的生态学家对于外来... 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经济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入侵生物中一个重要组分的外来入侵植物,其入侵不仅改变了入侵地地上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而且对入侵地的地下生态系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内外的生态学家对于外来植物的入侵虽已提出多个机制假说,但真正机理还未明确。近年来兴起的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生态过程相互影响的研究为外来植物入侵机理的揭示提供了新思路。从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外来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地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1)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的相互影响:外来入侵植物可通过破坏土著植物与土壤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入侵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逃避原产地土传天敌、改变入侵地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间接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等途径实现入侵;(2)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养分的相互影响:主要是入侵植物与入侵地土壤氮、磷、钾等几种大量元素及其他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外来入侵植物入侵机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外来植物入侵的预防、控制与生境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养分循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对其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伟怀 谢祖健 +3 位作者 贺春萍 郑肖兰 李锐 郑服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1期1674-1678,共5页
通过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明确了该菌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28℃为最佳。中性或偏酸性、高湿度、氧气充足等条件,均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大。甘油、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乳糖等5... 通过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明确了该菌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28℃为最佳。中性或偏酸性、高湿度、氧气充足等条件,均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大。甘油、蔗糖、葡萄糖、甘露醇、乳糖等5种碳源以及L-脯氨酸、L-酪氨酸、硝酸钠、L-天冬氨酸、硫酸铵、L-谷氨酰胺等6种氮源均有利于甘蔗黑穗菌冬孢子的萌发。2种供试药剂的各浓度中,均是三唑酮的萌发率低于五氯硝基苯的,即三唑酮的抑制效果要好于五氯硝基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黑穗病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下载PDF
芒果树回枯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美姣 杨冬平 +4 位作者 杨波 李敏 高兆银 张正科 蒲金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对芒果树回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树回枯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致死温度为60℃、10 min,最适pH值5~9;菌丝... 对芒果树回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芒果树回枯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致死温度为60℃、10 min,最适pH值5~9;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木糖不适于该菌生长;最佳氮源是蛋白胨;全光照有利于该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树 回枯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鱼藤酮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岗 张静 +2 位作者 金启安 温海波 彭正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4期636-639,共4页
研究鱼藤酮对椰心叶甲的杀虫活性,采用胃毒法和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和采用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卵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5.315、1.681... 研究鱼藤酮对椰心叶甲的杀虫活性,采用胃毒法和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和采用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卵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5.315、1.681mg/L。对椰心叶甲卵也有显著的毒杀作用,在供试浓度为5~20mg/L时,对椰心叶甲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在50%以下。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的触杀作用较差,其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23.68、16.2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藤酮 椰心叶甲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肖兰 吴伟怀 +2 位作者 李锐 刘笔灿 贺春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研究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琼中绿橙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经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单孢分离,对分离纯化后所得孢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单孢分离后共获得5... 【目的】研究琼中绿橙炭疽病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为琼中绿橙炭疽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经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单孢分离,对分离纯化后所得孢子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单孢分离后共获得5个菌株,挑取其中的CA,用于测试。镜检孢子大小为25~35μm×4~11μm;以一定浓度病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4d后,接种叶上可产生褐色病斑;病原菌菌丝在10~35℃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pH为7时,菌丝体生长速率最快,偏碱性时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是麦芽糖和L-鼠李糖,最适的氮源是乙酸铵和L-丙氨酸,而半乳糖、L-亮氨酸对病菌菌丝有抑制作用;病菌孢子致死温度为46~50℃。【结论】危害琼中绿橙果树的炭疽病病原菌为菌物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琼中绿橙炭疽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橙 炭疽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橡胶树白根病菌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贺春萍 吴海理 +4 位作者 李锐 邱晓聪 郑肖兰 吴伟怀 郑服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11期1981-1985,共5页
橡胶树白根病是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害,是世界性橡胶树的严重病害。为了能更好的了解、预防和控制橡胶树白根病,对该病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及营养环境对橡胶树白根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酵... 橡胶树白根病是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害,是世界性橡胶树的严重病害。为了能更好的了解、预防和控制橡胶树白根病,对该病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及营养环境对橡胶树白根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酵母和PDA+橡胶树根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影响不同,以蔗糖、淀粉、麦芽糖、甘露糖和鼠李糖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氮源对病菌的生长无促进作用。该菌在10~35℃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55℃下处理10 min,病菌不能生长;pH411都可生长,最适pH8~9;黑暗能促进病原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白根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向蕊 吕宝乾 +5 位作者 金启安 温海波 阎伟 彭正强 冯雨艳 方旭元 《生物安全学报》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椰子织蛾是一种外来新入侵害虫,对棕榈科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甲维盐等5种杀虫剂对入侵害虫椰子织蛾5~6龄幼虫的室内毒力。5种药剂处理72 h后的室内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 椰子织蛾是一种外来新入侵害虫,对棕榈科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甲维盐等5种杀虫剂对入侵害虫椰子织蛾5~6龄幼虫的室内毒力。5种药剂处理72 h后的室内毒力大小顺序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烟碱;72 h 致死中浓度( LC50)为5.2604、9.7126、24.8202、104.0584、643.1496 mg· L-1。选取同样毒力效果所需成本依次为毒死蜱<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烟碱。本研究可用于指导椰子织蛾的应急化学防控。综合毒力和成本,建议在生产上采用毒死蜱和甲维盐等相关药剂防治椰子织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织蛾 杀虫剂 毒力测定 叶片浸渍法
下载PDF
甘蔗黑穗病菌基础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伟怀 郑肖兰 +2 位作者 李锐 陈文坚 贺春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8期1388-1392,共5页
对甘蔗黑穗病病原菌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与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28℃最为适宜。中性或偏酸性条件下有利于菌落生长。光照对菌落生长影响不大。在碳氮源... 对甘蔗黑穗病病原菌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与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28℃最为适宜。中性或偏酸性条件下有利于菌落生长。光照对菌落生长影响不大。在碳氮源方面,蔗糖、乳糖、淀粉、L-鼠李糖、甘油等5种碳源,以及硝酸钠、L-天冬氨酸、乙酸铵等3种氮源均有利于甘蔗黑穗病菌菌落生长,碳源以甘油为最好,氮源则以L-天冬氨酸与乙酸铵为最好。该病原菌冬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黑穗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海南外来入侵杂草名录 被引量:20
19
作者 范志伟 沈奕德 刘丽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781-792,共12页
报道海南外来入侵杂草种类、组成、原产地、在海南与国内外分布和首次引进或发现的时间与地点等,为今后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外来入侵杂草打下基础,也为外来入侵生物数据库构建提供数据。
关键词 海南 外来入侵杂草 种类与分布 原产地
下载PDF
红毛丹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贺春萍 吴伟怀 +3 位作者 余贤美 郑肖兰 李锐 涂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2期253-258,共6页
对红毛丹炭疽病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研究培养基、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红毛丹炭疽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在PDA、CA和CZ培养基上生... 对红毛丹炭疽病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研究培养基、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红毛丹炭疽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在PDA、CA和CZ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0~35℃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在pH3~11都能生长,pH5~8生长较好,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最佳pH值为7;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99%时不能萌发;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鼠李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甘露糖和木糖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不同的无机氮源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丹 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