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病原鉴定与高效药剂筛选
1
作者 李海源 李娟 +5 位作者 胡妍月 孙杨 葛翠莲 陈小留 石丽娟 黄水金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7-2078,共12页
【目的】明确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筛选能有效抑制病原的杀菌剂,为猕猴桃褐斑病防控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猕猴桃褐斑病为研究对象,调查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对褐斑病主要流行区的病叶进行病原分离,通过科赫... 【目的】明确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及其病原,筛选能有效抑制病原的杀菌剂,为猕猴桃褐斑病防控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猕猴桃褐斑病为研究对象,调查江西省猕猴桃褐斑病发生情况。对褐斑病主要流行区的病叶进行病原分离,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9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猕猴桃褐斑病在赣西和赣北发生严重,11个调查点位中5个点位发病等级中值在5级及以上;猕猴桃褐斑病在赣东和赣南发生较轻,10个调查点位的发病等级中值均为0。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丙硫菌唑、环丙唑醇、克菌丹和腈菌唑对猕猴桃褐斑病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17.36,6.97,5.30和2.50μg·mL^(-1)。【结论】猕猴桃褐斑病在赣北和赣西发生严重,病原鉴定为多主棒孢;丙硫菌唑、环丙唑醇、克菌丹和腈菌唑可作为猕猴桃褐斑病防治的潜在高效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褐斑病 病情调查 病原菌鉴定 多主棒孢 药剂筛选
下载PDF
稻秆规模化高效收储运体系建设与评价——以江西省恒湖垦殖场为例
2
作者 吴强建 曲斌 +6 位作者 吁安 邹华 陈莎莎 戴珍 丁博文 甄峰 陈柳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5,共8页
为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以江西省恒湖垦殖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稻秆收集、存储过程及经济成本进行调查研究,构建适宜万t以上规模稻秆的收储运体系。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下晾晒第4 d田间稻秆含水率≤20%,打捆机可... 为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以江西省恒湖垦殖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稻秆收集、存储过程及经济成本进行调查研究,构建适宜万t以上规模稻秆的收储运体系。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下晾晒第4 d田间稻秆含水率≤20%,打捆机可入场作业;(2)优化打捆机田间作业参数,保障稻秆质量稳定和安全储存(草捆密度≥150 kg·m-3,含杂率≤5%);(3)优化稻秆堆场设计,提升堆储能力,保障堆场稻秆安全稳定;(4)随着储存时间的推移,稻秆的腐败程度逐渐增加,变异系数以纤维素含量最大,且无膜覆盖大于有膜覆盖,底层大于顶层和中层;(5)围绕稻秆收集、存储、运输等关键环节建立稻秆收储运体系经济模型,评估该体系经济成本,集中型机械收储运模式总经济成本约290元·t-1。这一研究可为建设高效的秸秆收储运体系、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 收储运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全量化收集粪污厌氧发酵失稳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及生态集群组装模式
3
作者 吁安 龙云 +4 位作者 陈莎莎 桂伦 吴强建 陈柳萌 龚贵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3-92,共10页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全量化粪污厌氧发酵在稳定、抑制和崩溃3个阶段的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情况,结合微生物互作网络构建,识别互作网络中关键生态集群及组装模式,以期为全量化粪污沼气工程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全量化粪污厌氧发酵在稳定、抑制和崩溃3个阶段的微生物菌群动态变化情况,结合微生物互作网络构建,识别互作网络中关键生态集群及组装模式,以期为全量化粪污沼气工程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在细菌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在各样品中相对丰度合计占比为96.0%。(2)在细菌属水平上,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为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狭义梭菌属类群I(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等。(3)在古菌属水平上,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甲烷球形菌属(Methanosphaera)和甲烷袋状菌属(Methanoculleus)为优势菌属,在各样品中相对丰度合计占比为96.5%。(4)微生物互作网络分析揭示,全量化粪污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功能集群主要划分为3个模块(模块1~模块3),微生物群落在厌氧发酵受到抑制时会产生应激性调整;在产气稳定期,模块1占据主导地位,厌氧发酵系统的水解酸化菌与产甲烷菌间的协同良好,无明显的小分子挥发酸累积现象,可稳定水解产酸;在产气崩溃期,模块2、模块3的相对丰度大幅提升,并占据了模块1的生态位;微生物通过增加乙酸、丙酸等挥发性有机酸氧化菌的相对丰度和嗜酸产甲烷能力,缓解小分子挥发酸和氨氮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全量化收集粪污 微生物群落 共现互作网络 生态集群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技术研究不同水力滞留时间对厌氧发酵中代谢产物的影响
4
作者 吁安 桂伦 +3 位作者 马吉平 陈莎莎 龙云 姚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76-83,共8页
采用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聚类分析、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分析及火山图分析等方法,对厌氧发酵过程中不同水力滞留时间的代谢产物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已知命名的代谢物369种,其... 采用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聚类分析、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分析及火山图分析等方法,对厌氧发酵过程中不同水力滞留时间的代谢产物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已知命名的代谢物369种,其中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三类化合物占比最高,占总代谢物的39.57%;通过构建OPLS-DA模型,设置VIP≥1且P<0.05,FC≥2.0和FC≤0.5为筛选阈值,共筛选出差异代谢产物474种,其中已知差异代谢物48种;随着水力滞留时间的缩短,正戊酸、己酸、苯甲酸和3-苯丙酸呈现显著的先下调后上调的现象。综上,研究结果可为厌氧发酵产沼气的代谢调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水力滞留时间 非靶向代谢组 代谢产物 差异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