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
1
作者 曹孟红 《科学咨询》 2024年第6期29-32,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本质上具有契合性,两者在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方面的相通之处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前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本质上具有契合性,两者在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方面的相通之处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前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促进两者持续深入地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在契合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
2
作者 曹孟红 《科学咨询》 2024年第5期233-236,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本质上具有深刻的一致性。两者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的相通之处,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前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继续坚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本质上具有深刻的一致性。两者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的相通之处,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前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深入挖掘并巧妙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瑰宝,促进两者持续而深入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在契合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非对称语境现象及转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教材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保仁 苏娜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3年第3期75-77,共3页
语境不对称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在教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抽象语境,而学生通常是感性语境。实现两者之间语境转化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关键。从事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教师需要抓住时间空间这个语境关联要素,从... 语境不对称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在教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抽象语境,而学生通常是感性语境。实现两者之间语境转化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关键。从事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教师需要抓住时间空间这个语境关联要素,从转化、迁移、带入三个层次化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理论接受者之间语境的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非对称语境 语境转化 语境重构
下载PDF
整体视域下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律思想的三维阐释:方法逻辑、本质属性与价值目标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6,共12页
以纯粹的规范形式忽视或者掩盖法律的政治意志形式和经济关系本质,是误解或者曲解法律本质的惯常思维逻辑。回归经典,正本清源,整体解析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律思想的内在逻辑,对于准确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性和习... 以纯粹的规范形式忽视或者掩盖法律的政治意志形式和经济关系本质,是误解或者曲解法律本质的惯常思维逻辑。回归经典,正本清源,整体解析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律思想的内在逻辑,对于准确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性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将法律现象置于经济关系和国家关系之中考察和揭示其产生、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律思想遵循的方法逻辑。在这一方法框架下分析得出,法律受制于物质生产方式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具有物质性;法律以国家为中介获得为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合法性依据的政治形式,具有政治性;法律是居于统治地位阶级的政治经济意志的规范载体,具有意志性。“人的解放”及“人的本质复归”是共产主义法权关系的终极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法权关系 法律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话语新形态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敏科 沈永福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2期61-69,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逻辑,为人类文明进步开创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也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话语提出了新的要求。相较于中国式现代化伦理实践的发展,我们仍然面临伦理话语滞后、伦理话语主导与引领不够、伦理话语...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逻辑,为人类文明进步开创了更加光明的前景,也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话语提出了新的要求。相较于中国式现代化伦理实践的发展,我们仍然面临伦理话语滞后、伦理话语主导与引领不够、伦理话语诠释与传播不够、伦理话语的善美意境不足等问题。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话语的新形态,需要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始终保持开放变革的胸怀,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以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话语建构中既坚守真理、持守常理、合乎情理,又做到精神有礼、内容有礼、表达有礼,并且能够有力回应中国之问、智慧响应世界之问、深情回答人民之问、科学解答时代之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话语困境 话语形态
下载PDF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
6
作者 杨戏戏 《教育评论》 2023年第9期20-26,共7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蕴含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生动而鲜活的教学素材,具有直接而具体的指导性意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增强教学实效性、丰富基本原理内涵、避免... 党的二十大精神蕴含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生动而鲜活的教学素材,具有直接而具体的指导性意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增强教学实效性、丰富基本原理内涵、避免理论阐释教条化的现实需要。融入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已有资源,吸收借鉴长期以来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处理好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与基本原理、理论与实践、目标引领与问题导向等三种关系,把实效性、准确性、生动性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育人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课程融入 实效性
下载PDF
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道德及其演进——以资本主义道德批判为中心
7
作者 张雯 《科学.经济.社会》 2023年第2期27-36,共10页
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道德被还原于作为“物质生活关系”的社会场域,这既决定了道德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在根本上是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同时也意味着它的演进只能在不断发展的历史维度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审定。在此,资本主义道... 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道德被还原于作为“物质生活关系”的社会场域,这既决定了道德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在根本上是经济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同时也意味着它的演进只能在不断发展的历史维度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审定。在此,资本主义道德批判揭示出的正是这一维度:一方面,受社会结构“基础”与“上层”的二分法宰制,道德演进服从于社会进步的整体趋势,但在具体的运动逻辑中,二者实际上呈现出更多的互动;另一方面,道德演进与社会进步之间并不构成“悖反”,而是一种曲折的矛盾统一,它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运动中既实现了自身,也推动了对方,最终达成了某种“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演进 马克思 唯物史观
下载PDF
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研究
8
作者 卢洪瀑 《环境教育》 2023年第6期42-45,共4页
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中,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思想进行了新的剖析和解释,其中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阐释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原因,并得出制度层面的解决方案。福斯特的分析和探讨是从马克思生态观点中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的起始,... 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中,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思想进行了新的剖析和解释,其中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阐释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原因,并得出制度层面的解决方案。福斯特的分析和探讨是从马克思生态观点中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的起始,从前人相关理论如土地肥力、土壤肥沃程度的改进等相关概念入手,谈到对马克思本人思想的影响力,进而展开对其“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的探寻和研究,最终得出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方法与途径--走向劳动者联合的社会,也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追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陈代谢断裂 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危机 土地肥力 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生态观 马克思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视域
下载PDF
新时代党建引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
9
作者 贾钢涛 《理论视野》 CSSCI 2022年第7期74-79,共6页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需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立足新时代语境,需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办学方向和根本原则,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扎... 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需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立足新时代语境,需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办学方向和根本原则,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扎实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统筹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宣传阐释、社会服务等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党建 高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涵式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生态需要的新内涵 被引量:1
10
作者 蓝强 孙垚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194,共3页
传统需要理论只重视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忽略了生态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这其实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态需要,但当前绝大部分生态需要的研究都以经济学的视角展开,使生态需要明显带有经济学的痕迹。马克思主... 传统需要理论只重视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忽略了生态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这其实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态需要,但当前绝大部分生态需要的研究都以经济学的视角展开,使生态需要明显带有经济学的痕迹。马克思主义没有提出生态需要的具体概念,但有生态需要的思想。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的内涵出发,综合马克思主义的生态需要思想,可以将生态需要进行科学界定。生态需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需要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界的一切需要的总和,狭义的生态需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界提供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需要。它既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同时又是一种高级需要,即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因而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和高级需要的统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需要 生态需要 人与自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概述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明国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它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它是唯物的、辩证的、实践的、历史的、科学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 形成 发展
下载PDF
从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大思潮论争透视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12
作者 张丽荣 贾亚南 《山东工会论坛》 2017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各种学术思想充分涌流,呈现一派"百家争鸣"的景象,其间激进、保守、自由各派人物竞相宣扬各自主张,既表现为新旧思想的交锋、中西文化的激荡,更是一场关于由谋求思想改... 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各种学术思想充分涌流,呈现一派"百家争鸣"的景象,其间激进、保守、自由各派人物竞相宣扬各自主张,既表现为新旧思想的交锋、中西文化的激荡,更是一场关于由谋求思想改造进而谋求社会整体改造方案的论争。最终,马克思主义脱颖而出,作为彻底改造中国社会的出路,成为历史、时代和人民的选择。回顾这一历史选择,有助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文化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社会有机体”概念释要——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 被引量:5
13
作者 毕文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社会有机体”一词提出两百年来始终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严重制约社会有机体理论体系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社会有机体在性质上是实指概念,有着可考的历史起源,是具有机能和有机性等生命特征的,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 “社会有机体”一词提出两百年来始终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严重制约社会有机体理论体系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社会有机体在性质上是实指概念,有着可考的历史起源,是具有机能和有机性等生命特征的,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等多个维度的动态统一体,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社会有机体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观察视角、价值尺度和方法论原则对系统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意义重大,在社会有机性日益凸显的新时代彰显出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社会有机体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道德理论的转向及其范式意义
14
作者 张雯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7,共9页
从康德的精神自律到黑格尔的国家理性再到卢梭的公意,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的道德主张呈现出与伦理理性主义之间的紧密关系,也表达出对前者的反思。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则围绕“人的解放”这一政治议题,吸收费尔巴哈的思想资... 从康德的精神自律到黑格尔的国家理性再到卢梭的公意,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的道德主张呈现出与伦理理性主义之间的紧密关系,也表达出对前者的反思。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则围绕“人的解放”这一政治议题,吸收费尔巴哈的思想资源,形成了深具人本主义色彩的道德论述。最终,在《巴黎手稿》中,伴随着从“政治异化”到“劳动异化”的范式转向,马克思在市民社会的经济关系中对道德实现了新的锚定,并由此确立了一种以人本主义异化史观为基本架构的道德理论。总的来看,青年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虽然经历了不同转向,但保持着内在一贯的理念,那就是追求自由的实现、个体尊严的保障以及作为共同体的人的解放;而此后对于道德的各类阐发,也大体上延续了这一时期所开创的思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青年马克思确立了其道德理论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道德 人本主义 异化
下载PDF
生态批判与正义批判的双重互构: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批判逻辑及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左路平 赵爱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3-49,共7页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流派,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发展引起的全球生态危机问题和社会不公问题,克莱顿等人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和正义批判,而这二重批判是交互进行和相互建构的。在双重批判基础上,克莱顿等人继承...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流派,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发展引起的全球生态危机问题和社会不公问题,克莱顿等人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和正义批判,而这二重批判是交互进行和相互建构的。在双重批判基础上,克莱顿等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相关内容,并建构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观。从中可以窥探到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批判逻辑,即遵循着批判、借鉴与建构的逻辑顺序。克莱顿等人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正义批判以及对共同福祉的生态文明社会的探索对我们从事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反思中国社会现实中存在的生态正义问题、践行生态正义的要求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生态批判 正义批判 生态正义观
下载PDF
麦克斯·阿德勒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局限 被引量:1
16
作者 车辕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4-61,共8页
麦克斯·阿德勒作为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其思想延续了新康德主义者的主张,认为社会存在集中表现在社会文化之中,并将康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图用康德的先验结构来解释社会... 麦克斯·阿德勒作为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其思想延续了新康德主义者的主张,认为社会存在集中表现在社会文化之中,并将康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试图用康德的先验结构来解释社会文化现象。阿德勒反对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从“社会性”这个先验前提出发来理解社会主义,但其将“经济关系”等都归为“精神关系”,将社会存在“精神化”,过分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从社会实践出发对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理解,这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歪曲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斯·阿德勒 马克思主义 新康德主义 社会性 先验 精神化 社会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语境下对当今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17
作者 郭子俊 《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3期230-230,247,共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其理论系统中核心部分之一,不但从理论的角度的叙述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本质属性,也是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提出有效的经济建设之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下中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其理论系统中核心部分之一,不但从理论的角度的叙述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本质属性,也是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提出有效的经济建设之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下中继承与发展的理论精华,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提出可贵的其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启示
下载PDF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中心 开展《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
18
作者 王仰德 《化工高等教育》 1994年第3期51-53,共3页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要联系实际,要精,要管用。学习的目的是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解...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要联系实际,要精,要管用。学习的目的是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精神力量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力量。 为了贯彻十四大精神,各级领导一再强调,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渠道,在教学中怎样贯彻这一指示精神,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首要课题。为了促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在总结近一年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下列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 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毛泽东思想 为中心 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下载PDF
从自由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五四时期李大钊政治思想转变原因探析
19
作者 袁琪琪 何树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11,共6页
近代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随着自由主义的个体反抗面临穷途末路,群体理想的现实构建归于失败,李大钊逐渐认识到自由主义在中国并不具备厚植的沃土,进而坚定了从西方民主自由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李大钊由自由主义向马克... 近代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随着自由主义的个体反抗面临穷途末路,群体理想的现实构建归于失败,李大钊逐渐认识到自由主义在中国并不具备厚植的沃土,进而坚定了从西方民主自由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李大钊由自由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是其不断追求真理的必然结果,是其立志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结果,是其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初心的必然结果。李大钊的经历更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建党精神
下载PDF
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政课”教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调查分析
20
作者 张明国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5-78,66,共5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关注出生年份趋向于21世纪的大学生受教育群体(心理意识和价值观念);注重把教学内容和其所学的专业知识相融合;注重课程的整体性,以"贯通意识"助推整体化教学;以"专题式"教学并辅以适当技术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关注出生年份趋向于21世纪的大学生受教育群体(心理意识和价值观念);注重把教学内容和其所学的专业知识相融合;注重课程的整体性,以"贯通意识"助推整体化教学;以"专题式"教学并辅以适当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注重从结果考核转向过程考核、从结果管理转向过程管理,提高考核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调查 专题式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