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骨髓不同氟18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18)F-FDG)摄取情况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ET/CT检查的初诊DLBCL住院患者图像,根...目的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骨髓不同氟18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18)F-FDG)摄取情况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ET/CT检查的初诊DLBCL住院患者图像,根据有、无异常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分为骨髓阳性组和骨髓正常组,前者又分为局灶组、弥漫组、局灶伴弥漫组。所有患者均行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BMB)。以骨髓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为PET/CT诊断骨髓浸润的标准。以PET/CT诊断骨髓浸润或BMB病理提示骨髓浸润为最终临床诊断骨髓浸润的标准。计数数据分析用χ^(2)检验,计量数据分析用t检验。结果共有11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骨髓正常组、局灶组、弥漫组、局灶伴弥漫组病例分别占51.8%、10.5%、28.1%、9.6%。骨髓正常组和局灶组BMB活检病理均为阴性,弥漫组和局灶伴弥漫组分别有15.6%、36.4%病例BMB为骨髓浸润(P=0.000)。4组的骨髓/肝SUVmax比值分别为0.84±0.11、4.21±2.51、1.52±0.67和7.69±4.23(P=0.000)。骨髓淋巴瘤浸润以最终临床诊断确定,ROC工作曲线发现骨髓正常组和弥漫组患者的诊断骨髓浸润最佳临界点为骨髓/肝SUVmax比值1.69。结论初诊DLBCL骨髓^(18)F-FDG摄取局灶性增高被公认为是淋巴瘤骨髓浸润的典型表现。骨髓^(18)F-FDG摄取弥漫增高也提示浸润骨髓可能。骨髓单纯弥漫^(18)F-FDG摄取增高的患者,骨髓/肝SUVmax比值1.69可能是作为预测BMB骨髓浸润结果的诊断临界点。骨髓^(18)F-FDG摄取弥漫增高者相较于单纯灶性增高者,在常规活检的部位,更容易获得BMB阳性结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评价 18 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18 F-PET/CT)延迟显像对于前列腺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间于北京医院核医学科行 18 F-FDG PET/CT偶然发现前列腺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并进一步行延迟显像的男性患者48例。48例患者中,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者13例纳入恶性病变组;经其他影像学检查排除,且至少随访1年未发现前列腺病变,经病理活检证实前列腺无恶性病变者35例纳入非恶性病变组。以目测法分析PET/CT图像中的前列腺放射性摄取增高灶,采用感兴趣区技术勾画摄取增高灶,获得常规及延迟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分别计算两组的储留指数(RI)。将恶性病变组及非恶性病变组的常规SUVmax行 t 检验,并分别将两组延迟前后的SUVmax行配对 t 检验。分别以RI>15%、RI>10%、RI>0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截止点,计算RI诊断前列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常规显像恶性病变组和非恶性病变组之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55)。恶性病变组常规显像放射性摄取增高灶SUVmax为2.4~11.1,平均5.8±2.9;延迟显像SUVmax为2.8~11.6,平均7.2±4.2;常规和延迟显像SUVmax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非恶性病变组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常规显像SUVmax为2.3~13.9,平均5.3±2.6;延迟显像SUVmax为2.0~15.9,平均5.6±2.8;常规和延迟显像SUVmax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339)。恶性病变组所有延迟显像SUVmax均较常规显像进一步升高,RI为7%~51%,平均(32±15)%;而非恶性病变组中,12例"增高灶"的延迟显像SUVmax较常规显像降低,1例无变化,22例升高,SUVmax升高者RI为2%~75%,平均(26±20)%。分别以RI>15%、RI>10%、RI>0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截止点,计算得到的RI诊断前列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5%、92%、100%,特异度分别为63%、54%、3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6%、41%、3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5%、100%,准确性分别为69%、64%、51%。结论 延迟显像能提高 18 F-FDG PET/CT鉴别诊断前列腺放射性异常增高灶的良恶性的能力。延迟显像SUVmax降低者,恶性病变可能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