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皮肤科学简史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慧群 马振友 张建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了解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皮肤科学和世界皮肤科学的贡献。方法通过简要回顾其发展历史,汇总了中医皮肤科学各个发展阶段的若干重要史实。结果中国中医皮肤科学有文字记载的可上溯到公元前200年,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中... 目的了解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皮肤科学和世界皮肤科学的贡献。方法通过简要回顾其发展历史,汇总了中医皮肤科学各个发展阶段的若干重要史实。结果中国中医皮肤科学有文字记载的可上溯到公元前200年,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中医皮肤科学理论和实践日臻完善,中医皮肤科医师精英辈出,成就辉煌。结论中国中医皮肤科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我国人民的皮肤健康事业和世界皮肤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学 历史 中国
下载PDF
弹性蛋白肽在皮肤科应用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田珊 陈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1-842,854,共3页
弹性蛋白肽(elastin-derived peptide,EDP)是弹性蛋白的降解产物,它通过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弹性蛋白结合蛋白(elastin-binding protein,EBP)而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促进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蛋白酶的释放、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 弹性蛋白肽(elastin-derived peptide,EDP)是弹性蛋白的降解产物,它通过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弹性蛋白结合蛋白(elastin-binding protein,EBP)而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促进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蛋白酶的释放、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等。本文综述了弹性蛋白肽的来源、分类、受体及其在皮肤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蛋白肽 弹性蛋白结合蛋白 皮肤科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常建民 付裕 朱铁君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5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对多种皮肤癌前期病变、皮肤恶性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对于非肿瘤性病变如寻常型银屑病、病毒感染也有潜在的治疗效果。对 5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在皮肤科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5-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学疗法 皮肤癌 银屑病 皮肤病毒感染 PDT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的分类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建中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5年第3期241-247,1,共7页
糖皮质激素是皮肤科医生最常用的处方药之一。糖皮质激素生物学作用广泛,种类和制剂较多,在皮肤科的应用十分普遍。皮肤科医生应当掌握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用药方法、疗效和常见副作用。本文从糖皮质激素的系统应用与局部外用两方面... 糖皮质激素是皮肤科医生最常用的处方药之一。糖皮质激素生物学作用广泛,种类和制剂较多,在皮肤科的应用十分普遍。皮肤科医生应当掌握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用药方法、疗效和常见副作用。本文从糖皮质激素的系统应用与局部外用两方面对糖皮质激素的分类与临床应用做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分类 应用
下载PDF
卵清蛋白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中白细胞介素-25的作用及其调控意义
5
作者 金江 陈雪 +2 位作者 赵琰 贾军 张建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6-762,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影响,以及调控IL-25的意义。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6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BALB/c小鼠分为6组(每组15只),...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影响,以及调控IL-25的意义。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6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BALB/c小鼠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为:①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正常对照组);②皮下注射小鼠IL-25组(IL-25组);③皮下注射抗小鼠IL-25单克隆抗体组(anti-IL-25组),每日皮下注射1次×1周,间隔2周,重复每日皮下注射1次×1周,间隔2周,再重复每日皮下注射1次×1周,总共7周;④OVA致敏组(模型组);⑤OVA致敏及IL-25皮下注射组(IL-25干预致敏组);⑥OVA致敏及anti-IL-25注射组(anti-IL-25干预致敏组)。⑤⑥组在致敏过程中给予IL-25或anti-IL-25的方式同②③组。致敏期间观察比较小鼠的搔抓行为和皮肤表现,致敏结束24 h后由小鼠心脏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总IgE、IL-4、IL-5、IL-13等。取致敏部位的皮肤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实时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小鼠末次处理24 h后,IL-25干预致敏组的搔抓次数高于模型组,anti-IL-25干预致敏组的搔抓行为显著低于模型组;IL-25干预致敏组特应性皮炎表现、表皮增厚及真皮炎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重于模型组及anti-IL-25干预致敏组;IL-25干预致敏组血清IgE、IL-4、IL-5、IL-13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及anti-IL-25干预致敏组;IL-25干预致敏组CD4+T细胞在真皮层较anti-IL-25干预致敏组显著增多;IL-25干预致敏组的丝聚蛋白(filaggrin)及防御素β2(defensinβ2)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或anti-IL-25干预致敏组。结论:在OVA诱导的皮炎模型中,IL-25能够明显促进小鼠表皮屏障功能损害,加重OVA诱导的皮炎损害,拮抗IL-25可一定程度上缓解OVA诱导的皮炎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25 卵清蛋白 动物疾病模型
下载PDF
皮肤科医生对脂溢性皮炎的诊断观念及影响因素调查
6
作者 胡坚 钟灵芝 +2 位作者 邓宇轩 张建中 李厚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0-869,共10页
目的了解我国皮肤科医生对于脂溢性皮炎(SD)诊断的观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皮肤科医生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5个基本信息,6个SD诊断观念维度。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本调查共纳入61... 目的了解我国皮肤科医生对于脂溢性皮炎(SD)诊断的观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皮肤科医生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5个基本信息,6个SD诊断观念维度。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本调查共纳入615份有效问卷。问诊时45.20%的医生首选询问SD家族史,39.51%首选询问饮食习惯。90.24%的医生选择临床表现作为首要诊断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30岁的医生相比,30~39岁、40~49岁、≥50岁的医生选择临床表现的概率较高(P=0.018、0.001、0.013);与副主任医师相比,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选择临床表现的概率较低(P=0.003、0.039)。71.06%的医生对SD临床表现的首要认知为皮疹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23.58%的医生为伴有皮脂溢出。61.36%的医生选择真菌镜检作为第二顺位诊断依据,48.87%的医生选择皮肤镜表现作为第三顺位诊断依据。73.50%的医生认为SD需与银屑病鉴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博士和硕士学历的医生选择的概率高于本科学历的医生(P=0.030、0.014),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的医生选择的概率低于本科学历的医生(P=0.040)。12.85%的医生认为SD需与特应性皮炎(AD)鉴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西医科室医生选择的概率低于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室医生(P=0.035)。65.85%的医生因为按照SD治疗效果不明显而发现误诊。35.61%的医生对目前SD的诊断现状不满意,首要原因为诊断标准不明确(68.49%)。结论皮肤科医生大多数将临床表现,特别是皮疹发生部位作为SD的首要诊断依据,且认为SD皮疹表现不典型,最需与银屑病相鉴别。诊断标准不明确是我国皮肤科医生对SD诊断现状不满意的首要原因,SD的诊断标准仍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皮炎 诊断 观念 皮肤科医生
下载PDF
雄激素性秃发的分型和分级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一杰 周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2-566,共5页
雄激素性秃发是临床最常见的非瘢痕性秃发,多于青春期后发病,秃发常进行性加重,对患者的容貌和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该病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为毛囊微小化、毳毛和中间发比例增加。其秃发的部位、形态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模式性,通常可以分为... 雄激素性秃发是临床最常见的非瘢痕性秃发,多于青春期后发病,秃发常进行性加重,对患者的容貌和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该病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为毛囊微小化、毳毛和中间发比例增加。其秃发的部位、形态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模式性,通常可以分为男性型秃发和女性型秃发,但此两种分型方法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较多局限型。为了更好的判断秃发的严重程度及疗效,近年来又有多种分型和分级方法被提出和应用。该文回顾了临床常用的雄激素性秃发的分型和分级方法及研究进展,希望能为毛发临床诊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秃发 分型 分级 男性型秃发 女性型秃发
下载PDF
我国皮肤科医生的特应性皮炎用药选择情况分析
8
作者 胡宇晴 刘萍 +4 位作者 王雨馨 胡坚 于聪 李厚敏 张建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754,共7页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国皮肤科医生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用药选择倾向。方法线上向国内皮肤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我国皮肤科医生对AD的诊疗观念和治疗选择,采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2258名皮肤科...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国皮肤科医生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用药选择倾向。方法线上向国内皮肤科医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我国皮肤科医生对AD的诊疗观念和治疗选择,采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2258名皮肤科医生参与调查,轻中度AD最常用的药物为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66.96%)和口服抗组胺药物(74.49%);中重度AD最常用的治疗为系统使用复方甘草酸苷(66.78%)、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48.85%)和生物制剂(47.79%)。结论我国皮肤科医生对于AD治疗的选择各不相同,其治疗规范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治疗 皮肤科医生 用药选择
下载PDF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马晓蕾 孙青苗 +1 位作者 贾军 蔡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5-769,共5页
目的:了解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环境、饮食暴露因素与患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福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定量检测试剂盒(免疫捕获法)检测14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包括尘... 目的:了解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环境、饮食暴露因素与患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福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定量检测试剂盒(免疫捕获法)检测14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包括尘螨、艾蒿、上皮组合、霉菌组合、墙草组合、花粉组合、柳树、杨树8种)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包括鸡蛋、牛奶、虾、羊肉、牛肉、鲤鱼、螃蟹、小麦面粉8种),并将结果以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吸入物以霉菌组合的阳性率高,其中过敏性皮炎组60%,湿疹组43%,荨麻疹组46%,过敏性紫癜组71%。食入物以牛奶的阳性率高,过敏性皮炎组和湿疹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2%和56%,荨麻疹组以海鲜过敏阳性率较高,为34%。暴露因素和疾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过敏原IgE检测为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疾病 变应原 免疫球蛋白E 食物过敏 空气
下载PDF
散发性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37例回顾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金江 贾军 +7 位作者 丁晓岚 陈雪 孙青苗 徐健楠 薛晨红 杜娟 蔡林 张建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944,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散发性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感染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皮肤NTM感染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及药物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自2000年1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散发性皮肤NT... 目的:通过分析散发性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感染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皮肤NTM感染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及药物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自2000年1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散发性皮肤NTM感染患者,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鉴定及PCR扩增病损组织DNA分枝杆菌hsp65基因并鉴定。结果:共37例患者,30例为海分枝杆菌感染,6例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1例为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感染,PCR法较细菌培养更为敏感;21例有外伤史,21例有养鱼史或海产相关工作史,1例有美容手术史。海分枝杆菌感染皮疹多表现为结节和浸润性斑块,沿淋巴管播散常见,脓肿分枝杆菌感染临床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上常表现为感染性肉芽肿。海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多采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克拉霉素二联或三联治疗,治愈率90.00%;6例脓肿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散发性皮肤NTM感染以海分枝杆菌感染最常见,外伤(包括美容或手术)及鱼类或海产接触为常见诱因;组织病理改变无致病菌特异性,确诊需有病原学诊断依据。海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可选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克拉霉素中任两种联合治疗,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应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制定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皮肤疾病 细菌感染 病理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与舒敏保湿修复霜辅助治疗敏感性皮肤随机对照观察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娜 施为 +13 位作者 杨森 赖维 陶娟 陈周 李利 涂颖 肖志平 刘盛秀 谢小元 李延 王曦 张丹 潘然 何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5-738,共4页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辅助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95例敏感性皮肤受试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在皮损处外用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膏剂活性敷料)和薇诺娜舒敏保湿修...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辅助治疗敏感性皮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95例敏感性皮肤受试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在皮损处外用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膏剂活性敷料)和薇诺娜舒敏保湿修复霜,每天2次,连续28 d,并在治疗第7 d、14 d和28 d进行临床疗效评估、乳酸刺激试验、皮肤生理功能测试及安全性评估。结果:28 d时,观察组完全改善8例(17.02%),对照组完全改善5例(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时,乳酸刺激试验评分观察组(1.97±1.54)分较治疗前(5.12±0.89)分低,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8 d时评分(2.63±1.48)分,乳酸刺激试验刺痛开始时间观察组(6.25±2.05)min比治疗前(3.00±1.39)min晚,也较对照组(4.89±1.95)min晚(P<0.05)。观察28 d,观察组经表皮水分丢失(TWEL)(19.15±0.67)g/(cm^2·h)、表皮含水量(27.20±1.58)%及皮脂含量(93.60±2.14)μg/cm^2与对照组[TWEL(19.17±1.04)g/(cm^2.h),表皮含水量(27.61±2.68)%,皮脂含量[(94.2±1.4)μg/cm^2]结果相似(P>0.05),但比治疗前[TWEL(25.35±1.95)g/(cm^2·h),表皮含水量(22.50±1.50)%,皮脂含量(89.95±2.68)μg/cm^2]隋明显改善(P<0.05)。整个观察过程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2例出现刺激反应,不良反应比率为4.44%。结论: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能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提高皮肤的耐受性,缓解敏感性皮肤症状,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敏感性 护肤品 医学 透明质酸
下载PDF
分枝杆菌在北京水源环境中的分布:M.arupense国内首次报告 被引量:8
12
作者 蔡林 陈雪 +1 位作者 赵亭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北京水源中分枝杆菌的分布,应用表型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枝杆菌鉴定,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优缺点。方法:采集水源环境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通过生化反应对所有分离株进行鉴定,同时从培养菌落中提取分枝杆... 目的:研究北京水源中分枝杆菌的分布,应用表型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枝杆菌鉴定,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优缺点。方法:采集水源环境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通过生化反应对所有分离株进行鉴定,同时从培养菌落中提取分枝杆菌DNA,用PCR扩增65ku热休克蛋白基因,扩增产物分别应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BstEⅡ和HaeⅢ酶切,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PCR产物的测序分析。结果:从30份养鱼水中分离出35株分枝杆菌。①表型鉴定结果:RunyonⅠ群1株,可疑为海分枝杆菌;RunyonⅡ群7株,确定为戈登分枝杆菌或疑似戈登分枝杆菌;RunyonⅢ群9株,未鉴定到种;RunyonⅣ群18株,其中龟-偶发分枝杆菌复合群9株,其余9株未鉴定到种。②PCR-RFLP鉴定结果:戈登分枝杆菌8株,龟-偶发分枝杆菌复合群8株(包括M.peregrinum1株),疑似日内瓦分枝杆菌10株,其余9株未鉴定到种。③PCR产物测序鉴定:戈登分枝杆菌10株,M.arupense9株,偶发分枝杆菌7株,土分枝杆菌6株,不产色分枝杆菌1株,M.peregrinum1株,脓肿分枝杆菌1株。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广泛存在于养鱼水中,分枝杆菌采用65ku热休克蛋白基因PCR扩增配合测序鉴定较传统表型鉴定和PCR-RFLP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非结核 表型鉴定 M.arupense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皮肤白血病特异性皮损与病情演变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何焱玲 朱铁君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8-360,共3页
分析了皮肤白血病特异性皮损与病情的演变预后。选择24例皮肤白血病患者(10例皮肤白血病为特异性皮损,14例皮肤白血病为非特异性皮损)进行临床、病理、实验室和细胞免疫学分类等综合分析,将有特异性皮损的患者病情演变过程及预后转归与... 分析了皮肤白血病特异性皮损与病情的演变预后。选择24例皮肤白血病患者(10例皮肤白血病为特异性皮损,14例皮肤白血病为非特异性皮损)进行临床、病理、实验室和细胞免疫学分类等综合分析,将有特异性皮损的患者病情演变过程及预后转归与未发生特异性皮损的皮肤白血病患者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白血病患者发生特异性皮损,病情处于进展加重状态,预后较未发生特异性皮损的白血病患者差,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皮肤白血病患者出现特异性皮损提示病情加重,肿瘤在广泛转移,有迅速发展至死亡的危险,应及时有效治疗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白血病 特异性皮损 病情演变 预后
下载PDF
小剂量长波紫外线多次照射对人体皮肤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燕 刘玮 +4 位作者 马慧敏 顾伟杰 王毅侠 孟如松 陈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77-680,共4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对人体皮肤的累积效应。方法:以10名志愿者的臀部作为受试部位,共分为3个区域:阴性对照区域,不进行照射;小剂量照射区域和阳性对照区域分别进行UVA照射,每周照射3次,连续13周,共39次。其中小剂量照... 目的:研究小剂量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对人体皮肤的累积效应。方法:以10名志愿者的臀部作为受试部位,共分为3个区域:阴性对照区域,不进行照射;小剂量照射区域和阳性对照区域分别进行UVA照射,每周照射3次,连续13周,共39次。其中小剂量照射区域的累积剂量为50 J/cm^2;阳性对照区域的累积剂量为1 000J/cm^2。照射前后测定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pH值、皮肤颜色的L~*a~*b~*值和M、E值。取照射区皮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弹性纤维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皮、角质层厚度、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的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人类长寿基因SIRT1的蛋白表达产物在UVA照射后的变化。结果:小剂量照射区域角质层含水量有下降趋势,TEWL有增加趋势,L~*值下降、M、a~*、E值升高,pH值无明显变化。皮肤的角质层和表皮厚度增加,真皮中的胶原纤维细碎、淡染,弹性纤维片断化。MMP-1和SIRT1的表达增加。结论:小剂量UVA照射可以引起皮肤光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长波 光老化 皮肤 人类长寿基因SIRTI 基质金属蛋白酶-1
下载PDF
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蔡林 徐前喜 +5 位作者 陈雪 李厚敏 宋秋荷 张述华 张英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0,共1页
为评价2%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奥络)对细菌性皮肤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外用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并与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感染 皮肤 细菌性 夫西地酸
下载PDF
脓肿分枝杆菌性皮肤溃疡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雪 赵亭 +1 位作者 孙秋宁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9-340,共2页
报告1例院外散发的皮肤脓肿分枝杆菌病。患者女,52岁。左颞部慢性皮肤溃疡3年,常规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阴性,多种抗生素(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无效。皮损分枝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该分离株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耐... 报告1例院外散发的皮肤脓肿分枝杆菌病。患者女,52岁。左颞部慢性皮肤溃疡3年,常规细菌学和真菌学检查阴性,多种抗生素(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无效。皮损分枝杆菌培养及菌株鉴定为脓肿分枝杆菌,该分离株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耐药,对链霉素临界耐药。给予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及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后明显好转。提示在我国有院外散发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做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皮肤 脓肿分枝杆菌性 治疗
下载PDF
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皮肤感染 被引量:9
17
作者 蔡林 宋英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9-520,共2页
报告1例皮肤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男,42岁。左膝关节结节、斑块2年,逐渐增大。1个月前局部皮肤出现肿胀、破溃。皮肤科检查可见左膝关节有一7cm×5cm暗红色斑块,中心有脓性分泌物。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经鉴定为龟分枝... 报告1例皮肤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男,42岁。左膝关节结节、斑块2年,逐渐增大。1个月前局部皮肤出现肿胀、破溃。皮肤科检查可见左膝关节有一7cm×5cm暗红色斑块,中心有脓性分泌物。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经鉴定为龟分枝杆菌和偶发分枝杆菌。经抗分枝杆菌治疗,皮损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皮肤 龟分枝杆菌 偶发分枝杆菌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毛霉病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娟 李厚敏 +2 位作者 田珊 王晓艳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42-645,共4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毛霉病。患者男,57岁。右前臂埋置静脉套管针17d后局部出现红肿,迅速坏死并扩大。患者患2型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皮肤科检查示右前臂大片坏死区,上覆黑色焦痂及渗出。取黑痂及渗液行真菌镜检,镜下可见大量粗大、...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毛霉病。患者男,57岁。右前臂埋置静脉套管针17d后局部出现红肿,迅速坏死并扩大。患者患2型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皮肤科检查示右前臂大片坏死区,上覆黑色焦痂及渗出。取黑痂及渗液行真菌镜检,镜下可见大量粗大、无分隔、垂直分枝的菌丝,培养第2天即有棉花糖样菌落生长,初步诊断为皮肤毛霉病。皮损行组织病理检查,PAS染色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较多粗大、无分隔菌丝,确诊为皮肤毛霉病。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泵入、坏死组织清创术、术后外敷两性霉素B脂质体溶液及外用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患者伤口愈合良好,随访4个月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病 皮肤 原发性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下载PDF
皮肤白血病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林 杜娟 +2 位作者 何炎玲 张文娟 朱铁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6-187,共2页
患者,男性,22岁。1999年5月出现发热,经血液和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髓性白血病M5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2000年2月行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并顺利植活。移植后4个月患者发现前胸部出现紫红色结节、斑块,组织病理为“继发皮肤白血病”,... 患者,男性,22岁。1999年5月出现发热,经血液和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髓性白血病M5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2000年2月行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并顺利植活。移植后4个月患者发现前胸部出现紫红色结节、斑块,组织病理为“继发皮肤白血病”,骨髓穿刺和皮损免疫组化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M5型复发”。经10天化疗,患者皮损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白血病 病理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皮肤结核分枝杆菌不典型感染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林 赵亭 +1 位作者 丁北川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53-454,共2页
报告1例皮肤结核分枝杆菌不典型感染。患者女,35岁。因左前臂红色丘疹、斑块10年而就诊。患者左前臂可见暗红色略有浸润的斑块,无不适。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感染性肉芽肿”。对患者皮损进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报告1例皮肤结核分枝杆菌不典型感染。患者女,35岁。因左前臂红色丘疹、斑块10年而就诊。患者左前臂可见暗红色略有浸润的斑块,无不适。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感染性肉芽肿”。对患者皮损进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及PCR产物测序,证实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感染。经抗结核治疗,皮损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皮肤感染 分子生物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