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述与反思:伯明翰学派与文化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卓越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卓越 邹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共5页
邹赞(以下简称邹):黄老师,您好!您带领的科研团队近年来从事以伯明翰学派为中心的文化研究,并且取得了系列成果。我们知道,源起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思潮,经过理论的旅行来到中国大陆,并且已经发展为极... 邹赞(以下简称邹):黄老师,您好!您带领的科研团队近年来从事以伯明翰学派为中心的文化研究,并且取得了系列成果。我们知道,源起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思潮,经过理论的旅行来到中国大陆,并且已经发展为极具活力的理论资源。人们在梳理文化研究的学术发展史时,往往会追溯到伯明翰学派。现在大家对伯明翰学派耳熟能详,但是对该学派的学术谱系并不十分清楚,请您介绍一下伯明翰学派的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明翰学派 文化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生导师 伯明翰大学 科研团队 中国大陆 发展史
下载PDF
认同话语与文艺学学科反思 被引量:12
2
作者 曹卫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5,19-25,共8页
20 0 3年 11月 2日 ,本刊编辑部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美学学科反思”研讨会 ,与会学者就我国文艺学美学学科的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等进行了广泛讨论。本组关于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的论文即... 20 0 3年 11月 2日 ,本刊编辑部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美学学科反思”研讨会 ,与会学者就我国文艺学美学学科的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等进行了广泛讨论。本组关于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的论文即在会议讨论基础上编辑而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文艺学 学科反思 认同话语 比较文学 学科制度 精神科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公共领域 哲学思想
下载PDF
在消费文化面前文艺学何为?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春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7-52,共6页
文化成为消费品是现今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大众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文化现象正在成为社会主流文化。面对这样的文化状况 ,传统的文艺学、美学不应依然恪守原来的固有领域 ,而应将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视为与纯文学具有同等地位的... 文化成为消费品是现今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大众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文化现象正在成为社会主流文化。面对这样的文化状况 ,传统的文艺学、美学不应依然恪守原来的固有领域 ,而应将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视为与纯文学具有同等地位的研究对象 ,对这种新的文化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剖析和评价 ,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 ,批判其负面作用。这样做既能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 消费文化
下载PDF
铸就文艺研究的精神之鼎——试论文艺美学的精神建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陶水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4,共12页
美学(Asthetik)原本是近代德国学者提出的一门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人文学科。中国现代美学深受西方美学尤其是德国美学的影响,西方美学进入中国后,其感性学的学科名称被中国文化改写为"美学",同时激活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使... 美学(Asthetik)原本是近代德国学者提出的一门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人文学科。中国现代美学深受西方美学尤其是德国美学的影响,西方美学进入中国后,其感性学的学科名称被中国文化改写为"美学",同时激活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使得中国现代美学成为开启中国现代性的文化工程并具有深厚的精神维度。其中,文艺美学是中国现当代美学中最有成就、最注重艺术审美精神建构的学术领域。文章在简要梳理中国古代精神文化传统、中华诗兴美学精神史、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精神建构历程的基础上,对"美学精神"尤其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外延和实质作了初步探讨。同时提出,文艺美学、中华诗兴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研究三者相互涵摄,内在贯通。文章进而阐述了文艺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相互建构的学术路径,以期推动文艺美学和中华美学精神研究的深入,推动文艺美学研究从知识论研究向艺术精神价值建构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中华诗兴美学 美学精神(审美精神) 中华美学精神
下载PDF
走向后现代的文艺学——兼谈当代西方的几本文艺学教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太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2-56,共5页
后现代精神是当前的文艺学研究亟需的一种思路。后现代在这里指怀疑和反对作为现代观念的本质主义、历史主义和普遍主义的一种思想状态。对当代中国的文艺学研究来说,尤其是对大学制度化的文艺学研究和教学来说,从根本性的思想反思的角... 后现代精神是当前的文艺学研究亟需的一种思路。后现代在这里指怀疑和反对作为现代观念的本质主义、历史主义和普遍主义的一种思想状态。对当代中国的文艺学研究来说,尤其是对大学制度化的文艺学研究和教学来说,从根本性的思想反思的角度上提倡后现代的文艺学显得尤其重要。这至少涉及到本质的语境化和多元化、理论的文本化和历史化、理论的批评化、文本的扩张和标准的内向性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后现代文艺学只是一种大概的思路,一种思想或精神状态,一种开放的理论和实践空间,它决不是一种理论体系。提倡后现代的文艺学,有利于改变我们僵化的知识结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艺学 怀疑 本质主义 语境化 文本 批评实践
下载PDF
谈谈中国文艺思想史研究的“综合性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春青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50,共6页
中国文艺思想史的研究应该而且有必要采用"综合性视角",原因有三:其一,中国古人在如何看待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上有着某种整体性视野,这一视野自然而然地渗透于古人方方面面的言说之中,因而经、史、子、集各种文类在精神旨趣... 中国文艺思想史的研究应该而且有必要采用"综合性视角",原因有三:其一,中国古人在如何看待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上有着某种整体性视野,这一视野自然而然地渗透于古人方方面面的言说之中,因而经、史、子、集各种文类在精神旨趣上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从"整体关联性"角度来审视古代文艺思想的发展演变。其二,中国古代文艺思想有别于西方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之点是对于"原理"或"本质"、"规律"兴趣不大,总是关注具体现象,因而特别注意各种文艺现象的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动态性角度来审视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其三,古人有所言说往往都基于某种意识形态的或者政治的诉求(尽管常常是很隐晦的),都是适应着特定社会需求而出现的,故而从"功能性"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就具有了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思想史 综合性视角 整体关联性 动态性 功能性
下载PDF
翻译对中国新诗产生和发展的作用——以卞之琳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太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8,共8页
卞之琳认为新文学(包括"新诗")在产生的过程中,外来影响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西方诗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主要通过翻译来实现。在"格律体"、"半格律体"和"自由体"三种翻译方式中,... 卞之琳认为新文学(包括"新诗")在产生的过程中,外来影响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西方诗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主要通过翻译来实现。在"格律体"、"半格律体"和"自由体"三种翻译方式中,卞之琳最为看重"格律体"。他提倡格律诗的理论,并在写作和翻译实践中实行自己的理论。卞之琳对外国诗的翻译和研究,经由他自己的写作和理论,促进了中国新诗在格律化方面的探索。通过卞之琳这一个案研究表明,尽管新诗的发生和发展确实受到了外国诗的影响,但新诗也仍然是中国的东西,中国文化现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新诗 格律体 半格律体
下载PDF
文艺美学研究之泛化与深化——张利群《文艺制度论》印象
8
作者 李珺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4期32-34,共3页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文艺学研究出现了泛化趋向。这种泛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文艺学向其他学科领域挺进,二是被其他学科所渗透,换言之,即采用其他学科的视点与方法论来透视文艺学自身的新问题。这两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研究对象的边...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文艺学研究出现了泛化趋向。这种泛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文艺学向其他学科领域挺进,二是被其他学科所渗透,换言之,即采用其他学科的视点与方法论来透视文艺学自身的新问题。这两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研究对象的边缘性选题与研究成果的边缘式呈现。泛化是深化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制度 美学研究 文艺学研究 印象 利群 80年代后期 其他学科 方法论
下载PDF
通向社会主体性美学--黄药眠对当今文艺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9
作者 王一川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2期101-111,I0003,I0004,共13页
理解黄药眠美学思想,首先需要把握其革命美学家和革命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其次需要看到他面对朱光潜美学和胡风美学的双重挑战。由此理解前提去看,他在20世纪40至50年代的美学思想中呈现出唯物的和人民的、客观的和主体的、政治的和艺术... 理解黄药眠美学思想,首先需要把握其革命美学家和革命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其次需要看到他面对朱光潜美学和胡风美学的双重挑战。由此理解前提去看,他在20世纪40至50年代的美学思想中呈现出唯物的和人民的、客观的和主体的、政治的和艺术的、社会的而非个人的等成分,具有社会主体性美学的鲜明特点。当前需要在新的语境下从中引申出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眠美学思想 双重革命身份 双重美学挑战 社会主体性美学
下载PDF
新时代、新问题与文论教学新思路——第二届“文艺学新问题与文论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周梦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9-73,共5页
文艺学发展至今,有两个重要问题不容忽视。其一,今日之“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式微”,那么应如何激发文学理论的创造性,以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其二,今日之文论教学常常与实践脱节而流于理论空谈,那么在教学环节如何立足实践... 文艺学发展至今,有两个重要问题不容忽视。其一,今日之“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式微”,那么应如何激发文学理论的创造性,以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其二,今日之文论教学常常与实践脱节而流于理论空谈,那么在教学环节如何立足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环节 文艺学 学术研讨会 综述 世界范围 文学
下载PDF
“形式”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学界形式主义文论研究之反思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春青 袁晶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1,16,共8页
本世纪初至今,国内学者对形式主义文论的研究在继承和扬弃上世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呈现出了全面性、开放性和本土化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包括具体理论问题的探讨,学术史脉络的梳理,理论的传播、接受与影响研究,比较研究以及运用理论进行批... 本世纪初至今,国内学者对形式主义文论的研究在继承和扬弃上世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呈现出了全面性、开放性和本土化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包括具体理论问题的探讨,学术史脉络的梳理,理论的传播、接受与影响研究,比较研究以及运用理论进行批评实践的案例几个方面;研究方法、内容、视角和立场日益多样化,理论前沿的译介和探讨基本能与国外学术发展保持同步;且注重以比较诗学的视野关注西方文学的形式研究,进而反观中国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传统,以拓宽旧的视野,启迪新的方法,力求对本土文论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形式主义 新批评 结构主义
下载PDF
狂欢理论与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研究 被引量:74
12
作者 陆道夫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27,154,共8页
作为一种文化模式 ,狂欢节至今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大众文化 ,从好莱坞电影、通俗期刊、电视搞笑肥皂剧、摇滚音乐等等之中都不难发现这种文化的影子。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精髓就在于其狂欢精神的体现 ,亦即狂欢节的全民性、仪式性、平等性和... 作为一种文化模式 ,狂欢节至今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大众文化 ,从好莱坞电影、通俗期刊、电视搞笑肥皂剧、摇滚音乐等等之中都不难发现这种文化的影子。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精髓就在于其狂欢精神的体现 ,亦即狂欢节的全民性、仪式性、平等性和颠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节 狂欢理论 大众文化 摔跤比赛
下载PDF
乡间与庙堂之争——从歌剧《白毛女》的文本生产看解放区文艺的一种创作路径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滟波 刘光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30-35,59,共7页
歌剧《白毛女》的文本生产经历了民间奇闻传说—现代革命故事—个人化的小说改写—集体创作的歌剧四个阶段。在文本生产的过程中,原先处于自在自为状态的民间口头叙述是丰富的、多样的、杂草丛生的,在进入到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国家文学... 歌剧《白毛女》的文本生产经历了民间奇闻传说—现代革命故事—个人化的小说改写—集体创作的歌剧四个阶段。在文本生产的过程中,原先处于自在自为状态的民间口头叙述是丰富的、多样的、杂草丛生的,在进入到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国家文学生产之前,民间文学形态已经经历了一个民众/个人"去除杂草"的过程。正源于这种剔除,民间文化形态才会与官方意志达成默契、交融,进而进入延安文艺"把关人"的视野中,最终将其确立为重点建设的文艺项目进行集体创作,成为了解放区文艺的一种创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白毛女》 文本生产 口头传播 民间文学形态 集体创作 解放区文艺
下载PDF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陆道夫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是他在欧洲许多理论大家的理论资源基础上,根据他自己对大众文化的迷恋、参与和体验,以及他对诸多大众文化文本的提炼、分析和解读而得出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理论。他运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方法和文本理论,建... 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是他在欧洲许多理论大家的理论资源基础上,根据他自己对大众文化的迷恋、参与和体验,以及他对诸多大众文化文本的提炼、分析和解读而得出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理论。他运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方法和文本理论,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大众文化文本,并分析了大众文本阅读的愉悦和快乐;他借用布迪厄“趣味差异”的理论和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考察了不同于中产阶级审美趣味的大众审美趣味和快感、狂欢的审美体验;他在斯图尔特·霍的编码/解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电视文化理论和受众意义再生产的主张;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则为他的“文化抵抗”说提供了直接的理论灵感和理论资源。在为数不多的有关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菲斯克 大众文化 理论研究 述评 大众文本 文化理论 美国
下载PDF
与影视共舞的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文学——兼论京味文学第四波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一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89-94,107,共7页
本文拟以北京文学为个案考察 2 0世纪 90年代文学与媒介的关系。认为以 2 0世纪 90年代初北京三部电视剧为转折点 ,影视媒介的兴起予以文学以深远影响。这具体表现在 ,文学借影视而复苏、促进艺术潮转向、实现自我重构 ,同时还促成京味... 本文拟以北京文学为个案考察 2 0世纪 90年代文学与媒介的关系。认为以 2 0世纪 90年代初北京三部电视剧为转折点 ,影视媒介的兴起予以文学以深远影响。这具体表现在 ,文学借影视而复苏、促进艺术潮转向、实现自我重构 ,同时还促成京味文学第四波。这一个案研究证明 ,媒介的变化必然地影响文学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电视剧 王朔 京味文学 文学 媒介 20世纪90年代 北京文学
下载PDF
文学经典与文化研究的身份政治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太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9-57,共9页
在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关系的论争中,文学经典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力图通过文化研究中颇有代表性的萨义德的后殖民批评中处理诗歌经典的例子,说明诗歌(文学)的复杂性与多义性在文化研究中如何被忽视的问题,并藉此提倡一种能够超越单一... 在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关系的论争中,文学经典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力图通过文化研究中颇有代表性的萨义德的后殖民批评中处理诗歌经典的例子,说明诗歌(文学)的复杂性与多义性在文化研究中如何被忽视的问题,并藉此提倡一种能够超越单一的身份政治研究的开放的文学研究立场。开放的文学研究主张,在体认和理解文学(经典)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义性的基础上,关注文学在文化整体中的地位及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文化研究 萨义德 后殖民批评
下载PDF
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特质论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陆道夫 《学术论坛》 2003年第6期139-145,共7页
上世纪60年代形成的伯明翰学派开创了文化研究的一代新风,对当代西方学术界乃至整个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式。虽然伯明翰学派成员繁多,理论庞杂,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但其研究目标和... 上世纪60年代形成的伯明翰学派开创了文化研究的一代新风,对当代西方学术界乃至整个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式。虽然伯明翰学派成员繁多,理论庞杂,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但其研究目标和理论旨趣却是基本一致的。他们关注日常生活的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批判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压迫性、虚伪性和欺骗性,积极建构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和批判性的大众文化消费群体,并以此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研究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明翰学派 文化 文化研究 大众文化 大众传媒
下载PDF
论文化诗学的研究路向——从古今《诗经》研究中的某些问题说开去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春青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07-115,共9页
文化诗学是一种跨学科、跨文本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它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重建文化语境;二是尊重研究对象固有的互文本关系;三是将文本、体验、文化语境三个研究层面联为一体。这些基本原则可以在先秦两汉《诗经》功能演变与儒家诗学生... 文化诗学是一种跨学科、跨文本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它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重建文化语境;二是尊重研究对象固有的互文本关系;三是将文本、体验、文化语境三个研究层面联为一体。这些基本原则可以在先秦两汉《诗经》功能演变与儒家诗学生成轨迹之若干问题的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说明和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诗学 文化语境 文本 体验
下载PDF
今日文艺美学的限度与开放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一川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6期4-8,共5页
关键词 文艺美学 开放 中国学者 前苏联 莫斯科 美学家 庸俗化 学科
下载PDF
通向中华型传统引导的现代文艺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一川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3期17-28,I0002,共13页
从中国式现代化考察中国文艺,可以见出中华型传统的引导地位,相应的,中国现代文艺也应被视为中华型传统引导的现代文艺。中国现代文艺在发生学上属于一种内源和外流交汇而更生的也即以内化外的现代文艺,同时在实质上属于一种溯源开新的... 从中国式现代化考察中国文艺,可以见出中华型传统的引导地位,相应的,中国现代文艺也应被视为中华型传统引导的现代文艺。中国现代文艺在发生学上属于一种内源和外流交汇而更生的也即以内化外的现代文艺,同时在实质上属于一种溯源开新的现代文艺,这可以从中国文艺的现代Ⅰ、现代Ⅱ和现代Ⅲ分期中清楚地见出。中华型传统在中国现代文艺的多条路径中有着不同呈现。确立中华型传统的意义在于为指向未来的中国现代文艺找到新的灵魂性引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型传统引导 溯源开新 灵魂性引导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