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及周边地区猛禽血液寄生虫的感染率与多样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田雨竹 张慧 +1 位作者 董路 张亚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6-340,共5页
利用分子检测方法对2014—2015年北京及周边地区3目20种126只猛禽血液寄生虫的感染率和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对猛禽血液寄生虫线粒体Cyt b基因的测序和系统发生分析,发现猛禽血液寄生虫的感染率较低(7.94%)。通过与Mal Avi数据库比对,... 利用分子检测方法对2014—2015年北京及周边地区3目20种126只猛禽血液寄生虫的感染率和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对猛禽血液寄生虫线粒体Cyt b基因的测序和系统发生分析,发现猛禽血液寄生虫的感染率较低(7.94%)。通过与Mal Avi数据库比对,共鉴定了7个谱系支,其中3个为新发现的血液变形虫属Haemoproteus谱系支,2个为首次在鸮形目Strigiformes中发现的谱系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禽 血液寄生虫 感染率 CYT B基因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气象因子对中国沙棘亚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明博 熊友才 +5 位作者 王红芳 巫晓华 薛泽冰 牟硕 刘志才 葛剑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甘肃省东部地区8个中国沙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以及气象因子对它们的影响.共调查了8个居群的240个个体,利用11条引物扩增出165条带.扩增范围集中在300~1500bp,其中157个位点表现为多态,占95.7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甘肃省东部地区8个中国沙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以及气象因子对它们的影响.共调查了8个居群的240个个体,利用11条引物扩增出165条带.扩增范围集中在300~1500bp,其中157个位点表现为多态,占95.76%,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居群内遗传分化程度高,76.5%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418,居群间基因流为1.5675.说明保护沙棘种群的遗传资源应优先考虑种群内个体.经Mantel检验发现,8个居群的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显著相关(r=0.65,P=0.002).对气象因子与遗传多样性所作的回归分析显示,中国沙棘开花期间的风速与其遗传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开花期风速和地理距离是沙棘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气象因子 遗传多样性 ISSR标记
下载PDF
北京地区均翅亚目昆虫的生态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新宇 刘阳 +3 位作者 王辰 赵蕾 郭冬生 刘定震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6-430,共5页
调查发现北京地区现分布蜻蜓目均翅亚目昆虫 3科 1 0种 ,其中科的蓝纹与二色异痣为优势种 ,分布最为广泛 ,通过主成分分析 ,湿地内的浮水层植物盖度、挺水层植物盖度、周围植被盖度及沉水层植物盖度是影响它们分布的最主要生态因... 调查发现北京地区现分布蜻蜓目均翅亚目昆虫 3科 1 0种 ,其中科的蓝纹与二色异痣为优势种 ,分布最为广泛 ,通过主成分分析 ,湿地内的浮水层植物盖度、挺水层植物盖度、周围植被盖度及沉水层植物盖度是影响它们分布的最主要生态因子 ,各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 3 0 49,2 4 1 4,1 7 45和1 5 2 6%。色科黑色和透顶单脉色主要分布于北京西南部地区及北部山区水流较快、水体较浅、污染度较小的水域。长叶异痣、七条和白扇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水库湖泊的边缘地带 ,数量相对较少。烟翅绿色、红痣绿色及白狭扇仅在山区发现 ,分布范围较为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均翅亚目 昆虫 生态分布 蜻蜓目
下载PDF
江苏通州棉田捕食性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历史动态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增祥 杨燕涛 +7 位作者 李典谟 吴子江 薛智华 张治 王东华 张建明 丁岩钦 徐汝梅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5-690,共6页
农业生态系统中天敌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作者对江苏通州市1970's后期到1980's前期和近年(2003~2004)棉田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作了比较研究.调查表明,1970's后期到1980's前期... 农业生态系统中天敌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是当前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作者对江苏通州市1970's后期到1980's前期和近年(2003~2004)棉田中捕食性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作了比较研究.调查表明,1970's后期到1980's前期,通州市棉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的主要优势种维持在10余种.2003~2004年,在同一区域,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棉田的天敌物种多样性锐减,仅有龟纹瓢虫、草间小黑蛛等少数几类天敌.对棉田天敌的物种多样性锐减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天敌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北京市门头沟区野生药用植物区系及药用功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丽华 丁沫冲 刘全儒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255-1260,共6页
目的 摸清北京市门头沟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的具体情况,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样地法对野生药用植物展开实地调查,从种类构成、生活型组成、分布区类型、群落垂直结构、药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样地调... 目的 摸清北京市门头沟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的具体情况,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样地法对野生药用植物展开实地调查,从种类构成、生活型组成、分布区类型、群落垂直结构、药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样地调查显示门头沟区野生药用维管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44科76属92种,被子植物占95.6%;种子植物属可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温带属占所有属(世界分布除外) 58.73%,具有一定的热带成分特征,但特有类型少;生活型多样,草本植物占79.55%,木本植物群落分层明显;药用功能以清热为主,占总种数25.27%,其他各药用功能比例相近。结论 样地调查共发现门头沟区野生药用维管植物有92种,以温带分布为主,草本植物占优势,药用植物功效以清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门头沟区 野生药用植物 区系分析 群落垂直结构 药用功能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类胡萝卜素着色的鸟类羽色多样性形成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薛泊宁 张雁云 董路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3-854,共12页
人们对动物体色的研究由来已久。作为一类让生物呈现出多变色彩的重要色素,类胡萝卜素可以在鸟类的羽毛、鸟喙和皮肤等体表组织中沉积,产生红、橙、黄、粉、紫等颜色。类胡萝卜素不能在鸟类体内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进而在体内完成吸收... 人们对动物体色的研究由来已久。作为一类让生物呈现出多变色彩的重要色素,类胡萝卜素可以在鸟类的羽毛、鸟喙和皮肤等体表组织中沉积,产生红、橙、黄、粉、紫等颜色。类胡萝卜素不能在鸟类体内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进而在体内完成吸收、运输、代谢和沉积等一系列过程,才能用于羽毛着色。与类胡萝卜素着色相关的生理及遗传调控机制一直备受关注,BCO2、SCARB1和CYP2J19等影响类胡萝卜素在鸟类羽毛中着色的关键基因,推动了对羽色遗传调控机制的深入认识。本文介绍了鸟类可利用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综述了类胡萝卜素着色相关的生理过程以及调控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旨在增加对鸟类羽毛中类胡萝卜素着色过程和相关遗传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羽色 CYP2J19 BCO2 SCARB1 代谢
原文传递
环境丰容对圈养黑猩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6
7
作者 李华 潘文婧 +3 位作者 刘东强 宋庆发 张立 袁志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0-414,共5页
通过对北京动物园2只黑猩猩的笼舍进行丰容处理,持续观察并记录丰容前后动物的各种行为,试图探索环境丰容对圈养黑猩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实施环境丰容后黑猩猩的行为变化明显:异常行为和刻板行为减少;一般行为没有显著变化,活动量增... 通过对北京动物园2只黑猩猩的笼舍进行丰容处理,持续观察并记录丰容前后动物的各种行为,试图探索环境丰容对圈养黑猩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实施环境丰容后黑猩猩的行为变化明显:异常行为和刻板行为减少;一般行为没有显著变化,活动量增加;拥有了更多的探究机会,且相应的探究行为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丰容 黑猩猩 行为 圈养动物
下载PDF
单只轮虫DNA提取及其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部分序列测定 被引量:20
8
作者 董云伟 牛翠娟 +2 位作者 鲍蕾 李庆芬 黄晨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83,共3页
通过调整试剂剂量及实验条件与步骤 ,利用WizardTM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可以稳定、快捷地提取单只轮虫的DNA。以提取的DNA为模板 ,利用COⅠ通用引物 ,扩增并测定了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 florus)COⅠ部分基因的序列。与褶皱臂... 通过调整试剂剂量及实验条件与步骤 ,利用WizardTM基因组DNA纯化试剂盒可以稳定、快捷地提取单只轮虫的DNA。以提取的DNA为模板 ,利用COⅠ通用引物 ,扩增并测定了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 florus)COⅠ部分基因的序列。与褶皱臂尾轮虫 (B plicatilis)COⅠ基因序列比较结果表明 ,此片断确为轮虫COⅠ基因片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只轮虫 DNA 提取 COI基因片段 细胞色素C 氧化酶
下载PDF
白冠长尾雉育雏期的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45
9
作者 徐基良 张晓辉 +1 位作者 张正旺 郑光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1-476,共6页
20 0 1年 4~ 8月 ,在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reevesii)育雏期的栖息地进行了调查。野外共遇见 2 4个不同的家族群 ,平均大小为 (2 96± 0 35 )只。白冠长尾雉的家族群主要在针阔混交林中活动 ,这些... 20 0 1年 4~ 8月 ,在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reevesii)育雏期的栖息地进行了调查。野外共遇见 2 4个不同的家族群 ,平均大小为 (2 96± 0 35 )只。白冠长尾雉的家族群主要在针阔混交林中活动 ,这些地方的坡向以东南方向居多、坡度较缓而坡位靠下 ,与林缘的距离大于 6 0m而与水源的距离通常小于 30m。逐步判别分析的结果表明 ,与林缘的距离、乔木胸径、灌木盖度、草本植物的种类和高度等是影响白冠长尾雉家族群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 ;植被结构 ,尤其是草本植物的特征 ,是影响家族群栖息地选择的主要方面。建议在对白冠长尾雉采取保护措施时 ,从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隐蔽条件入手。注意保护现存栖息地 ,在育雏期保护好草本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群 白冠长尾雉 育雏期 栖息地选择
下载PDF
黄芪和酸应激对中华鳖幼鳖血清补体C_3和C_4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显青 牛翠娟 孙儒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首次探讨了黄芪和酸应激对中华鳖 (Pelodiscussinensis)幼鳖血清补体C3 和C4 含量的影响。实验设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在饵料中按 5 %添加黄芪原料粉。持续饲喂中华鳖幼鳖 4周后取一半样 ,其余作酸处理 2 4h后再取样 ,测定补体C3 和C4... 首次探讨了黄芪和酸应激对中华鳖 (Pelodiscussinensis)幼鳖血清补体C3 和C4 含量的影响。实验设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在饵料中按 5 %添加黄芪原料粉。持续饲喂中华鳖幼鳖 4周后取一半样 ,其余作酸处理 2 4h后再取样 ,测定补体C3 和C4 的含量。结果表明 ,黄芪对补体C3 和C4 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酸应激可导致血清补体C3 和C4 的含量下降 ,而黄芪能抵抗酸应激所致的下降。提示黄芪具有抗酸应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酸应激 中华鳖 幼鳖 血清补体C3 补体C4 抵抗力
下载PDF
达乌尔黄鼠冷暴露、冬眠及激醒时的外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小团 李庆芬 +1 位作者 黄晨西 孙儒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2-507,共6页
探讨了达乌尔黄鼠在冷暴露、冬眠及激醒时的外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和激素代谢。达乌尔黄鼠在非冬眠季节 ( 7~ 8月 )冷暴露 ( 4℃± 2℃ ) 1天 ,导致血清T3和T4浓度迅速增加 ,T3/T4不变 ;经 4周冷驯化后 ,T3维持在高水平上 ,T4降低... 探讨了达乌尔黄鼠在冷暴露、冬眠及激醒时的外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和激素代谢。达乌尔黄鼠在非冬眠季节 ( 7~ 8月 )冷暴露 ( 4℃± 2℃ ) 1天 ,导致血清T3和T4浓度迅速增加 ,T3/T4不变 ;经 4周冷驯化后 ,T3维持在高水平上 ,T4降低 ,T3/T4增加 ,外周组织中的T4脱碘酶活性升高。表明冬眠动物与非冬眠动物的甲状腺机能及其激素代谢的冷适应性调节一致。在冬眠季 ( 12~ 1月 )的冬眠和激醒过程中 ,外周组织的T4脱碘酶活性、血清T3和T4水平比常温达乌尔黄鼠的高 ,显著高于夏季的水平 ,T3/T4不变。表明达乌尔黄鼠甲状腺机能及其激素水平存在季节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冷暴露 甲状腺素 T4 三碘甲腺原氨酸 T3 T45′-脱碘酶 冬眠 激醒
下载PDF
长爪沙鼠冷驯化中褐色脂肪组织产热活性及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庆芬 刘小团 +2 位作者 黄晨西 孙儒泳 林其谁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8-393,共6页
长爪沙鼠暴露于冷环境 (4± 2℃ ) 1天至 4周的过程中 ,褐色脂肪组织 (BAT)线粒体的GTP结合能力逐渐增加 ,3周达到最大值 ;解偶联蛋白 (UCP)基因表达只有一种 ,分子量为 1 5kb ,并在冷暴露一天时明显上调 ,一周时达到高峰 ;BAT的T4 ... 长爪沙鼠暴露于冷环境 (4± 2℃ ) 1天至 4周的过程中 ,褐色脂肪组织 (BAT)线粒体的GTP结合能力逐渐增加 ,3周达到最大值 ;解偶联蛋白 (UCP)基因表达只有一种 ,分子量为 1 5kb ,并在冷暴露一天时明显上调 ,一周时达到高峰 ;BAT的T4 5′ 脱碘酶活力也逐渐增加。表明UCPmRNA上调对BAT合成新的UCP是必需的 ,T4 5′ 脱碘酶的激活对BAT的产热和增生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 线粒体GTP结合 甲状腺素5'
下载PDF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人工授精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雁云 郑光美 +3 位作者 常崇艳 陈晓端 郝如 王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不同年龄黄腹角雉的射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3-8岁为其繁殖壮年期;同一年龄的黄腹角雉在繁殖的不同时期,射精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笼养下黄腹角雉的精子生成的高峰时期.从保证角雉安全和获取更多的精子等... 不同年龄黄腹角雉的射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3-8岁为其繁殖壮年期;同一年龄的黄腹角雉在繁殖的不同时期,射精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笼养下黄腹角雉的精子生成的高峰时期.从保证角雉安全和获取更多的精子等方面考虑,较为适宜的采精频率为1次·(3d)-1.利用稀释的精液和用原精液输精,黄腹角雉卵的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黄腹角雉精子在雌体内的最长贮存时间为23d.通过对黄腹角雉产精的特点以及对精液的系统分析后,所建立的人工授精技术使卵受精率可达85%以上,解决了长期笼养下的黄腹角雉卵受精率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腹角雉 人工授精 射精量 受精率 采精频率 贮存时间
下载PDF
冬季白马鸡群体夜栖地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贾非 王楠 郑光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20 0 3年 1~ 4月 ,对分布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著杰寺周围的白马鸡 (Crossoptiloncrossoptilon)群体的夜栖地特征进行了分析。随机跟踪黄昏时发现的白马鸡群体直至其上树夜栖来确定夜栖地的位置。通过系统取样的样线法调查整... 20 0 3年 1~ 4月 ,对分布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著杰寺周围的白马鸡 (Crossoptiloncrossoptilon)群体的夜栖地特征进行了分析。随机跟踪黄昏时发现的白马鸡群体直至其上树夜栖来确定夜栖地的位置。通过系统取样的样线法调查整个研究区域环境变量的特征。共获得 1 72个 2 0 0m×2 0 0m的栅格 ,栅格中有夜栖地出现的定义为活动栅格 (37个 ) ,赋值为 1 ;反之为非活动栅格 (1 35个 ) ,赋值为 0。通过逻辑斯蒂回归建立白马鸡群体夜栖地选择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Ln[P/(1 -P) ]=- 3 938+0 0 83×坡度 +0 0 37×乔木盖度 +0 1 1 6×乔木高度 - 0 0 0 3×草本盖度 (P为白马鸡群体夜栖地的出现概率 )。模型表明坡度、乔木盖度、乔木高度和草本盖度显著影响白马鸡群体的夜栖地选择。白马鸡群体的夜栖地选择与坡度、乔木盖度和乔木高度正相关 ,与草本盖度负相关。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鸡 群体 夜栖地 逻辑斯蒂回归 模型
下载PDF
秦岭大熊猫冬春季节对巴山木竹竹林生长指标的选择 被引量:15
15
作者 高新宇 刘阳 +1 位作者 刘定震 魏辅文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2,共6页
2004~2005年冬季的12月、1月和春季的4月、5月,在秦岭山系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就大熊猫对构成其主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巴山木竹竹林的选择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在冬季,大熊猫栖息地多为幼竹与死竹比例基本持平、密度稳定的巴山... 2004~2005年冬季的12月、1月和春季的4月、5月,在秦岭山系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就大熊猫对构成其主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巴山木竹竹林的选择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在冬季,大熊猫栖息地多为幼竹与死竹比例基本持平、密度稳定的巴山木竹竹林,主要取食老竹;在春季,大熊猫更偏好选择竹子密度和盖度略低、竹子粗壮高大、幼竹与竹笋比例高的竹林活动,主要取食幼竹。大熊猫春季栖息地幼竹比例通常高过死竹比例,竹林密度处于增长期。竹林进入发笋期后,稀疏、高大的竹林下的粗大竹笋成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秦岭 巴山木竹 生境选择
下载PDF
鸟类群落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6
作者 崔鹏 邓文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鸟类群落的研究一直是鸟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群落的组成结构、集团结构、生态位与种间关系、动态与演替、群落与栖息地关系以及城市化对鸟类群落影响。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动态与演替以及群落与栖息... 鸟类群落的研究一直是鸟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群落的组成结构、集团结构、生态位与种间关系、动态与演替、群落与栖息地关系以及城市化对鸟类群落影响。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动态与演替以及群落与栖息地关系的研究是过去20年间的研究热点,但有关城市化对鸟类群落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以期促进我国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组成结构 集团 生态位与种间关系 栖息地 动态与演替 城市化
下载PDF
黑嘴鸥巢址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江红星 楚国忠 +4 位作者 侯韵秋 钱法文 王会 张国钢 郑光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利用Arcview GIS对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2007年黑嘴鸥的巢址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江苏盐城沿海黑嘴鸥种群数量维持在1000只左右,多年平均为954只±161.26只,但由于滩涂围垦和开发,其营巢地主要集中在核心区,... 利用Arcview GIS对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2007年黑嘴鸥的巢址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江苏盐城沿海黑嘴鸥种群数量维持在1000只左右,多年平均为954只±161.26只,但由于滩涂围垦和开发,其营巢地主要集中在核心区,种群数量占整个种群数量的85.24%±7.00%。地点尺度上,中路港巢区的多年平均面积为153.19hm2±112.09hm2,三里闸巢区的多年平均面积为62.60hm2±66.41hm2;两个巢区的质心总体上均向东南方向偏移,中路港巢区与潮沟大泗洋子距离以及三里闸巢区与潮沟大流水距离均呈现减小趋势;但同一巢区不同年份的重叠面积、密度和质心均不尽相同。影响黑嘴鸥巢区时空变化的因素包括年际间降雨量、潮水的入侵、植被演替等自然因素,同时还包括无序开发利用滩涂生物资源、拾捡鸟蛋、人为改变滩涂水动力等人为因素。鉴于此,提出了江苏盐城沿海黑嘴鸥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嘴鸥 巢址 时空变化 江苏盐城
下载PDF
三种马鸡的核型及染色体G-带带型 被引量:14
18
作者 石兴娣 张正旺 刘凌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0-284,T001,T002,共7页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NaOH显带的方法制备了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的核型与染色体G 带带型。结果表明 :3种马鸡的核型基本相同 ,2n =82 ,有 7对大染色体 ,其余为微小染色体 ;Z染色体为第 4对大染色体 ,W染色体的长度介于第 6、 7...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NaOH显带的方法制备了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的核型与染色体G 带带型。结果表明 :3种马鸡的核型基本相同 ,2n =82 ,有 7对大染色体 ,其余为微小染色体 ;Z染色体为第 4对大染色体 ,W染色体的长度介于第 6、 7对大染色体之间 ;除第 1对大染色体为m型、Z染色体为sm型外 ,其余的染色体均为t型。 3种马鸡染色体G 带带型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 ,7对大染色体中 ,有 6对大染色体的G 带带型有差异。利用数值分类学方法计算 3种马鸡G 带带型的相似性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蓝马鸡与褐马鸡亲缘关系较近 ,二者与白马鸡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鸡属 核型 G-带带型 亲缘关系 聚类分析 染色体
下载PDF
雄性布氏田鼠对不同熟悉程度和动情状态下雌鼠气味的辨别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立 孙儒泳 房继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4,共8页
通过雄性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对配偶和陌生雌鼠气味的辨别实验发现 :(1)雌鼠动情状况对雄鼠气味行为反应的影响 当配偶雌鼠处于动情期时 ,被试雄鼠对动情陌生雌鼠巢垫物的嗅闻和舔舐的持续时间都明显多于对非动情陌生雌鼠巢垫... 通过雄性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对配偶和陌生雌鼠气味的辨别实验发现 :(1)雌鼠动情状况对雄鼠气味行为反应的影响 当配偶雌鼠处于动情期时 ,被试雄鼠对动情陌生雌鼠巢垫物的嗅闻和舔舐的持续时间都明显多于对非动情陌生雌鼠巢垫物的嗅闻和舔舐时间 ,而其他行为没有明显差别 ;当配偶雌鼠处于非动情期时 ,雄鼠对动情的和非动情的陌生雌鼠的气味行为反应都没有明显差别 ;当陌生雌鼠处于动情期时 ,被试雄鼠对动情配偶气味的嗅闻时间明显多于对非动情配偶的嗅闻时间 ,而其他行为反应没有明显差异 ;当陌生雌鼠处于非动情期时 ,被试雄鼠对动情配偶雌鼠巢垫物的嗅闻时间、挖掘频次、舔舐频次和时间都明显多于对非动情配偶气味的嗅闻 ,而且雄鼠在动情配偶气味周围搔扒体侧行为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也多于在非动情配偶气味周围的搔扒行为 ;(2 )熟悉性对雄鼠气味行为反应的影响 当配偶雌鼠和陌生雌鼠都处于动情期或都处于非动情期时 ,被试雄鼠对陌生雌鼠气味的探究行为 (嗅问、挖掘和舔噬 )和搔扒体侧行为明显多于对配偶雌鼠气味的探究 ;雄鼠访问陌生雌鼠气味源箱的频次和在其中的停留时间也都多于访问配偶雌鼠气味源箱的频次和停留时间 ;当配偶雌鼠处于动情期而陌生雌鼠处于非动情期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成年雄鼠 嗅觉通讯 个体辨别 配偶选择 雌鼠气味 熟悉程度 动情状态
下载PDF
外源维生素C及冬眠对中华鳖稚鳖生长、维生素C合成和肝脏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钱美亚 牛翠娟 +2 位作者 井润贞 钱亚群 张左兵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9-316,共8页
本文研究了饲料中维生素C(Vc)对中华鳖稚鳖冬眠前后Vc合成能力及肝脏中Vc含量的影响。将体重为29.41g±5.44g的稚鳖180只,按其饲料中Vc含量(0、500、2500mgVc/kg饲料)分为Vc0、Vc500和Vc2500共3组,每组6个平行,每平行10只鳖。实验... 本文研究了饲料中维生素C(Vc)对中华鳖稚鳖冬眠前后Vc合成能力及肝脏中Vc含量的影响。将体重为29.41g±5.44g的稚鳖180只,按其饲料中Vc含量(0、500、2500mgVc/kg饲料)分为Vc0、Vc500和Vc2500共3组,每组6个平行,每平行10只鳖。实验开始前称重得各组初始平均体重。25℃±1℃下用实验饲料饲喂4周后,缓慢降温至7℃,人工诱导其进入冬眠,此时为冬眠期开始,每组取6只鳖,称重后快速处死,取其肝脏和肾脏。其余鳖全部称重。冬眠8周末取样,处理同上。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肝脏Vc含量和肝脏、肾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GLO)活力。结果发现中华鳖自身能够合成Vc,且合成部位在肾脏。饲喂4周不同Vc水平的饲料后,各组间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冬眠8周后,各组体重均有所降低,组间冬眠期间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冬眠开始时,稚鳖肝脏Vc蓄积量有随外源Vc浓度升高而递增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经历冬眠后各组稚鳖肝脏Vc含量降低,Vc500组下降不显著,而Vc0与Vc2500组显著下降;肾脏GLO活力在不同Vc梯度组间及冬眠前后均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中华鳖冬眠过程中要消耗较多的肝脏Vc,外源Vc和冬眠对肾脏Vc合成能力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稚鳖 饲料维生素C 冬眠 肝脏维生素C 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