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基层学院学生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树人”学生工作体系为例 |
周峰
高阳
|
《高教学刊》
|
2017 |
3
|
|
2
|
实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为例 |
周峰
张金体
|
《北京教育(德育)》
|
2017 |
4
|
|
3
|
“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
于晓
雷秀雅
彭越
蒋家丽
李佳璟
|
《中国林业教育》
|
2024 |
0 |
|
4
|
社会科学类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普通心理学”课程为例 |
李昂
雷秀雅
|
《中国林业教育》
|
2016 |
3
|
|
5
|
着眼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以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为例 |
周峰
高阳
|
《高教学刊》
|
2017 |
0 |
|
6
|
林业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
杨冬梅
雷秀雅
张秀花
|
《中国林业教育》
|
2013 |
1
|
|
7
|
依托校友资源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
张金体
周峰
王言
|
《中国林业教育》
|
2018 |
4
|
|
8
|
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的责任与作为——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
刘雪梅
李莉
刘霞
靳晶
吴建平
|
《中国林业教育》
|
2020 |
1
|
|
9
|
大学生励志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
张金体
曲远山
彭越
|
《中国林业教育》
|
2022 |
1
|
|
10
|
专业课程教学中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专业课程为样本 |
雷秀雅
彭越
于仕兴
田浩
|
《中国林业教育》
|
2021 |
1
|
|
11
|
论热销榜对大学生从众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北京林业大学学生为例 |
熊朋迪
陈洁英
|
《东南传播》
|
2011 |
1
|
|
12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师在线教学心理状态分析与应对--基于北京林业大学60份教学总结 |
田浩
刘嘉怡
|
《中国林业教育》
|
2022 |
0 |
|
13
|
“新林科”背景下林草高校劳动教育模式与路径--以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为例 |
于晓
雷秀雅
刘浩宁
李璐涵
|
《林草政策研究》
|
2021 |
1
|
|
14
|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
李兴宇
|
《中国林业教育》
|
2021 |
1
|
|
15
|
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垃圾分类意愿的关系:环境价值观和垃圾分类经历的作用 |
淡乔
韩慈洁
金灿灿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1
|
|
16
|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路径研究——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为载体 |
孟泽龙
雷秀雅
|
《中国林业教育》
|
2024 |
1
|
|
17
|
儿童期逆境与大学生消极自我图式的关系: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和环境敏感性的调节作用 |
陈晨
刘馨雨
秦舒婷
王明怡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24 |
0 |
|
18
|
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分析——以北京8所行业高校为例 |
朱洪强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2
|
|
19
|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
丁新华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 |
49
|
|
20
|
北京市应急能力建设——基于社会-技术体系的视角 |
李程伟
方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