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SHRIMP测年成绩斐然——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第一年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敦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5-148,共4页
2003年元月,在北京新大都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SHRIMP(2002)成果报告会”引起的反响和受到的关注远远超出了全国同位素地质界的范畴。会上报告内容丰富,涉及地学方方面面,不乏重要成果和新进展;学术气氛浓厚,争论热烈,点评迭起;参会者... 2003年元月,在北京新大都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SHRIMP(2002)成果报告会”引起的反响和受到的关注远远超出了全国同位素地质界的范畴。会上报告内容丰富,涉及地学方方面面,不乏重要成果和新进展;学术气氛浓厚,争论热烈,点评迭起;参会者一致赞叹:国内很久未遇这样的学术盛会了。难怪有人发问道:一台仪器(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的SHRIMPⅡ)刚刚运行1年,竟然涌现出这么多的好成果,究竟何缘?会后带着这一疑问,本刊编辑部专访了会议组织者刘敦一教授。刘教授娓娓道来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编者,于是便引出了一番感慨的“千言书”。现予公开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探针 SHRIMP测年 中国 北京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片麻岩锆石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珍汉 胡道功 +2 位作者 宋彪 叶培盛 周春景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地区大面积出露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岩,呈北西向构造岩片形式产出,局部发生过显著的韧性剪切变形。对达肯大坂西北侧片麻岩的锆石进行阴极发光(CL)、背散射电子成像(BSE)和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测出锆石206... 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地区大面积出露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岩,呈北西向构造岩片形式产出,局部发生过显著的韧性剪切变形。对达肯大坂西北侧片麻岩的锆石进行阴极发光(CL)、背散射电子成像(BSE)和离子探针U-Pb同位素测年,测出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17.7±9.9)^(459±10.0)Ma,平均年龄为(439.6±6.1)Ma;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柱状,环带清晰,Th/U值变化范围为0.45~0.74,指示原岩为中酸性侵入岩。说明达肯大坂西北出露加里东期正片麻岩,原岩为~440Ma侵位的中酸性侵入岩,其岩浆侵位及变质变形可能与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肯大坂片麻岩 离子探针 锆石 U—Pb同位素测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继承锆石年代学及其含义 被引量:51
3
作者 赵越 宋彪 +1 位作者 张拴宏 刘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90,共7页
文中报道了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锆石结晶年龄。115个已分析的南大岭组玄武岩中的锆石绝大部分是继承的。它们的年龄峰值集中在~190Ma,~310Ma,~430Ma和~520Ma。此外,还有~171Ma,~830Ma和1840Ma的年龄组,个别太古... 文中报道了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锆石结晶年龄。115个已分析的南大岭组玄武岩中的锆石绝大部分是继承的。它们的年龄峰值集中在~190Ma,~310Ma,~430Ma和~520Ma。此外,还有~171Ma,~830Ma和1840Ma的年龄组,个别太古宙末和元古宙初期的继承锆石也可观察到。我们认为(174±8)Ma年龄组的锆石有可能是南大岭组玄武岩喷溢期结晶的锆石。古元古代和太古宙的继承锆石很可能来自中下地壳基底的岩石。~830Ma的锆石颗粒的来源有待今后资料进一步积累说明,不排除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也曾经历过此事件。190Ma的锆石组与区域早侏罗世陆内的构造-岩浆作用有关。~310Ma的锆石组形成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洋壳向华北克拉通的俯冲。而~430Ma和~520Ma的锆石组可能于古大陆拼合的全球事件引发的邻近陆块岩石圈深部的热扰动中生成。这些继承锆石的年龄表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至少在古生代就经历了幕式的改造。因此,其演化很可能是长期的、幕式的和渐进的。我们的观测不排斥早白垩世至早期新生代期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可能经历的剧变,但是似乎不支持全球岩石圈在深部对超大陆裂解产生响应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侏罗纪 继承锆石 华北克拉通 SHRIMP U-PB年龄 南大岭组玄武岩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北京密云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会一 石玉若 +3 位作者 赵希涛 胡道功 马寅生 刘敦一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3-54,共12页
报道了北京密云地区四合堂北二长花岗岩体、番字牌南花岗岩体、冯家峪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首次获得四合堂北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9±2)Ma,番字牌南花岗岩岩体侵位年龄为(130±1)Ma,冯家峪花... 报道了北京密云地区四合堂北二长花岗岩体、番字牌南花岗岩体、冯家峪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首次获得四合堂北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9±2)Ma,番字牌南花岗岩岩体侵位年龄为(130±1)Ma,冯家峪花岗岩体和花岗闪长岩体侵位年龄均为(127±1)Ma,表明这4个岩体均在早白垩世发生侵位。四合堂北花岗岩体和番字牌南花岗岩体侵位于四合堂推覆体上盘,并切割太古代片麻岩的片麻理;冯家峪岩体侵位于大水峪—北石城正断层的上盘,并切割了该断层。这些岩体的侵位时代为限定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活动时限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学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花岗岩 锆石 U-PB定年 早白垩世 剪切带 侵位 北京
下载PDF
高分辨二次离子质谱超高真空样品台的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之青 刘敦一 +2 位作者 房建国 S.W.Clement 单勤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8-413,共6页
目前,微束类分析仪器的一次离子束斑越来越精细,直径已达到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仪器真空度也已达到稳定的超高真空水平,因此,亟需研制一种与之相匹配的高分辨样品台,提高在超高真空环境下的分辨力及定位精度。新研制的样品台,通过置于... 目前,微束类分析仪器的一次离子束斑越来越精细,直径已达到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仪器真空度也已达到稳定的超高真空水平,因此,亟需研制一种与之相匹配的高分辨样品台,提高在超高真空环境下的分辨力及定位精度。新研制的样品台,通过置于真空腔体外部的高精度滑台驱动小型焊接波纹管的伸缩传递三维运动,解决了大尺寸焊接波纹管表面放气及承受较大大气压力的问题;通过使用适用于超高真空的材料和固体润滑、无动态密封,解决了高真空中摩擦偶件的润滑问题。实验数据表明:在40mm行程范围内,运动平台三轴定位重复性为0.94、1.83、0.38μm,分辨力为0.10μm,并已成功地应用在1.19×10-6 Pa超真空环境下。外置的高精度滑台不仅克服了真空电机在真空腔体内发热及绝缘材料放气的问题,而且不需要引入任何电子电气元件及导线,不会在分析腔室内产生电磁干扰,行程不受装置本身的限制。这些特性不仅可满足二次离子质谱仪的要求,也适用于具有高分辨、超高真空环境、无污染要求的其他分析测试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离子探针质谱 三维样品台 超高真空 真空电机 固体润滑
下载PDF
中国国际前寒武纪研究中心组织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考察山东早前寒武纪地质——暨山东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世进 万渝生 《山东国土资源》 2012年第10期87-88,F0003,共3页
2012年10月15—21日,中国国际前寒武纪研究中心在山东省地质调查院的协助下,组织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考察了山东早前寒武纪地质。
关键词 早前寒武纪地质 山东省 国内外 心组织 专家 国际 中国 学者
下载PDF
二次离子质谱仪中二次中性粒子空间分布研究
7
作者 王培智 田地 +4 位作者 龙涛 王利 包泽民 邱春玲 刘敦一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228,共7页
为提高二次离子质谱仪(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er,SIMS)的灵敏度,引入了飞秒激光电离一次离子轰击溅射产生的二次中性粒子。实验以纯银、纯铜为目标样品,利用自主研制的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二次后电离的离子,研究二次中性粒子的... 为提高二次离子质谱仪(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er,SIMS)的灵敏度,引入了飞秒激光电离一次离子轰击溅射产生的二次中性粒子。实验以纯银、纯铜为目标样品,利用自主研制的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二次后电离的离子,研究二次中性粒子的后电离效率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飞秒激光电离技术可将仪器的灵敏度提高70倍以上;飞秒激光电离出的107 Ag+和109 Ag+的同位素丰度比值误差为0.8%;二次中性粒子的空间分布符合Maxwell-Boltzmann模型。该结果可为在设计方法上提高SIMS仪器灵敏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离子质谱(SIMS) 飞秒激光后电离 中性粒子
下载PDF
北京密云地区沙厂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史志强 石玉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47-557,共11页
通过对北京密云地区沙厂铁矿条带状磁铁石英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研究,主要获得两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 806±13)、(2 464±18)Ma。结合其岩相学、阴极发光图像分析,这些锆石为变质成因锆石,因此,这两组年龄应代表条带... 通过对北京密云地区沙厂铁矿条带状磁铁石英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研究,主要获得两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 806±13)、(2 464±18)Ma。结合其岩相学、阴极发光图像分析,这些锆石为变质成因锆石,因此,这两组年龄应代表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的两期变质作用时代,这与前人认为的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前寒武纪两期变质事件时间(约2.44Ga和约1.82Ga)相吻合。另外,在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中还发现了一颗年龄为(2 517±12)Ma的浑圆状锆石,代表了该磁铁石英岩中碎屑锆石的年龄,从而间接限定了该区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时代为(2 464±18)^(2 517±12)Ma。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其可能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这些成果为该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前寒武纪BIF型铁矿以及晚太古代至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进一步详实的年代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U-PB年龄 锆石 前寒武纪 变质事件 形成时代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北京昌平地区串岭沟组沉积岩中独居石、金红石赋存状态及其成因 被引量:2
9
作者 丁静 宋天锐 石玉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对采自北京昌平地区串岭沟组下部层位粉砂质泥岩中的矿物进行了详细的能谱分析,发现了独居石和金红石颗粒。独居石最大粒径为88μm,金红石最大粒径为20μm。背散射图像显示独居石边缘不平整,形状不规则,呈现出"鱼形"、"... 对采自北京昌平地区串岭沟组下部层位粉砂质泥岩中的矿物进行了详细的能谱分析,发现了独居石和金红石颗粒。独居石最大粒径为88μm,金红石最大粒径为20μm。背散射图像显示独居石边缘不平整,形状不规则,呈现出"鱼形"、"鸟形"、"花形"、"虫形"等各种形状;金红石则呈串珠状分布。大量的观察发现,独居石和金红石绝大多数都分布在石英脉或赤铁矿细脉里,远离脉的地方几乎没有独居石和金红石的分布。独居石初步SHRIMP U-Pb原位定年结果为(152±11)Ma,表明这些独居石颗粒并非成岩期形成,而为次生独居石,其形成与后期的热液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矿物学 串岭沟组 独居石 金红石 热液成因 SHRIMP U-PB年龄 能谱分析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密云地区放马峪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与变质时代:锆石SHRIMP U-Pb定年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志强 石玉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通过对北京密云地区放马峪条带状铁矿矿石围岩中含磁铁矿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进行SHRIMP锆石U-Pb测年研究,主要获得3组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 817±13)Ma、(2 456±6)Ma和(2 529±8)Ma。结合其岩相学、阴极发光图像分... 通过对北京密云地区放马峪条带状铁矿矿石围岩中含磁铁矿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进行SHRIMP锆石U-Pb测年研究,主要获得3组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 817±13)Ma、(2 456±6)Ma和(2 529±8)Ma。结合其岩相学、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其中具有变质成因的锆石年龄分别为(1 817±13)Ma和(2 456±6)Ma,代表了该区条带状铁建造的两期变质时代;而另外1组年龄为(2 529±8)Ma的锆石,具岩浆锆石韵律环带特征,代表了该含磁铁矿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中碎屑锆石的年龄,从而间接限定了该区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时代为(2 456±6)Ma到(2 529±8)Ma之间。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其可能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这些成果为该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前寒武纪BIF型铁矿以及晚太古代至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进一步详实的年代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BIF) 锆石 SHRIMP U-PB定年 华北克拉通 变质事件 放马峪铁矿 北京密云
下载PDF
北京云蒙山地区侵入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康月蓝 石玉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9-394,共16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云蒙山地区花岗岩类研究对认识该区域由挤压到拉张的构造背景转换的时间和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云蒙山地区长园岩体、官山岩体和云蒙山岩体的岩相学特征及其与周围岩体的关系研究基础上,对这些花岗岩体进行了SH...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云蒙山地区花岗岩类研究对认识该区域由挤压到拉张的构造背景转换的时间和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云蒙山地区长园岩体、官山岩体和云蒙山岩体的岩相学特征及其与周围岩体的关系研究基础上,对这些花岗岩体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云蒙山地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主要有162~151 Ma和151~141 Ma两期岩浆活动,从早到晚岩浆酸性逐渐增加,反映岩浆源区从幔源物质到壳源物质的转变,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的挤压作用,地壳逐渐增厚,后期形成的岩浆更加具有壳源特征,甚至出现了中等分异的花岗岩。通过限定相关岩浆活动的时间,得出云蒙山地区从挤压到拉张的转换时间为141~129 Ma,本文研究的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背景是强挤压陆内造山环境,表明岩浆侵位于该区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之前。伴随中酸性岩浆上移侵位,残留相的密度越来越大,具备了后期下地壳发生拆沉的一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蒙山 花岗岩类 SHRIMP U-PB测年 地球化学 中生代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岩浆作用:对构造体制和克拉通化的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万渝生 董春艳 +6 位作者 颉颃强 李鹏川 刘守偈 李源 王宇晴 王堃力 刘敦一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94,共18页
在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主要为2.55~2.5 Ga期间)岩浆岩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的主要特征如下:(1)新太古代晚... 在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主要为2.55~2.5 Ga期间)岩浆岩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的主要特征如下:(1)新太古代晚期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但许多地区都存在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地质记录。(2)岩浆锆石年龄主要变化于2.55~2.5 Ga,年龄峰值约为2.52 Ga。(3)与新太古代早期以前(>2.6 Ga)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相比,新太古代晚期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比例明显增大。富钾花岗岩、闪长-辉长岩(包括闪长岩、辉长岩及两者之间过渡岩石)、赞岐岩(Sanukite,主体为富镁闪长岩)分布范围和规模也明显增大。大规模富钾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构成新太古代晚期双岩浆岩带的富钾花岗岩带。(4)在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分布区,几乎都有变质表壳岩存在。它们以较小规模存在于TTG和富钾花岗岩中。岩石类型包括变玄武质岩石、变质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变质碎屑沉积岩。一些地区存在变质超基性岩。(5)总体上,新太古代晚期地质事件存在如下演化规律:首先是表壳岩形成,然后是TTG侵入,最后是变质变形和富钾花岗岩形成。2.6~2.55 Ga为华北克拉通岩浆构造的“寂静期”。(6)新太古代晚期TTG岩石的Sr/Y和La/Yb比值存在很大变化,中-高压TTG岩石大量形成表明新太古代晚期陆壳规模、厚度发生了明显增大。至少部分富钾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有沉积物参与。(7)不同类型TTG岩石具有类似的全岩Nd同位素和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组成,Nd-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主要分布在3.0~2.5 Ga,与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岩石的模式年龄相近或稍偏年轻。富钾花岗岩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受物源区早期形成演化历史制约。岩浆锆石O同位素组成与全球太古宙岩浆锆石类似,但显示更大的变化范围。结合其他研究,上述证据表明:(1)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是华北克拉通陆壳增生最重要时期,这与全球其他许多克拉通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华北克拉通遭受了新太古代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强烈改造;(2)在华北克拉通,类似于现代板块运动的构造体制在新太古代晚期开始启动;(3)规模最大的BIF(条带状铁建造)沿华北克拉通东部古老陆块西缘的双岩浆岩带分布,鞍本和冀东之间、冀东和鲁西之间是BIF找矿重要靶区;(4)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晚期完成初始克拉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新太古代晚期 岩浆作用 Nd-Hf-O同位素 构造体制
下载PDF
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成分区域性变化对深部物质示踪及成矿的约束:以秦岭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霞 王涛 +2 位作者 陈小丹 柯昌辉 杨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1-826,共16页
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及成矿作用非常发育,是探讨地壳深部物质组成及成矿关系的重要地区之一,学者已从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角度开展了众多研究,但对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和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认识仍不太清楚。黑云母是中酸... 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及成矿作用非常发育,是探讨地壳深部物质组成及成矿关系的重要地区之一,学者已从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角度开展了众多研究,但对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和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认识仍不太清楚。黑云母是中酸性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也是指示成矿可能性的重要矿物之一。因此,本文对秦岭该期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成分开展研究,为解决该问题探索新途径。对秦岭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成分的研究结果显示,北秦岭和南秦岭两个构造单元中黑云母成分和形成物理条件存在系统差异,揭示其岩浆物源有别,进而制约了其成矿种类特征。北秦岭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的成分和形成条件变化范围小,以MgO(8%~13%)、TiO_(2)(3%~5%)和Cl(0.02%~0.6%)含量较高,F(0.2%~0.4%)含量较低,以及较高的氧逸度(log f O_(2)值为-16.96~-14.62)和温度(682~771℃)为特征;而南秦岭的成分和形成条件总体变化范围较大,具有MgO(3%~15%)、TiO_(2)(2%~4.5%)、Cl(0.01%~0.18%)含量较低,F(0.1%~1.6%)含量较高,以及较低的氧逸度(log f O_(2)值为-20.88~-15.08)和温度(536~754℃)。此外,研究还显示,黑云母的形成压力与岩浆演化程度和矿物组合相关,当岩石中出现黑云母+白云母±石榴子石组合时,压力较高。秦岭两个构造单元中黑云母成分和形成条件的差异,特别是氧逸度和Cl含量的明显不同,揭示各自的成矿种类和成矿潜力不同,如北秦岭较高的氧逸度和Cl含量,形成铜矿的潜力比南秦岭大。同时,两个构造单元中黑云母的成分差异,还揭示了岩浆物源及深部物质组成的不同,即北秦岭比南秦岭具有更为年轻的地壳,这与区域同位素填图示踪的深部物质组成差异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对区域上同时代花岗质岩石中黑云母成分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岩浆演化、岩浆结晶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等,还可示踪深部物质组成的空间变化与差异及成矿种类和潜力,有望成为探测深部物质组成的新方法和了解区域成矿背景和潜力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成分 物理化学条件 花岗质岩石 成矿作用 地壳深部物质
下载PDF
数字岩浆岩揭示大陆聚合、地壳生长、物质架构及其成矿制约
14
作者 王涛 童英 +13 位作者 丁毅 黄河 郭磊 王朝阳 张晓伟 范润龙 张建军 张颖慧 曹光跃 薛怀民 王杨刚 孙超 孙会一 张菊仙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1-853,共13页
岩浆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质体之一,数字岩浆岩是数字地球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岩浆岩数据库创建及其应用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创建了国内首个岩浆岩数据库及研究平台,核心数据和平台功能在某些方... 岩浆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质体之一,数字岩浆岩是数字地球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岩浆岩数据库创建及其应用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创建了国内首个岩浆岩数据库及研究平台,核心数据和平台功能在某些方面已优于国际已有数据库。基于这些数据,研究团队编制并发布了一系列数字化全球岩浆岩、亚洲岩浆岩和深时岩浆岩图,取得了以下重要研究进展:1)创建了亚洲花岗岩时空演化格架,提出亚洲大陆平直、弯曲旋转、剪刀状3种方式和5个阶段的聚合模式;2)通过对比全球8个典型造山带同位素填图,确定了从典型增生到典型碰撞不同类型造山带的深部物质架构特征,鉴别出显生宙巨量地壳生长,丰富了地壳生长理论;3)定量刻画了深部物质架构及其成矿制约,构建了深部物质探测方法体系框架,提出造山带分类和物质造山带新概念,为深化认识造山带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数据库 同位素填图 深部物质架构 大陆地壳
下载PDF
DDE-岩浆岩数据库初步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涛 童英 +7 位作者 丁毅 郭磊 黄河 范润龙 王朝阳 张颖慧 曹光跃 张建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3-888,共16页
21世纪是大数据的时代,数据、模型驱动下的科学研究新范式与知识发现成为当今科学领域的新态势。本文介绍了在“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DDE)国际大科学计划框架下构建的DDE-岩浆岩数据库。该数据库以“数据+编图+研究... 21世纪是大数据的时代,数据、模型驱动下的科学研究新范式与知识发现成为当今科学领域的新态势。本文介绍了在“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DDE)国际大科学计划框架下构建的DDE-岩浆岩数据库。该数据库以“数据+编图+研究”三位一体的建库思路,基于岩浆岩知识体系,构建了岩浆岩数据库,包括后台服务(云端)、网站(Web端)和科研工作平台(桌面端)。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文献、研究团队测试、实验室测试数据等,涉及全球重要造山带、克拉通及部分海洋(大洋钻探数据)等。此外,还设立了22个地域性、学科性专题数据库。数据类型为岩浆岩岩石类型、产状、空间位置等基本信息,以及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Hf-Pb-O)同位素及非传统(或新兴)同位素数据。与国际最常用的有关数据库相比,本数据库具有以下优势:(1)“数-图-文”三位一体的设计思路,拥有编图和研究平台;(2)以研究为导向,组织构建了22个专题数据库,更多一线专家参与数据库建设,在某些地域和领域(如中亚、非传统同位素等)形成优势;(3)对数据都尽可能挖掘和补充了年龄、经纬度等时空信息;(4)创建了学科专家可以依据新的发展和需求及时调整数据库结构的技术与功能,而不需要重新编程;(5)有强大的DDE平台支持,为与国际有关数据库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利用DDE-岩浆岩数据库的核心数据(年代学、同位素等),对复杂大陆拼合过程、地壳生长、地球深部物质组成架构与演化等重大地球科学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进展,说明该数据库将对推动数据驱动的岩浆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数据库 研究平台 “数-图-文”三位一体 DDE
下载PDF
西藏南部南迦巴瓦地区变泥质岩和含石榴子石淡色花岗岩及其对构造事件的约束
16
作者 郝光明 曾令森 +1 位作者 赵令浩 彭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3-660,共18页
西藏南部南迦巴瓦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端,该区保留了大量新生代变质和深熔作用记录,是研究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演化过程的关键地区。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岩石学观察基础上,通过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南... 西藏南部南迦巴瓦地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端,该区保留了大量新生代变质和深熔作用记录,是研究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演化过程的关键地区。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岩石学观察基础上,通过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南迦巴瓦地区变质岩和淡色花岗岩的年代学意义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露头可见含石榴子石淡色花岗岩平行片麻理侵入到变泥质岩中,该变泥质岩为含石榴子石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其继承锆石年龄为1617~565 Ma,还记录了28.1~16.4 Ma的新生代变质作用。含石榴子石淡色花岗岩形成于23.3±0.4 Ma,经历了18.4~8.6 Ma的岩浆事件,是南迦巴瓦地区构造减压过程中变质岩多次部分熔融的产物。该淡色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K_(2)O、FeOT和铝饱和指数A/CNK,较低的Al_(2)O_(3)、CaO、Na_(2)O和Na_(2)O/K_(2)O,为过铝质富钾花岗岩。其富集Rb、K、Pb,亏损Ba、Sr、Nb、Ta、Nd、Zr、Ti,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和海鸥状稀土分布模式,较高的Rb/Sr、Nb/Ta和较低的Zr/Hf,可能与发育大量的石榴子石并经历了较高程度的斜长石、独居石分离结晶作用和熔体结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南迦巴瓦 变泥质岩 淡色花岗岩 深熔作用 西藏南部
下载PDF
燕山地区团山子组层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17
作者 马驭舟 苏文博 +3 位作者 祝禧艳 刘书琪 李惠民 宋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3-1363,共21页
燕辽地区长城群年代学工作一直是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地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团山子组与下伏串岭沟组界限年龄不明确,且此前的年龄都是来自于其中的火山熔岩锆石的年龄,亟待新的测年工作加以验证和完善。本文作者在北京市密云区、平... 燕辽地区长城群年代学工作一直是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地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团山子组与下伏串岭沟组界限年龄不明确,且此前的年龄都是来自于其中的火山熔岩锆石的年龄,亟待新的测年工作加以验证和完善。本文作者在北京市密云区、平谷区的团山子组下部发现了层凝灰岩,并对其开展了系统的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两个高精度年龄1634±9Ma和1637±8Ma,进一步精确限定了该组的形成年代。结合前人研究,燕辽地区团山子组的底界、也即下伏串岭沟组顶界年龄,可进一步限定为1638Ma。由此可对燕辽地区长城群地层格架进行更准确的年代学厘定,并进一步确认其整体处于持续拉张的裂谷-被动陆缘背景下的快速沉积特征、以及长城群团山子组-大红峪组与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洛峪口组等相关沉积更为精确的对比关系。结合其他资料还可推断,在团山子组-大红峪组及洛峪口组等形成时,华北克拉通南北两侧都开始被碳酸盐岩浅海覆盖,且最终还可能在其中部出现了南北联通的碳酸盐岩浅海通道。这显示出华北克拉通与早先所拼合克拉通之间已产生明显的拉张性疏离及新生海洋,应标志着华北克拉通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年龄 层凝灰岩 团山子组 长城群 华北克拉通 哥伦比亚(努纳)超大陆
下载PDF
鲁西韩旺BIF铁矿的形成时代——锆石SHRIMPU-Pb定年证据
18
作者 王宇晴 单吉成 +4 位作者 董春艳 王世进 董津蒙 颉颃强 万渝生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3-912,共10页
鲁西地区太古宙表壳岩包括新太古代早期和晚期两期表壳岩,早期表壳岩主要由变质玄武岩-科马提岩组成,晚期表壳岩主要由变质火山岩-碎屑沉积岩和BIF(Banded Iron Formations)组成。韩旺铁矿位于鲁西的西北部,铁矿区内存在大量变质玄武岩... 鲁西地区太古宙表壳岩包括新太古代早期和晚期两期表壳岩,早期表壳岩主要由变质玄武岩-科马提岩组成,晚期表壳岩主要由变质火山岩-碎屑沉积岩和BIF(Banded Iron Formations)组成。韩旺铁矿位于鲁西的西北部,铁矿区内存在大量变质玄武岩-科马提岩,早期认为该BIF形成于新太古代早期,而新的研究认为鲁西地区BIF都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本文对韩旺铁矿区内与BIF互层的黑云变粒岩和侵入其中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开展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年龄分别为(2529±7)Ma和(2534±11)Ma。黑云变粒岩和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的TREE、(La/Yb)N、Eu/Eu*分别为76×10^(–6)、19.8、0.84和82.7×10^(–6)、17.3、1.14,它们的岩浆锆石的εHf值、单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5.5~9.46、2.5~2.6 Ga和6.3~9.4、2.48~2.60 Ga。研究支持了鲁西地区BIF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的认识。表壳岩形成、变质变形和花岗闪长岩侵入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间范围内。研究还表明,黑云变粒岩的原岩为英安质火山岩,很可能形成于新生玄武质岩浆的强烈结晶分异作用,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新生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过程中有陆壳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 韩旺铁矿 鲁西 太古宙 锆石SHRIMP U-Pb定年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石炭纪坝西铜矿斑岩成因及对找矿的启示
19
作者 孟秋熠 童英 +5 位作者 薛春纪 赵云 王斯林 刘一浩 罗森森 李嘉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5-1606,共12页
新疆坝西铜矿位于东准噶尔琼河坝矿集区,是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主要赋矿围岩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均形成于337 Ma,属早石炭世晚期。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都具有高硅... 新疆坝西铜矿位于东准噶尔琼河坝矿集区,是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主要赋矿围岩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均形成于337 Ma,属早石炭世晚期。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都具有高硅、中低钾,属钙碱性系列,富钙、富铝,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富集轻稀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负Eu异常,表现出弧花岗岩特征和某些埃达克岩特性。结合区域研究,初步认为形成于东准噶尔岩浆活动相对“宁静期”的坝西含矿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应与早期俯冲的弧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并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且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同时也形成斑岩型铜矿,此时应处于从俯冲增生到后造山伸展的转换阶段。琼河坝地区除志留纪—泥盆纪发育大量矿产外,石炭纪也是一个重要的成矿期,值得关注。本次研究对北疆及邻区的晚古生代后碰撞斑岩矿产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河坝 石炭纪 斑岩铜矿 构造体制转换 东准噶尔
下载PDF
松潘-甘孜造山带三叠纪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锂的成矿意义
20
作者 邱志毅 李舢 +2 位作者 戴梦 崔祥蝶 邓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76-3890,共15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松潘-甘孜造山带发育中生代花岗岩类及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本文系统收集了该区同期发育的含矿与不含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探索并揭示了花岗岩相关的锂矿成矿的岩浆物源条件。研究表明,含矿与不含矿花岗岩都形成于...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松潘-甘孜造山带发育中生代花岗岩类及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本文系统收集了该区同期发育的含矿与不含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探索并揭示了花岗岩相关的锂矿成矿的岩浆物源条件。研究表明,含矿与不含矿花岗岩都形成于晚三叠世,其在空间分布上无明显差异。含矿花岗岩具高硅(平均71.57%)、富锂(Li含量>100×10^(-6))和弱过铝质-过铝质(A/CNK为1.04~1.63)特征,相对较低的Ba、Sr含量和Zr/Hf、Nb/Ta值,以及相对较高的Rb含量和Rb/Sr值,为相对贫水条件下形成的过铝质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这些含矿花岗岩具相对低的δ^(7)Li值(-3‰~1‰)和ε_(Nd)(t)值(-10~-8),表明其具有相对较多的沉积组分和古老物质的贡献。不含矿花岗岩具变化的SiO_(2)含量,平均铝饱和指数为1.04,具相对较高的Ba、Sr含量和Zr/Hf、Nb/Ta值,其主体为准铝质到过铝质I型花岗岩;它们还具有相对高的δ~7Li值(-1‰~5‰)和ε_(Nd)(t)值(-7~0),表明其中有相对新生物质组分的贡献。综合分析和对比含矿与不含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含矿花岗岩主要源自古老地壳物质(ε_(Hf)(t)<0),含交代沉积组分(Th/La>0.6),且岩浆分异程度较高(Zr/Hf<35和Nb/Ta<10)。可见,这些含矿与不含矿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对认识相关锂矿的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三叠纪花岗岩 锂矿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