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后幻肢痛的现状及神经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史良 苏亦兵 +1 位作者 乔京元 阎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187-189,共3页
臂丛神经损伤、脊髓损伤或其他意外伤害导致肢体截肢、离断、或截瘫病例数量上升,损伤后幻肢痛逐渐被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转归各异,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不佳。为此,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陆续开展了多种手术方式,... 臂丛神经损伤、脊髓损伤或其他意外伤害导致肢体截肢、离断、或截瘫病例数量上升,损伤后幻肢痛逐渐被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转归各异,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不佳。为此,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陆续开展了多种手术方式,其中脊神经后根入髓区(DREZ)切开术目前治疗效果较好,而脊髓电刺激术(SCS)、运动皮质刺激(MCS)等为代表的新型手术方式也在深入研究,但尚需作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肢痛 截肢 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金铂 苏亦兵 +2 位作者 张岩 王汉斌 王科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196-319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出血(SSEH)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因SSEH而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日本骨科科学协会(JOA)评分,并计算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依据术...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出血(SSEH)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因SSEH而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日本骨科科学协会(JOA)评分,并计算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依据术前JOA评分,将患者分为神经功能完全丧失组(6例)和未完全丧失组(12例);再依据手术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12 h组(7例)、12~24 h组(3例)和>24 h组(8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及不同组别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 18例患者术后JOA评分为(11.7±4.9)分,高于术前的(5.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5,P<0.01)。神经功能完全丧失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为(34.6±14.5)%,低于神经功能未完全丧失组的(72.7±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2,P<0.01)。手术时间间隔<12 h组和12~24 h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82.7±23.7)%和(90.5±16.5)%,均高于>24 h组的(28.7±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神经功能状况良好及手术时间间隔<24 h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较好,二者是影响SSEH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 脊髓 预后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顾锐 纪凡 朱晋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488-491,49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癫痫患者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月在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VNS的42例儿童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方式记录患者的刺激电流强度和发作减少率。发作减少率≥50%的患...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癫痫患者迷走神经刺激术(VNS)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月在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VNS的42例儿童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方式记录患者的刺激电流强度和发作减少率。发作减少率≥50%的患者定义为应答者。分别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χ^(2)检验或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筛选应答可能的影响因素。将有统计学差异的预测因子纳入最终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发作类型和核磁表现是患儿应答可能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性别和发作类型为儿童患者VNS应答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男性和局灶性起源的癫痫患儿术后更可能获得≥50%的发作减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术 癫痫 儿童 预后
下载PDF
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的显微外科治疗及疗效分析
4
作者 史良 阎涛 +3 位作者 王科大 刘龙奇 王汉斌 苏亦兵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 探讨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7例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 目的 探讨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7例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手术相关情况。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脊髓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McCormick分级标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来评价患者的脊髓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1例(46.3%)患者表现为胸背疼痛、束带感;18例(26.9%)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减退或肢体麻木等;7例(10.4%)表现为下肢无力;5例(7.5%)表现为行走不稳;3例(4.5%)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3.0%)表现为站立困难;1例(1.5%)表现为截瘫。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可见椎管内相应节段占位性病变,矢状面上表现为卵圆形或扁平形隆起,边界清楚,脊髓受压,明显移位变形,部分病例不易辨识。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3±6.7)d,手术时间为(167.5±33.1)min,术中出血量为(334.3±163.1)ml。术中切除程度情况按Simpson分级:Ⅰ级48例,Ⅱ级13例,Ⅰ~Ⅱ级均为全切除,共61例(91.0%);Ⅲ级为部分切除,共6例(9.0%)。入院时的Mc Cormick分级:Ⅰ级2例,Ⅱ级14例,Ⅲ级35例,Ⅳ级16例。出院时的McCormick分级:Ⅰ级7例,Ⅱ级23例,Ⅲ级26例,Ⅳ级11例。出院6个月后的McCormick分级:Ⅰ级47例,Ⅱ级13例,Ⅲ级5例,Ⅳ级2例。出院时,患者的JOA改善率为28.8%,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出院6个月后,患者的JOA改善率为63.6%,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67例患者中,3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均给予抗感染治疗,且其中1例进行伤口清创术;2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其中1例于术后3个月再次进行修补手术;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进行影像学复查,2例(3.0%)显示肿瘤复发,7例(10.4%)显示硬膜局部增厚伴强化;其余58例(86.6%)均显示硬膜囊膨胀良好,无复发迹象。结论 胸椎脊膜瘤伴脊髓压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显著,早期诊治至关重要,合理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膜瘤 脊髓压迫症 显微外科治疗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措施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活动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曦竹 梁陶媛 +4 位作者 李金勇 李凌 张雪 尹月嫡 田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9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措施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神经、活动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采取...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措施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神经、活动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措施)与对照组(n=48,采取常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干预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措施有助于TBI患者神经及活动功能的改善,能够降低干预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康复 创伤性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活动功能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治疗方案解读
6
作者 朱晋 史良 +1 位作者 阎涛 苏亦兵 《科技视界》 2023年第14期53-55,共3页
引言和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所引起的疼痛,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创伤性损伤、炎症、感染、癌症以及化疗、抗病毒药物等。其中,由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或运动损伤所导致的臂丛神经撕脱伤(Brachial plexus avulsion... 引言和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所引起的疼痛,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创伤性损伤、炎症、感染、癌症以及化疗、抗病毒药物等。其中,由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或运动损伤所导致的臂丛神经撕脱伤(Brachial plexus avulsion,BPA)是一类常见的类型。BPA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疼痛,具有较为独特的受伤机制和治疗流程。由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不能正确地认识此类疾病,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寻求医学帮助。为了减轻BPA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此病的发病机制和神经外科治疗方案在此做简单的科普式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专业知识 神经外科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受伤机制 抗病毒药物 运动损伤 特殊类型 高处坠落
下载PDF
外伤性颅骨缺损后修补手术136例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富壮 赵元立 +1 位作者 苏亦兵 赵继宗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1-302,共2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后颅骨修补术的适应证、材料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 1996年 2月至 2 0 0 0年 1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136例外伤性颅骨修补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伤...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后颅骨修补术的适应证、材料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 1996年 2月至 2 0 0 0年 1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136例外伤性颅骨修补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面积最大。分别选用进口钛板 6 8例 ,硅胶 4 1例 ,自体骨 2 4例 ,有机玻璃 2例 ,同种异体骨 1例。手术方法有镶嵌法和覆盖法两种。术后无死亡病例。 3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液、感染、癫痫、修补物松动等并发症 ,发生率为 2 4 .3%。结论 直径 >3cm的颅骨缺损 ,均应考虑行颅骨修补术。一般外伤性颅骨缺损 ,可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颅骨缺损 修补手术 分析 适应证 手术时机
下载PDF
急性硬膜下血肿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分析与综合治疗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壮志 孙晓辉 +3 位作者 孙学东 富壮 刘书深 张学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术中脑膨出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5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扫描结果,总结脑膨出形成原因。结果按GOS标准,治疗后6个月评定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4例,中残4例...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术中脑膨出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5例术中出现脑膨出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扫描结果,总结脑膨出形成原因。结果按GOS标准,治疗后6个月评定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4例,中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6例。急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低血压、脑缺氧、长时间脑疝是颅脑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治疗是防治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结论结合临床和CT扫描可判定术中脑膨出发生的可能性,对各种原因所致术中急性脑膨出及时采取相应综合措施可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脑膨出 脑肿胀 脑水肿 预后 开颅手术
下载PDF
弹力绷带在预防去骨瓣减压患者术后硬膜下积液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姚玉强 苏亦兵 +3 位作者 乔京元 阎涛 史良 于宁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63例资料,2012年1月后术后早期(3天内)给予弹力绷带(弹力绷带组,n=27),2011年12月前术后早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因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减压术63例资料,2012年1月后术后早期(3天内)给予弹力绷带(弹力绷带组,n=27),2011年12月前术后早期未应用弹力绷带(对照组,n=36)。比较2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及各部位硬膜下积液(同侧大脑凸面、对侧大脑凸面、同侧大脑镰旁)发生率。结果 27例(42.9%)出现硬膜下积液,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25.9%(7/27),较对照组(20/36,55.6%)明显降低(χ^2=5.531,P=0.019)。早期应用弹力绷带组同侧大脑镰旁硬膜下积液发生率(1/27,3.7%)较对照组(12/36,33.3%)明显降低(χ^2=8.271,P=0.004),其他部位硬膜下积液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间硬膜下积液量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839,P=0.409)。结论硬膜下积液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应用弹力绷带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绷带 硬膜下积液 去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内囊肿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良 乔京元 +2 位作者 阎涛 苏亦兵 张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1,共2页
骶管内囊肿的发病率约为1%~4.6%,其中约20%~3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1],常需手术治疗。但其临床特征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或椎管肿瘤等[2]。随着MRI的普遍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10年6月~2014... 骶管内囊肿的发病率约为1%~4.6%,其中约20%~3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1],常需手术治疗。但其临床特征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或椎管肿瘤等[2]。随着MRI的普遍应用,对本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10年6月~2014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42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男17例,女2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内囊肿 手术治疗 症状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症 临床症状 临床特征 椎管肿瘤
下载PDF
3D计算机导航下巨大侵袭性椎管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科大 苏亦兵 +3 位作者 张岩 金铂 王汉斌 刘龙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总结3D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巨大侵袭性椎管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2013至2014年应用3D计算机导航及显微外科治疗的15例巨大侵袭性椎管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在3D计算机导... 目的总结3D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巨大侵袭性椎管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2013至2014年应用3D计算机导航及显微外科治疗的15例巨大侵袭性椎管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在3D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手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同时采用改良的McCormick分级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肿瘤位于颈椎4例,骶椎3例,颈胸椎、腰椎、胸椎各2例,胸腰椎、腰骶椎各1例。5例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共置入螺钉28枚;所有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全切肿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中所有患者神经压迫都予以充分减压。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内固定物均未出现松动或移位。结论3D计算机导航为术者实施巨大侵袭性椎管神经鞘瘤手术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在提高术中定位准确性、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巨大侵袭性椎管神经鞘瘤应争取全切;若不能全切,应给予椎管内神经充分减压而实现术后临床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计算机辅助 神经导航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颞骨骨折治疗与影像诊断分类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全世明 彭本刚 +2 位作者 佟献增 苗旭涛 王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6,110,共5页
目的结合病例分析,就颞骨骨折的手术选择、药物治疗、影像学诊断分类方法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01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颞骨骨折患者64例,对手术选择、药物治疗、颞骨骨折影像诊断分类、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纵行、横行... 目的结合病例分析,就颞骨骨折的手术选择、药物治疗、影像学诊断分类方法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01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颞骨骨折患者64例,对手术选择、药物治疗、颞骨骨折影像诊断分类、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纵行、横行、混合型、其他分为4类,其中纵行骨折43例,横行骨折15例,混合型骨折4例,其他类型2例。64例病例中,仅有7例行颞骨骨折复位固定,其余经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激素、高压氧舱等保守治疗,面瘫、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大多恢复或明显改善。讨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颞骨治疗的关键。除凹陷性骨折采取复位内固定外,药物保守治疗仍然是颞骨骨折并发脑脊液耳鼻漏、面瘫、感音神经听力损失、眩晕、耳鸣的主要治疗方式。在传统颞骨骨折三分类法基础上的四分类法具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骨折 创伤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ChiariⅠ畸形后颅窝线性容积与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铂 苏亦兵 +1 位作者 王汉斌 王科大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对ChiariⅠ畸形患者后颅窝的各线性结构进行测量,探讨不同下疝程度以及是否并发脊髓空洞的ChiariⅠ畸形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利用MRI在后颅窝结构上的测量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12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Chi... 目的对ChiariⅠ畸形患者后颅窝的各线性结构进行测量,探讨不同下疝程度以及是否并发脊髓空洞的ChiariⅠ畸形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利用MRI在后颅窝结构上的测量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12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ChiariⅠ畸形患者97例,在MRI上测量其斜坡的长度、枕骨基底部的长度、蝶骨底长度、枕骨鳞部、脑干的长度、小脑半球的长度、枕骨大孔径、Twining’s线、小脑幕与Twining’s线的角度。结果根据MRI影像学的表现,将ChiariI畸形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缘尾向移位程度分为3度,其中Ⅰ度48例(49.5%),Ⅱ度36例(37.1%),Ⅲ度13例(13.4%);合并脊髓空洞69例(71.1%),无脊髓空洞28例(28.9%)。ChiariⅠ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I度的患者斜坡的长度(d+e)、枕骨基底部的长度(e)、脑干长度(b)和小脑半球的长度(c)显著大于Ⅱ度和Ⅲ度的患者(P<0.05)。合并脊髓空洞患者枕骨大孔径(BtoOP)显著小于无脊髓空洞患者(P<0.05),脑干的长度(b)显著长于无脊髓空洞组患者(P<0.05)。结论在ChiariI畸形患者中,后颅窝骨性结构及内在神经结构的发育异常,是引起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等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原因,在手术治疗中要对此区域的病理改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 脊髓空洞 后颅窝容积 线性距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Rotterdam CT评分对手术治疗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史良 苏亦兵 +1 位作者 乔京元 阎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5期1736-1738,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Rotterdam CT评分情况与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选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了4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5d的Rotterdam CT评分,根据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干预分组,分析了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Rotterdam CT评分最...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Rotterdam CT评分情况与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选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了4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5d的Rotterdam CT评分,根据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干预分组,分析了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Rotterdam CT评分最高峰值的差异。结果从Rotterdam评分最高分出现的时间分布情况看,手术组第1天及第4天最易出现高评分,而保守治疗组只有第1天较易出现高评分,而从Rotterdam CT评分最高分值看,手术组平均(4.7±1.3)分,保守治疗组平均为(2.5±1.0)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otterdam评分作为客观的颅脑外伤CT评价标准,能全面地反映颅脑损伤及颅内压力情况,且Rotterdam CT评分越高,则需去骨瓣减压手术干预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减压术 外科 ROTTERDAM CT评分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颅颈交界区畸形的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科大 苏亦兵 +3 位作者 张岩 刘龙奇 金铂 王汉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颅颈交界区畸形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病例资料,均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治疗。术后所有病例随访至少12个月,同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对...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颅颈交界区畸形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病例资料,均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治疗。术后所有病例随访至少12个月,同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对病人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中导航辅助下行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5例,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6例,经寰枢关节螺钉联合Brooks技术固定4例;所有病人术中予以植骨融合。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的(9.25±2.01)分提高至(14.36±1.9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未发生椎动脉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为术者实施颅颈交界区畸形内固定手术提供重要帮助,在提高术中螺钉置入准确性、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等方面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畸形 导航 内固定术 螺钉
下载PDF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林可可 宋春伟 张颖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3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自行设计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选择5名护士长进行咨询及检测表面效度,修订后的问卷包括病情观察、康复和健康指导、技术操作、生活护理的满意度4个维度共23个条目...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自行设计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选择5名护士长进行咨询及检测表面效度,修订后的问卷包括病情观察、康复和健康指导、技术操作、生活护理的满意度4个维度共23个条目。选175例患者进行信度检测。结果问卷折半信度r=0.963;问卷总Cronbach′sα为0.956,4个维度的Cronbach′sα为0.857~0.933;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83.37%。结论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一二级护理患者对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基础护理满意度问卷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对冲性脑挫裂伤受伤——手术的间隔时间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良 苏亦兵 +1 位作者 乔京元 阎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4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受伤一手术间隔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4例患者对冲性脑挫裂伤发生至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时间间隔及预后情况,按照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组,分析了各组受伤一手术间隔时... 目的探讨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受伤一手术间隔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4例患者对冲性脑挫裂伤发生至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时间间隔及预后情况,按照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组,分析了各组受伤一手术间隔时间的差异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4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受伤一首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4646)h;伤后3个月评定GOS,预后不良组25例(46%),预后良好组29例(54%)。预后不良组中,间隔时间平均(26±25)h;预后良好组,平均(72±51)h,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间隔时间不足24h者20例,GOS平均(2.7±1.3)分;24~72h者26例,平均(3.6±1.1)分;超过72h者8例,平均(4.3±1.1)分,组间统计学差异明显,显示24h组较其他组别预后差。结论预后良好的患者受伤一手术间隔时间明显长于预后不良者,提示在达到相同的手术指征的情况下,间隔越短,颅脑损伤越重预后越差,受伤一手术间隔时间能一定程度反映颅脑损伤情况,是预测患者预后更为可靠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手术时间 预后
下载PDF
症状性Tarlov囊肿相关疼痛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良 阎涛 +1 位作者 苏亦兵 张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13-516,520,共5页
目的:Tarlov囊肿是常见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总结Tarlov囊肿疼痛的特征,有利于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与重视,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我院自2005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Tarlov囊肿患者的病因、首发症状、入院时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目的:Tarlov囊肿是常见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总结Tarlov囊肿疼痛的特征,有利于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与重视,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我院自2005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Tarlov囊肿患者的病因、首发症状、入院时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分析了疼痛的部位、类型、性质、程度等特征及其变化。结果:首次发作时,85.7%为单侧、局部疼痛,以间断性酸胀痛感为主,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2.8分,66.7%为轻度疼痛,随着病程延长,较前明显加重,入院时53.9%为双侧疼痛,43%累及下肢,以持续性钝性疼痛,阵发性锐痛为主,VAS平均4.6分,61.9%为中重度疼痛。结论:Tarlov囊肿是诱发腰骶部疼痛的重要病因之一,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重视,根据其疼痛特征,及早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囊肿 骶管 疼痛 VAS评分
下载PDF
超声骨科系统在椎管内肿瘤术中椎板棘突复合体切除及回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阎涛 苏亦兵 +5 位作者 史良 乔京元 王汉斌 姚玉强 王科大 刘龙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1678-1680,共3页
本研究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我院对207例椎管内肿瘤采用超声骨科系统(OT8SNL,超声加长切骨刀,0.8mm)整块切除棘突椎板复合体,切除肿瘤后再原位回植、以钛连接片、钛钉固定并重建脊柱后柱结构,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椎板复合体 椎管内肿瘤 原位回植 肿瘤术 超声 棘突 系统 骨科
下载PDF
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良 苏亦兵 +4 位作者 乔京元 阎涛 王汉斌 王科大 刘龙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3-250,共8页
目的:总结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acute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ASSE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7例ASSE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因、临... 目的:总结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acute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ASSEH)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7例ASSE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过程、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相关资料,治疗前后和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ASIA分级及JOA评分,对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进行评估。结果:27例患者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15~81岁(31.3±15.9岁)。血肿位于颈椎15例,胸椎10例,腰椎2例,累及2~5个节段(2.3±0.9个节段)。24例首发症状为相应节段的疼痛,进而出现脊髓功能障碍;3例突发肢体神经功能障碍。入院时,27例患者VAS评分6.7±1.9分,ASIA分级A级16例,B级6例,C级4例,D级1例;颈胸段患者JOA评分0~15分(4.1±4.4分)。1例ASIA分级A级、3例C级、1例D级患者行保守治疗,其余22例患者在发病后4h~7d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可疑畸形血管切除并椎板复位手术。保守治疗患者出院时1例A级患者恢复至B级,C级患者2例恢复至D级、1例无改变,1例D级患者恢复至E级;VAS评分由入院前4.6±1.1分降至1.4±1.1分;颈胸椎患者JOA评分由术前11.3±2.5分改善至13.6±3.1分,改善率为40.3%。手术患者出院时15例A级患者4例无变化,6例恢复至B级,5例恢复至C级;6例B级患者1例无恢复,3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VAS评分由术前7.2.±1.7分减少至1.0±1.2分;JOA评分由术前2.8±3.2分改善至7.3±3.9分,改善率为31.7%。随访6~54个月(21.8±10.5个月),保守治疗A级患者恢复至D级,C级患者1例恢复至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VAS评分0.20±0.44分;颈胸椎患者JOA评分15.0±2.0分,改善率为64.9%。手术治疗A级患者2例无变化,1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8例恢复至E级;B级患者1例恢复至C级,5例恢复至E级,C级患者恢复至E级;VAS评分0.3±0.6分;JOA评分12.1±5.3分,改善率为67.7%。结论:ASSEH患者以颈肩胸背部疼痛和脊髓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早期诊治至关重要,对于脊髓压迫症状重、进展明显的患者及早行显微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自发性硬膜外血肿 脊髓压迫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