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双语教学”:高校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为例 |
刘燕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0 |
2
|
|
2
|
《圣经》、中国现代文学与跨文化交流 |
马立安.高利克
刘燕
|
《江汉学术》
|
2016 |
0 |
|
3
|
西学东渐:中国游戏研究元年已经到来了吗? |
孙静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6 |
4
|
|
4
|
从地理人种学到文化人种学——海克尔种族等级观念的形成 |
梁展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2 |
1
|
|
5
|
解构的“文字课”——德里达与汉字文化体系 |
胡继华
|
《文学与文化》
|
2016 |
2
|
|
6
|
象征的词章之维——钱钟书的诗学与文化汇通 |
胡继华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7
|
互动电影:电影与电子游戏的跨媒介融合 |
孙静
|
《教育传媒研究》
|
2016 |
30
|
|
8
|
神话、教义与哲学:灵知主义和思想史研究新趋势 |
胡继华
孙立武
|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
2016 |
0 |
|
9
|
与西方古典诗学的高贵相遇——评王柯平《〈理想国〉的诗学研究》(修订版) |
黄薇薇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4 |
1
|
|
10
|
人之为人的神性向度——柏拉图的道德哲学观 |
王柯平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1
|
神话逻各斯——解读《德意志观念论体系的源始纲领》以及浪漫“新神话” |
胡继华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2
|
自然道说宇宙悲情——德国观念论视野下的风景画美学 |
胡继华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3
|
庄子寓言思维解析 |
王柯平
高艳萍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4
|
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 |
王柯平
|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5
|
负人类纪对美学的挑战——一则读书与思考札记 |
胡继华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3
|
|
16
|
从“主题学”到“隐喻学”——在现代德国文学批评语境中求索文学与思想之间的关联 |
胡继华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7
|
从浪漫到现代——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
刘燕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2 |
2
|
|
18
|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及其“爱尔兰性” |
刘燕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4 |
2
|
|
19
|
精神药物学——德里达及其后学对于媒介批评的学理启示 |
胡继华
贺宥姗
|
《文学与文化》
|
2017 |
1
|
|
20
|
比较文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在西方的分化与融合如何影响对文学认知 |
梁展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