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张心邈 徐曼 +6 位作者 丁玲玲 荆京 龚浠平 董可辉 赵性泉 王拥军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索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改进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2病区应用脑血管病CDSS前(2020年1—11... 目的探索脑血管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改进是否具有积极作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2病区应用脑血管病CDSS前(2020年1—11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脑血管病CDSS后(2021年1—11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评估脑血管病CDSS对卒中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51例,干预组68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71.7±11.8)岁,男性490例(75.3%);干预组平均年龄(72.3±10.2)岁,男性498例(73.2%)。缺血性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中,干预组入院48 h内不能行走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率(86.3%vs.65.0%,P<0.01)、出院时患者抗栓治疗率(98.1%vs.96.2%,P=0.03)、出院时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抗凝治疗率(70.1%vs.44.2%,P<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血管病CDSS有助于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关键绩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人工智能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医疗服务质量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研究的神经影像学标准STRIVE-2——自2013年以来的新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叶瑾怡 王赞 +11 位作者 龚宇田 郭蕾 果彤 胡琨 陆瑶 单舒乙 王玲 悦芳芳 朱婧涵 郑欣雅 陈玮琪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0期1160-1174,共15页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衰老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可出现卒中、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症状或其他功能损害表现。脑小血管病国际影像标准1(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 1,STRIVE-1)对结构MRI上... 脑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衰老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可出现卒中、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症状或其他功能损害表现。脑小血管病国际影像标准1(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 1,STRIVE-1)对结构MRI上所见的SVD不同影像特征,包括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微出血、近期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腔隙和脑萎缩,进行了分类和标准化。随着对SVD影像特征认识的逐渐清晰,以及机器学习方法的迅速兴起,新的SVD研究的神经影像学标准——STRIVE-2已发布。为更全面地反映SVD对大脑的影响,STRIVE-2新增加了脑皮质的微梗死、偶发DWI阳性病灶等影像学特征,同时提出了当前SVD相关研究的困境和未来科研发展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共识 神经影像 退行性疾病 微结构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卒中防治的“异”与“同”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枘南(综述) 王伊龙(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13,F0002,共8页
脑小血管病是由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血管而导致一系列复杂且异质性较强的脑血管综合征。脑小血管病的症状多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根据神经影像学表现可分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腔隙、假定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 脑小血管病是由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血管而导致一系列复杂且异质性较强的脑血管综合征。脑小血管病的症状多不明显,诊断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根据神经影像学表现可分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腔隙、假定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脑皮质表面铁沉积、脑萎缩。目前脑小血管病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也缺乏特殊治疗方法,考虑其与脑卒中在危险因素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等方面存在相似性,故临床可借鉴卒中的防治方法,如降低血压、抗血小板等来进行脑小血管病的治疗,但由于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卒中的治疗对脑小血管病来说并不完全适用,并且还需根据患者个体的情况综合评估。文章对脑小血管病与卒中防治的异同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疾病 卒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国际影像标准2更新要点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叶瑾怡 陈玮琪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0期1175-1180,共6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衰老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可能会导致卒中、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疾病或症状以及其他功能损害。CSVD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并存,进一步加重认知损害及其他症状的发生,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衰老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可能会导致卒中、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疾病或症状以及其他功能损害。CSVD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并存,进一步加重认知损害及其他症状的发生,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脑小血管病国际影像标准1(standards for reporting vascular changes on neuroimaging-1,STRIVE-1)对结构MRI上所见的CSVD不同影像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标准化。2023年发布的STRIVE-2进一步更新了CSVD血管变化的神经影像学指南。本文将对STRIVE-2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共识 神经影像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解析耐多药结核病全球研究热点及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雷琪 王淑婧 +5 位作者 王婷婷 王新东 户超颖 李佳烨 焦欣雨 王宇萍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1期4768-4776,4783,共10页
目的分析总结耐多药结核病全球研究热点及预测其发展趋势。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2012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耐多药结核病的相关文献,运用计量学及CiteSpace 6.1.R3软件对科研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 目的分析总结耐多药结核病全球研究热点及预测其发展趋势。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检索2012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耐多药结核病的相关文献,运用计量学及CiteSpace 6.1.R3软件对科研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英文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显示,Migliori GB、Gumbo T、Pang Y是耐多药结核病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并能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团队;发文机构分析显示,世界卫生组织、开普敦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是耐多药结核病研究的重要科研机构,机构间合作较多,且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耐多药结核病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最新进展、结核病二线治疗、南非约翰内斯堡、结核分枝杆菌、对氨基水杨酸、快速检测、糖尿病、治疗经济负担等相关领域。结论通过网络分析,耐药结核病、新药研发、全基因组重测序、全球负担、全球健康是当前研究热点。耐多药结核病研究处于平稳发展时期,未来结核病二线治疗、C3He B/FeJ小鼠模型、细胞凋亡、DNA促旋酶、细菌负载、氨基水杨酸、周围神经病变等仍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结核病 CITESPACE 可视化 研究热点
下载PDF
卒中:回眸2023
6
作者 王拥军 熊云云 +6 位作者 李光硕 曹智鑫 王文洁 闫然 王利圆 路正钊 郝曼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共21页
在全球脑血管病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涵盖了脑血管病多个领域和热点,例如: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取栓/溶栓,针对心房颤动的干预,血压管理等其他卒中急性期干预措施,为脑血管... 在全球脑血管病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脑血管病的诊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涵盖了脑血管病多个领域和热点,例如: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取栓/溶栓,针对心房颤动的干预,血压管理等其他卒中急性期干预措施,为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扎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促进了脑血管病疾病负担的降低。本文对2023年脑血管病领域重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临床研究的精华,并期待未来涌现出更多、更好的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血管病 再灌注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心房颤动 二级预防
下载PDF
跨细胞转运穿透血脑屏障的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蒲婷婷 王磊 王引言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让传统药物分子难以进入脑内,其是药物治疗脑肿瘤的最大障碍。如何安全、有效地跨越血脑屏障实现靶向脑肿瘤给药,一直以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难题随着近年来对纳米给药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纳米给药系统在跨越血...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让传统药物分子难以进入脑内,其是药物治疗脑肿瘤的最大障碍。如何安全、有效地跨越血脑屏障实现靶向脑肿瘤给药,一直以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难题随着近年来对纳米给药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纳米给药系统在跨越血脑屏障和靶向脑肿瘤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各种纳米载体可以被设计成不同的尺寸、形状和进行表面官能团修饰,从而提升穿透血脑屏障和将药物靶向递送至脑肿瘤的能力。本文主要综述了克服血脑屏障策略中的跨细胞转运途径及部分可经该途径跨越血脑屏障的纳米载体,并阐述了其对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药物递送效果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递送 血脑屏障 纳米给药系统 脑肿瘤 跨细胞转运 纳米载体 药物分子 表面官能团
原文传递
再灌注治疗的神经影像学评估
8
作者 郝曼均 王利圆 熊云云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9-467,共9页
目前,以缺血半暗带为靶点的再灌注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治疗措施。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影像学评估方法不断更新,为组织窗指导再灌注治疗提供了更多依据。本文对缺血半暗带理论50年来的重要进展进行梳理,重点综述了现有的缺血半暗带... 目前,以缺血半暗带为靶点的再灌注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治疗措施。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影像学评估方法不断更新,为组织窗指导再灌注治疗提供了更多依据。本文对缺血半暗带理论50年来的重要进展进行梳理,重点综述了现有的缺血半暗带神经影像学评估方法(如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缺血低灌注-梗死核心或临床症状-梗死核心错配、新兴的多时相CTA及ASL等),并对目前市场上5款主流影像自动后处理软件进行对比,以期为临床再灌注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再灌注治疗 神经影像学 缺血半暗带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安宫牛黄丸减轻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分子机制
9
作者 殷志如 田良良 +2 位作者 曹光昭 张晶晶 杨洪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5-45,共11页
目的: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安宫牛黄丸(AGNH)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3.6 g·kg^(-1))、AGNH低、高剂量组(0.09、0.27 g·kg^(-1)),每组15只。... 目的: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安宫牛黄丸(AGNH)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3.6 g·kg^(-1))、AGNH低、高剂量组(0.09、0.27 g·kg^(-1)),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TBI模型,造模后立刻灌胃给药,24 h后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并分离脑组织,测定脑水肿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皮层、CA1区、CA3区的损伤程度;免疫荧光(IF)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环氧合酶-2(COX-2)、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Janus激酶2(JAK2)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β、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含量。单细胞测序分析AGNH对各细胞群的调控情况,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而构建小胶质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网络,寻找关键靶点,并通过ELISA与IF进行验证。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NSS与脑含水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AGNH低、高剂量组均可降低mNSS与脑含水量(P<0.05);HE染色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部位的细胞丢失严重,细胞排列较为松散(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AGNH可明显提高大脑皮层及海马CA1和CA3区的神经元细胞密度,使排列更紧凑,同时改善细胞形态(P<0.05,P<0.01)。ELISA与IF染色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1、IL-17A、TNF-α、NLRP3及COX-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AGNH组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单细胞测序共鉴定到13个细胞亚群,其中小胶质细胞在神经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小胶质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AGNH改善TBI涉及细胞对炎症反应和TNF-α的反应等;KEGG富集到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网络分析结果显示,AGNH调控TBI的关键靶点可能为IL-6、IL-1β、JAK2、SOCS3、IRF1。IF与ELISA验证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IL-6、IL-1β含量升高,小胶质细胞中SOCS3表达减少,JAK2、IRF1的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AGNH组大鼠脑组织中IL-6、IL-1β含量降低,小胶质细胞中SOCS3表达增加,JAK2、IRF1的表达减少(P<0.05,P<0.01)。结论:AGNH可减轻TBI大鼠的脑水肿与脑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因子表达,抑制NLRP3及其下游Caspase-1的表达,可能通过作用于小胶质细胞中的IL-6、IL-1β、JAK2、IRF1、SOCS3等靶点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创伤性颅脑损伤 单细胞测序 炎症反应 小胶质细胞 中医药
原文传递
血栓炎症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欣雅 邱宝山 王伊龙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533-538,共6页
在病理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触发凝血级联反应和炎症反应过程,其中,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之间的接触以及众多可溶性因子对细胞的调控将两个过程密切联系起来,共同构成“血栓炎症”过程。血栓炎症广泛参与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在病理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触发凝血级联反应和炎症反应过程,其中,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之间的接触以及众多可溶性因子对细胞的调控将两个过程密切联系起来,共同构成“血栓炎症”过程。血栓炎症广泛参与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卒中急性期及再灌注损伤和卒中复发。了解血栓炎症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对疾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血栓炎症作用机制及其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炎症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小鼠非手术胚胎移植技术操作要点分析
11
作者 其波尔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2期45-47,76,共4页
小鼠手术胚胎移植技术是为了在转基因动物模型制备和基因功能研究等领域提高移植成功率和操作效率所采用的一种移植技术。小鼠非手术胚胎移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围绕小鼠非手术胚胎移植技术展开探讨,对该技术关键环节的操作要点予以阐... 小鼠手术胚胎移植技术是为了在转基因动物模型制备和基因功能研究等领域提高移植成功率和操作效率所采用的一种移植技术。小鼠非手术胚胎移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围绕小鼠非手术胚胎移植技术展开探讨,对该技术关键环节的操作要点予以阐述,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移植器 胚胎移植 妊娠率 着床率 小鼠
下载PDF
新一代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构建的高灵敏红色和绿色荧光多巴胺探针
12
作者 周小娟 李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2-814,共3页
多巴胺(dopamine,DA)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从运动控制到学习动机,DA几乎直接或间接参与中枢神经系统中所有生理过程[1].除了具有神经递质的作用外,DA还是其他儿茶酚胺如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前体,参与体内稳... 多巴胺(dopamine,DA)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从运动控制到学习动机,DA几乎直接或间接参与中枢神经系统中所有生理过程[1].除了具有神经递质的作用外,DA还是其他儿茶酚胺如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前体,参与体内稳态的维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中枢神经系统 G蛋白偶联受体 神经递质 多巴胺 体内稳态 儿茶酚胺 间接参与
原文传递
快速序列视觉呈现目标检测的脑区特征解析
13
作者 周谦 王保增 +4 位作者 袁子健 杨洋 李斯伟 周瑾 王常勇 《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744-752,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SVP)脑机接口(BCI)的目标检测任务中,6种目标隐匿条件下5个脑区(前额区、颞区、中央区、顶区和枕区)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征及目标检测精度的差异。方法选取12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利用NeuroScan SynAmps...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SVP)脑机接口(BCI)的目标检测任务中,6种目标隐匿条件下5个脑区(前额区、颞区、中央区、顶区和枕区)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征及目标检测精度的差异。方法选取12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利用NeuroScan SynAmps2脑电采集系统采集6种隐匿条件下受试者的头皮脑电信号,比较5个脑区的ERP波形、P300幅值、潜伏期等ERP特征;结构化判决成分分析算法(HDCA)对脑电信号进行分类并评估不同脑区间分类精度的差异。结果(1)在6种隐匿条件下,目标图片在5个脑区均诱发出明显的ERP波形;(2)对于P300幅值,颞区最小;(3)对于P300潜伏期,顶区和中央区长于其他脑区(除外小伪装和小遮挡条件);(4)对于分类精度,顶区和中央区高于其他脑区(除外大伪装条件)。结论顶区和中央区通道的选择可以为提升基于RSVP-BCI的隐匿目标检测性能提供新的视角,并有望为小型化、简易、可穿戴BCI设备的研究设计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序列视觉呈现 隐匿条件 目标检测 事件相关电位 脑机接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