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基层学院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为例 |
王雷华
李广超
刁旭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0 |
0 |
|
2
|
基于高校高中人才贯通培养的高招宣传策略分析--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高招宣传为例 |
王雷华
刁旭
|
《高教学刊》
|
2021 |
0 |
|
3
|
面向工科学生的“基础物理学”习题讨论课教学要点 |
王文文
陈子瑜
徐平
王峥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4
|
以学生为本的“文科大学物理(人文类)”课程建设 |
于磊
王玫
王金良
|
《高等理科教育》
|
2014 |
3
|
|
5
|
为工科学生开设理科模式“基础物理学”的探索与实践 |
王文文
陈子瑜
王金良
|
《物理与工程》
|
2009 |
2
|
|
6
|
依托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 尝试大学物理研究型教学 |
张国锋
|
《物理与工程》
|
2018 |
18
|
|
7
|
基于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的新模式本科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 |
金硕
黄安平
严琪琪
张高龙
|
《物理通报》
|
2021 |
5
|
|
8
|
研究性大学大学物理“小班化”探索 |
李文萍
|
《大学教育》
|
2014 |
3
|
|
9
|
从信息物理角度审视大学的人才培养 |
黄安平
张新江
肖志松
|
《大学物理》
|
2018 |
3
|
|
10
|
与实验紧密结合的工科大学物理小班化探索 |
李文萍
李华
吴坚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1
|
在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体会 |
张国锋
|
《物理通报》
|
2011 |
2
|
|
12
|
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为线索设计大学物理课堂 |
王文玲
黄安平
|
《物理与工程》
|
2017 |
1
|
|
13
|
中国医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探索专家共识 |
殷芳芳
杨振宇
蔡璟
柏森
陈敏斌
陈明
陈牧
戴安伟
单国平
邓小武
葛云
耿建华
耿立升
胡春洪
胡鹏
胡伟刚
黄晓延
蒋承峰
金献测
黎田
李左峰
刘蔓居
卢晓明
倪昕晔
潘玉藤
秦颂兵
秦文健
邱杰
全红
沈定刚
王大江
王辉东
王建良
王理
王石
王为
温宁
吴锦昌
杨益东
姚毅
尹勇
于金明
俞家华
张红志
张雷
张艺宝
赵维
赵旭娜
郑志鸿
周超
周光明
周凌宏
卓维海
朱玉春
|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
2024 |
0 |
|
14
|
疫情防控背景下二级学院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
张驰
宋树洋
|
《西部素质教育》
|
2022 |
0 |
|
15
|
新时代航天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研究 |
刘洋
李思瑶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原子核物理中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
孟杰
郭建友
李剑
李志攀
梁豪兆
龙文辉
牛一斐
牛中明
尧江明
张颖
赵鹏巍
周善贵
|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3
|
|
17
|
“一制二式”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李朝荣
李华
陈强
张淼
陈彦
|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18
|
研究型大学理科教学中的开卷考试及实践 |
吴坚
李文萍
商广义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9
|
新工科背景下物理基础课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
陈强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20
|
航天器损伤评估和安全管理中的多尺度力学问题 |
白以龙
许向红
柯孚久
夏蒙棼
|
《航天器环境工程》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