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形势下短期来华“深接触”汉语项目的模式化构建--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暑期AP项目为例 |
李先银
魏耕耘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2016 |
8
|
|
2
|
对外汉语教学虚拟化转型的任务和要求——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中级汉语综合课”为例 |
管延增
|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
2022 |
0 |
|
3
|
留学生课外汉语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北京语言大学四年级留学生为例 |
曹彩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4
|
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的知识课教学策略——以北京语言大学《宏观经济学原理》课程为例 |
陶小红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5
|
北京语境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浸润作用 |
邱军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6
|
北京文化与汉语国际推广 |
李春雨
陈婕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7
|
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刍议 |
孙德金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7
|
|
8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双字组声调发展研究 |
陈默
王建勤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0 |
6
|
|
9
|
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范畴习得的实验研究 |
陈默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1 |
13
|
|
10
|
美国芝加哥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课堂”考察与思考——基于跨文化交际目标 |
杨洁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11
|
美国大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成绩的相关分析——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为例 |
张莉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5 |
13
|
|
12
|
《老乞大》和《朴通事》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
程相文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1 |
28
|
|
13
|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的关系 |
李绍林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14
|
影响瑞士德语母语者汉语声调产出的个体因素和社会语言因素 |
陈默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7 |
5
|
|
15
|
知觉训练在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作用——兼论对外汉语的语音习得和教学研究 |
张林军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10 |
12
|
|
16
|
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视野下汉语口语成绩测试的改进研究 |
郭修敏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7 |
5
|
|
17
|
国外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的错误纠正研究——兼论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错误纠正 |
张林军
周士平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8 |
2
|
|
18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语习得途径与词汇教学 |
王天虹
张金竹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9
|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定位与选择——以美国孔子学院为例 |
聂学慧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20
|
是语言的更是文化的——从语言的双重功能看孔子学院的定位 |
张文联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