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颐和园西堤古柳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雅群 李辛晨 +2 位作者 陈玉珍 刘美芹 卢存福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3期48-51,共4页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为了传承历史文化,留传历史园林植物的宝贵遗传种质资源,以北京颐和园西堤古柳嫩枝为外植体进行茎段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古柳树外...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为了传承历史文化,留传历史园林植物的宝贵遗传种质资源,以北京颐和园西堤古柳嫩枝为外植体进行茎段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古柳树外植体带有侧芽的茎条切段进行组织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进行分化诱导,其中最适启动培养基为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2.0%蔗糖);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MS+6-BA0.8 mg/L+NAA 0.2 mg/L+3.0%蔗糖;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0.2mg/L+1.5%蔗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西堤古柳 茎段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北京颐和园古树替代树与后备树选择与培养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亚洲 韩红岩 +1 位作者 戴全胜 李树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8-81,共4页
古树是颐和园的历史见证,保护古树即是保护和传承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有计划地开展古树替代树与后备树培养工作,对保护颐和园植物景观风貌和景观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详尽调查颐和园古树现状资源的前提下,首先提出颐和园古树替代树... 古树是颐和园的历史见证,保护古树即是保护和传承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有计划地开展古树替代树与后备树培养工作,对保护颐和园植物景观风貌和景观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详尽调查颐和园古树现状资源的前提下,首先提出颐和园古树替代树的选择标准,根据古树生长势确定古树替代树培养优先级别;同时根据古树确认标准选择颐和园的古树后备树,选定5种101株树木作为后备树培养;并研究如何培养古树替代树与后备树。研究成果旨在为古树替代树与后备树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古树 替代树 后备树 颐和园
下载PDF
北京颐和园春季树木花粉飞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江鸿 夏菲 +4 位作者 李洁 李秋月 王建红 车少臣 张国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117-122,共6页
为了在颐和园开展春季花粉浓度的精细化预报,更好地指导游客进行自我防护,从而降低花粉过敏症的发病率,利用Burkard-HIRST型孢子捕捉仪和Phenom ProX全自动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018年春季颐和园气传树木花粉种类和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 为了在颐和园开展春季花粉浓度的精细化预报,更好地指导游客进行自我防护,从而降低花粉过敏症的发病率,利用Burkard-HIRST型孢子捕捉仪和Phenom ProX全自动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018年春季颐和园气传树木花粉种类和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最低气温稳定超过0℃,最高气温稳定超过15℃,颐和园的柏科、榆科和杨柳科树木将进入盛花期。春季昆明湖南岸和北岸的气传花粉日平均浓度各有2个峰值,第1个峰值出现在3月下旬;第2个峰值出现在4月下旬。在第1个峰值期间,昆明湖北岸的花粉浓度高于南岸,此时北岸的花粉种类主要为柏科树木花粉,所占比例达96.98%;而南岸主要为柏科、杨柳科和榆科树木花粉,所占比例分别为59.98%、27.22%和10.92%。在第2个峰值期间,南岸的花粉浓度高于北岸,此时北岸的花粉种类主要为桑科和松科树木花粉,所占比例分别为66.28%和32.88%;而南岸则主要为桑科树木花粉,所占比例达97.59%。3月下旬和4月下旬,昆明湖南岸逐时花粉浓度平均值表现为12:00前后低,0:00前后高;而昆明湖北岸则表现为12:00前后高,0:00前后低。颐和园昆明湖北岸春季花粉日平均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3月下旬,逐时浓度平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12:00前后,贡献率最大的为柏科树木花粉;颐和园昆明湖南岸春季花粉日平均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4月下旬,逐时浓度平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0:00前后,贡献率最大的为桑科树木花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气传树木花粉 飞散规律 花粉浓度 花粉种类
下载PDF
颐和园土壤环境健康评价研究
4
作者 胡振园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6期190-194,共5页
研究以颐和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环境监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土壤物理性状、营养性状和污染性状在内的土壤健康评价体系,涵盖了18个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颐和园绿地土壤的综合健康指数为0.7903,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问... 研究以颐和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环境监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土壤物理性状、营养性状和污染性状在内的土壤健康评价体系,涵盖了18个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颐和园绿地土壤的综合健康指数为0.7903,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问题集中在土壤营养性质和污染情况上,表现为营养不足和重金属汞超标的情况。因此,研究建议采取措施,如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农药使用等,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预防重金属积累,并有助于颐和园土壤的健康维护与持续保护。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颐和园土壤的品质,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土壤健康 绿地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颐和园桃红颈天牛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试验
5
作者 李洁 张淼 +1 位作者 王宇欣 张承胤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是危害桃树的主要蛀干害虫,近年危害渐趋严重,对颐和园西堤的“桃红柳绿”和万寿山区域的桃花景观构成了很大威胁。通过虫害调查和采用一系列防治措施,明确颐和园桃红颈天牛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是危害桃树的主要蛀干害虫,近年危害渐趋严重,对颐和园西堤的“桃红柳绿”和万寿山区域的桃花景观构成了很大威胁。通过虫害调查和采用一系列防治措施,明确颐和园桃红颈天牛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桃红颈天牛在颐和园2~3 a发生1代。探索出了以糖醋液诱杀、人工捕杀、阻隔产卵、生物防治、人工钩杀、局部喷药等措施为主,植物检疫和精细化养护管理为辅的桃红颈天牛绿色防控技术。与对照区比对,连续三年应用该技术对成虫的防治率达89.81%,对幼虫的防治效果最高达80.40%。该绿色防控技术为以颐和园为代表的公园景区实现对桃红颈天牛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颈天牛 生活史 糖醋液 生物防治 绿色防控技术
下载PDF
北京公园树木腐朽病的发生现状调查研究
6
作者 杨华 文娅 +3 位作者 王科 王爽 佟岩 靳馨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7,共8页
为进一步做好园林树木腐朽病害的防治,2019—2023年,通过现场随机踏查的方法,调查北京主要公园树木腐朽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对腐朽菌进行鉴定分类,统计染病树木和主要病原菌。结果显示:山桃Prunus davidiana、碧桃Prunus persica‘Duple... 为进一步做好园林树木腐朽病害的防治,2019—2023年,通过现场随机踏查的方法,调查北京主要公园树木腐朽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对腐朽菌进行鉴定分类,统计染病树木和主要病原菌。结果显示:山桃Prunus davidiana、碧桃Prunus persica‘Duplex’、柳树Salix matsudana、槐树Sophora japonica、桑树Morus alba、西府海棠Malus×micromalus、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Atropurpurea’、樱花Cerasus spp.、丁香Syringa spp.等树木发病率较高,且部分植株发病较重,共发现腐朽菌44种;其中,多孔菌目有21种,占总数的47.7%,是本次调查中发现最多的腐朽菌类群;能侵染活立木的病原腐朽菌有30种,它们的寄主范围广,多数种类对树木的危害程度较高。染病树木上的病原菌主要有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a、刺槐范氏孔菌Vanderbylia robiniophila、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硬毛粗盖孔菌Funalia trogii、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梨生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pyricola、东亚木层孔菌Phellinus orientoasiaticus、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结合腐朽病发生发展特点及公园树木的日常养护管理活动,分析调查区域内树木腐朽病发生原因,为园林树木腐朽病害的防治提出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朽病 腐朽菌 病原腐朽菌 多孔菌目 园林树木 北京公园
下载PDF
新增地物对文化遗产地颐和园的影响:基于空间信息的认知与应对
7
作者 赵霞 周伟 +3 位作者 高翠萍 王树标 孙伟 闫晓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5期56-66,共11页
人类建设行为对文化遗产地保持其原真性与完整性构成挑战,需要加以严格控制新增地物的数量、高度和密度。如何理解并应对建设行为对于文化遗产地的影响,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科学与政策问题。基于空间观测信息,文章从颐和园缓冲区新增... 人类建设行为对文化遗产地保持其原真性与完整性构成挑战,需要加以严格控制新增地物的数量、高度和密度。如何理解并应对建设行为对于文化遗产地的影响,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科学与政策问题。基于空间观测信息,文章从颐和园缓冲区新增地物变化及其对文化遗产的影响、社会认知以及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以新增地物变化带来的直接与间接影响的若干案例,展示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监测、评估中的作用,提出应对新增地物变化影响的文化遗产保护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地 颐和园 新增地物影响 空间信息
下载PDF
颐和园万寿山生态修复调研
8
作者 闫宝兴 黄鑫 《北京园林》 2024年第2期3-7,共5页
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前身为清漪园,总占地面积为300.8公项,是一座由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框架构成的大型山水园林。颐和园作为历史著名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群体的构景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山水地貌和温润的气候条件,... 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乾隆十五年)前身为清漪园,总占地面积为300.8公项,是一座由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框架构成的大型山水园林。颐和园作为历史著名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群体的构景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山水地貌和温润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丰茂的植被和多样的生物类型,优越的自然环境经过人工的潜心规划,形成了最具园林艺术精华的中国皇家园林,有着杰出的园林成就和历史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园林 山水园林 三山五园 园林艺术 清漪园 颐和园 万寿山 占地面积
下载PDF
颐和园文昌阁研究与保护
9
作者 罗克帅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3期73-75,共3页
文昌阁作为一种传统祭祀建筑,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主要是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的神明,祈求其保护一方文风昌盛。据统计,全国各省区市共有35座文昌阁,其中最著名的是颐和园文昌阁。本文主要对颐和园文昌阁的历史沿革与变迁进行探讨,... 文昌阁作为一种传统祭祀建筑,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主要是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的神明,祈求其保护一方文风昌盛。据统计,全国各省区市共有35座文昌阁,其中最著名的是颐和园文昌阁。本文主要对颐和园文昌阁的历史沿革与变迁进行探讨,梳理其发展及演变过程,同时结合文昌阁的现况勘察情况,对其病害进行针对性分析,研究病害产生原因,为日后颐和园文昌阁的修缮与保护提供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文昌阁 历史沿革 现况勘察 研究
下载PDF
颐和园澄怀阁修缮工程木柱修缮技术探讨
10
作者 徐少泽 《石材》 2024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探究颐和园澄怀阁传统木作营造工艺,研究澄怀阁木作修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技术角度研究木作修缮中的打牮拨正和大木墩接等关键步骤的构造做法与工艺特点。通过文献研究和勘查资料,结合施工做法及施工的经验与手法,分析整理出颐和... 本文探究颐和园澄怀阁传统木作营造工艺,研究澄怀阁木作修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技术角度研究木作修缮中的打牮拨正和大木墩接等关键步骤的构造做法与工艺特点。通过文献研究和勘查资料,结合施工做法及施工的经验与手法,分析整理出颐和园澄怀阁木作修缮的营造工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古建筑 木柱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浅析颐和园内檐匾额修复方法——以“清光绪郑沅书七言绝句二首”匾为例
11
作者 王姝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7期18-22,共5页
文章以“清光绪郑沅书七言绝句二首”匾为例,浅析颐和园内檐匾额修复方法,论述匾类文物修复的特殊性。
关键词 匾额 画心 修复
下载PDF
北京颐和园古楸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雅群 李辛晨 +1 位作者 陈玉珍 卢存福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3-394,共2页
1植物名称 古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又名金丝楸、梓桐。2材料类别春梢幼嫩顶芽及茎段。3培养条件MS为基本培养基。(1)启动培养基:MS+6.BA0.8mg.L-1(单位下同)+NAA0.1;(2)增殖培养基:MS+6.BA1.8+NAA0... 1植物名称 古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又名金丝楸、梓桐。2材料类别春梢幼嫩顶芽及茎段。3培养条件MS为基本培养基。(1)启动培养基:MS+6.BA0.8mg.L-1(单位下同)+NAA0.1;(2)增殖培养基:MS+6.BA1.8+NAA0.3;(3)壮苗培养基:1/2MS+6-BA0.4+NAA0.1;(4)生根培养基:1/2MS+IBA0.3+NAA0.05。以上培养基(1)和(2)中蔗糖浓度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繁殖 组织培养 楸树 颐和园 基本培养基 北京 增殖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原文传递
北京市颐和园野生高等植物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之欢 简秋林 +2 位作者 刘克锋 苏振鹏 高丰年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44-152,共9页
作者于1992年~1993年,在颐和园进行了常见野生高等植物资源的调查,除按实用性质分类,并写出总名录。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系统排列,属、种按拉丁字母出现次序先后排列,经整理鉴定,颐和园常见野生维管束植物计有59科130... 作者于1992年~1993年,在颐和园进行了常见野生高等植物资源的调查,除按实用性质分类,并写出总名录。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系统排列,属、种按拉丁字母出现次序先后排列,经整理鉴定,颐和园常见野生维管束植物计有59科130属167种5变种,其中木本植物13种,草本植物15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植物分类
下载PDF
颐和园不同植被区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戈悦 胡振园 +2 位作者 丛一蓬 冯佳宁 刘悦秋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2-98,共7页
【目的】分析颐和园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功能特征,为颐和园土壤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颐和园内6类植被覆盖区域(牡丹种植区、宿根花卉区、落叶阔叶林区、针阔叶混交林区、野生灌草丛区和... 【目的】分析颐和园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功能特征,为颐和园土壤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颐和园内6类植被覆盖区域(牡丹种植区、宿根花卉区、落叶阔叶林区、针阔叶混交林区、野生灌草丛区和踩踏草坪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颐和园土壤样品共获得1472561条有效序列,产生7726个OTUs。土壤细菌中绝对优势类群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等。土壤细菌群落主坐标分析和FAPROTAX功能预测分析表明,不同植被覆盖区土壤细菌主要类群丰度和功能菌群丰度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优势类群与环境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不同植物类群对土壤细菌群落构成、功能和多样性影响显著,踩踏草坪区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植被覆盖区;土壤环境因子pH值、电导率、全氮和碱解氮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土壤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土壤环境因子 颐和园
下载PDF
浅谈北京市颐和园西区耕织图景区园林植物生态应用
15
作者 阎旭 《北京园林》 2020年第3期7-10,共4页
颐和园园林植物群落布局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被称之为“中国古典园林自然风景植物群落”。它是一座真山真水的天然与人工合成的中国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西区耕织图景区植物景... 颐和园园林植物群落布局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被称之为“中国古典园林自然风景植物群落”。它是一座真山真水的天然与人工合成的中国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西区耕织图景区植物景观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推动了进行保护性的修复及生态应用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园林植物 生态应用
下载PDF
基于原真性原则的颐和园湿地植物景观保护管理研究
16
作者 夏鲁卿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3期39-47,共9页
基于原真性原则,从颐和园内匾额楹联、乾隆御制诗等文学作品中梳理出有代表性的湿地植物种类,结合颐和园湿地植物应用现状及景观分析,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探究颐和园湿地植物意境及造园者的审美情趣,还原湿地植物的历史景观原貌,探究... 基于原真性原则,从颐和园内匾额楹联、乾隆御制诗等文学作品中梳理出有代表性的湿地植物种类,结合颐和园湿地植物应用现状及景观分析,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探究颐和园湿地植物意境及造园者的审美情趣,还原湿地植物的历史景观原貌,探究如何在规划种植中更好地体现其历史风貌,传承保护景观的原真性,为今后的植物景观复原工作提供依据。同时,更应认识到湿地植物景观传达的文化和意境是最该继承学习的部分,因其具有不可复制性,更应该成为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真性原则 湿地植物 颐和园 景观保护
下载PDF
碧桃在皇家园林颐和园中的养护管理与应用
17
作者 戴培 夏鲁卿 《南方农业》 2023年第3期271-276,共6页
在皇家园林中,碧桃因姿态造型古朴,符合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深受游客的喜爱。颐和园作为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在植物配置上颇具匠心,结合乾隆皇帝的审美观点及地理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植物历史景观格局:“满山松柏成林,林... 在皇家园林中,碧桃因姿态造型古朴,符合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深受游客的喜爱。颐和园作为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在植物配置上颇具匠心,结合乾隆皇帝的审美观点及地理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植物历史景观格局:“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华,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分析颐和园植物景观意境,以颐和园园林绿化养护标准为依据,传承颐和园几代园艺师傅的养护经验,从“传统修剪方式,整形修剪的时期和方法,精细化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防寒措施”几个方面精雕细琢地梳理出碧桃的精细化养护管理方法,旨在为早春花灌木的养护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桃 景观意境 精细化养护 颐和园 皇家园林
下载PDF
颐和园古柿树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广顺 赵晓玉 +4 位作者 张徐俞 戴全胜 车晓航 陈玉珍 卢存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9-94,共6页
以北京颐和园的古柿树当年新生的嫩芽切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不定芽启动培养基为1/2MS+0.8 mg/L 6-BA+0.1 mg/L NAA+0.5g/L PVP。将无菌苗转接到最适分化培养基(1/2MS+5.0mg/L 6-BA+0.2mg/L NAA+0.5g/L PVP)上,组培苗... 以北京颐和园的古柿树当年新生的嫩芽切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不定芽启动培养基为1/2MS+0.8 mg/L 6-BA+0.1 mg/L NAA+0.5g/L PVP。将无菌苗转接到最适分化培养基(1/2MS+5.0mg/L 6-BA+0.2mg/L NAA+0.5g/L PVP)上,组培苗分化效率较高,但小苗矮小。将分化较好的组培苗转接到壮苗培养基(1/2MS+2.0mg/L ZT+0.1mg/L IAA+0.5g/L PVP),待组培苗长至2~3cm转到生根培养基(1/2MS+0.6mg/L NAA+0.3mg/L IBA+0.5g/L PVP),暗培养9~10d后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0.5g/L PVP),生根率为30%。而将组培苗茎段预先用250mg/L的IBA或IAA浸泡2min,生根率可提高到40%。生根组培苗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可达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古柿树 茎段 组培快繁
下载PDF
北京市南水北调密云调水工程引水渠绿色廊道生态格局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东敏 王绍斌 肖志广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针对京密引水渠绿色廊道生态格局进行了研究,以便对保障北京市水源生态安全并构筑北京市完善的生态格局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通过对场地调研及优劣势分析,探讨了引水渠绿色廊道生态格局的功能定位、策略、主...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针对京密引水渠绿色廊道生态格局进行了研究,以便对保障北京市水源生态安全并构筑北京市完善的生态格局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通过对场地调研及优劣势分析,探讨了引水渠绿色廊道生态格局的功能定位、策略、主题及研究要点等,旨在供类似工程及今后的有关生态景观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京密引水渠 绿色廊道 水源 生态安全 生态格局 北京
下载PDF
颐和园古树内部异常的雷达波检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伟林 文剑 +2 位作者 肖中亮 张京 韩红岩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5-671,共7页
采用雷达波树木无损探测技术与树木雷达分析软件,对颐和园内6棵古柳的内部异常情况进行雷达波探测成像试验.结果表明古柳内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3棵古柳异常程度较高.雷达波成像解析结果准确且与实际情况相符程度高,表明树木雷... 采用雷达波树木无损探测技术与树木雷达分析软件,对颐和园内6棵古柳的内部异常情况进行雷达波探测成像试验.结果表明古柳内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3棵古柳异常程度较高.雷达波成像解析结果准确且与实际情况相符程度高,表明树木雷达系统可以对树木内部异常分布情况进行高效无损的检测、成像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雷达 无损检测 介电常数 树木异常 颐和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