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关爱服务的社会生态构成研究——以上海市“邻家妈妈”项目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姗姗 陈艺华 +2 位作者 姚蕙怡 孙一丹 张姝淼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23年第2期71-89,313,314,共21页
多元社会力量参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心理服务的必要性日渐凸显并已成为趋势。本研究结合文本分析、半结构化访谈和焦点小组,以上海市“邻家妈妈”项目为分析案例,对24位相关工作人员展开访谈、从6次焦点小组中收集各区妇联推进项目... 多元社会力量参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心理服务的必要性日渐凸显并已成为趋势。本研究结合文本分析、半结构化访谈和焦点小组,以上海市“邻家妈妈”项目为分析案例,对24位相关工作人员展开访谈、从6次焦点小组中收集各区妇联推进项目的实践经验,并借助生态位理论框架梳理上海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关爱服务的社会生态系统构成。研究发现三条生态链主线相互作用并介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家庭关爱保护工作:民政部门主要通过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的方式来统管福利传递;群团组织借助其“官民二重属性”的桥梁链接优势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关爱服务的组织与输送;专业社会组织则通过承接政府和群团组织购买服务成为专业核心力量,是直接提供社会心理关爱服务的主体,具备专业性、灵活性和资源链接能力。本研究从积极培育专业儿童服务社会组织、向家庭关爱服务生态系统中注入助人自助价值理念等方面提出社会心理服务输送的优化路径,以有效增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其家庭的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社会心理服务 社会生态构成
下载PDF
政社力量帮扶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的联动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2
作者 何姗姗 陈艺华 张姝淼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7,178,179,共15页
现代家庭的儿童保护功能趋向弱化甚至缺失,本研究关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在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提供福利服务方面如何开展联动工作并优化协同路径,通过分析相关政策文件,并在政策实施地开展参与观察、半结构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总结... 现代家庭的儿童保护功能趋向弱化甚至缺失,本研究关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在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提供福利服务方面如何开展联动工作并优化协同路径,通过分析相关政策文件,并在政策实施地开展参与观察、半结构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总结地方帮扶经验,借助生态位理论视角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关爱服务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发现,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三大福利供给主体分别构成了三条生态链主线,通过“政社合作”和“群社协同”两条上行和下行联动路径吸纳各类社会资源并转化为社会服务。其中,专业社会组织处于关键生态位,是各类联动工作的中枢核心;发现报告是联动工作的关键环节,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协作机制。未来应强化专业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实施家庭增权服务,管控伦理风险,推进社会力量的有序联动和社会资源的广泛吸纳,并完善相关儿童福利政策监督反馈机制,以增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的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社力量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家庭关爱帮扶 联动机制
下载PDF
从专业确信到模糊生成:面向不确定性的社会工作知识生产及其反思
3
作者 文军 方淑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4,180,共12页
“不确定性”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结构性力量和具象化体验,深刻影响着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发展进程,促使社会工作知识生产范式实现了从专业确信到模糊生成的阶段转变。这一不确定性转变体现在知识基础、研究范式、生产主体、生产场域、知识... “不确定性”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结构性力量和具象化体验,深刻影响着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发展进程,促使社会工作知识生产范式实现了从专业确信到模糊生成的阶段转变。这一不确定性转变体现在知识基础、研究范式、生产主体、生产场域、知识结构和知识特性等若干方面。对此,需要以承认不确定性为认知基点,构建以整体表征为知识视角、以复杂叙事为研究范式、以主体赋能为价值指向、以情境实践为行动配置、以多维整合为网络型构、以视域反思为理论内涵的不确定性社会工作知识体系,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工作知识范式的深层次革新与多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不确定性 知识生产 专业确信 模糊生成
下载PDF
消费社会何以迈向共同富裕——兼论社会责任消费发展的可能性路径
4
作者 吴金海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49,共8页
西方消费社会在根本上是缓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稳定性和实现繁荣增长的一种方法和工具,这使其与共同富裕在短暂地相向而行之后逐渐走向背离。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虽然曾因社会建设的相对滞后出现了消费社会化与共同... 西方消费社会在根本上是缓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稳定性和实现繁荣增长的一种方法和工具,这使其与共同富裕在短暂地相向而行之后逐渐走向背离。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虽然曾因社会建设的相对滞后出现了消费社会化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暂时性背离的情况,但我国所坚持和强调的共同富裕目标使得我国消费社会与共同富裕之间始终保持目标一致性。在中西方社会共同面临贫富差距和环境问题的当下,这种中西方消费社会的差异,不仅让我们窥见了西方社会责任消费发展既有路径中对“自律市场”的执念及其所导致的显著局限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在社会责任消费发展问题上所具有的优势,这一优势体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强国家”传统以及需由国家力量推动的隐性社会责任消费发展的可能性路径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共同富裕 隐性社会责任消费 道德张力
下载PDF
从制度性嵌入到公共性培育: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情境的转向 被引量:5
5
作者 文军 卢素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5,共8页
制度性嵌入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常态,但这一介入情境却很容易使社会工作者面临专业自主和承认缺失的问题。为此,我们以东莞理工学院“双工联动、社区育人”项目为案例,运用“承认理论”分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实现介入情境转向和... 制度性嵌入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常态,但这一介入情境却很容易使社会工作者面临专业自主和承认缺失的问题。为此,我们以东莞理工学院“双工联动、社区育人”项目为案例,运用“承认理论”分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如何实现介入情境转向和效果提升。实践表明,在高校建立学生公共社区后,社会工作者得以打造独立团队,联动和融入学校体系,在学校的组织结构中获得专业自主。在此基础上,学校社会工作者突出以社区为单位的个体团结、强化“情境性”的闭环介入模式,在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取得了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多重“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嵌入 公共性培育 学校社会工作 介入情境
下载PDF
都市新任母亲育儿社会支持的理论模型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姗姗 冯源溪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8-65,共8页
都市女性产后第一年的育儿社会支持系统(主体、功能及传递模式)会呈现怎样的特征?基于某个面向0—1岁婴儿母亲的社会工作项目中的小组谈话数据及组员撰写文本,构建以支持主体(横轴两端为弱关系和强关系)和支持功能(纵轴两端为情感性支... 都市女性产后第一年的育儿社会支持系统(主体、功能及传递模式)会呈现怎样的特征?基于某个面向0—1岁婴儿母亲的社会工作项目中的小组谈话数据及组员撰写文本,构建以支持主体(横轴两端为弱关系和强关系)和支持功能(纵轴两端为情感性支持与工具性支持)交叉形成的四象限育儿社会支持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新任母亲育儿社会支持功能兼具工具性和情感性,偏重于以强关系(祖辈)为主体、以工具性支持为主要功能的延时交换的传递模式;同时还发现,由弱关系(社工、医生、相似他人)提供的育儿社会支持是存在、可行和有效的,弱关系提供的情感性和工具性支持属于即时交换的传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照料 新任母亲 育儿社会支持 强关系 弱关系
下载PDF
不确定性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变革与实践转向 被引量:18
7
作者 文军 刘雨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1,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但在新发展阶段,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大量滋生,渗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环境、主体、方式、过程以及结果等层面,致使中国式现代化面临“不确定性”的诸多挑战。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但在新发展阶段,各类不确定性因素大量滋生,渗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环境、主体、方式、过程以及结果等层面,致使中国式现代化面临“不确定性”的诸多挑战。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既是以往现代化历程的直接后果,也将作为新的社会现实成为当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变量。但当前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仍以“确定性”思维为主导,不仅传统的现代化理论知识难以解释不断变动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在实践层面上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不确定性现象。对此,亟须以“不确定性”挑战为当代观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变革和实践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不确定性 理论变革 实践转向
下载PDF
多元与融合:风险社会中的危机致贫及治理框架建构
8
作者 林茂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4-104,共11页
贫困主要由紧缺资源的分配所引发,这种资源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财富,也包含无形的权利资源。贫困从来都不仅是个体生活困境问题,更是与之相关的环境、制度以及社会公平与公正问题。现代社会风险引发的公共危机致贫有着不确定性、流动性与... 贫困主要由紧缺资源的分配所引发,这种资源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财富,也包含无形的权利资源。贫困从来都不仅是个体生活困境问题,更是与之相关的环境、制度以及社会公平与公正问题。现代社会风险引发的公共危机致贫有着不确定性、流动性与无边界性的特征。针对这一类型贫困的治理,建构多元融合的发展模式,有其合理性。具体而言,个体自身多重能力的发展,一国内部多中心的差异化发展,与国际格局的多中心协同发展相一致,有利于使因危机而发生的稀缺资源再分配得以有效实施。因此,强调人类共同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共同富裕,正是对抗风险社会中的危机带来的异质性贫困与不确定性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危机致贫 多元 融合 共同富裕
下载PDF
面向“后乡村性”的农村社会学:认识论危机与变革
9
作者 吴越菲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11期96-98,共3页
问题的提出:如何认识乡村转型发展之“后”?中国乡村正在悄然经历着一场转变乡村社会性质的社会变迁,这是学界长久以来的普遍共识,理解和剖析这一变迁过程是农村社会学始终意图把握的学科使命。近年来,学界通过大量的经验研究揭示了农... 问题的提出:如何认识乡村转型发展之“后”?中国乡村正在悄然经历着一场转变乡村社会性质的社会变迁,这是学界长久以来的普遍共识,理解和剖析这一变迁过程是农村社会学始终意图把握的学科使命。近年来,学界通过大量的经验研究揭示了农村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运作逻辑,以及在经历一系列转型之后呈现出的新社会形态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学 乡村性 形态与特征 运作逻辑 社会变迁 问题的提出 危机与变革 变迁过程
原文传递
超大城市“新任妈妈”的再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姗姗 《社会建设》 CSSCI 2021年第6期25-39,共15页
为了在更具体的时间框架内考察城市已育女性的再生育意愿,对上海377名0~1岁婴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意愿,并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探究个体、家庭和社区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一孩新任妈妈的再生育意愿不高,但仍... 为了在更具体的时间框架内考察城市已育女性的再生育意愿,对上海377名0~1岁婴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意愿,并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探究个体、家庭和社区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一孩新任妈妈的再生育意愿不高,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母亲年龄、户籍和家庭月收入仍是显著影响其二孩生育意愿的结构性因素;与公婆不同城居住、婆媳关系在生育后变差的一孩新任妈妈,其二孩生育意愿显著低于其他新任妈妈,但在对与母系祖辈居住情况的变量分析并未出现该结果;居住社区环境的儿童养育友好程度并未对新任妈妈的再生育意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建议医疗机构和社区提供适宜的家庭育儿社会支持服务,改善家庭微生态生育文化,尤其是提升男方家庭长辈与育龄女性的关系质量,以有效提高城市一孩家庭的再生育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任妈妈 再生育意愿 超大城市
下载PDF
迈向“儿童投资型国家”:我国低生育率的福利逻辑及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升级 被引量:7
11
作者 万国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9,112,共10页
人口问题既是大国兴衰之根本,也是关乎民族兴旺发达与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近年来,伴随着生育率的连年下降,我国在2022年正式迎来人口负增长,低生育率已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 人口问题既是大国兴衰之根本,也是关乎民族兴旺发达与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近年来,伴随着生育率的连年下降,我国在2022年正式迎来人口负增长,低生育率已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已有的学理研究从五个层面对低生育率的形成原因进行了丰富讨论,但很少深入洞悉这场危机背后的深层福利逻辑,使得生育支持政策难以融入现行社会保障改革中。本研究认为,我国低生育率既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性失衡及对全球社会保障转型共识的忽视密切关联,也与当前儿童福利对象的瞄准失序和儿童福利服务的落地能力不足有关。研究建议,我国在下一阶段应当积极实现从“促生”到“辅育”的全面转向,以“儿童投资型国家”为方向来强化以公民资格为识别标准的儿童福利制度,通过夯实家庭育儿能力及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来避免“低生育率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生育率 儿童福利 儿童投资型国家 生育支持政策 社会保障
下载PDF
流动时代的不确定性研究(专题)
12
作者 文军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4,共1页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大流动,“流动社会”也成为众多社会学家对现代社会的一个著名诊断。在社会高度流动的过程中,空前凸显的不确定性既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也蕴藏着社会发展的...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大流动,“流动社会”也成为众多社会学家对现代社会的一个著名诊断。在社会高度流动的过程中,空前凸显的不确定性既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也蕴藏着社会发展的难得机遇。在大流动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社会中的确定性正在不断崩解,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诸如全球疫情、气候灾害、经济危机、国家间冲突甚至战争等突发性、危急性、破坏性显著的风险,与阶层不平等、区域不均衡等长期存在的问题相叠加、交织,人类社会越来越陷入一种“深度的不确定性”境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危机 气候灾害 不确定性 大变局 不稳定性 全球化和信息化 区域不均衡 阶层不平等
原文传递
老化态度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三维数字融入视角的实证分析
13
作者 蒋潮鑫 史珈铭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128,共13页
为在数字时代推进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根据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老化态度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保持积极的老化态度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表现为降低抑郁倾向和提高生活满意度,... 为在数字时代推进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根据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老化态度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保持积极的老化态度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表现为降低抑郁倾向和提高生活满意度,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保持积极的老化态度能够通过推动数字接入、提高数字技能和增进数字效益这三大数字融入维度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保持积极的老化态度能够使得女性、低龄和农村户口老年人获取更多的心理健康收益。由此,未来应当引导老年群体形成积极的老化态度;从数字接入、数字技能和数字效益三大维度提高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水平;重视老年群体的内部差异性,更加精准地设计和实施老年健康的干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态度 心理健康 数字融入 老年群体
下载PDF
不确定性: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兼及构建“不确定性社会学”的初步思考 被引量:49
14
作者 文军 刘雨航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83,共11页
随着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不确定性"作为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和学术议题。然而,中国社会学界关于不确定性的探讨却严重滞后。其实,社会学的产生、发展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特征的日趋显化具有同步性,因... 随着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不确定性"作为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和学术议题。然而,中国社会学界关于不确定性的探讨却严重滞后。其实,社会学的产生、发展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特征的日趋显化具有同步性,因此,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对"不确定性"概念进行考评十分必要。通过对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批判主义这三大社会学理论范式中"不确定性"研究的学术梳理,我们发现,社会学对不确定性的探讨自古典理论时期便已开始,但除了当代社会学理论个别领域的研究外,对不确定性的关注更多是零散的、依附性的,穿插在对确定性寻求的各种理论体系之中,鲜有将"不确定性"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进行讨论。基于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对"不确定性"概念进行再建构,并在现代化的历时性过程中把握其社会意义,以期推动不确定性社会学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概念考评 不确定性社会学
原文传递
不确定性: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 被引量:3
15
作者 文军 刘雨航 《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1期52-54,共3页
工业革命后,全球社会在一百多年间就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变,堪称"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形态的快速更替意味着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集中涌现,并对现代科... 工业革命后,全球社会在一百多年间就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变,堪称"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形态的快速更替意味着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集中涌现,并对现代科学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社会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现象不断出现的同时,传统的真理也在被不断颠覆,知识的确定性被打破,甚至可以说,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所有科学乃至人的生存状态都建立在流沙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体系 知识的确定性 不确定性 大变局 工业革命 社会学 社会形态 现代转型
原文传递
我国临终关怀照护:现状、困境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晨熹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72,共5页
临终关怀是全程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实现生命尊严与保证生命质量的重要服务。随着人口预期寿命提高和流行病学模式的转变,临终关怀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化医疗保健体系框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一个国家现代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程度和... 临终关怀是全程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实现生命尊严与保证生命质量的重要服务。随着人口预期寿命提高和流行病学模式的转变,临终关怀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化医疗保健体系框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一个国家现代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程度和社会人文关怀理念成熟程度的重要反映。因此,应正视临终关怀的需求增长,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临终关怀服务模式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和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服务资源供给;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普及优逝观念;发挥社会工作专长,加强临终关怀专业人员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关怀 全过程健康 人文关怀
下载PDF
“确定性偏好”,还是“不确定性吸引”?——个人不确定性体验及其反思
17
作者 文军 吴志鹏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4,175,共14页
不确定性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并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人们一方面表现出对“确定性”的强烈偏好,另一方面又会被“不确定性”深深吸引,由此呈现出“确定性偏好”与“不确定性吸引”并存的状态。本质而言,不确定性乃... 不确定性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并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人们一方面表现出对“确定性”的强烈偏好,另一方面又会被“不确定性”深深吸引,由此呈现出“确定性偏好”与“不确定性吸引”并存的状态。本质而言,不确定性乃是一种中性的认知状态。生物因素的作用导致人们在不确定性偏好上存在内在的差异,而外在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到人们的不确定性感知。因而,个人不确定性感知和体验乃是其内在的不确定性偏好与外在的客观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体验 个人不确定性 确定性偏好 不确定性吸引
原文传递
从“物”到“时间”:消费的新转向与资本逻辑的“变脸”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金海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0,共8页
消费具有“物的消耗”和“时间消耗”两个面相。如果说凡勃伦时代全面开启了消费从“时间消耗”到“物的消耗”的第一次转向,迎来了20世纪的“大众消费社会”,那么在21世纪的当下,消费正经历着从“物的消耗”到“时间消耗”的新转向。... 消费具有“物的消耗”和“时间消耗”两个面相。如果说凡勃伦时代全面开启了消费从“时间消耗”到“物的消耗”的第一次转向,迎来了20世纪的“大众消费社会”,那么在21世纪的当下,消费正经历着从“物的消耗”到“时间消耗”的新转向。虽然消费的这一新转向蕴含着消费者摆脱资本逻辑的可能性,但事实上,资本基于对“时间”一以贯之的工具化利用,通过对时间的“碎片化”到“无感化”的“变脸”操作,依然延续着对消费的控制和支配企图。消费者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对抗资本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消费 时间 资本逻辑
原文传递
批判实在论:重返西方人类学经典时代的关怀及延展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剑波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71,M0004,共13页
与西方人类学经典时代相比,今天的人类学所提供的碎片化知识难以产生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的思考。那一时代的研究固然有其本身的严重局限,但基于实在论的立场和聚焦于人的核心关怀也促成了一种与人及现实中的人文、自然状态紧密结合的视... 与西方人类学经典时代相比,今天的人类学所提供的碎片化知识难以产生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的思考。那一时代的研究固然有其本身的严重局限,但基于实在论的立场和聚焦于人的核心关怀也促成了一种与人及现实中的人文、自然状态紧密结合的视角,对于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的人类学深受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的影响,对现代主义时期的那种还原主义的理性主义及实证主义进行了深刻和有效的批判,指出了那种自以为是的简单实在论的问题和局限。但这种对知识的不确定性、建构性、历史性、偶然性、语境性的过度强调,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实在的相对化,以及对实在的可知性的质疑,甚至进一步消解掉了实在的“实在性”。因此,有必要带着批判意识重返西方人类学经典时代的关怀,借用批判实在论的进路,一方面坚持实在论的立场,一方面带着强烈的批判意识拒绝那种自以为是的简单实在论。这样一种实在论的回归,或许能够重建人类学对于根本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继续生产出新的更具影响力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实在论 西方人类学 经典时代 后现代 实证主义
原文传递
获得支持越多越好?——新任妈妈视角下代际育儿支持的效用评价及其应对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姗姗 《青年学报》 2021年第3期65-73,共9页
祖辈托育已成为我国婴幼儿家庭采用的主要儿童照料模式,祖辈提供的育儿社会支持主要包含家务劳动和婴儿照料等工具性支持。社会支持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如何评估社会支持的效用?新任妈妈获得祖辈支持是否越多越好?质性研究表明,祖... 祖辈托育已成为我国婴幼儿家庭采用的主要儿童照料模式,祖辈提供的育儿社会支持主要包含家务劳动和婴儿照料等工具性支持。社会支持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如何评估社会支持的效用?新任妈妈获得祖辈支持是否越多越好?质性研究表明,祖辈在女性产后第一年内主要提供照顾性支持,使得新任妈妈产生"轻松放心"和知恩感恩的正向效用评价,同时也可能存在新旧育儿观念的代际冲突甚至祖辈之间的冲突,为彼此带来负面情绪困扰,反映了家庭系统内支持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支持错位和过度问题。为此,新任妈妈采用秩序的重塑和支持的反嵌(表现为合理分工、正向沟通和持续学习)等行动策略以应对祖辈支持错位和过度所带来的问题。未来家庭成员可通过正确评价祖辈提供育儿支持的效用情况以及时有效应对,也可通过拓展老年人学习育儿技能的渠道,改善其学习条件,以提升祖辈育儿支持供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任妈妈 代际育儿支持 效用评价 应对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