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数字化重塑当代城市与区域发展模式——兼评《重塑: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区域和网络》
1
作者 李健 宁越敏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6-158,共3页
城市和区域空间组织及其形态是经济社会发展活动的空间投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形成全球经济的核心框架,而基于产品内分工、模块化组织的低成本生产制造和服务全球外包,推动资... 城市和区域空间组织及其形态是经济社会发展活动的空间投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形成全球经济的核心框架,而基于产品内分工、模块化组织的低成本生产制造和服务全球外包,推动资本、商品、人口、信息等全球流动和地方镶嵌,催生卡斯特尔提出的“流的空间”,并由此推动世界城市、全球城市的诞生。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生产组织上基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地方镶嵌,推动地方(城市和区域)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联系并建构全球生产网络,由此形成大都市区、全球城市—区域、都市圈、城市群、城市网络等新的城市和区域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产品内分工 模块化组织 价值链 卡斯特尔 低成本生产 空间投影 大都市区
下载PDF
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0
2
作者 王俊松 颜燕 胡曙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8,共8页
基于2003~2013年城市专利数据采用基尼系数、趋势面分析、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讨了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创新能力高的城市高度集聚在沿海三大区域及内地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时间推移,创... 基于2003~2013年城市专利数据采用基尼系数、趋势面分析、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讨了中国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创新能力高的城市高度集聚在沿海三大区域及内地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时间推移,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呈现扩散的趋势。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推动了创新的区域扩散和空间溢出。2发明专利、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创新水平依次降低,空间集聚程度依次提高,空间相关性依次提高。3固定效应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的计量结果发现,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该市的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工业基础、高等教育资源、创新投入、经济外向度显著影响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且政府支持和城市高等教育资源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出现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专利 技术创新能力 空间面板数据 趋势面分析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策略研究——基于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35
3
作者 曾刚 曹贤忠 +1 位作者 王丰龙 叶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体化发展影响因子及推进策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创新和绿色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借助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和不同规模城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驱...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体化发展影响因子及推进策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创新和绿色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借助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和不同规模城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贡献,发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区域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创新与绿色发展资源,占据区域相对优势地位,并共同构成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的"Z"形空间格局,其他沿线城市拥有创新资源的相对优势地位,而长三角边缘城市则拥有绿色发展资源的相对优势;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动作用显著,创新的贡献尤为突出。为了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国家大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建议设立统筹区域发展的国家级长三角管理机构,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技术市场体系,发展国有非营利技术中介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区域一体化 长三角
下载PDF
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中国实证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孙斌栋 王旭辉 蔡寅寅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45,共7页
特大城市在追求集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不经济性。因此,许多特大城市政府纷纷制定多中心的空间战略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者们开始关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并在理论研究领域得出了方向性的结... 特大城市在追求集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不经济性。因此,许多特大城市政府纷纷制定多中心的空间战略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者们开始关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并在理论研究领域得出了方向性的结论。为数很少的实证研究从不同尺度和视角关注多中心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数据可得的我国31个特大城市为例,从3个不同空间尺度分别构建了反映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指数,运用城市生产函数进行的经济绩效检验显示,在控制了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其他经典生产要素后,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具有更高的经济绩效,同时,规模集聚也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一结论表明,与单中心相比,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是一种高效的聚集模式。该结论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我国特大城市总体规划采取多中心布局提供了学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多中心结构 经济绩效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上海城市咖啡馆的空间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丽 周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42-49,共8页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消费空间对城市的影响作用正日益凸显。咖啡馆作为城市目前兴起的新型消费空间,逐渐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运用平均最近邻距离、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上海城市咖啡馆空间...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消费空间对城市的影响作用正日益凸显。咖啡馆作为城市目前兴起的新型消费空间,逐渐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运用平均最近邻距离、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上海城市咖啡馆空间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上海咖啡馆总体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明显,呈现"一主多次"的空间格局,中心城区是其核心集聚区;(2)不同类型的咖啡馆其空间分布特征不同,连锁咖啡馆相较于独立咖啡馆集聚程度更高,中心依赖性更强,数量等级高的咖啡馆主要集中在商务中心,其中星巴克集中度最高,数量规模最大;(3)消费需求、交通区位条件和土地价格对咖啡馆空间布局影响较大,其中连锁咖啡馆对交通通达性、消费需求的要求更高,而独立咖啡馆更注重创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咖啡馆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上海
下载PDF
相关性多样化、内外资联系与城市创新能力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俊松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5-70,共16页
文章主要探讨城市的多样化环境如何影响城市创新。基于2003-2009年中国地级市企业统计数据,本文区分了城市相关性多样化和无关性多样化以及内外资联系带来的相关性多样化并探讨其如何影响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结果表明,城市创新受益于具... 文章主要探讨城市的多样化环境如何影响城市创新。基于2003-2009年中国地级市企业统计数据,本文区分了城市相关性多样化和无关性多样化以及内外资联系带来的相关性多样化并探讨其如何影响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结果表明,城市创新受益于具有相关性或互补性的多样化部门带来的知识溢出,城市相关性多样化而不是无关性多样化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本文同时计算了外部联系如何通过城市相关性多样化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城市单纯的引进外资或对外贸易无助于城市创新能力的发展,只有在外来部门与本地部门即有相关性又不完全一致时才有利于城市创新,验证了内外资联系的相关性多样化联系推动了区域间和部门间的学习和知识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多样化 雅各布斯外部性 FDI 城市 创新
下载PDF
上海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斌栋 黄鑫楠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7,共7页
疏解大城市非核心功能被视为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提出优化大城市结构与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上海超大城市的功能疏解更具有代表性。文章探讨了非核心功能的内涵与特点,梳理并借鉴国内外大城市的相关经验,结合上... 疏解大城市非核心功能被视为解决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提出优化大城市结构与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研究上海超大城市的功能疏解更具有代表性。文章探讨了非核心功能的内涵与特点,梳理并借鉴国内外大城市的相关经验,结合上海市发展现状与未来愿景,并依托多中心空间发展理论,提出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的目标、机制与空间导向,并从城市和区域两个尺度提出了非核心功能疏解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大城市的功能提升和空间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疏解 非核心功能 多中心结构 上海
下载PDF
全球城市综合商业街区的空间优化——以纽约第五大道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明峰 刘婷婷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1期120-134,191,共16页
纽约第五大道是全球综合商业街区的典型代表。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实体商业受到冲击,但第五大道凭借不俗实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其经验对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第五大道的崛起与纽约全球城市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具有商... 纽约第五大道是全球综合商业街区的典型代表。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实体商业受到冲击,但第五大道凭借不俗实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其经验对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第五大道的崛起与纽约全球城市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具有商业、办公、文化、科技等多重功能,在空间优化过程中呈现出商业功能复合化、空间区块特色化、管理模式自治化三大趋势。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可从消费导向、业态更新、创新驱动、后街经济、多元协同等方面加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国际消费城市 综合商业街区 后街经济 纽约第五大道
下载PDF
临空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与案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凡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1年第2期94-109,192,共17页
从机场衍生出的临空经济是一种高效配置城市资产的模式,依靠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能够促使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向机场及周边地区集聚。本文聚焦临空经济的发展,探讨临空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选择伦敦希思罗机场、... 从机场衍生出的临空经济是一种高效配置城市资产的模式,依靠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能够促使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向机场及周边地区集聚。本文聚焦临空经济的发展,探讨临空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选择伦敦希思罗机场、孟菲斯国际机场和首尔仁川机场为案例,重点分析航空枢纽从机场功能走向临空经济功能一般过程和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归纳临空经济区发展的不同模式特点,总结临空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主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机场 临空经济 典型模式
下载PDF
创新要素的借用规模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10
作者 谷人旭 乐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74-89,共16页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创新要素的跨市流动与借用将成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借用研发人员投入、借用研发资金投入、借用研发机构、借用创新成果四个角度构建的创新要素借用规模的测度体系实...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创新要素的跨市流动与借用将成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借用研发人员投入、借用研发资金投入、借用研发机构、借用创新成果四个角度构建的创新要素借用规模的测度体系实证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借用规模对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间存在创新要素的借用规模效应;研发机构、创新成果、研发人员投入三种要素的借用均促进城市创新产出提升,其中借用研发机构的促进效果最强,借用创新成果次之,借用研发人员投入最弱;城市人口规模、对外开放程度、产业多样化水平分别对借用研发人员投入、借用研发机构、借用创新成果的效果有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用规模 城市创新 创新要素 长三角城市群 知识溢出 城市规模
下载PDF
全球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28
11
作者 焦美琪 杜德斌 +2 位作者 桂钦昌 杨文龙 侯纯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46-1552,共7页
采用2015年PCT专利数据,构建全球城市技术合作网络。利用复杂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全球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空间分布。研究发现:拓扑结构上,全球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密度较低,城市节点对外联系强度极不均衡。网络为无标... 采用2015年PCT专利数据,构建全球城市技术合作网络。利用复杂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全球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空间分布。研究发现:拓扑结构上,全球城市技术合作网络的密度较低,城市节点对外联系强度极不均衡。网络为无标度网络,社团结构明显。空间格局上,全球技术合作网络中城市节点的专利总量和对外联系次数都呈一定区域性,城市节点主要通过全球知识网络获取知识。巴黎和东京无论是专利产出还是合作数量都具有领先优势,对外联系紧密,枢纽性强。网络中城市节点度中心性的空间分布上与专利产出的分布格局基本相同,而介数中心性的分布格局更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 技术合作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服务业空间分工及其经济联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春萌 杨珍 谷人旭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8-155,共8页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服务业的相关数据,采用产值密度、产业专业化系数、行业相对专业化指数测度服务业空间分工特征,并通过服务业与外界经济活动密切交流产生的城市流强度考察城市间经济联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服...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服务业的相关数据,采用产值密度、产业专业化系数、行业相对专业化指数测度服务业空间分工特征,并通过服务业与外界经济活动密切交流产生的城市流强度考察城市间经济联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服务业的空间演化效应开始显现,形成"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杭州-宁波-舟山"的"Z"形走廊地带;服务业分工专业化程度提高,空间分工愈加明确;各城市服务业优势行业出现变化,但存在一定的产业同构现象,未来要打破行政壁垒,着力培育新发展方向,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各城市均具有一定的外向辐射能力,但差异较大,要通过发挥高城市流强度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实施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有效集聚、强化交通网络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群内部的合理分工和功能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服务业 空间分工 经济联系
下载PDF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土地市场机制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尚正永 卢晓旭 +1 位作者 张小林 吴启焰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8-59,60-64,89,共8页
以江苏省淮安市主城区为例,梳理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轨迹,分析了出让土地的地价与容积率的空间特征,计算淮安主城区土地-资本替代的弹性系数,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土地市场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土地市场机制对城市空间形... 以江苏省淮安市主城区为例,梳理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轨迹,分析了出让土地的地价与容积率的空间特征,计算淮安主城区土地-资本替代的弹性系数,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土地市场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土地市场机制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土地市场的作用下,形成了中心地段紧凑集约发展、外围连续蔓延拓展的城市空间形态。城市中心空间密度和土地价格较高,城市外围空间密度和土地价格较低,城市中心区的地价波动幅度要大于密度波动幅度,城市外围地价波动幅度则要小于密度波动幅度,地价对于区位变化的反映十分灵敏。从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系数测度结果来看,土地市场机制能够部分解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机制,但土地市场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绩效还不够显著,说明非市场因素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中仍然起较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土地市场机制 土地一资本替代的弹性系数 淮安市
下载PDF
城市河流绿色廊道的空间可达性分析——以上海市苏州河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顾西西 姜允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0-76,125,共8页
河流绿色廊道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发挥着生态环境保护、景观美化、游憩娱乐等功能。从物质设施的角度,将可达性分解成三个方面,首先是河流绿廊与居民分布之间的空间可达性,距离作为可达性指标,得出结论:80%以上的居民到达苏州河... 河流绿色廊道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发挥着生态环境保护、景观美化、游憩娱乐等功能。从物质设施的角度,将可达性分解成三个方面,首先是河流绿廊与居民分布之间的空间可达性,距离作为可达性指标,得出结论:80%以上的居民到达苏州河绿色廊道的距离小于1000m;其次,从河流绿廊配套的基础设施角度,考虑步行、公交和私家车三种模式下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城乡差异和土地利用方式极大地影响了苏州河绿廊的交通可达;第三,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综合考虑街道网络结构与苏州河绿廊的联系性,得出街道可达性等级分布现状特征。最后,结合多元功能需求,从提高居住空间可达性、通行方式的可达性、道路实施的导向性等方面,对苏州河绿色廊道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绿色廊道 可达性 上海苏州河 GIS 空间句法
下载PDF
城市空间形态与空气质量相关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5
作者 方怡青 曲凌雁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8期88-94,共7页
近年来我国空气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引起各界的关注。本文聚焦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以城市自身的自组织机制解决产生于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的... 近年来我国空气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引起各界的关注。本文聚焦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以城市自身的自组织机制解决产生于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城市形态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基于现有研究,本文首先对城市形态及空气质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选取了现有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它们进行表征,分别总结了城市形态的不同指标例如城市规模、城市密度、城市形状与空气质量之间关系,并梳理了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其他城市特征。继而从交通、住房和产业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相关性背后的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构建了一个以概念界定、指标选取、相关性分析和机制探究为内容的研究框架,并指出了这个问题未来的研究前景与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空气质量 空气污染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全球城市”指标体系及上海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颖 潘鑫 但波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6期46-51,共6页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化发展,全球城市日益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全球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全球城市、把握全球城市的塑造规律。在对全球城市指标体系系统回顾基础上,综合选取国际上具有较高认可度...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化发展,全球城市日益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全球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全球城市、把握全球城市的塑造规律。在对全球城市指标体系系统回顾基础上,综合选取国际上具有较高认可度的单项或综合性判别指标,以全球城市5大功能为核心评价内容,展开上海与伦敦、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北京等顶级城市的比较研究。研究认为,上海在金融商务及网络联系方面发展较好,但也面临创新能力缺乏,城市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根据评价结果,为"上海未来30年"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 指标体系 上海 政策建议
下载PDF
消费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分级研究——基于11个中小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王丽 李帅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中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消费经济发展新时代"。传统的城市消费研究往往聚焦一、二线城市,而忽略了三线到五线城市的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消费理论和城市分级方法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东中西... 中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消费经济发展新时代"。传统的城市消费研究往往聚焦一、二线城市,而忽略了三线到五线城市的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消费理论和城市分级方法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11个中小城市按照实际消费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三线到五线城市消费能力存在着差异,并呈现增长趋势;以桂林、邯郸、吉林等为代表的中小城市最有希望在消费时代崛起,而以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西部城市消费能力出现下降趋势;城市的消费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的开放程度、生态环境及医疗、文教消费支出等影响因子在当今消费时代更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城市可以通过人口、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四方面来进行消费升级,实现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时代 城市分级 消费崛起
下载PDF
区域建构: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和策略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品宇 李鲁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5-634,共10页
区域的社会建构议题较少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既有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也鲜有涉及具体城市政府的行动和策略。为此,文章采取政策话语分析方法探索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和策略响应,作为弥补上述问题的文献空白。研究发现,... 区域的社会建构议题较少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既有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也鲜有涉及具体城市政府的行动和策略。为此,文章采取政策话语分析方法探索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和策略响应,作为弥补上述问题的文献空白。研究发现,佛山把区域身份建构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核心城市,从战略统一上确定了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策略和行动方向。佛山与不同城市和区域之间建立关系网络,形成不同尺度作用下的区域合作地域载体。表现为3个方面:1)在城市尺度上,佛山与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等城市建立合作联系,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地域载体,将松散的资源重新盘整,进一步提高统筹地区发展和聚集资源要素的能力,培育新的地方增长极以保持竞争优势。2)在区域尺度上,佛山与广西和贵州建立合作联系,建设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地域载体,连接西南地区,把粤桂黔高铁经济合作带作为其经济腹地。3)在全球尺度上,佛山与德国建立合作联系,建设中德工业服务区为地域载体,创造地方-全球尺度的连接渠道,嵌入全球的市场经济。佛山案例展示了区域作为不同尺度上多个行动者的节点汇合,如何把区域资产与国家和跨国经济联系起来,从而生产与再生产新国家空间。文章回应了新区域地理学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审视区域发展问题,也回应了中国城市网络研究的最新呼吁。在实践中为其他城市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乃至区域发展问题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建构 区域化 尺度 网络 区域身份 粤港澳大湾区 佛山
下载PDF
大国的均衡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斌栋 匡贞胜 +1 位作者 王妤 吴思栩 《中国名城》 2020年第10期12-17,共6页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剧增,经济振兴的长期任务更加艰巨,甚至影响到全国经济效率的提升。为了避免积重难返,政府必须主动有为,构建多中心的、适度均衡的国家空间经济体系势在必行。行政区划作为重构大国空...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剧增,经济振兴的长期任务更加艰巨,甚至影响到全国经济效率的提升。为了避免积重难返,政府必须主动有为,构建多中心的、适度均衡的国家空间经济体系势在必行。行政区划作为重构大国空间的政策工具,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资源,若能妥善运用则可以推进区域均衡发展。通过在西北和东北地区设置国家第一层级经济中心城市并配套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是完成上述使命的可行路径,是释放潜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打通国内经济循环应对近期危机、实现全国经济空间体系均衡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破局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多中心 中心城市 行政区划 新冠肺炎疫情
下载PDF
“环境的温度”:城市人才发展环境评估及优化思路--基于上海市C区的调查 被引量:5
20
作者 薛琪薪 林柄全 《城市观察》 2020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通过建立创业创新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生活居住环境、事业发展环境四个维度的指标,对上海市C区人才发展环境进行评估调查,并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人才引进、留下、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人才总体归属感强,但对中层人才、辅助... 通过建立创业创新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生活居住环境、事业发展环境四个维度的指标,对上海市C区人才发展环境进行评估调查,并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影响人才引进、留下、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人才总体归属感强,但对中层人才、辅助性人才的支持需加强;工作环境、收入水平及发展空间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但人才考核及退出机制还需改进;事业与家庭依然是人才最关注的两大领域,人才服务的精准度和灵活性还需提升。为此,必须建立人才需求动态监测与沟通机制,借助"三个一"框架帮助初创企业对接第一个订单;支持文创企业和风情街区建设,构建小而多、精而美的休闲文化场所布局;提升"环境温度",不断深化青年人才、海外人才和本土人才生活居住的认同度和归属感;扶持团队成员和重点产业,提升长三角产学研合作中人才流动与兼职的便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人才 发展环境 上海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