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个评价”落实中的主要矛盾及化解思路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会杰 《中国考试》 CSSCI 2020年第11期9-16,共8页
教育评价尤其是考试招生制度中的评价涉及面广,是我国教育改革中最具难度、最复杂和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四个评价”落实过程中存在着评价的主观性与人情权钱的干扰之间的矛盾、评价效度与效率之间的矛盾、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与决策的单... 教育评价尤其是考试招生制度中的评价涉及面广,是我国教育改革中最具难度、最复杂和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四个评价”落实过程中存在着评价的主观性与人情权钱的干扰之间的矛盾、评价效度与效率之间的矛盾、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与决策的单一标准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是长期和普遍存在的,并非为特定阶段或我国国情所独有,虽然存在不公正的可能性,但消极效果并不必然发生。化解这些矛盾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教育价值的判断及其证成,并聚焦评价效度这一根本要义。针对评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疏”而非“堵”加以解决,矛盾化解过程中应尽力做到责任—权利—利益激励相容。矛盾化解的基本框架在于:学校自主评价,政府依法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并通过学生选择权利的充分保障及市场竞争等倒逼评价主体的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评价制度 综合评价 “四个评价” 评价效度 评价效率
下载PDF
招考分离推动测评理论与高校招生实践耦合共进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会杰 《中国考试》 CSSCI 2020年第10期64-72,共9页
招考分离是美国高校考试招生体系的显著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测评理论与高校招生实践的耦合共进。测试与招生的分工促进专业化发展,测试机构与高校各司其职、各有所专;市场机制高效灵活、竞争推动持续创新;各学术团体搭建的学习... 招考分离是美国高校考试招生体系的显著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测评理论与高校招生实践的耦合共进。测试与招生的分工促进专业化发展,测试机构与高校各司其职、各有所专;市场机制高效灵活、竞争推动持续创新;各学术团体搭建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平台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我国高考制度改革不能直接移植或简单模仿美国经验,需结合我国国情落实招考分离改革任务和推动理论与实践耦合共进,其必由之路包括:政府适当放松管控,逐步使测试机构和高校在考试与招生上各尽其责,招生逐步交由高校自主探寻、学习与调适;渐进强化市场机制,创新和发展竞争性的改革方法论;进一步提升学术团体的参与,为高考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招考分离是我国高考制度深层次、根本性的战略变革,需要解放思想,需要历史耐心,也需要审慎与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考分离 测评理论 高校招生 高考 考试招生制度
下载PDF
从课外时间分配看学生学业负担——我国初中学生学业负担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绯烨 刘方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38,共7页
在对全国东、中、西部选取的7个地市初中学校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的量化方法,探究我国初中学生课外时间分配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影响下,初中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 在对全国东、中、西部选取的7个地市初中学校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的量化方法,探究我国初中学生课外时间分配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影响下,初中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和业余时间分配比例失调,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业负担感增加,也为其身心健康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最后针对正确引导初中学生课外时间的合理分配,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后续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学业负担 课外时间分配 学习时间 业余时间
原文传递
高考改革中高等学校的责任困境及其突破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会杰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5-23,共9页
要保证高考改革目标的实现,高等学校在高考招生中履行好主体责任极为关键。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却面临着责任观念淡漠、积极性主动性严重不足的责任困境。高考改革选考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突出难题与之密切相关,高校的责任困境亦使这些... 要保证高考改革目标的实现,高等学校在高考招生中履行好主体责任极为关键。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却面临着责任观念淡漠、积极性主动性严重不足的责任困境。高考改革选考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突出难题与之密切相关,高校的责任困境亦使这些难题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高校责任困境的形成源于权力而非权利、更非责任的观念及制度设计,高校未实质承担人才培养及其选拔责任所产生不利后果的风险和成本被大大降低;其次,中央和省级政府是驱动高考制度改革的关键主体,高校始终屈居配合高考改革的从属地位,行政力量对高考考试招生的过度规制、相关激励不相容以及人才培养及生源选拔对高校的发展影响较小等均限制着高校履行招生责任的积极性主动性。文章建议以高校责任困境的突破为线索深化高考制度改革,把高考招生视为高校应平等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主体责任,尽早夯实法治的基础性保障,探索高等教育激励相容之道,创新和发展以高校为招生主体的体现生源市场竞争性的改革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高等学校 招生选拔 主体责任 责任困境 竞争性
原文传递
高考改革招考分离的探索、困境与未来选择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会杰 董秀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0-47,65,共9页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了这一改革方向,而2014年及以后国家和地方的高考改革政策文本中招考分离未再出现。招考...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了这一改革方向,而2014年及以后国家和地方的高考改革政策文本中招考分离未再出现。招考分离整体推进遭受挫折,制约要素包括但不限于:政府主导统一推进而其他主体参与不足;高校改革动力能力与学生选择权利受限;理论界及民众对招考分离的改革未达成共识。作为党和国家曾经明确提出的改革方向,招考分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都不宜就此停止。面向未来的高考综合改革需要:政府宏观管理,其他主体亦承担起各自职责开放探索;立足高校责任困境与学生权益保障的突破渐进变革;持续增进理论供给与科普推广并在与招考合一竞争的实践中进行检验和纠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招考分离 统招模式 招生自主权 政策演进
原文传递
美国高校招生中学生的多重选择权及其积极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会杰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54,共13页
美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学生享有多重选择权。学生不但可以立足自身优势自主地选择采用不同招生模式的高等学校、不同考试机构供给的标准化的高校入学考试、高校预科课程及其统一考试,还可以独立申请多所高校并有机会同时被多所高校预录取,... 美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学生享有多重选择权。学生不但可以立足自身优势自主地选择采用不同招生模式的高等学校、不同考试机构供给的标准化的高校入学考试、高校预科课程及其统一考试,还可以独立申请多所高校并有机会同时被多所高校预录取,以及进入大学后校际转学等。招生选拔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的多重选择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引发了一系列积极效应。高中生在取舍行动中学习和练习如何选择,有助于整体性地提升自主选择的能力;多重选择的"安全性"和"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并为学生充分运用理性留出了空间。学生的多重选择亦可直接促进高校的招生能力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以及特色多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招生 学生 多重选择权 积极效应
原文传递
从文凭获取到职级认证:从社会流动视角看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被引量:4
7
作者 田爱丽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43,共5页
额外增加学生学业负担是各阶层人员社会地位上升或维护本阶层利益的期盼和无奈之举,这其中中产阶层的表现最为显著。家庭、学校之所以尽其所能提高学生学习要求,增加学习任务,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社会认可和流动的砝码——高校文凭,学生... 额外增加学生学业负担是各阶层人员社会地位上升或维护本阶层利益的期盼和无奈之举,这其中中产阶层的表现最为显著。家庭、学校之所以尽其所能提高学生学习要求,增加学习任务,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社会认可和流动的砝码——高校文凭,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也藉此而来。因而,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从社会流动角度而言需要畅通各行业人员社会上升的渠道,强化与完善对各行业人员的技术职级认定,将技术职级认定与收入、尊重、权利等影响个人社会地位的因素挂钩,弱化社会流动对文凭的依赖。从教育系统内部而言,需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价值,提升学习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两者是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根本之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负担过重 社会流动 文凭获取 职级认证
原文传递
教学效能对学业负担影响的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姣 朱娅梅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31,59,共6页
本文综述了教学效能对我国大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效果的文献。来自37篇论文和5份未出版报告,包含82758名学生及教师,覆盖各地区的98个独立效应值显示教学效能中等程度地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效应值为-0.537)。在各教学效能因子中,... 本文综述了教学效能对我国大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效果的文献。来自37篇论文和5份未出版报告,包含82758名学生及教师,覆盖各地区的98个独立效应值显示教学效能中等程度地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效应值为-0.537)。在各教学效能因子中,教学环境较大程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学效能主要减轻学生主观感受方面的学业负担,对作业时间的减少几乎无影响;生物、数学和物理学科对教学效能与学业负担有更大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分析 学业负担 教学效能 中小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