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2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日制渔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高泽霞 黄丹 +3 位作者 刘红 王焕岭 李大鹏 王卫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21期244-246,共3页
以全日制渔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对象,结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实践探索,围绕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双导师制队伍建设以及高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以全日制渔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实践基地建设为对象,结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实践探索,围绕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双导师制队伍建设以及高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为渔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专业学位研究生 实践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时代农业高校教师教学智慧的提升——基于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获得者教学共同特质分析
2
作者 李艳和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96-199,共4页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形成于教学活动中并为教学活动提供智慧保障。基于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获奖教师课程教学的共同特质及其教学智慧,分析并提出了农业高校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因素以及新时...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学智慧,教学智慧形成于教学活动中并为教学活动提供智慧保障。基于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获奖教师课程教学的共同特质及其教学智慧,分析并提出了农业高校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因素以及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农业高校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学智慧 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 共同特质 新时代 华中农业大学
下载PDF
试论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和对策——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3
作者 刘广乐 蔡徐涵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8-9,共2页
十八大以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创业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高等院校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农业院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起步晚、发展慢、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十八大以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创业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高等院校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农业院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起步晚、发展慢、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本文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农业院校的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农业院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解不全面、顶层设计缺乏、与专业教育脱节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深入理解、健全体系、理顺组织、加强结合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校 创业教育 对策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露 周剑 +4 位作者 段元亮 赵瀚 赵仲孟 牟成艳 李强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55-161,共7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成为研究热点。益生菌有助于降低水产动物疾病风险,提高生产性能。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革兰阳性的益生菌,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动物的消化道系统中,能...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成为研究热点。益生菌有助于降低水产动物疾病风险,提高生产性能。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革兰阳性的益生菌,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动物的消化道系统中,能够调节肠道pH值,具有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嗜酸乳杆菌在促进水生动物生长和营养物质利用、增强水生动物免疫功能、改善水生动物肠道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嗜酸乳杆菌在细菌性疾病防控和水质调控中的作用,并对嗜酸乳杆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为嗜酸乳杆菌产品的研发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水产养殖 生长 免疫 水质
下载PDF
水产动物维生素D_(3)需求、吸收和转运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
5
作者 柳声赞 罗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8,共13页
维生素D_(3)是水产养殖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在维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水产动物几乎不能合成维生素D_(3),主要通过食物获取。为了深入解析维生素D_(3)调控水产动物糖脂代谢的机制,本文综述了近12年... 维生素D_(3)是水产养殖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在维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水产动物几乎不能合成维生素D_(3),主要通过食物获取。为了深入解析维生素D_(3)调控水产动物糖脂代谢的机制,本文综述了近12年来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水产动物对饲料维生素D_(3)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维生素D_(3)吸收、转运和代谢机理,以及维生素D_(3)调控糖脂代谢的机制。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水产动物维生素D_(3)营养生理、代谢和对糖脂代谢的调控,但仍有很多重要的科学问题尚未解决。重点需制定统一的水产动物维生素D_(3)需求量评价标准,加强维生素D_(3)对水产动物糖脂代谢及机制的研究,从而为水产动物维生素D_(3)营养的精准调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 维生素D_(3) 维生素D_(3)需求 脂类糖类代谢 分子营养
下载PDF
新时期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6
作者 熊海林 涂俊才 孙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31-134,共4页
阐述了新时期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论述了当前农科专业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四个基本要求。进而提出了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保证活动开展的可行性;面向"三农",立... 阐述了新时期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论述了当前农科专业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四个基本要求。进而提出了推进农科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保证活动开展的可行性;面向"三农",立足专业,发挥科学技术实效性;构建基地,打造品牌,增强社会实践长效性;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不断开拓社会实践的新内容和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大学生 社会实践 必要性 途径
下载PDF
遗传改良对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施龙 胡红浪 +1 位作者 熊雪梅 高泽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6,共12页
随着全球水产品养殖产量快速增长,水产养殖业在近二十年间正快速替代捕捞业,成为满足人类对优质蛋白需求极具潜力的生产活动。世界水产品消费量近几十年来快速增长,水产品在人类食物系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遗传改良作为发展水产... 随着全球水产品养殖产量快速增长,水产养殖业在近二十年间正快速替代捕捞业,成为满足人类对优质蛋白需求极具潜力的生产活动。世界水产品消费量近几十年来快速增长,水产品在人类食物系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遗传改良作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关键环节而备受关注,长期以来,以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为主要的育种方法,以生长速度、成活率等经济性状为主要改良的目标性状,对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随着人们对优质蛋白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大食物观”概念的广泛普及,将水产品打造为更加高效的食物生产系统是大势所趋。但纵观全球,水产养殖业存在遗传改良种类不多、覆盖面不广、改良性状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需要加强水产育种技术创新和品种培育,培育更多的遗传改良种,推进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结果,结合渔业各类统计数据,对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重要养殖种遗传改良情况、水产育种技术应用、目标性状改良以及部分主要人工改良种产量数据进行整理概述,总结发展状况,分析存在问题,以期为水产种业研究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遗传改良 育种技术 优良品种 产量
下载PDF
水产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黄欣桐 王李宝 +3 位作者 黎慧 史文军 陈孝煊 万夕和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3期41-47,共7页
简述了喹诺酮类药物及其使用现状;介绍了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指出,在水产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 简述了喹诺酮类药物及其使用现状;介绍了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等。指出,在水产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中,固相萃取法和QuEChERS萃取法用于样品前处理,成本低、效率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效液相色谱法仍将是检测喹诺酮类药物残留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 药物残留 前处理方法 检测方法
下载PDF
水产动物遗传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艳和 刘红 +1 位作者 白旭峰 胡彩云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212-214,217,共4页
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将专业课改革与立德树人功能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探索。选择高等农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和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水产动物遗传学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对课程思... 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将专业课改革与立德树人功能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探索。选择高等农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和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水产动物遗传学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及时关注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传授知识与立德树人有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遗传学 课程思政建设 教学探索
下载PDF
中国淡水池塘养殖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辉 吴湘香 +4 位作者 陶玲 代梨梨 彭亮 万朝阳 李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9,共8页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解析其时空发展格局对于研判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历年来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近40年以来(1980-2020年,以5年为间隔;另有2021、2022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淡水池塘...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解析其时空发展格局对于研判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历年来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近40年以来(1980-2020年,以5年为间隔;另有2021、2022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淡水池塘养殖产量、面积、单产、占渔业总产量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产量总体呈持续增加趋势,但增长率波动式放缓,1980-2020年增长率从181.9%下降至12.0%,2020-2022年均值为2348.3万吨,平均增长率为2.9%;(2)养殖面积亦呈持续增加趋势,但增长率波动式放缓,从53.1%下降至4.8%,2020-2022年均值261.8万hm^(2),平均增长率为0%;(3)单产总体呈波动式增长,但增长率从82.8%逐步下降至13.7%,2020-2022年均值604.7 kg/667 m^(2),平均增长率为2.4%;(4)各省淡水池塘养殖产量占渔业总产量比重的均值呈先上升后逐渐持平的趋势,1995-2022年波动持平变幅在44.6%~49.0%。受水土资源和环境保护刚性约束,当前淡水池塘养殖发展亟需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态-经济合作型渔业综合体将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淡水渔业 水产养殖 产量 面积 时空格局
下载PDF
低盐和淡水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营养和风味品质评价
11
作者 喻亚丽 鲁晓蓉 +7 位作者 董立学 周运涛 任治豪 张浪 毛涛 彭婕 伍刚 甘金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0-479,共10页
为探究低盐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的品质特征,以淡水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83 kg±0.13 kg)和低盐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37 kg±0.21 kg)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水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与脂... 为探究低盐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的品质特征,以淡水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83 kg±0.13 kg)和低盐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37 kg±0.21 kg)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水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质构特性的差异,并进行了品质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低盐养殖(低盐组)草鱼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必需氨基酸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EPA+DHA含量极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淡水组)草鱼(P<0.01),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辛烯-3-醇对两种养殖模式下草鱼的总体风味贡献最大,低盐组草鱼肌肉中呈异味的1-辛烯-3-醇、辛醛、(E,E)-2,4-癸二烯醛含量显著低于淡水组(P<0.05),具有较好的风味;低盐组草鱼肌肉的硬度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淡水组草鱼(P<0.05),具有较好的口感。研究表明,低盐养殖草鱼的营养和风味品质均优于淡水养殖草鱼,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低盐养殖 淡水养殖 营养品质 风味
下载PDF
鳡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研究进展
12
作者 沈志刚 管赫赫 +3 位作者 丁运敏 何焱 高泽霞 樊启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8-1266,共9页
鳡(Elopichthys bambusa)是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在大型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种质退化、亲本数量锐减、养殖规模衰减、池塘规模化繁育技术不成熟等综合因素,导致其产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已无... 鳡(Elopichthys bambusa)是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在大型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由于种质退化、亲本数量锐减、养殖规模衰减、池塘规模化繁育技术不成熟等综合因素,导致其产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鳡亲本培育、亲本产后护理、规模化催产、驯食人工配合饲料、优良种质培育等领域仍然存在不成熟不完善之处,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建立完善的鳡繁育技术体系对推动鳡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近20年来,鳡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苗种培育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驯食人工配合饲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给鳡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保障。文章系统总结了鳡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研究进展,指出繁育环节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亲本培育与产后护理、驯食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展大量研究。文章进一步提出对应建议或对策,以期为鳡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大型肉食性鱼类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 催产 苗种培育 肉食性鱼类 驯食
下载PDF
池塘种青养鱼生态养殖模式
13
作者 李大鹏 汤蓉 +1 位作者 赵鸿昊 张曦 《科学养鱼》 2024年第2期17-19,共3页
种青养鱼是指在养鱼水体及其周围种植各种青饲料、绿肥,利用其作为养殖鱼的饲料或肥料,结合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的生态养殖技术。此种模式中的“青”指的是青草、蔬菜、作物等绿色植物,“鱼”主要指的是草鱼等草食性鱼。该模式以主养... 种青养鱼是指在养鱼水体及其周围种植各种青饲料、绿肥,利用其作为养殖鱼的饲料或肥料,结合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的生态养殖技术。此种模式中的“青”指的是青草、蔬菜、作物等绿色植物,“鱼”主要指的是草鱼等草食性鱼。该模式以主养草鱼等草食性鱼为主,充分利用了天然饵料的生态性和商品饲料的高效性特点,在保障鱼较快生长的商业基础上,以青饲料代替部分商品饲料提升鱼体免疫力和鱼肉品质,并节约了养殖成本、提升了池塘养殖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饲料 生态养殖技术 养殖成本 草食性鱼 养殖鱼 池塘养殖 生态养殖模式 青饲料
下载PDF
不同投喂频率下复合非粮蛋白源替代鱼粉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涵 刘昊昆 +5 位作者 杨云霞 金俊琰 张志敏 韩冬 朱晓鸣 解绶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6,共14页
为探究投喂频率对不同水平的复合非粮蛋白源替代饲料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浆生化、肠道形态和抗氧化的影响,设计了棉籽浓缩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和小球藻4种非粮蛋白源混合(8﹕5﹕3﹕4)后替代0、... 为探究投喂频率对不同水平的复合非粮蛋白源替代饲料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浆生化、肠道形态和抗氧化的影响,设计了棉籽浓缩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和小球藻4种非粮蛋白源混合(8﹕5﹕3﹕4)后替代0、30%、60%和90%的鱼粉的四种等氮等脂饲料(D1、D2、D3和D4),设置3个投喂频率(1、2和4次/d)。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体重为(14.23±0.07)g的大口黑鲈幼鱼,进行为期8周的室外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摄食D4饲料组大口黑鲈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沉积率(PRE)显著低于D1—D3组,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P<0.05)。在各饲料组中,投喂1次/d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2和4次/d投喂组(P<0.05)。在不同投喂频率条件下,摄食D4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浆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D1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D1组(P<0.05)。在各饲料组中,投喂1次/d大口黑鲈血浆葡萄糖(Glu)含量,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2和4次/d组(P<0.05),而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在投喂1次/d的处理组中,摄食D4饲料组的全鱼粗脂肪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投喂频率下,D4饲料组大口黑鲈肠道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D1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D2组(P<0.05)。在各饲料组中,投喂2次/d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1次/d组(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在摄食不同饲料条件下,投喂2次/d的大口黑鲈肠道绒毛高度、杯状细胞数量、肌层厚度和绒毛表面积显著高于投喂1次/d,投喂4次/d的大口黑鲈肠道隐窝深度显著低于1次/d(P<0.05)。综上所述,以2次/d投喂60%替代水平新型蛋白源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和饲料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鱼粉替代 非粮蛋白源复合物 抗氧化能力 肠道健康 大口黑鲈
下载PDF
微生物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其对菜籽粕品质改善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冰玉 邹峰余 +5 位作者 宋长春 谭肖英 赵述淼 刘志博 徐杰杰 罗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0-657,共8页
通过优化菜籽粕固态发酵工艺,并对发酵产物进行品质评价,为菜籽粕在水产养殖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菜籽... 通过优化菜籽粕固态发酵工艺,并对发酵产物进行品质评价,为菜籽粕在水产养殖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首先对不同混菌比例、外源纤维素酶添加量及植酸酶添加量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对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然后以硫甙、单宁、植酸、粗蛋白质、酸溶蛋白、总酸含量和pH为指标,评价菜籽粕发酵前后的品质变化。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的最佳混菌比例为1∶1∶2、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25%、植酸酶添加量为0.10%时,菜籽粕发酵的效果较好。在最优发酵条件下,发酵菜籽粕的硫甙、植酸及单宁含量分别为33μmol/g、44.49 mg/g和9.53 mg/g,降解率分别为41.92%、40.10%和59.31%。粗蛋白质和酸溶蛋白含量相较于发酵前分别增加了16.59%和41.85%。发酵菜籽粕的总酸含量增加了109.43%,且pH由6.53降至5.68。本研究为提高菜籽粕的饲用价值提供参考,有利于菜籽粕作为植物蛋白质源饲料应用于水产饲料行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粕 固态发酵 纤维素酶 植酸酶 抗营养因子
下载PDF
豆粕替代鱼粉添加丁酸梭菌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矣林圆 桂聪 +4 位作者 刘婧文 杨慧君 莫爱杰 翟昱翔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4,共9页
为研发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质配合饲料,以初始体质量(50.78±1.15)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鱼粉含量为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豆粕分别替代25%、50%和75%鱼粉记为D25、D50和D75处理组,并在3种豆粕替... 为研发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质配合饲料,以初始体质量(50.78±1.15)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鱼粉含量为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豆粕分别替代25%、50%和75%鱼粉记为D25、D50和D75处理组,并在3种豆粕替代基础上添加0.05%丁酸梭菌设计D25+C、D50+C和D75+C3个处理组,共计7种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饲喂试验,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并添加益生菌后鱼体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显示:豆粕替代25%鱼粉时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均未出现显著差异。但替代比例达到50%后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升高,肝脏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在替代50%鱼粉的基础上添加丁酸梭菌组与对照相比,增重率、特定增长率、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无显著差异。当替代水平达到75%时添加丁酸梭菌与未添加组相比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0.05%的丁酸梭菌可改善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达到50%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造成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配合饲料 饲料添加剂 丁酸梭菌 豆粕替代 生长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固态发酵改善棉籽粕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峰余 贾冰玉 +5 位作者 郑华 赵述淼 罗智 刘志博 柯江 谭肖英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2,共8页
通过固态发酵对棉籽粕进行品质改善,并探究其发酵后感官评价、抗营养因子含量及粗蛋白、总酸、酸溶蛋白的变化,为棉籽粕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首先探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单菌发酵棉籽粕降解其抗营... 通过固态发酵对棉籽粕进行品质改善,并探究其发酵后感官评价、抗营养因子含量及粗蛋白、总酸、酸溶蛋白的变化,为棉籽粕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首先探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单菌发酵棉籽粕降解其抗营养因子含量的最佳接种量、水料比和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当接种量达到11%为最佳,水料比在(0.6—0.8﹕1)最佳,当发酵时间达到60h后,各抗营养因子的降解率达到最高。随后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配合枯草芽孢杆菌,同时在底物中添加植酸酶及纤维素酶溶液进行混菌固态发酵,并对最佳混菌比例以及酶液添加比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当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的混菌比例为1﹕1﹕2时综合效果最佳,纤维素酶添加比例为1.25%,植酸酶添加比例为0.10%,降解抗营养因子的效果最佳。随后,以此条件进行混菌发酵,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棉籽粕在感官评定上要优于单菌发酵,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40.13%,植酸降解率达到34.92%,单宁降解率达到40.24%,粗蛋白提升了10.26%,酸溶蛋白提升了59.2%,总酸提升了79.49%。因此,研究为提高棉籽粕的饲用价值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棉籽粕在水产饲料中的添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粕 固态发酵 纤维素酶 植酸酶 抗营养因子 酸溶蛋白
下载PDF
不同规格短须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路珂 马宝珊 +3 位作者 霍斌 褚志鹏 徐滨 朱祥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4-110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规格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的营养价值差异。【方法】选取大规格短须裂腹鱼3尾(体重为425.27 g±14.99 g)和小规格短须裂腹鱼15尾(体重为72.63 g±11.31 g)。取背部肌肉(其中小规格...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规格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的营养价值差异。【方法】选取大规格短须裂腹鱼3尾(体重为425.27 g±14.99 g)和小规格短须裂腹鱼15尾(体重为72.63 g±11.31 g)。取背部肌肉(其中小规格短须裂腹鱼随机每5尾混为一个样本),测定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进行必需氨基酸营养评价。【结果】两种规格短须裂腹鱼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大规格组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总含量(ΣTAA)、必需氨基酸总含量(ΣEAA)和鲜味氨基酸总含量(ΣDAA)显著低于小规格组鱼(P<0.05)。两种规格短须裂腹鱼肌肉蛋白质ΣEAA/ΣTAA的值分别为0.41和0.42,都大于0.4;ΣEAA/非必需氨基酸总量(ΣNEAA)的值分别为0.71和0.72,都大于0.6。蛋氨酸+胱氨酸是两种规格短须裂腹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为缬氨酸。小规格组鱼肌肉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大规格组鱼(P<0.05),但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以及EPA+DHA、ω-3、ω-6等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大规格组鱼(P<0.05)。【结论】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必需氨基酸营养评价、脂肪酸的营养价值等方面来看,小规格短须裂腹鱼的营养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须裂腹鱼 营养成分 差异分析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辽宁浑太河流域水生食物网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元帅 谢军 +2 位作者 刘璐 霍斌 李大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养结构的时空差异,并初步构建该流域的食物网。结果表明,主要渔获物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为–37.18‰—–19.28‰和7.98‰—16.51‰,且季节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δ13C值空间差异极显著(P<0.01)。浑太河流域渔获物的营养级为1.71—4.39,同种鱼类营养级具有极显著的时空差异(P<0.01)。与春季相比,鱼类在秋季摄食的食物资源更丰富、所占的生态位更宽,同时太子河的各项群落营养结构指标均优于浑河。基础食源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分别为浑太河两个季度的主要碳源,陆生植物和POM分别为浑河和太子河中鱼类的主要碳源。研究填补了对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食物网及群落营养结构研究的空缺,为该流域后续的保护、修复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食物网 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浑太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洈水水库鱼类群落营养结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鸿伟 林子木 +3 位作者 陈敏建 钟可儿 马吉顺 周琼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为调查山谷型水库的鱼类群落营养结构及其食物资源利用情况,基于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湖北省洈水水库2020年夏季与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并运用贝叶斯混合模型评价4种潜在碳源(颗粒有机物、陆生植物、周丛藻... 为调查山谷型水库的鱼类群落营养结构及其食物资源利用情况,基于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湖北省洈水水库2020年夏季与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并运用贝叶斯混合模型评价4种潜在碳源(颗粒有机物、陆生植物、周丛藻类和有机碎屑)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贡献。结果表明:洈水水库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鱼类群落的营养层次(NR)、基础食物来源(CR)、生态位总空间(TA)、群落的整体密度(NND)、聚集均匀程度(SDNND)和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等参数为夏季高于秋季,表明夏季食物源多样性高、营养冗余程度低、食物网结构更加复杂而稳定。洈水水库夏季和秋季鱼类均依赖外源性碳源,但两个季节的利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整体上,陆生植物在两个季节对洈水水库鱼类的碳源贡献最大,但夏季周丛藻类为次重要碳源,秋季有机碎屑为次重要碳源,颗粒有机物(POM)在两个季节均不重要。夏季和秋季对外源碳的依赖程度最高的鱼类均为黄尾鲴(碎屑食性鱼类),对外源碳的依赖程度最低的鱼类为鳙(滤食性鱼类)和团头鲂(植食性鱼类)。在夏季和秋季共有的9种鱼类中,肉食性鱼类(鳜、蒙古鲌)、杂食性鱼类(鲤、鲫)与碎屑食性鱼类(黄尾鲴)营养级变化显著。夏季鱼类营养级范围为2.5—3.5,平均3.01,而秋季鱼类营养级范围为2.9—3.8,平均3.32。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不同食性鱼类的营养级发现,秋季鱼类的营养级普遍高于夏季(P<0.05)。研究揭示洈水水库鱼类夏季和秋季的碳源利用存在显著差别,鱼类的营养级秋季普遍高于夏季,这主要是由于洈水水库秋季的低水位不利于陆生植物进入水生食物网,鱼类食物资源竞争加剧、捕食作用加强所致。基于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鱼类食物资源的利用情况表明:植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鱼苗投放时间应选在早春(2—3月),碎屑食性鱼类鱼苗的投放时间在秋、冬季更加合适,这将为研究山谷型水库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渔业结构调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洈水水库 稳定同位素 鱼类群落 营养结构 内/外源碳 大水面渔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