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城市历史地理学的分析推理与要素研究法刍议 |
吕涛宇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 |
1
|
|
2
|
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 |
李传印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0
|
|
3
|
戴名世的历史评论浅议 |
李传印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4
|
历史时期武汉沙湖的变迁 |
夏增民
|
《历史地理》
CSSCI
|
2017 |
2
|
|
5
|
曾国藩与中国科技的近代化 |
张超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1
|
|
6
|
学术精神的回归与研究范式的转换——《〈新安志〉整理与研究》读后 |
李传印
陈得媛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0 |
|
7
|
明代建阳书商刘剡的编刊活动与历史影响 |
朱冶
|
《人文论丛》
|
2019 |
2
|
|
8
|
略论主观历史图景的主观创造性 |
李传印
邓锐
|
《甘肃理论学刊》
|
2006 |
0 |
|
9
|
1925年-1927年间军阀张作霖和吴佩孚交往的历史内幕 |
黄岭峻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0
|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补释 |
刘金华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0 |
|
11
|
东晋南朝儒士之籍贯变迁及其历史意义 |
夏增民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09 |
0 |
|
12
|
桂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载体保护开发路径研究——对更新性开发和留存性保护的思考 |
吕涛宇
易谦柳
夏增民
|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1
|
|
13
|
历史学科融合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
吕涛宇
易谦柳
|
《教学与管理》
|
2021 |
7
|
|
14
|
鲁迅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贡献 |
汪凤琼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5
|
近年来中国内地秦汉城市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
陶正桐
夏增民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6
|
试析中古中西高等教育--以中国古代中央官学与中世纪大学为中心的比较 |
汪凤琼
|
《大观周刊》
|
2013 |
0 |
|
17
|
新科技与历史研究 |
葛剑雄
王星(整理)
|
《华中国学》
|
2019 |
0 |
|
18
|
“内圣外王”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 |
田勤耘
罗家祥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6 |
10
|
|
19
|
儒学与汉代社会性别制度的理论建构——以“女祸史观”下末喜、妲己和褒姒的史事撰述为中心 |
夏增民
池明霞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20
|
环境意识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
李传印
陈得媛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