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6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华中科技大学邓晓芒先生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晓芒 赵立庆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F0003,共5页
邓晓芒教授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并坚持面向硕博研究生开设句读课程。他认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有助于国人在思维上的进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有助于在这一台阶上的登顶,对这些著作的句读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 邓晓芒教授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并坚持面向硕博研究生开设句读课程。他认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有助于国人在思维上的进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有助于在这一台阶上的登顶,对这些著作的句读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掌握理解西方经典哲学著作的方法。邓晓芒教授把中西比较哲学当作他的一切哲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希望突破传统"中西马"的学科划分,在比较中产生新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晓芒 句读 德国古典哲学研究 中西比较哲学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 创造思想文化(一)——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届人文社科论坛——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韩东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9-121,共3页
和谐作为社会终极价值目标之一,是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的统领;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想状态。则是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得以实现后所结出的果实。我们不能想象,在某些人拥有先天社会特权或先天尊贵身份而其余人却一概没有的社... 和谐作为社会终极价值目标之一,是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的统领;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想状态。则是平等、公平、正义等价值得以实现后所结出的果实。我们不能想象,在某些人拥有先天社会特权或先天尊贵身份而其余人却一概没有的社会,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也不能想象,在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悬殊、个人发展机会不均等的社会,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同样不能想像,在不能公正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或人际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华中科技大学 和谐 人文社科 思想文化 第二届 论坛 终极价值 人际关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 创造思想文化(一)——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届人文社科论坛
3
作者 陈先红 孙利昌 +2 位作者 韩东屏 赵振宇 黄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8-119,共2页
以“和谐社会和思想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届人文社科论坛,是继我校首届以“教育创新”为主题的人文社科论坛之后,各文科院系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论坛式讨论。在此,本刊将选取论坛中的部分讨论发言整理... 以“和谐社会和思想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届人文社科论坛,是继我校首届以“教育创新”为主题的人文社科论坛之后,各文科院系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论坛式讨论。在此,本刊将选取论坛中的部分讨论发言整理分二期刊出,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热点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思想文化建设 人文社科 第二届 论坛 和谐 教育创新 主题
下载PDF
有一种力量叫思想——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
4
作者 张廷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国内著名的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 1964年初中毕业后,邓晓芒作为知青到湖南省江永县插队落户。在下乡劳动期间,他阅读了包括哲学著作在内的很多书籍。为了阅读哲学类的德文著作,他自学了德语,于1979年考取武汉大学西方哲学专业... 国内著名的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 1964年初中毕业后,邓晓芒作为知青到湖南省江永县插队落户。在下乡劳动期间,他阅读了包括哲学著作在内的很多书籍。为了阅读哲学类的德文著作,他自学了德语,于1979年考取武汉大学西方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邓晓芒 哲学系 教授 力量 哲学著作 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导师
下载PDF
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魅力——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欧阳康
5
作者 张廷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欧阳康,1953年生,四川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哲学研究所所长,“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国家大学生文化... 欧阳康,1953年生,四川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哲学研究所所长,“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等。主要从事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社会认识论研究,是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界具有影响力的成果丰富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哲学系 欧阳康 教授 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素质教育基地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科研能力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郭锐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本文采用计量学和数值比较学的方法,通过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四组指标上的对比分析,来考察华中科技大学的整体科研能力。
关键词 科研能力 指标 评价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荣宗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97-98,共2页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 2006年12月12日,来自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与华中科技大学的部分教师及学生共110多人,出席了“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 2006年12月12日,来自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与华中科技大学的部分教师及学生共110多人,出席了“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叔子,校党委副书记、哲学所所长欧阳康,副校长刘伟等领导以及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人文学院院长何锡章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科学研究中心 学术研讨会 社会信息 综述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学术委员会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成立“民族精神研究院”
8
作者 粟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8,共2页
在4月13日召开的"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向社会各界宣布了关于成立"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精神研究院"的决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民族精神研究院” 学术理论 揭牌仪式 人文素质教育
下载PDF
基础类文科女硕士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为例
9
作者 陈小丽 彭小乐 梁浩伟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5年第6期22-26,共5页
基础类文科女硕士受学科性质、性别特征、生源质量、社会观念及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为解决这类特殊群体的突出问题,应根据其就业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增强就业观念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就业指... 基础类文科女硕士受学科性质、性别特征、生源质量、社会观念及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为解决这类特殊群体的突出问题,应根据其就业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增强就业观念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培养积极健康心态、重视实习实践等,从而有效促进基础类文科女硕士的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类文科 女硕士就业 就业能力
原文传递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实践探索
10
作者 冶慧颖 冶艳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4-89,共6页
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大学英语教学急需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大学英语课堂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互动和可持... 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大学英语教学急需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大学英语课堂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并提出了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式改革以及教师角色转变等大学英语生态课堂建构策略。基于对实验课堂案例的深入分析,验证了该策略的实施效果,并总结出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以期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大学英语 生态课堂
下载PDF
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软环境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松梅 成良斌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20,共3页
大学科技园的软环境是关系到大学科技园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解析了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软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环境资源优势,建设一流大学科技园的对策,以期增加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受益的机会,... 大学科技园的软环境是关系到大学科技园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解析了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软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环境资源优势,建设一流大学科技园的对策,以期增加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受益的机会,规避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大学科技园 发展 软环境
下载PDF
论大学科技心理素质教育
12
作者 王能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3-76,共4页
科技心理素质是科技认知心理素质、科技社会心理素质的有机整体;科技心理素质是大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现代科学教育必须加强科技心理素质教育。
关键词 大学 科技心理素质 科学教育
下载PDF
从拓殖邀约到政治隐喻:加拿大英语文学中的动物书写流变
13
作者 涂慧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作为一种典型的跨学科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加拿大英语文学中的动物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流变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动物殖民纪实书写,主要以动物素描与殖民叙事为特点,意在通过动物纪实描写对英国殖民者进行拓殖邀约。第二阶段为现代... 作为一种典型的跨学科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加拿大英语文学中的动物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流变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动物殖民纪实书写,主要以动物素描与殖民叙事为特点,意在通过动物纪实描写对英国殖民者进行拓殖邀约。第二阶段为现代动物科学写实书写,主要以动物写实与科学叙事为特征,意在经由动物科考和动物狩猎描写对加拿大的地理空间进行殖民管理。第三阶段为晚近动物转化隐喻书写,主要以动物保护与叙事转化为特点,意在通过动物后殖民叙事对民族认同与身份认知进行泛政治化隐喻。加拿大英语文学动物书写的一脉相承之处在于,各类动物是主要描写对象,包含人类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人类生存等不同主题,蕴涵殖民意识和帝国叙事的痕迹;其前后变异之处在于,动物书写理念由人类中心主义转换为非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主体意识,动物书写模式由动物猎杀书写转变为动物死亡和动物保护书写。本质而言,加拿大英语文学动物书写植根于西方主体性的自我审视和现代性价值的他者想象,既有现代性浪潮中非自然叙事对动物他者的艺术呈现,又有后现代浪潮中人文关怀对科学叙事的审美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英语文学 动物书写 他者想象 拓殖邀约 政治隐喻
下载PDF
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 被引量:7
14
作者 欧阳康 杨国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4-13,共10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了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领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了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领会全会精神,杨国斌对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进行了访谈,就如何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如何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逻辑理路 需要满足 价值实现 社会实践
原文传递
自主原则的退让:网络时代文学期刊风格的转向
15
作者 吴志远 何锡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5,共7页
作为最古老的纸媒类型之一,文学期刊在网络时代的境遇要稍好于报纸和消费类期刊,但也因受到网络媒体的巨大冲击而日益边缘化。我们从场域理论视角出发,依据生态同形理论筛选出十本代表性文学期刊,以其风格特征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其在... 作为最古老的纸媒类型之一,文学期刊在网络时代的境遇要稍好于报纸和消费类期刊,但也因受到网络媒体的巨大冲击而日益边缘化。我们从场域理论视角出发,依据生态同形理论筛选出十本代表性文学期刊,以其风格特征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其在审美理想倾向、体裁选择、栏目组配以及语言风格这些原本自主控制的领域受网络冲击的程度以及调整情况。研究发现,代表性文学期刊在审美理想倾向上出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回归”;在小说体裁选择上扬“长”避“短”;在栏目组配上出现“两极分化”;在语言风格上日渐网络化。通过影响文学期刊次场域内行动者的“惯习”,作为外部力量的网络媒体间接实现了对文学期刊较自主领域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自主原则 文学期刊 风格 转向
下载PDF
景观化的东北和东北写作——“新东北作家群”文学现象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特尼格尔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8-33,57,共7页
将“新东北作家群”作为一个文学现象进行考察,对“新东北作家群”创作中的短句使用、叙事时间选择与视角选择进行分析,总结作品中共有的下岗背景、悬疑情节及同质化的人物,发现三个作家的作品客观上造成的对于东北的景观化。最后以围... 将“新东北作家群”作为一个文学现象进行考察,对“新东北作家群”创作中的短句使用、叙事时间选择与视角选择进行分析,总结作品中共有的下岗背景、悬疑情节及同质化的人物,发现三个作家的作品客观上造成的对于东北的景观化。最后以围绕“东北作家群”出现的现象作为对象,发现这一命名背后对于东北写作景观化的过程,并对这一现象做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东北作家群 景观化 东北写作
下载PDF
新时代文学的标杆与标本——论《白洋淀上》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新民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85-90,共6页
《白洋淀上》是应新时代“山乡巨变”而产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呈现了中国为世界和谐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宏大主题。《白洋淀上》的题材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使长篇小说题材迈向宏阔。它的问世扭转了中国长篇小说在主... 《白洋淀上》是应新时代“山乡巨变”而产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呈现了中国为世界和谐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宏大主题。《白洋淀上》的题材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使长篇小说题材迈向宏阔。它的问世扭转了中国长篇小说在主题和题材观上的逼仄倾向。《白洋淀上》以历史远景所建构的时间意识,重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了历史时间。它所塑造的王决心、乔麦更是为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贡献了时代“新人”的典型形象。对于《白洋淀上》这样的史诗性巨著的价值,要给予充分的发掘和提倡,为新时代文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仁山 《白洋淀上》 宏大主题 宏阔题材 时代新人
下载PDF
2015年阿来在华中科技大学“春讲”活动述要
18
作者 蒋必成 《阿来研究》 2015年第2期201-207,共7页
2015年4月7日至18日,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藏族作家阿来与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受湖北省作家协会及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邀请,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展开为期两周的“春秋讲学”活动。阿来参加的... 2015年4月7日至18日,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藏族作家阿来与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受湖北省作家协会及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当代写作研究中心邀请,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展开为期两周的“春秋讲学”活动。阿来参加的具体活动有:4月7日上午,为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的本科生讲课,以“汉语言文学如何包容别的民族文学,或者是别的文化因素”为题发表了演讲,提出民族语言相互借鉴、融合与民族文学如何面向世界的问题;4月10日下午,参加了在武汉天地举办的“阿来作品朗读暨无主题对话”,与武汉市民一起朗诵自己的作品并展开互动交流;4月12日,阿来参加了主题为“秘闻与想象”的“第七季喻家山文学论坛”,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起深入研讨阿来的创作、民族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问题;4月15日晚,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为全校师生做了主题为“类型文学的超越”的精彩演讲;4月17日晚,参加“湖北省第九届高校青年学术沙龙”活动,与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一起就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纯文学”与“史诗叙事”的困境进行探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阿来 茅盾文学奖 中国当代 民族文学 素质教育基地 武汉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疾病何以进入文学?——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可以吃的女人》为中心兼及其他
19
作者 秦崇文 《武陵学刊》 2023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疾病叙事涉及医学、人类学等众多领域。以《可以吃的女人》为例,小说围绕主人公玛丽安的进食障碍症和对“吃”的镜像式人类学深描,进而展开对疾病、权力、性别、身份认同等主题之间复杂交织关系的边界性思考。...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疾病叙事涉及医学、人类学等众多领域。以《可以吃的女人》为例,小说围绕主人公玛丽安的进食障碍症和对“吃”的镜像式人类学深描,进而展开对疾病、权力、性别、身份认同等主题之间复杂交织关系的边界性思考。阿特伍德不仅仅关注了玛丽安的进食障碍症症状,还描写了疾病对她的身体、心理和社交生活的深刻影响。通过深入描绘玛丽安的内心世界,小说探讨了她与自己身体的关系,以及她如何在自我认同和社会压力之间挣扎。疾病不仅是个体的生理问题,还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健康、疾病和医疗作为文化和社会的一部分,也反映了文化和社会对于身体的认知、态度和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伍德 疾病叙事 《可以吃的女人》 医学话语 人类学思考
下载PDF
论苏轼的纪行组诗
20
作者 路成文 宋定坤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苏轼纪行组诗一百零六组,在文本形态、内容表现与风格特征三方面有显著的个人特色。这些组诗以记录行旅之间的单个事件为主,除纪行外,频繁叙及游览和社交。在宋诗重说理的风尚影响下,苏轼往往在纪行组诗中抒发一己之情感、阐发深刻的人... 苏轼纪行组诗一百零六组,在文本形态、内容表现与风格特征三方面有显著的个人特色。这些组诗以记录行旅之间的单个事件为主,除纪行外,频繁叙及游览和社交。在宋诗重说理的风尚影响下,苏轼往往在纪行组诗中抒发一己之情感、阐发深刻的人生哲理。此外,他的纪行组诗不仅能突破传统纪行组诗对于诗人个体的关注,还能做到“情”“景”“事”“理”四者兼备,为唐宋纪行组诗的创作开辟新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纪行组诗 文本形态 内容表现 风格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