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素干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肝癌前病变大鼠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陈凤菊 鲜佳 +3 位作者 南立静 常少雄 霍俊杰 李继凯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61-366,375,共7页
目的 探究大黄素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诱导的肝癌前病变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目的 探究大黄素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诱导的肝癌前病变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对铁死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DEN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进行肝癌前病变造模。随机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未造模+10ml/(kg·d)生理盐水灌胃)]、DEN模型组[肝癌前病变造模+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DEN+大黄素组[肝癌前病变造模+80 mg/(kg·d)大黄素浓缩液灌胃]、DEN+护肝片组[肝癌前病变造模+900 mg/kg护肝片灌服]和DEN+大黄素+护肝片组[肝癌前病变造模+80 mg/(kg·d)大黄素浓缩液灌胃+900 mg/kg护肝片灌服],每组各10只大鼠。各组大鼠连续干预治疗12周。生化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比较各组大鼠的肝脏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IL-10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铁死亡中心调节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蛋白表达。马松三色染色(Masson′s trichrome staining, MASSON)法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IK3、Akt、mTOR的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EN模型组大鼠ALT水平、AST水平、肝脏指数显著升高,ALB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血清IL-1β、TNF-α、IL-10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肝细胞明显炎性浸润,细胞免疫应答增加,肝细胞形态畸变并出现变性死亡;肝组织中GPX4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PI3K、Akt、mTOR的mRNA表达量明显上升(P均<0.05)。与DEN模型组比较,DEN+大黄素组、DEN+护肝片组、DEN+大黄素+护肝片组大鼠ALT水平、AST水平、肝脏指数显著降低,ALB显著升高(P均<0.05),血清IL-1β、TNF-α、IL-10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肝细胞排列趋向正常,炎性浸润减轻,肝细胞弥漫性纤维化病变减弱,血管及胆管周围肝细胞形态逐渐好转,蓝色胶原纤维组织减少;肝组织中GPX4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P均<0.05),PI3K、Akt、mTOR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均<0.05),且上述变化DEN+大黄素+护肝片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DEN+大黄素组和DEN+护肝片组(P均<0.05)。结论 大黄素可通过促进组织中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表达来改善大鼠肝癌前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黄素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肝癌前病变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铁死亡
下载PDF
胸腰段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与PVP术后椎体再塌陷的相关性
2
作者 蔡金生 路鑫铭 +4 位作者 吴华荣 张连锁 徐伟坤 王会旺 宁胜华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13-416,422,共5页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SI)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塌陷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PVP治疗的167例OVC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VP术后是否再塌陷,将患者分为塌陷组...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SI)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塌陷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PVP治疗的167例OVC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VP术后是否再塌陷,将患者分为塌陷组和未塌陷组。观察患者术前SI发生率及SI对PVP术后再塌陷的独立影响,观察是否SI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胸腰椎后凸角(TKA)和矢状垂直轴(SVA)值变化。结果 167例患者随访至12个月时,共有38例符合再塌陷的定义标准,纳入再塌陷组;剩余129例患者纳入未塌陷组。再塌陷组患者术前SVA、术前SI均显著高于未塌陷组(P<0.05)。再塌陷和未再塌陷组患者的骨密度、既往OVCF史、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团块样形态、骨折区骨水泥弥散不足、动态活动度、胸腰椎后凸角等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I是骨水泥强化椎体再塌陷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P<0.05)。SI组和非SI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TKA和SVA均呈进展趋势,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48.072、36.492、11.457、9.122,P均<0.05);与非SI组比较,SI组随访1年TKA和SVA的差值均高于非SI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82、4.377,P<0.05)。结论 SI、骨密度、动态活动度、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折区骨水泥弥散不足等是胸腰椎OVCF患者PVP术后椎体再塌陷的风险因素,SI与术后矢状位进展相关,对潜在的SI患者应给予严格管理以减少术后椎体再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矢状面失衡 经皮椎体成形术 再塌陷
下载PDF
黄芩素调节OPG/RANKL信号通路干预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密度及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继凯 陈秀改 +1 位作者 李通宪 吴华荣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993-997,共5页
目的 探究黄芩素调节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大鼠模型骨密度及铁死亡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 目的 探究黄芩素调节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大鼠模型骨密度及铁死亡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空白组不做处理,其他3组大鼠制备去卵巢OP模型。造模成功后,实验组给予20 mg/(kg·d)黄芩素灌胃,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维D_(3)片灌服[6.25 mg/(kg·w)],空白组及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d)],连续灌胃12周。检测各组大鼠胫骨、股骨远端骨密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变化水平;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分析各组大鼠腰椎(L_(1~3))骨小梁微结构指标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ectivity density,Conn.D)、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hness,Tb.Th)、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中铁死亡中心调节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蛋白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各组大鼠OPG/RANKL信号通路中OPG、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胫骨及股骨远端骨密度明显下降,腰椎骨小梁微结构指标均明显改变(P均<0.05),血清中铁死亡相关指标GSH降低(P<0.05),ROS、MDA含量升高(P均<0.05),股骨组织GPX4蛋白表达降低(P<0.05),OPG/RANKL信号通路相关因子OPG、Runx2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均<0.05),RANKL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胫骨、股骨远端骨密度明显升高(P均<0.05),骨小梁微结构指标发生明显改善(P<0.05),铁死亡相关指标GSH升高(P<0.05),ROS、MDA含量降低(P均<0.05),股骨组织GPX4蛋白表达升高(P<0.05),OPG/RANKL信号通路OPG、Runx2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5),RANKL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黄芩素能改善OP大鼠骨密度,修复骨小梁微结构,影响铁死亡关键因子及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黄芩素调控OPG/RANKL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骨质疏松 黄芩素 骨保护素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密度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保守治疗后继发椎体塌陷和后凸进展的危险因素
4
作者 蔡金生 路鑫铭 +4 位作者 吴华荣 张连锁 徐伟坤 王会旺 宁胜华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经保守治疗后继发椎体塌陷和后凸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保守治疗的93例绝经后胸腰椎(T_(10)-L_(2))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经保守治疗后继发椎体塌陷和后凸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保守治疗的93例绝经后胸腰椎(T_(10)-L_(2))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指标包括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椎体塌陷率(collapse rate,CR)、后凸角、伤椎骨折端不稳(vertebral instability,VI)等,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观察治疗后6个月时CR和后凸角增加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25(OH)D、T值与治疗后6个月时CR显著负相关(P<0.05),VI与6个月时CR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5(OH)D与6个月时CR呈负相关(P<0.05),VI与6个月时CR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6个月时Cobb角与T值、25(OH)D、腰大肌CS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VI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大肌CSA与治疗后6个月时Cobb角呈负相关(P<0.05),VI与治疗后6个月时Cobb角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OVF患者保守治疗6个月时椎体塌陷受基线VI和25(OH)D影响,后凸进展受基线VI和腰大肌CSA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塌陷 脊柱后凸 风险因素
下载PDF
MRI诊断腰椎不稳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少锋 孟小庆 +2 位作者 赵玉龙 苑乾 魏运栋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7-521,共5页
本次研究目的是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截面积、腰椎前凸角诊断腰椎不稳的应用价值。选取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MRI检查,比较两组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 本次研究目的是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截面积、腰椎前凸角诊断腰椎不稳的应用价值。选取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MRI检查,比较两组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截面积、腰椎前凸角差异。结果显示观察组多裂肌横截面积、竖脊肌脂肪浸润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裂肌脂肪浸润占比和腰椎前凸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节段不稳、不同Frymoyer分型患者MRI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横截面积及脂肪浸润占比、竖脊肌脂肪浸润占比、腰椎前凸角诊断腰椎多节段不稳的ROC曲线下面积均较大。本次研究证实MRI椎旁肌脂肪浸润占比、横截面积、腰椎前凸角诊断腰椎不稳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腰椎前凸角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椎旁肌 脂肪浸润占比 横截面积 腰椎前凸角 腰椎不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