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宇伟 于庆云 +5 位作者 刘培 张卫华 于金高 李会伟 张颖 朱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5期661-665,共5页
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若干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包括中药材栽培、中药作用靶点... 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现代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若干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包括中药材栽培、中药作用靶点、中医证候本质及对方剂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为蛋白质组学进一步应用于中医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中医药研究 应用进展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常见联合用药类型及其配伍禁忌文献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李建萍 郭建明 +3 位作者 段金廒 范欣生 杜晓曦 孙骏 《中国药物警戒》 2014年第7期432-438,共7页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过程中产生配伍禁忌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为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研究提供指导,也为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功能主治将中药注射剂分为抗肿瘤类、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急...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过程中产生配伍禁忌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为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研究提供指导,也为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功能主治将中药注射剂分为抗肿瘤类、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急救类和其他类型,总结各类中药注射剂常见联合用药类型。选择36种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基于联合用药类型对其配伍禁忌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常与基础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相对于心脑血管类和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研究相对较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常与抗菌药联合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菌药混合后,普遍会发生不溶性微粒增加、产生沉淀等配伍禁忌现象。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常与循环系统药物联合使用;此外,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抗菌药也是常见的联合用药类型。结论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但是,当前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研究内容简单粗放,研究水平参差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联合用药 配伍禁忌 抗肿瘤 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
下载PDF
牛磺酸对蟾蜍甾烯在心脏组织分布情况的影响
3
作者 于梦 蒋洁君 +1 位作者 马宏跃 周婧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4期1-6,34,共7页
目的:考察牛磺酸(Tau)对蟾蜍甾烯在心脏组织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8 mg/kg蟾酥)、牛磺酸低剂量组(8 mg/kg蟾酥+150 mg/kg Tau)和牛磺酸高剂量组(8 mg/kg蟾酥+300 mg/kg Tau),给予相应处理后,采用HPL... 目的:考察牛磺酸(Tau)对蟾蜍甾烯在心脏组织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8 mg/kg蟾酥)、牛磺酸低剂量组(8 mg/kg蟾酥+150 mg/kg Tau)和牛磺酸高剂量组(8 mg/kg蟾酥+300 mg/kg Tau),给予相应处理后,采用HPLC-ESI-TOF-MS分析不同给药组蟾蜍甾烯类成分在豚鼠心脏中的摄取情况,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牛磺酸与目前已知心脏疾病相关靶点蛋白SCN5A结合位点。结果:在模型组心脏中检测到Gtl、Arg、Hel、Tel、Btl、Bul、Rbg、Cbg和Cbt共9种蟾蜍甾烯的原型,在肝、肾中检测到部分可能发生羟基化的代谢产物,牛磺酸各剂量组心脏中也测到相关蟾蜍甾烯的原型化合物,但与模型组相比,牛磺酸各剂量组心脏中蟾蜍甾烯的摄入均显著减少;分子对接模拟牛磺酸与SCN5A结合能为-3.7 kcal/mol,牛磺酸可以与受体氨基酸Glu1225、Arg1306、Arg1309之间氢键相连。结论:牛磺酸可延缓蟾蜍甾烯类成分在靶器官心脏中的摄取,从而降低蟾酥的心脏毒性,推测牛磺酸与SCN5A的结合位点可能是Glu1225、Arg1306、Arg1309,这为中药配伍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际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蟾蜍甾烯 蟾酥 配伍
下载PDF
药用蜈蚣生物活性物质与毒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于金高 刘培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1期1521-1527,1536,共8页
中药蜈蚣以其显著的生物活性以及含有的蛋白质、多肽、多糖类功能物质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其中多肽类物质既存在于蜈蚣毒液中,又可由虫体蛋白质经降解而产生,这些多肽结构式样新颖,生物活性丰富。本文对蜈蚣类药用生物资源类群及其重... 中药蜈蚣以其显著的生物活性以及含有的蛋白质、多肽、多糖类功能物质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其中多肽类物质既存在于蜈蚣毒液中,又可由虫体蛋白质经降解而产生,这些多肽结构式样新颖,生物活性丰富。本文对蜈蚣类药用生物资源类群及其重要的资源性化学物质多肽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生物活性及其多肽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和知识挖掘,提出了该类中药资源未来研究的重点和资源深度开发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企业家等客观认识蜈蚣的资源价值和产业化前景提供借鉴,也为中医临床对蜈蚣药材的致毒物质基础、不同加工方式、用法以及不同疾病状态下合理、安全使用该类药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动物药资源 生物活性物质 毒性物质 用药安全
下载PDF
基于生物活性导向分离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山楂核干馏液抗炎和抗菌作用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鹭 钱大玮 +6 位作者 唐志书 宋忠兴 王明耿 刘峰 陈衍斌 许刚 许洪波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2期265-274,共10页
目的:研究山楂核干馏液抗炎和抗菌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使用干馏釜制备山楂核干馏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对干馏液进行分离;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楂核干馏液进行分析;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生成一氧化氮模型评... 目的:研究山楂核干馏液抗炎和抗菌的主要物质基础。方法:使用干馏釜制备山楂核干馏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对干馏液进行分离;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楂核干馏液进行分析;以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生成一氧化氮模型评价山楂核干馏液的抗炎作用,采用微稀释法评估其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其谱效关系,以评估其抗炎和抗菌活性,并筛选主要活性化合物。结果:山楂核干馏液及其4个亚流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作用,其中Fr.B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均较强。从山楂核干馏液4个流分的色谱图中确定12个共有峰,其中发挥主要抗炎作用的成分为4、6、2、9号峰,质谱分析鉴定4个峰分别对应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1,2,5-三甲氧基-3-甲基苯、2,6-二甲氧基苯酚和乙酰丁香酮;发挥主要抗菌作用的成分为4、2、9、11号峰,质谱分析鉴定这4个峰分别对应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乙酰丁香酮和二氢芥子醇。结论:山楂核干馏液具有较好的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作用,同时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确了山楂核干馏液中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1,2,5-三甲氧基-3-甲基苯、2,6-二甲氧基苯酚和乙酰丁香酮4个成分对其抗炎作用贡献最大,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2,6-二甲氧基苯酚、乙酰丁香酮和二氢芥子醇对其抗菌作用贡献最大。研究结果为山楂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核干馏液 灰色关联度分析 2 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 谱效关系 抗炎作用 抗菌作用
下载PDF
蟾酥乳膏透皮吸收及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李丙旭 王姣姣 +1 位作者 马宏跃 周婧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将制备的蟾酥乳膏剂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并评价其对皮肤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利用体外Franz扩散池法测定蟾酥乳膏的体外透皮吸收率;采用小鼠断尾法测定小鼠止血时间及出血量;根据全层皮肤缺损法制备兔皮肤缺损模型,考察乳膏对兔... 目的:将制备的蟾酥乳膏剂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并评价其对皮肤伤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利用体外Franz扩散池法测定蟾酥乳膏的体外透皮吸收率;采用小鼠断尾法测定小鼠止血时间及出血量;根据全层皮肤缺损法制备兔皮肤缺损模型,考察乳膏对兔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制备乳膏剂光泽度、细腻度、延展性良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透皮吸收率高,并能缩短小鼠断尾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并且可以促进家兔皮肤伤口愈合(P<0.05)。结论:本实验确定了蟾酥乳膏剂的体外透皮吸收量,并进行了初步的药效试验。家兔皮肤伤口愈合实验结果:蟾酥乳膏在给药1周后表现出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且涂抹乳膏后未见兔皮肤出现红斑、红肿,显示了蟾酥乳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水包油型乳膏剂 透皮吸收 伤口愈合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药物毒性研究进展与中药毒性研究新策略 被引量:35
7
作者 彭蕴茹 韦英杰 +1 位作者 丁永芳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0,共14页
斑马鱼是近年来用于药学领域研究的热门模式生物,其优势在于化合物的高通量活性筛选及毒性评价。斑马鱼毒性评价模型集成在体动物与体外细胞模型的优势,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在国外已成为化合物早期安全性快速甄别的有效模型,国内将... 斑马鱼是近年来用于药学领域研究的热门模式生物,其优势在于化合物的高通量活性筛选及毒性评价。斑马鱼毒性评价模型集成在体动物与体外细胞模型的优势,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在国外已成为化合物早期安全性快速甄别的有效模型,国内将斑马鱼模型用于中药毒性研究正日益兴起。综述了斑马鱼在药物毒性研究方面的进展,提出斑马鱼模型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斑马鱼毒性评价模型 药物毒性 中药毒性 模式生物
原文传递
蟾酥酒制对蟾蜍甾烯含量变化及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丹丹 陈吴越 +6 位作者 周昊言 吕翔 周婧 马宏跃 王恒斌 狄留庆 段金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428,共5页
目的研究酒制前后蟾酥中蟾蜍甾烯的含量变化及对外用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样品溶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100 mm×4.6 mm,3.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5℃;体积流量0.7 mL/min;检测波长296 nm。通... 目的研究酒制前后蟾酥中蟾蜍甾烯的含量变化及对外用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样品溶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100 mm×4.6 mm,3.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5℃;体积流量0.7 mL/min;检测波长296 nm。通过体外Franz扩散池法测定酒制前后蟾酥透皮吸收率。结果24批样品中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蟾毒灵、沙蟾毒精、蟾毒它灵、华蟾毒它灵在酒制前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20%、3.73%、1.69%、2.48%、1.44%、1.85%;酒制后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06%、3.63%、1.65%、2.30%、1.41%、1.82%。酒制前6种成分体外透皮吸收率分别为2.65%、2.44%、6.32%、6.01%、3.84%、5.44%;酒制后透皮吸收率分别为2.10%、2.36%、5.83%、4.44%、3.63%、4.73%。结论蟾蜍甾烯类成分经酒制后含量和其透皮吸收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影响较大成分为沙蟾毒精和脂蟾毒配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酥 酒制 蟾蜍甾烯 透皮吸收
下载PDF
XDLVO理论解析中药共性高分子的超滤膜污染行为 被引量:1
9
作者 陆登荣 刘红波 +3 位作者 钱大玮 唐志书 朱华旭 宋忠兴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42-2649,共8页
目的基于扩展的德亚盖因-兰多-弗韦-奥弗比克(extended Derjaguin-Laudau-Verwey-Overbeek,XDLVO)理论解析蛋白质、鞣质、果胶、淀粉4种中药共性高分子与超滤膜及各高分子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预测其超滤膜污染行为。方法以蛋白质、果胶... 目的基于扩展的德亚盖因-兰多-弗韦-奥弗比克(extended Derjaguin-Laudau-Verwey-Overbeek,XDLVO)理论解析蛋白质、鞣质、果胶、淀粉4种中药共性高分子与超滤膜及各高分子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预测其超滤膜污染行为。方法以蛋白质、果胶、鞣质、淀粉4种中药共性高分子作为模拟污染物进行超滤膜过滤实验。采用XDLVO理论定量分析中药共性高分子与超滤膜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评价极性作用力(AB)、范德华力(LW)、双电层作用力(EL)对超滤膜污染的相对贡献,预测中药共性高分子的超滤膜污染行为,并将XDLVO理论预测结果与膜过滤通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种中药共性高分子与超滤膜之间的总界面作用能大小顺序依次为果胶>淀粉>鞣质>蛋白质,且皆为负值,表明4种中药共性高分子与超滤膜之间表现为相互吸引。其中,极性作用力最大,在总界面作用能中占主导地位;双电层作用力最小,其对总界面作用能的影响可以忽略。除果胶-果胶之间相互吸引外,蛋白质-蛋白质、鞣质-鞣质、淀粉-淀粉之间均表现为相互排斥。各高分子溶液的超滤膜通量衰减严重程度依次为果胶>淀粉>鞣质>蛋白质,其与XDLVO理论预测的各高分子膜污染行为相一致。结论XDLVO理论可以有效地预测中药共性高分子的超滤膜污染行为,为从微观角度分析中药膜污染现象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DLVO理论 中药共性高分子 超滤 界面相互作用 膜污染 蛋白质 鞣质 果胶 淀粉 极性作用力 范德华力 双电层作用力
原文传递
雄黄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路遥 佘蓉 +6 位作者 马佳燕 严燕青 王恒斌 李全 罗年翠 周婧 马宏跃 《中医药信息》 2018年第6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含雄黄制剂致不良反应相关规律和特点,分析使用含雄黄制剂相关的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以"牛黄解毒丸""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安宫牛黄丸""含雄黄制剂"... 目的:探讨含雄黄制剂致不良反应相关规律和特点,分析使用含雄黄制剂相关的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以"牛黄解毒丸""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安宫牛黄丸""含雄黄制剂""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72篇文献,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归纳、分析。结果:10.9%的病例涉及砷的毒性反应。发现明确砷中毒有关的案例,均涉及长期使用雄黄比例较高的制剂。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剥落性皮炎)、血和尿砷超标、消化系统损害等。其他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药疹、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等,但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与雄黄制剂中其他药物有关,尚不能确定是雄黄引起的。结论:重视含雄黄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规范雄黄的摄入剂量与时间,加强临床合理用药,防范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雄黄制剂 牛黄解毒片 六神丸 安宫牛黄丸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胶艾汤与四物汤对血虚模型大鼠补血功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贾梅 郑传柱 +5 位作者 张丽 姚卫峰 宿树兰 唐于平 丁安伟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40-1644,共5页
目的比较胶艾汤和四物汤对血虚模型大鼠外周血象、免疫器官指数和红细胞膜能量代谢酶活力的影响,探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补血功效变化的机制。方法每天于大鼠眼底静脉丛放血5 m L/kg,连续放血12 d,复制大鼠血虚模型;同时造模大鼠分别i... 目的比较胶艾汤和四物汤对血虚模型大鼠外周血象、免疫器官指数和红细胞膜能量代谢酶活力的影响,探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补血功效变化的机制。方法每天于大鼠眼底静脉丛放血5 m L/kg,连续放血12 d,复制大鼠血虚模型;同时造模大鼠分别ig给予不同剂量的胶艾汤、四物汤、胶三汤及胶四汤,复方阿胶浆为阳性对照,各组均给药12 d;检测各组大鼠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免疫器官指数、红细胞膜Ca2+,Mg2+-ATP和Na+,K+-ATP酶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BC、HGB、HCT、PLT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膜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明显降低(P<0.05、0.01),脾脏和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胶艾汤高、中剂量组可明显升高大鼠RBC、PLT、HCT、HGB(P<0.05、0.01),升高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0.01),增强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P<0.05、0.01);四物汤组可明显升高大鼠RBC、HCT、PLT(P<0.05),升高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0.01),增强Ca2+,Mg2+-ATP酶活力(P<0.05)。四物汤组对RBC和Na+,K+-ATP酶活力改善作用明显弱于胶艾汤中剂量组。结论胶艾汤和四物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补血作用,胶艾汤衍化为四物汤后补血作用具有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艾汤 四物汤 血虚模型 补血功效 外周血象
原文传递
二至丸干预大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慧 刘其南 +4 位作者 高叶 何睦 姚卫峰 张丽 丁安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65-1670,共6页
目的:研究酒精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特点及二至丸对异常代谢的调节作用,寻找二至丸治疗急性酒精肝损伤的潜在代谢生物标志物,以探索二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以白酒灌胃法建立急性酒精肝损伤大... 目的:研究酒精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特点及二至丸对异常代谢的调节作用,寻找二至丸治疗急性酒精肝损伤的潜在代谢生物标志物,以探索二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以白酒灌胃法建立急性酒精肝损伤大鼠模型,基于快速分离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技术分析空白组、模型组、二至丸给药组大鼠尿样代谢轨迹,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合正交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OPLS-DA),研究各组之间的代谢物组差异。结果:初步鉴定出可能的10种潜在代谢生物标志物,这些内源性成分在二至丸给药组大鼠尿液中恢复明显。结论:二至丸可以使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尿液中一些代谢物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治疗作用可能与4条相关代谢通路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二至丸 液质联用 尿液 肝损伤 通路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至丸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0
13
作者 庄莉 翟园园 +6 位作者 姚卫峰 徐佳 冯丽 包贝华 曹雨诞 张丽 丁安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7-885,共9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基于反向药效团匹配的靶标识别服务平台,预测已有文献报道的二至丸保护肾脏药效成分的靶点,采用分子对接对靶点基因进行筛选分析,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进行生物学过程及代谢通路分析,采用Cytos...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基于反向药效团匹配的靶标识别服务平台,预测已有文献报道的二至丸保护肾脏药效成分的靶点,采用分子对接对靶点基因进行筛选分析,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进行生物学过程及代谢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二至丸保护肾脏"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将上述靶点与疾病靶点数据库TTD和GAD筛选得到的肾损伤相关靶点进行比对筛选,进一步构建"成分-核心靶点"网络。结果显示,二至丸中17个保护肾脏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ESR1、ESR2、GCK和MMP3等32个靶标,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和嘌呤代谢过程等6条途径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本研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复方二至丸保护肾脏作用机制的解释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二至丸 女贞子 墨旱莲 保护肾脏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二至丸保肝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翟园园 刘其南 +5 位作者 徐佳 姚卫峰 包贝华 曹雨诞 张丽 丁安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7-573,共7页
构建二至丸保肝的"成分-核心靶点-通路"分子调控网络,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采用ADME/T计算方法筛选二至丸保肝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基于反向药效团匹配的靶标识别服务平台分析预... 构建二至丸保肝的"成分-核心靶点-通路"分子调控网络,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采用ADME/T计算方法筛选二至丸保肝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基于反向药效团匹配的靶标识别服务平台分析预测潜在作用靶点,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二至丸保肝"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显示,二至丸中39个主要的保肝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HRAS、DCK、HSD17B1和UCK2等321个靶点,干预胰岛素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代谢通路和糖酵解过程等51条通路发挥保护肝脏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该复方作用机制的阐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二至丸 女贞子 墨旱莲 保护肝脏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细胞代谢组学样品前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佳 刘其南 +3 位作者 翟园园 单进军 姚卫峰 张丽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18-425,共8页
细胞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生物系统进行整体和动态的认识的科学,主要进行小分子代谢物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观察代谢物的浓度变化,从而在细胞水平上考察代谢机制。细胞代谢组学的工作流程包括:实验设计、样品采集、... 细胞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生物系统进行整体和动态的认识的科学,主要进行小分子代谢物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观察代谢物的浓度变化,从而在细胞水平上考察代谢机制。细胞代谢组学的工作流程包括:实验设计、样品采集、样品处理、代谢物分析和数据处理。其中,样品前处理方法不尽相同,而设计一个合理方便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后期开展代谢组学至关重要。现简要综述现阶段对细胞代谢组学样品前处理的研究成果和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代谢组学 样品前处理 淬灭 提取 归一化
原文传递
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四物汤类方主要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38
16
作者 刘培 段金廒 +1 位作者 白钢 宿树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20,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四物汤类方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分析,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关关系。方法:针对类方中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酜内酯、川芎内酯、阿魏酸、没食子酸、芍药苷、焦地黄素A、...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四物汤类方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分析,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关关系。方法:针对类方中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酜内酯、川芎内酯、阿魏酸、没食子酸、芍药苷、焦地黄素A、梓醇等共有的活性成分及各方差异的代表性活性成分,依据PharmMapper数据库构建多成分-蛋白网络,获取的靶点信息利用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数据库,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四物汤类方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与结论:网络分析表明,在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四物汤及其类方共有的潜在作用靶点群;四物汤主要活性成分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相关的51条通路,除与四物汤相同的通路外,少腹逐瘀汤偏重于脂质代谢;香附四物汤偏重于氨基酸代谢通路;桃红四物汤偏重于碳水化合物代谢;芩连四物汤偏重于ErbB,VEGF信号转导通路。四物汤及衍化方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及通路,又各有偏重,体现了方剂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模式,该研究为深入研究四物汤类方分子作用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四物汤 类方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证雌性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与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炜 刘培 +3 位作者 段金廒 马春华 史旭芹 郭建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评价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证雌性大鼠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系统部分指标的调控与影响。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香附四物汤组,采用14 d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Adr)0.9 mg·kg-1·d-... 目的:评价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证雌性大鼠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系统部分指标的调控与影响。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香附四物汤组,采用14 d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Adr)0.9 mg·kg-1·d-1附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复制气滞血瘀证模型,给药组给予香附四物汤干预,酶联免疫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模型大鼠给药前后血浆中白介素-6(IL-6)、白三烯B4(LTB4)、雌二醇(E2)、孕酮(P)、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等因子含量及下丘脑组织中β-内啡肽水平。PLS-DA法对测定因子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升高(P<0.05,P<0.01),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显著缩短(P<0.01),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无显著改变;血浆中IL-6,P含量显著升高,E2,PGE2,NO含量显著降低(P<0.01),LTB4含量无显著变化;下丘脑组织β-内啡肽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香附四物汤给药组对气滞血瘀证模型有明显改善作用(P<0.01,P<0.05)。PLSDA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血液指标:全血黏度(30 s-1)、血浆黏度、凝血酶时间;神经系统指标:水平运动次数、β-内啡肽表达荧光面积、垂直运动次数、β-内啡肽表达荧光强度、中心格停留时间;内分泌指标:雌二醇、孕酮;免疫指标:前列腺素E2为主要差异指标。结论:香附四物汤对气滞血瘀证雌性大鼠的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关生物学指标具有明确的调控作用,该作用与调控内环境稳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四物汤 气滞血瘀证 NEI网络
原文传递
胶艾汤对血虚模型大鼠补血作用的有效部位筛选 被引量:5
18
作者 贾梅 郑传柱 +1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428-2433,共6页
目的比较胶艾汤不同溶剂提取部位对血虚模型大鼠外周血象、免疫器官指数、白细胞介素2(IL-2)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以及红细胞膜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筛选胶艾汤补血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取每天于眼底静脉丛放血5 mL/kg,连续放血... 目的比较胶艾汤不同溶剂提取部位对血虚模型大鼠外周血象、免疫器官指数、白细胞介素2(IL-2)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以及红细胞膜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筛选胶艾汤补血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取每天于眼底静脉丛放血5 mL/kg,连续放血12d的方法,复制大鼠血虚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动物分別ig给予胶艾汤及其正丁醉、石油醚、醋酸乙酯、水部位浸膏(剂量均为生药量12g/kg),以复方阿胶浆为阳性对照。造模第12天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计算脾脏和胸腺器官指数。检测血清中IL-2和EPO水平,检测全血红细胞膜能量代谢酶Na^+,K^+-ATP及Ca^(2+),Mg^(2+)-ATP酶活性,UPLC法初步分析胶艾汤不同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BC、HGB、HCT、PLT、胸腺指数以及IL-2水平明显降低,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明显减弱,脾脏指数及EPO水平明显升高,表明血虚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胶艾汤正丁醇组可明显升高HCT、RBC、HGB、PLT(P<0.05、0.01);降低脾脏指数及EPO水平(P<0.05、0.01);明显升高胸腺指数、IL-2水平(P<0.01),升高红细胞膜Ca^(2+),Mg^(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P<0.05、0.01)。石油醚组可明显升高PLT及IL-2水平(P<0.01),降低EPO水平及脾脏指数(P<0.05、0.01)。醋酸乙酯组可明显降低脾脏指数及EPO水平(P<0.01),升高红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P<0.05)。水部位组可明显升高PLT(P<0.05),降低EPO水平(P<0.01)。胶艾汤正丁醇提取部位中检测到其他提取部位不含有的咖啡酸、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铵,且正丁醇提取部位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磷酸川芎嗪、绿原酸的量均高于胶艾汤醋酸乙酯和水提取部位。结论正丁醇部位是胶艾汤补血作用的最强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艾汤 补血作用 部位筛选 促红细胞生成素 NA^+ K^+-ATP酶 CA^2+ MG^2+-ATP酶
原文传递
β-环糊精包合物对香附四物汤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在Caco-2细胞模型中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席骏钻 钱大玮 +4 位作者 段金廒 刘培 朱悦 朱振华 张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970-2974,共5页
虽然香附四物汤挥发油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但挥发油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制约了其临床应用与药效发挥。该文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对香附四物汤挥发油部位进行制剂处理,同时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了香附四物汤挥发... 虽然香附四物汤挥发油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但挥发油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制约了其临床应用与药效发挥。该文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对香附四物汤挥发油部位进行制剂处理,同时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了香附四物汤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主要活性成分体外跨膜转运的改变,探讨了β-环糊精包合物对以低溶解性、高渗透性为特征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第Ⅱ类药物跨膜转运与吸收的影响。首次建立了UPLC-MS/MS进行香附四物汤挥发油中主要活性成分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去氢木香内酯、α-香附酮同时测定的含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将香附四物汤挥发油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能显著提高其活性成分在体外的透膜转运与吸收,据此推测环糊精包合物对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有一定改善作用。该文的研究内容为香附四物汤β-环糊精包合物更加深入的体内过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其新型口服制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四物汤 挥发油 包合物 CACO-2细胞模型 转运 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