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998—2017年海南岛地区18个台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TRMM逐日降水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集等资料,使用资料统计分析和数值模式模拟等方法,对海南岛地区秋汛期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观测分析表明,海南岛地区的降水随季节的变化与华南...基于1998—2017年海南岛地区18个台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TRMM逐日降水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集等资料,使用资料统计分析和数值模式模拟等方法,对海南岛地区秋汛期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观测分析表明,海南岛地区的降水随季节的变化与华南及同纬度带的其他地区存在显著差异,降水季节峰期出现在秋季,主要集中于9—10月。秋季,西南夏季风开始向东北冬季风转换,受其影响,海南岛地区上空处于偏东气流带中,秋汛期降水分布明显东多西少,且降水中心位于山前迎风坡一侧,东风气流在钟形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下,致使其东部降水增多。此时秋季南海海表温度仍较高,有利于维持和增强海南岛秋季降水。通过WRF v4.3(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Version 4.3)一系列的数值敏感性试验,验证了海南岛地形、海陆热力差异及南海较高的海温对海南岛秋汛期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展开更多
利用1948—2012年NCEP/NCAR再分析全球格点日平均资料,将南海区域(110-120°E,10-20°N)850 h Pa候平均纬向风稳定地由东(西)风转为西(东)风,且同一层上稳定地有θse≥335 K(θse〈335 K)确定为南海夏季风建立(结束)...利用1948—2012年NCEP/NCAR再分析全球格点日平均资料,将南海区域(110-120°E,10-20°N)850 h Pa候平均纬向风稳定地由东(西)风转为西(东)风,且同一层上稳定地有θse≥335 K(θse〈335 K)确定为南海夏季风建立(结束)日期,得到近65 a南海夏季风建立、结束、持续日期序列。赤道印度洋地区的顺时针旋转的涡旋与越赤道气流及副高对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起着决定性作用。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与其强度的关系密切,夏季风建立越晚(早)其强度越强(弱),纬向风在对流层高层先(后)发生突变。气候变暖对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和结束日期及强度的影响是显著的,气候变暖后南海夏季风建立早(晚)年明显偏多(少),强度明显偏弱。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1998—2017年海南岛地区18个台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TRMM逐日降水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集等资料,使用资料统计分析和数值模式模拟等方法,对海南岛地区秋汛期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观测分析表明,海南岛地区的降水随季节的变化与华南及同纬度带的其他地区存在显著差异,降水季节峰期出现在秋季,主要集中于9—10月。秋季,西南夏季风开始向东北冬季风转换,受其影响,海南岛地区上空处于偏东气流带中,秋汛期降水分布明显东多西少,且降水中心位于山前迎风坡一侧,东风气流在钟形地形的阻挡抬升作用下,致使其东部降水增多。此时秋季南海海表温度仍较高,有利于维持和增强海南岛秋季降水。通过WRF v4.3(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Version 4.3)一系列的数值敏感性试验,验证了海南岛地形、海陆热力差异及南海较高的海温对海南岛秋汛期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