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种白血病细胞后小鼠胸腺哺育细胞和免疫器官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变化
1
作者 邢剑敏 缪继武 +3 位作者 徐淑芬 尹兰珍 秦达惠 李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1-415,共5页
按种P_(388)白血病患鼠腹水后第3d,小鼠胸腺哺育细胞内的淋巴细胞,酸性磷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酸酶阳性率显著增加,而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则下降。胸腺内胸腺细胞上述3种酶细胞化学反应阳性率均显著增加,但胸腺组织结构未见异常。淋巴结和... 按种P_(388)白血病患鼠腹水后第3d,小鼠胸腺哺育细胞内的淋巴细胞,酸性磷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酸酶阳性率显著增加,而α-醋酸萘酯酶阳性率则下降。胸腺内胸腺细胞上述3种酶细胞化学反应阳性率均显著增加,但胸腺组织结构未见异常。淋巴结和脾脏亦未见异常变化。接种后第9d,患鼠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均见白血病细胞浸润、出血和细胞变性等病变,正常结构被破坏,其中淋巴细胞3种酶细胞化学反应的阳性率均显著增加。此时很难从胸腺分离出胸腺哺育细胞。本文结果提示,胸腺和胸腺哺育细胞与这种白血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淋巴结 细胞化学 白血病
下载PDF
人胎儿胸腺哺育细胞的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缪继武 邢剑敏 +3 位作者 宋继志 尹兰珍 洪大蓉 徐淑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4-78,共5页
本研究用组织化学法、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人胎儿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结果表明,TNC 的 ANAE、AcP、AIP、ATPase、5′-Nase 和 PAS 均呈阴性反应,TNC胞质内含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其中少数淋巴细胞的 ANAE、AcP、AIP... 本研究用组织化学法、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人胎儿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TNC)。结果表明,TNC 的 ANAE、AcP、AIP、ATPase、5′-Nase 和 PAS 均呈阴性反应,TNC胞质内含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其中少数淋巴细胞的 ANAE、AcP、AIP 和 ATPase 呈阳性反应。TNC 内的淋巴细胞 ANAE 阳性率为26.8%。TNC 外的淋巴细胞 ANAE 阳性率为51.3%,两者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u=11.23)。扫描电镜观察,TNC 为球形,细胞表面较光滑,有少量短微绒毛。1μm 半薄切片显示,胸腺皮质内可见 TNC 样细胞,细胞界限清楚,核圆或椭圆形,染色淡。胞质中可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透射电镜观察,TNC 胞质内可见张力丝,表明这些细胞具有上皮细胞特征。TNC 胞质内的淋巴细胞可见正常的线粒体、游离核糖体等细胞器。本文对上述结果与胸腺巨噬细胞作了比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哺育细胞 组织化学 电镜 胎儿
下载PDF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在LAK抗HPBALL细胞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邱立华 缪继武 +1 位作者 杨宁 尹兰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9-283,I013,共6页
为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LAK抗HPBALL细胞中的作用,采用多因素、多水平的杀伤试验,同时以光镜、电镜观察DC、LAK、HPBALL相互作用的形态特征及DNA断端标记法检测瘤细胞是否凋亡。结果表明:(1)DC无直... 为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LAK抗HPBALL细胞中的作用,采用多因素、多水平的杀伤试验,同时以光镜、电镜观察DC、LAK、HPBALL相互作用的形态特征及DNA断端标记法检测瘤细胞是否凋亡。结果表明:(1)DC无直接杀伤HPBALL作用。(2)5×105~1×107/LDC有增强不同E/TLAK杀伤活性的趋势,而1×107~5×107/LDC对LAK活性有抑制趋势。(3)DC、LAK杀伤HPBALL的最佳组合条件为:DC培养4d、浓度5×106/L,LAKE/T=10/1,rIL-2=0。(4)光镜、电镜下均可见DC的突起与LAK、HPBALL细胞紧密接触形成细胞簇。(5)DNA断端标记法显示瘤细胞呈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外周血 LAK HPBALL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大鼠脾树状突细胞的研究——光镜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嘉弟 杨宁 +4 位作者 张锦堃 查宝兴 黄福林 王书友 刘为绚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1-194,共4页
本研究采用Kamperdijk的方法,稍加改良,分离了大鼠脾树状突细胞,并对分离的细胞进行了光镜和电镜检测。结果表明细胞95%以上存活。在悬液中,细胞保持突起,且突起能持续伸缩。细胞PAS反应、Prussian blue反应、AlP、PO、ATPase反应均呈... 本研究采用Kamperdijk的方法,稍加改良,分离了大鼠脾树状突细胞,并对分离的细胞进行了光镜和电镜检测。结果表明细胞95%以上存活。在悬液中,细胞保持突起,且突起能持续伸缩。细胞PAS反应、Prussian blue反应、AlP、PO、ATPase反应均呈阴性,AcP反应或呈阴性,或在核凹陷处呈大圆点状反应,或在核附近有数个小颗粒反应。细胞膜表面有许多Ia抗原,但缺乏Fc受体。细胞表面光滑,突起呈鳞茎状或薄片状。核形不规则。细胞质内细胞器稀少,但可有中等量的线粒体、核糖体和泡状结构。结果表明,分离细胞的形态结构与Steinman和Kamperdijk描述的淋巴树状突细胞类同;分离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突细胞 细胞化学 电镜
下载PDF
小白鼠腘淋巴结淋巴窦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仁强 赵笃德 +4 位作者 沙家豪 徐文山 程宝庚 张玉华 岳培龙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1期74-78,122,共6页
我们观察了幼年小白鼠腘淋巴结淋巴窦的超微结构,窦壁由腔面向外一般出3层构成:(1)一层连续的内皮;(2)由一薄层细胞间质构成的基膜;(3)一层外膜网状细胞及其扁平的突起。内皮细胞核扁圆,异染色质细小,核仁不明显,胞质极薄,含粗面内质网... 我们观察了幼年小白鼠腘淋巴结淋巴窦的超微结构,窦壁由腔面向外一般出3层构成:(1)一层连续的内皮;(2)由一薄层细胞间质构成的基膜;(3)一层外膜网状细胞及其扁平的突起。内皮细胞核扁圆,异染色质细小,核仁不明显,胞质极薄,含粗面内质网极少,而有大量的吞饮小泡。细胞邻接处相互重叠或嵌合,有20nm宽的间隙相隔。有的地方可见不发达的细胞连接。当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穿越内皮时,可出现临时性间隙,内皮边缘与穿越细胞相贴。基膜由电子透明的无定形基质及细的胶原原纤维构成。外膜网状细胞的核异染色质较多,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含许多粗面内质网而很少吞饮小泡。外膜网状细胞之间常见0.5μm宽的间隙。在窦腔内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星状的网状细胞等。由于小白鼠腘淋巴结的淋巴窦小,故窦内星形的网状细胞很少,其超微结构特点,与外膜网状细胞及淋巴组织内的网状细胞相似,在突起的切面上,常见包有小束的胶原原纤维。巨噬细胞较多,形态不规则,常贴附于内皮细胞表面,核椭圆,常有凹陷,胞质丰富,含许多溶酶体。在取材前1h,于足垫注射中国墨汁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了大量粗的墨汁颗粒。本文认为,淋巴窦壁可能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小结 淋巴窦壁 超微结构 内皮 基膜 外膜网状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未受刺激的大鼠脾悬液细胞的Ia抗原表达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宁 许嘉弟 +2 位作者 张锦坤 查宝兴 袁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126-129,153,共5页
本研究采用ABC免疫酶标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了从未受刺激大鼠脾分离的富含淋巴树状突细胞组分内细胞的Ia抗原表达.结果表明,染色标本中主要有3类细胞:1、胞体大,表面伸出树枝状突起,ABC法染色时,呈棕褐色,免疫荧光染色时,发强淡绿... 本研究采用ABC免疫酶标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了从未受刺激大鼠脾分离的富含淋巴树状突细胞组分内细胞的Ia抗原表达.结果表明,染色标本中主要有3类细胞:1、胞体大,表面伸出树枝状突起,ABC法染色时,呈棕褐色,免疫荧光染色时,发强淡绿色荧光.2、胞体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无明显突起,ABC法染色时,不着色或呈淡棕黄色,免疫荧光染色时,不发荧光或发淡黄绿色荧光。3.淋巴细胞,胞体大小不一,呈球形,染色结果与2类细胞相似.文章结合SEM观察和S-100蛋白染色结果论证了这三类细胞依次为淋巴树状突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结果证实淋巴树状突细胞表面持续表达大量Ia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抗原 淋巴树状突细胞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大鼠脾脏
下载PDF
大鼠脾树状突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锦堃 许嘉弟 +2 位作者 查宝兴 杨宁 袁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用体外和体内试验,在电镜下比较观察SD大鼠脾树状突细胞(DC)和巨噬细胞(Mφ)的吞噬功能。体外试验以白色念珠菌(CA)、公鸡红细胞(CRBC)和经大鼠抗CRBC抗血清调理的CRBC(OCRBC)为吞噬物,分别加入新分离的含DC和Mφ的脾细胞悬液中,37℃培... 用体外和体内试验,在电镜下比较观察SD大鼠脾树状突细胞(DC)和巨噬细胞(Mφ)的吞噬功能。体外试验以白色念珠菌(CA)、公鸡红细胞(CRBC)和经大鼠抗CRBC抗血清调理的CRBC(OCRBC)为吞噬物,分别加入新分离的含DC和Mφ的脾细胞悬液中,37℃培养1h。DC一般无吞噬现象,而大多数Mφ摄入数量不等的CA、CRBC或OCRBC。体内试验将印度墨汁(碳粒、CC)和热灭活的CA(HKCA),分别经静脉注入动物体内,18h后取脾制成悬液,DC一般也无吞噬现象,仅有些细胞摄入少量细小CC;而大多数Mφ摄入数量不等的CC或HKCA。表明在同一条件下,对非免疫原性和免疫原性物质,脾Mφ均显示了活跃的吞噬功能,在有抗体包被的情况下更为显著;脾DC则无吞噬或仅有微弱的吞噬功能。DC和Mφ吞噬功能的显著不同也证明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突细胞 巨噬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海滨 张锦堃 许嘉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1-55,共5页
血树突状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辅助细胞,可以从外周血分离获得。本研究对自人外周血分离的树突状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血树突状细胞呈S—100蛋白阳性反应,lysozyme阴性反应。细胞... 血树突状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辅助细胞,可以从外周血分离获得。本研究对自人外周血分离的树突状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血树突状细胞呈S—100蛋白阳性反应,lysozyme阴性反应。细胞形态不规则,有长短、粗细不等的突起,核不规则且多扭曲。体外培养时,血树突状细胞可互相接触,或数个聚集成群或与淋巴细胞形成花环。实验中发现S—100蛋白阳性的血树突状细胞有两种不同的形态类型。文中除对血树突状细胞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外,还提出了这两类细胞很可能是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和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S—100蛋白 形态学 人外周血
下载PDF
大鼠脾内含Birbeck颗粒的细胞
9
作者 许嘉弟 杨宁 +3 位作者 张锦堃 查宝兴 黄福林 王书友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4期429-432,461,共5页
Birbeck颗粒是一种吸附、内包的细胞器,可能与抗原的提呈有关。它们最初被发现于表皮的郎格罕细胞中,以后又见于输入淋巴的面纱细胞以及胸腺和引流皮肤淋巴结的交错网状细胞。但至今尚未确认脾内有含Birbeck颗粒的细胞。我们采用Kamperd... Birbeck颗粒是一种吸附、内包的细胞器,可能与抗原的提呈有关。它们最初被发现于表皮的郎格罕细胞中,以后又见于输入淋巴的面纱细胞以及胸腺和引流皮肤淋巴结的交错网状细胞。但至今尚未确认脾内有含Birbeck颗粒的细胞。我们采用Kamperdijk分离大鼠树状突细胞的方法(稍加改良)分离大鼠脾细胞,获得了富有树状突细胞的组分。电镜下,这些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Steinman等描述的树状突细胞相似。少数细胞内含有Birbeck颗粒。颗粒呈棒状,外有一层界膜,内有一条电子致密的中柱,散布于细胞质内。本研究证明大鼠脾内有含Birbeck颗粒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beck颗粒 树状突细胞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脾悬液和原位树状突细胞的免疫组化观察
10
作者 张锦堃 许嘉弟 +2 位作者 杨宁 查宝兴 袁琳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65-68,共4页
采用 ABC 免疫酶标技术,观察了大鼠脾悬液和原位树状突细胞的 S-100蛋白免疫反应性。结果表明,脾悬液标本中的淋巴树状突细胞(LDC)和脾石蜡切片标本中的交错突细胞(IDC)、滤泡树状突细胞(FDC)均为显示棕黄色反应的 S-100蛋白阳性细胞。... 采用 ABC 免疫酶标技术,观察了大鼠脾悬液和原位树状突细胞的 S-100蛋白免疫反应性。结果表明,脾悬液标本中的淋巴树状突细胞(LDC)和脾石蜡切片标本中的交错突细胞(IDC)、滤泡树状突细胞(FDC)均为显示棕黄色反应的 S-100蛋白阳性细胞。结合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支持了 LDC 在体内的等同细胞是 IDC 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突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小鼠胸腺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蓓蓓 缪继武 +2 位作者 宋继志 杨宁 尹兰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易行的小鼠胸腺树突状细胞(TDC)的分离纯化方法。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小鼠CD5 单克隆抗体(m Ab)淘洗法(panning)。 结果 细胞浓度在1.5×107 /m l时进行Percoll密... 目的 探讨一种简便易行的小鼠胸腺树突状细胞(TDC)的分离纯化方法。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小鼠CD5 单克隆抗体(m Ab)淘洗法(panning)。 结果 细胞浓度在1.5×107 /m l时进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可使分离纯度高、细胞丢失少;依次使用两种分离液分离的效果优于同一种分离液的反复使用;小鼠CD5单抗浓度为25m g/L时,淘洗纯化效果较好,TDC纯度达75% ~90% 。 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与CD5单抗淘洗纯化的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胸腺 分离 纯化 小鼠 TDC
下载PDF
大鼠淋巴树状突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12
作者 张锦堃 许嘉弟 +2 位作者 扬宁 查宝兴 袁琳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65-69,共5页
对大鼠淋巴树状突细胞(LDCs)和巨噬细胞(Mφs)的观察结果如下:相差镜下 LDCs 突起持续伸缩而 Mφs 呈静止球形;扫描电镜下 LDCs 表面光滑而 Mφs 表面多皱褶和微绒毛;透射电镜下 LDcs 细胞器很少而 Mφs 细胞器发达;免疫荧光梁 Ia 抗原,... 对大鼠淋巴树状突细胞(LDCs)和巨噬细胞(Mφs)的观察结果如下:相差镜下 LDCs 突起持续伸缩而 Mφs 呈静止球形;扫描电镜下 LDCs 表面光滑而 Mφs 表面多皱褶和微绒毛;透射电镜下 LDcs 细胞器很少而 Mφs 细胞器发达;免疫荧光梁 Ia 抗原,LDCs 呈强阳性反应而 Mφs 弱阳性或阴性;S-100蛋白免疫染色,LDCs 呈强阳性反应而Mφs 阴性;ACP 反应 Mφs 强阳性而 LDCs 弱阳性或阴性。因此 LDCs 和 Mφs 可用 S-100蛋白和 ACP 两种染色来判断区分。在悬液细胞,相差镜和扫描电镜检查也有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树突细胞 巨噬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大剂量雌二醇对大鼠胸腺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捷 郭仁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3-77,共5页
本研究用大剂量苯甲酸雌二醇,诱导性成熟前SD大鼠的胸腺迅速退化,可见皮质明显变薄,皮、髓质比例降低,皮质内淋巴细胞大量减少。电镜下见胸腺的上皮性网状细胞(ERC)为一异质性细胞群,它们对雌二醇的反应性也各不相同。其典型的改变为:1... 本研究用大剂量苯甲酸雌二醇,诱导性成熟前SD大鼠的胸腺迅速退化,可见皮质明显变薄,皮、髓质比例降低,皮质内淋巴细胞大量减少。电镜下见胸腺的上皮性网状细胞(ERC)为一异质性细胞群,它们对雌二醇的反应性也各不相同。其典型的改变为:1.一部分明ERC呈明显的退行性变;2.另一部分明ERC内则充满低电子密度的囊泡;3.暗ERC明显增多,该细胞胞体及其突起的周围,都有许多胶原原纤维。血管周围间隙内也呈类似改变。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虽未见异常,但胸腺内酸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阳性的T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胸腺皮质内有大量浆细胞聚集,其粗面内质网多高度扩张。本文在上述形态学观察基础上,就雌二醇诱导胸腺退化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退化 雌二醇 ERC
下载PDF
滤泡树状突细胞分布区内和区外淋巴细胞的立体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达惠 刘冬卉 +1 位作者 宋继志 缪继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8-91,T015,共5页
将HRP-抗-HRP注入BALB/c小鼠的尾静脉,并于24h后取出脾脏,经DAB孵育后,显示淋巴小结中滤泡树状突细胞的整个分布区域。利用立体计量的方法,对滤泡树状突细胞分布区内、外淋巴细胞进行了分析。分布区内、外的淋巴细胞,由不同大小的细胞... 将HRP-抗-HRP注入BALB/c小鼠的尾静脉,并于24h后取出脾脏,经DAB孵育后,显示淋巴小结中滤泡树状突细胞的整个分布区域。利用立体计量的方法,对滤泡树状突细胞分布区内、外淋巴细胞进行了分析。分布区内、外的淋巴细胞,由不同大小的细胞群体所构成。分布区内的淋巴细胞,主要由大、中淋巴细胞所组成;分布区外的淋巴细胞,主要由中、小淋巴细胞组成。结果表明,滤泡树状突细胞总是伴随淋巴母细胞存在,提示滤泡树状突细胞与淋巴细胞母细胞化现象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 树状突细胞 淋巴细胞
下载PDF
生后21~48天大鼠脾脏滤泡树状突细胞变化的电镜观察
15
作者 秦达惠 许嘉弟 宋继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3-96,共4页
本实验用PAP特异标记滤泡树状突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生后21、27、34、41和48天大鼠脾脏被标记细胞的发育。21天时,被标记细胞具有类似成纤维网状细胞的结构特点。随着鼠龄增长,被标记细胞发生了一系列形态改变。胞体和... 本实验用PAP特异标记滤泡树状突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生后21、27、34、41和48天大鼠脾脏被标记细胞的发育。21天时,被标记细胞具有类似成纤维网状细胞的结构特点。随着鼠龄增长,被标记细胞发生了一系列形态改变。胞体和胞核由近似椭圆变为不规則形。异染色质减少。胞质内微丝减少。突起增多,从少分支到高度分支。细胞表面由较平直变为有许多内陷、卷折。至生后48天,被标记细胞已具备滤泡树状突细胞的结构特点,提示滤泡树状突细胞可能由成纤维网状细胞发育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FDC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胸腺哺育细胞—T细胞发育的独立微环境
16
作者 戚晓迁 邢剑敏 缪继武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01-204,共4页
本实验通过对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较简便地对胸腺组织内的胸腺哺育细胞进行了观察,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成功地标记了胸淋哺育细胞内的精氨酸加压素和催产素,提示胸腺哺育细胞是胸腺内含有某些肽类激素的淋巴—上皮细胞复合体,它... 本实验通过对小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较简便地对胸腺组织内的胸腺哺育细胞进行了观察,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成功地标记了胸淋哺育细胞内的精氨酸加压素和催产素,提示胸腺哺育细胞是胸腺内含有某些肽类激素的淋巴—上皮细胞复合体,它的存在为 T 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提供了独立的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哺育细胞 地塞米松 T细胞
下载PDF
大鼠脾树状突细胞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锦堃 许嘉弟 +3 位作者 宋继志 杨宁 查宝兴 袁琳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97-199,共3页
本文采用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正常大鼠脾滤泡树状突细胞(FDC)和交错突细胞(IDC)的染色反应性,结果表明,脾小体内FDC和动脉周围淋巴鞘内IDC均为S-100蛋白强阳性细胞。在此基础上,应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两种树状突细胞的组织... 本文采用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正常大鼠脾滤泡树状突细胞(FDC)和交错突细胞(IDC)的染色反应性,结果表明,脾小体内FDC和动脉周围淋巴鞘内IDC均为S-100蛋白强阳性细胞。在此基础上,应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两种树状突细胞的组织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分别获得FDC和IDC在脾白髓内的体密度(V_V)、面密度(S_V)、面数密度(N_A)和比表面(S_S)的正常值。由于这些数值与该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密切相关,并随其变化而产生相应改变,因此是有意义的形态计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突细胞 组织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