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社区医生定向培养模式的效果评价及提升对策探析--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晨 曹青 +1 位作者 俞婷婷 乐珅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8期70-71,共2页
为解决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相对薄弱的问题,南京医科大学于2017年面向江苏省部分地区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调查问卷、个人约谈以及成绩分析,对2017级定向培养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效... 为解决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相对薄弱的问题,南京医科大学于2017年面向江苏省部分地区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调查问卷、个人约谈以及成绩分析,对2017级定向培养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效果评价,对后续提升对策做了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单定向医学生 定向培养 南京医科大学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医学遗传学课程建设探索
2
作者 李凌云 马长艳 +2 位作者 乐珅 姚俊 金玉翠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4期292-296,共5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在南京医科大学“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剖析了南京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在南京医科大学“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剖析了南京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方法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医学遗传学课程建设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评价体系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的医学遗传学“金课”建设路径初探 被引量:54
3
作者 乐珅 俞婷婷 刘晨 《基础医学教育》 2019年第11期891-893,共3页
“金课”已成为每一门本科课程的建设目标,探索科学的建设路径是“金课”建设前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照“金课”评价标准,基于医学遗传学课程特点、教学双方的特点分析,探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建设线上线下混合的... “金课”已成为每一门本科课程的建设目标,探索科学的建设路径是“金课”建设前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照“金课”评价标准,基于医学遗传学课程特点、教学双方的特点分析,探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建设线上线下混合的医学遗传学“金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教学改革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本科生医学遗传学的遗传咨询教学改革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乐珅 刘晨 俞婷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17期114-115,共2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我们迫切需要遗传咨询服务。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咨询的基础,应顺应当今的遗传服务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就本科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师资队伍培养、临床遗传咨询理论学习和模拟咨询的改革...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我们迫切需要遗传咨询服务。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咨询的基础,应顺应当今的遗传服务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就本科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师资队伍培养、临床遗传咨询理论学习和模拟咨询的改革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遗传咨询 精准医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生物医学前沿进展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8
5
作者 魏钦俊 姚俊 +1 位作者 鲁雅洁 曹新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1期30-33,共4页
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发展迅速,生命组学、系统生物学、元基因组学、组织工程与干细胞技术、动物克隆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使得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和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发展必将对高等... 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发展迅速,生命组学、系统生物学、元基因组学、组织工程与干细胞技术、动物克隆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使得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和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发展必将对高等医学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医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师资提升和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将促使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更加开放,基础医学教学内容更前沿,临床医学教学纳入更多新技术、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等学科内容,同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资源提出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下载PDF
SENP1在SPOP去SUMO化修饰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赟豪 韩博昂 +5 位作者 王瑜 朱琴 乐珅 俞婷婷 程雁 刘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3-761,共9页
目的:研究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对SPOP(speckle type BTB/POZ protein)蛋白水平和细胞定位的影响,并尝试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探讨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tr... 目的:研究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对SPOP(speckle type BTB/POZ protein)蛋白水平和细胞定位的影响,并尝试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探讨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s 1,SENP1)和SPO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野生型(wild type,WT)和Senp1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研究Senp1对Spop蛋白水平和细胞定位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外源WT-Spop和Spop的SUMO修饰位点突变体的蛋白表达量,进一步确认SUMO修饰对Spop蛋白水平的影响。后续通过邻位连接技术(proximity ligation assay,PLA)研究WT-Spop及其SUMO修饰位点突变体与SUMO1的结合能力。最后通过ccRCC患者的RNA表达数据和ccRCC细胞系探讨SENP1和SPOP在ccRCC中的相关性。结果:Senp1敲除下调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Spop的蛋白量和稳定性,但不影响其细胞核定位。突变Spop的SUMO修饰位点后,其与Sumo1的结合能力下降,蛋白量也有所降低。SENP1和SPOP的表达在ccRCC中呈正相关。结论:Senp1通过去SUMO化修饰稳定Spop蛋白,SENP1和SPOP的表达在ccRCC中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P SENP1 SUMO修饰 肾透明细胞癌
下载PDF
LncRNA 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莹 王子璇 +5 位作者 陈狄 陈 方亚群 金玉翠 马长艳 陈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1-616,共6页
目的:确定lncRNA 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基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确定lncRNA 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基于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qRT-PCR检测RP11-490M8.1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RP11-490M8.1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RP11-490M8.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且RP11-490M8.1低表达和较差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密切相关(P=0.034);RP11-490M8.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以及年龄均无相关性;过表达RP11-490M8.1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敲低RP11-490M8.1表达则促进其增殖。结论:RP11-490M8.1在乳腺癌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是潜在的乳腺癌预后分子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11-490M8.1 乳腺癌 增殖 预后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对初级纤毛蛋白免疫荧光的影响
8
作者 李田元 王悦 +4 位作者 艾紫荷 刘晨 俞婷婷 程雁 乐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348,379,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对动物细胞初级纤毛组分免疫荧光染色的影响,探究初级纤毛免疫荧光成像的优化策略。方法:选择4%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PFA)、甲醇(MeOH)、10%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固定细胞,后续使用相同的透...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对动物细胞初级纤毛组分免疫荧光染色的影响,探究初级纤毛免疫荧光成像的优化策略。方法:选择4%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PFA)、甲醇(MeOH)、10%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固定细胞,后续使用相同的透化、封闭、抗体孵育条件,最后比较相同拍摄参数下初级纤毛的成像效果。结果:PFA固定法可使纤毛轴丝蛋白和部分纤毛膜蛋白有更好的染色效果,MeOH固定法可以更清晰地展现纤毛底部定位的蛋白。相比前两种方法,TCA固定的细胞虽然纤毛轴丝的染色效果很差,但适用于部分纤毛膜蛋白和轴丝结合蛋白。除荧光强弱不同外,使用不同方法固定后染色得到的蛋白定位也有微小差异。结论:3种固定方法在初级纤毛免疫荧光实验中各有优劣,需要综合考虑实验目的以及目标蛋白的特点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纤毛 固定 细胞免疫荧光
下载PDF
反义人DNMT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9
作者 孙荣斌 鲁雅洁 魏钦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05-209,240,共6页
目的构建表达人DNMT1基因(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将人DNMT1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至pcDNA3.1(-)载体中,构建DNMT1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测... 目的构建表达人DNMT1基因(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DNA重组技术,将人DNMT1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至pcDNA3.1(-)载体中,构建DNMT1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测序验证,将其转染入人乳腺癌细胞系中,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DNMT1蛋白表达变化;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出能够表达DNMT1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该质粒后,与未转染组和转染正义质粒组相比,MDA-MB-435s细胞中DNMT1基因mRNA和DNMT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细胞生长变慢;细胞周期分析可见S期明显减少,而G1/G0期细胞显著增加。结论反义DNMT1能够特异性下调该基因的表达,并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为乳腺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MT1基因 反义RNA 乳腺癌 MDA-MB-435S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和piggyBac实现果蝇基因组无缝编辑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珏 黄娟 许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2-429,451-461,共9页
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CRISPR-associated protein9)是第三代基因组编辑技术。在sgRNA引导下,Cas9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特定基因组序列,产生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edbreaks... 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CRISPR-associated protein9)是第三代基因组编辑技术。在sgRNA引导下,Cas9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特定基因组序列,产生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edbreaks,DSBs),利用同源定向修复(homology-directedrepair,HDR)可实现对靶基因的特异性基因敲除(knock-out)或敲入(knock-in)。传统的技术方案将CRISPR/Cas9技术与Cre/loxP或FLP/FRT系统联用,可实现高效的基因打靶,也易于移除打靶过程中引入的筛选标记。然而,筛选标记移除过程中会在基因组中残留34个碱基的标签序列。因此,对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的同时不引入无关序列仍有一定难度。在人工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的基因组编辑中,CRISPR/Cas9技术和piggyBac转座酶联用的两步法策略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运用CRISPR/Cas9技术,利用同源定向修复原理引入基因突变及筛选标记,然后利用piggyBac转座酶将筛选标记精确移除。借鉴该方法的技术原理,本研究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CG4894基因进行了无缝编辑(seamless genome editing),成功将该基因第18外显子上第21位的酪氨酸(tyrosine,Y)突变为半胱氨酸(cysteine,C),且测序结果显示基因组中除设计位点之外并无其他外源序列残留。CRISPR/Cas9技术和piggyBac转座酶联用策略为果蝇基因组的精确编辑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无缝基因组编辑 CRISPR/Cas9 PIGGYBAC
下载PDF
致聋基因EYA4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中的时空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方舟 黄啸博 +1 位作者 魏钦俊 陈智斌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9-55,共7页
目的研究致聋基因EYA4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及其定位,为进一步利用斑马鱼模型探索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斑马鱼与人EYA4基因的同源性,同时通过整胚原位杂交和半定量PCR分析斑马鱼eya4基因在早期6... 目的研究致聋基因EYA4在斑马鱼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及其定位,为进一步利用斑马鱼模型探索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斑马鱼与人EYA4基因的同源性,同时通过整胚原位杂交和半定量PCR分析斑马鱼eya4基因在早期64细胞胚胎、oblong-sphere、50%-epiboly、15-somite、24hpf、36hpf、48hpf、60hpf、72hpf和1周的时空表达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斑马鱼eya4与人EYA4基因高度同源。半定量PCR结果显示斑马鱼eya4在胚胎发育早期(64细胞~50%-epiboly)不表达,15-somite期逐渐开始表达并于24~48hpf达到高峰,此后表达水平稍降低并维持在一定水平。全胚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eya4在斑马鱼64-细胞,oblong-sphere和50%-epiboly时期均未表达,提示该基因为非母源性表达,在15-somite期开始出现可检测的表达,24~48hpf期表达水平达到顶峰,并且在头部神经系统、听囊内耳毛细胞和侧线系统中均有表达,至60hpf^1-week期表达水平减弱并维持稳定在一定水平。结论斑马鱼eya4与人致聋基因EYA4具有高度同源性,通过研究eya4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可为后续利用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深入研究人类EYA4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其突变致聋机制奠定重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YA4基因 斑马鱼 胚胎发育 整胚原位杂交 时空表达
原文传递
CRISPR基因编辑的脱靶效应应对策略综述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元 金玉翠 乐珅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21-2929,共9页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是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系统由sgRNA和Cas9蛋白组成,sgRNA与Cas9结合并引导Cas9到达DNA靶点,Cas9作为核酸内切酶对靶序列进行切割,形成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是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系统由sgRNA和Cas9蛋白组成,sgRNA与Cas9结合并引导Cas9到达DNA靶点,Cas9作为核酸内切酶对靶序列进行切割,形成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DSB通过两种机制——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和同源重组介导的修复(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进行修复,实现特定基因的敲除或插入。与锌指核酸酶(ZFNs)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等基因编辑工具相比,CRISPR/Cas9在简便性、专一性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但脱靶效应一直是它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已有许多针对脱靶效应的研究,科学家们已发现一些影响靶点专一性的因素,如sgRNA种子序列、PAM序列、Cas9蛋白、DSB修复通路等,并据此研发出降低脱靶效应的可行性策略。本综述就CRISPR/Cas9系统的作用原理、潜在的脱靶危害和降低脱靶效应的策略研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 CAS sgRNA 脱靶效应
原文传递
一个新的X连锁耳聋综合征的表型特征
13
作者 兰世鹏 陈智斌 +1 位作者 曹新 邢光前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一个X连锁隐性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表型特征。方法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纯音听力测试,另对其中4例患者进行进一步的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发育和智力评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家系共5代60例,6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一个X连锁隐性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表型特征。方法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纯音听力测试,另对其中4例患者进行进一步的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发育和智力评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家系共5代60例,6例患者均为男性,其遗传基因来自他们表型正常的母亲。接受进一步评估的4例患者均为出生后即有听力下降,纯音测听提示为双耳轻~重度混合性或传导性听力损失,其中3例听力损失随年龄进行性加重。耳科检查发现,4例6耳外耳道闭锁,2耳耳道重度狭窄;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耳郭畸形,包括招风耳、后旋小耳、对耳轮和对耳屏发育不全等。颞骨影像学检查提示3例混合性听力损失者具有相似的内耳发育畸形:内听道异常扩大;2例可疑听骨链异常。此外,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形态异常,包括双侧上睑下垂(3例)、眉毛浓密(3例)、眼距增宽(4例)、宽鼻根(3例)、小眼(1例)和面部不对称(1例)。4例患者的发育和智力评估、视力、眼底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均未见异常。结论系谱分析及临床评估表明该家系表型为一种新的X连锁耳聋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耳发育畸形、先天性混合性或传导性听力损失以及面部形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X连锁隐性遗传 综合征型听力损失 耳畸形 面部形态异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