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体化闭环管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手术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建月 张婷 +2 位作者 张莎莎 王婷 李征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闭环管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手术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32例神经外科重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进行了一体化闭环... 目的探讨一体化闭环管理对神经外科重症手术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32例神经外科重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进行了一体化闭环管理将其分为干预组(n=63)和对照组(n=69),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7%(20/63)、下肢DVT发生率为3.2%(2/63),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0.7%(35/69)、14.5%(10/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闭环管理可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手术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预防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 深静脉血栓 一体化闭环管理 预防
下载PDF
全流程干预对脑外科手术重症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2
作者 万志慧 许彬 +2 位作者 张婷 岳震 李征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全流程干预对脑外科手术重症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46例脑外科手术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全流程干预对脑外科手术重症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46例脑外科手术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了预防下肢DVT的全流程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69)和对照组(n=77)。主要观察终点为住院期间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患者脑外科专科信息以及住院期间的D-二聚体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国际标准化比值。结果两组患者疾病类型、清醒的比例和接受开颅手术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干预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流程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外科手术重症患者住院期间下肢DVT的发生率,同时没有增加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流程干预 脑外科 重症 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基于神经保护作用研究颅内压监测辅助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改善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娜 赵麟 +2 位作者 张程 陈锦园 童孜蓉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究颅内压(ICP)监测用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预后改善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HICH患者,按术后是否监测ICP,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目的 探究颅内压(ICP)监测用于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预后改善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HICH患者,按术后是否监测ICP,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接受常规的血压检测,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接受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预后情况、血清学指标、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围术期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60例,对照组6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出血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7和14 d研究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NIHSS评分(8.71±2.57)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天数(4.28±0.71) d、甘露醇使用剂量(2527.31±289.67)ml及ICU住院天数(4.11±0.91) 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ICH患者术后接受ICP监测,能指导甘露醇的合理使用,减少ICU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预后改善
下载PDF
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4
作者 张婷 颜伟 +2 位作者 吴娟 万志慧 赵琳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的数据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进行分组,未发生DVT的为对照组(n=160),发生DVT的为...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的数据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进行分组,未发生DVT的为对照组(n=160),发生DVT的为观察组(n=42)。描述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分析开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开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果分析。结果202例患者中42例患者发生DVT,DVT发生率为20.79%。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的失血量、术后绝对卧床时间长度、凝血因子功能亢进比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因子功能亢进、失血量较大、术后绝对卧床时间长度较长是开颅手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多因素模型以及各独立影响因素对开颅手术后发生DVT进行预测,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26.42 ml、9.78 d、0.50、27.1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59、0.730、0.948,约登指数分别为62.41%、57.95%、46.04%、82.47%。结论开颅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较高,通过危险因素的分析仪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更好对该种情况进行防控,有助于降低患者的风险,提升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深静脉血栓 肢体运动 风险预测 失血量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研究
5
作者 张程 许彬 +3 位作者 李娜 张婷 孙雪娟 李征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9)和对照组(n=188)。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基本信息、住院期间手术及主要治疗相关信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手术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及住院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栓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对照组患者,合并下肢骨折的比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昏迷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年龄≥60岁)、术后住院期间昏迷时间≥4天、合并下肢骨折及使用机械通气均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术后住院期间昏迷时间、下肢骨折情况及使用机械通气情况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形成密切相关,临床中应针对此类患者强化预防下肢DVT的措施,并做好观察,及时发现下肢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下肢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6
作者 王美琳 许彬 +2 位作者 李娜 岳震 李征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871-874,896,共5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n... 目的探讨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VTE将患者分为VTE组(n=30)和对照组(n=122)。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颅脑损伤相关专科信息以及术后住院期间的检查、检测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果VTE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合并下肢损伤的比例以及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合并下肢损伤及使用有创呼吸机均为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合并高血压、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合并下肢损伤及使用有创呼吸机均与危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VTE密切相关,临床中应注意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监测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泡沫敷料在开颅手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李娜 张程 +1 位作者 陈锦园 童孜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47-149,共3页
研究开颅术后伤口护理中运用泡沫敷料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划分医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行开颅手术患者106例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而再联合运用泡沫敷料则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在治疗费用、换药时... 研究开颅术后伤口护理中运用泡沫敷料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划分医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行开颅手术患者106例为两组,其中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而再联合运用泡沫敷料则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在治疗费用、换药时间与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可以发现,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从患者疼痛程度上来看,在观察组患者中,中度、重度疼痛占比更高,轻度疼痛占比更低,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满意度更低(P<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将泡沫敷料运用在开颅手术患者伤口护理中,不仅能够使患者疼痛感减轻,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加快伤口愈合,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敷料 伤口护理 开颅手术
下载PDF
早期锻炼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影响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尹朱丹 钟琦 +1 位作者 包倪荣 刘云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7期886-892,共7页
目的评价早期锻炼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影响相关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及结论的可靠程度。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数据库,搜集肩袖修补术后早期锻炼相关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 目的评价早期锻炼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影响相关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及结论的可靠程度。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数据库,搜集肩袖修补术后早期锻炼相关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10月3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使用AMSTAR 2量表和GRADE系统分别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及证据质量等级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系统评价,AMSTAR 2量表评价结果显示,3篇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为低,5篇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为极低。应用GRADE工具对51个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52.94%(27/51)为中等证据,21.57%(11/51)为低级证据,25.49%(13/51)为极低级证据,无证据质量显示为高级。结论目前证据显示,早期锻炼可促进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患者术后早期的关节活动度康复,同时也会一定程度地增加肩袖肌腱再撕裂的风险;在长期效果方面,早期锻炼与延迟锻炼方案相比并未见显著差异。但相关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等级的可靠程度均较低,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原始研究进一步证实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肩袖修补术 早期锻炼 系统评价再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