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北分段性与汶川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毛毛 贾东 +5 位作者 李一泉 闫兵 罗良 李海滨 武龙 沈礼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1-720,共10页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之间,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和新生代两期重要的地壳缩短变形,形成了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带。龙门山的形成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以及地震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之间,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和新生代两期重要的地壳缩短变形,形成了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带。龙门山的形成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以及地震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北两段的差异性被众多学者所关注。文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从3个角度来阐述龙门山南北两段的差异性:1)地质调查和地震反射剖面解释表明,晚三叠世龙门山北段变形强烈而南段变形不明显,南北分段格局就此形成;2)汶川地震同震地表破裂的差异,北段以右旋斜向逆冲为主,南段则主要以逆冲为主,兼有少量的走滑分量;3)同震断裂的三维构造建模揭示出,同震断层的三维几何形态同样存在南北差异,北段同震断层只有一条且不能向下延伸至深部的主滑脱层,而南段同震断层有两条分支,二者在大约10km的深度合并成一条,并向下延伸至约17km深度与主滑脱层相连。因此,认为汶川地震同震破裂的南北分段性是由于晚三叠世龙门山先存的南北构造差异性所引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 汶川地震 南北分段性 构造演化 同震地表破裂 三维几何学模型
下载PDF
2006年3月11日南京“泥雨”降尘特征及其粉尘来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徐生 韩志勇 +2 位作者 陈英勇 蔡元峰 杨达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54,共12页
对2006年春季南京地区一次“泥雨”形式的湿降尘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泥雨粉尘来源及泥雨降尘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本次泥雨降尘通量为3.77g/m2,在南京全境的降尘总量达到2.49×10^4t;2)泥雨粉尘... 对2006年春季南京地区一次“泥雨”形式的湿降尘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泥雨粉尘来源及泥雨降尘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本次泥雨降尘通量为3.77g/m2,在南京全境的降尘总量达到2.49×10^4t;2)泥雨粉尘的质量磁化率值为174×10^-8m^3/kg,略高于黄土磁化率值;3)泥雨粉尘中〈16μm的细粒组分占绝对优势(含量为91.91%),平均粒径6.05μm,众数粒径7.68μm;粒度参数及分布曲线显示泥雨粉尘具有比黄土和现代干降尘更好的分选性和更对称的峰态;4)XRD和SEM分析表明,泥雨粉尘以絮状矿物颗粒为主,其中粘土矿物含量最高,占57.7%,其他矿物有石英(15.5%),钠长石(12.0%)和微量的白云石(1.0%);5)泥雨粉尘的常量元素组成与黄土、现代干降尘以及上陆壳(UCC)大体相似,显示其主要为地壳源;而微量元素中Zn,Co,Ni,Ba,Cr,V,Cu,Zr,Cd和Pb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黄土及UCC偏高,其中Zn,Cu,Cd和Pb等含量显著偏高,显示了地壳源之外的人为污染源的影响;相比本地的下蜀黄土,南京泥雨粉尘样品的REE组成特征与北方黄土之间的相似程度更高,显示了更为密切的亲缘关系;6)根据泥雨降尘的特征,结合天气活动过程,可以判定此次南京泥雨降尘并非本地扬尘所致,而主要来源于北方尘暴活动所产生的细粒粉尘;寒潮冷锋的南侵提供了长距离输送动力,而长江下游海洋性暖湿气流对细粒粉尘的清除过程则最终导致了泥雨的形成;南京春季泥雨降尘事件实质上是长江下游地区对西北内陆干旱区沙尘暴活动的一种区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雨 粉尘 湿降尘 物质来源 沙尘暴 南京
下载PDF
长江口地区地面沉降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黎兵 王寒梅 +4 位作者 谢建磊 李晓 张开均 魏子新 严学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8-326,共9页
地表变形、活动断裂和地球物理的综合分析表明,菲律宾洋壳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导致的地幔对流是控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构造作用的主导因素,是长江口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深部动力学机制。由于地幔对流和青藏高原挤压共同作用导致... 地表变形、活动断裂和地球物理的综合分析表明,菲律宾洋壳向欧亚大陆的俯冲导致的地幔对流是控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构造作用的主导因素,是长江口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深部动力学机制。由于地幔对流和青藏高原挤压共同作用导致的地壳热流值的差异则是长江口地区西部隆升、东部沉降且向东沉降速率增大的直接驱动力。预测未来长江口地区的基岩沉降范围将以>10cm/a的速率向西扩大,沉降速率将呈明显加速趋势,40000a之内上海市可能被海水淹没,但板块构造演化的"渐变"特征决定其对当地未来的人类活动不会造成显著影响。根据"地壳均衡理论",建议在长江口南西部(浙江省北东部)的丘陵山区加大重力载荷如加快城市化进程或人工造山以减小和控制上海地区的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长江口 地面沉降 动力学机制 地幔对流 热流值
下载PDF
原油裂解气与干酪根裂解气差异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郭利果 肖贤明 田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8-436,共9页
对取自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一块湖相未成熟I型烃源岩,应用分步裂解生烃、抽提与族组分分离、配分的实验方法,获得了同一母质来源的合成油(S-油)和似干酪根(P-干酪根)样品。应用黄金管限定体系,对2个样品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测定2类热... 对取自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一块湖相未成熟I型烃源岩,应用分步裂解生烃、抽提与族组分分离、配分的实验方法,获得了同一母质来源的合成油(S-油)和似干酪根(P-干酪根)样品。应用黄金管限定体系,对2个样品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测定2类热解气体的成分与碳同位素值。研究结果表明,2类气体性质明显不同。与P-干酪根相比,S-油裂解气具有以下特点:在裂解早期阶段,C2-C5重烃含量高,湿度大;C1-C3气体碳同位素轻,两者差值最大可达10‰(C1),14‰(C2)和9‰(C3);(δ13C2-δ13C3)值较大,受成熟度影响大。在实验条件下获得的(δ13C2-δ13C3)-δ13C1和(δ13 C2-δ13 C3)-ln(C2/C3)图解能有效区分这2类裂解气。本研究成果为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气与干酪根裂解气的判别提供了理论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裂解气 干酪根裂解气 碳同位素分馏 热模拟实验
下载PDF
再论三叶虫Megapalaeolenus Chang,1966属的无效地位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天瑞 彭善池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5-700,共6页
作者2004年根据保存于法国的模式标本和产自我国三峡地区的新材料以及对以往所发现的化石材料的研究,认为MegapalaeolenusChang,1966一属不能成立,是PalaeolenusMansuy,1912的晚出异名;其模式种Palaeolenus depratiMansuy,1912也是Palae... 作者2004年根据保存于法国的模式标本和产自我国三峡地区的新材料以及对以往所发现的化石材料的研究,认为MegapalaeolenusChang,1966一属不能成立,是PalaeolenusMansuy,1912的晚出异名;其模式种Palaeolenus depratiMansuy,1912也是Palaeolenus的模式种Palaeolenus douvillei,Mansuy,1912的晚出异名。提出属名MegapalaeolenusChang和种名Palaeolenus depratiMansuy均应废弃的结论。最近,罗惠麟等发表了一系列采自模式标本产地附近的标本,为笔者的上述结论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根据这些新材料,笔者不同意罗惠麟等认为Megapalaeolenus继续有效、Palaeolenus deprati能够成立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出异名 Palaeolenus Megapalaeolenus 三叶虫 寒武纪
下载PDF
晚新生代海洋磷循环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高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6-514,共9页
理论分析表明,海水磷浓度控制了海洋自生磷沉积和热液磷沉积通量,并以此调节长尺度海洋磷循环的动态平衡。运用质量平衡原理,研究恢复了控制晚新生代海洋磷循环的各种通量,并据此模拟出海水磷浓度的演化。海水磷浓度演化与碳同位素分馏... 理论分析表明,海水磷浓度控制了海洋自生磷沉积和热液磷沉积通量,并以此调节长尺度海洋磷循环的动态平衡。运用质量平衡原理,研究恢复了控制晚新生代海洋磷循环的各种通量,并据此模拟出海水磷浓度的演化。海水磷浓度演化与碳同位素分馏记录的浮游光合生物生长速度的变化一致,揭示在长时间尺度上,浮游光合生物的生长受海水磷含量控制。1500万年以来,大陆风化磷通量急剧增加,致使海洋磷浓度和磷沉积通量增加。海洋磷浓度增加促进了海洋生物生产力,导致海洋大气中生物气溶胶浓度升高,最终通过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驱动晚新生代全球变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循环 海洋生产力 晚新生代变冷 风化
下载PDF
青海化隆拉脊山寒武纪多节类三叶虫 被引量:11
7
作者 林天瑞 彭善池 +1 位作者 周志强 杨显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458,共35页
描述青海化隆拉脊山地区寒武纪武陵世至芙蓉世多节类三叶虫34个种,分属于33个属和17个科。其中包含4个新种,即:Paranomocarella dingmaoshanensis sp.nov.,Adelogonus oblongus sp.nov.,Placosema qinghaiense sp.nov.和Meteoraspis qin... 描述青海化隆拉脊山地区寒武纪武陵世至芙蓉世多节类三叶虫34个种,分属于33个属和17个科。其中包含4个新种,即:Paranomocarella dingmaoshanensis sp.nov.,Adelogonus oblongus sp.nov.,Placosema qinghaiense sp.nov.和Meteoraspis qinghaiensis sp.nov.。对有关的属、种及其归类做讨论和修订,研究表明该地区寒武纪武陵世至芙蓉世多节类三叶虫有较高的分异度,为进一步研究祁连山地层区寒武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沉积相分析和生物地理区的划分等,提供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虫 寒武纪 拉脊山 化隆 青海
原文传递
青海化隆拉脊山寒武纪球接子类三叶虫 被引量:9
8
作者 林天瑞 彭善池 周志强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206,共23页
描述青海化隆地区寒武纪后半期球接子类三叶虫计6科,12属,15种(包含4个未定种,1个亚种和1个相似种)。对有关的属种及其归类进行讨论和修订。研究表明该地区寒武纪武陵世至芙蓉世球接子类三叶虫也有较高的分异度,将为进一步研究祁连山地... 描述青海化隆地区寒武纪后半期球接子类三叶虫计6科,12属,15种(包含4个未定种,1个亚种和1个相似种)。对有关的属种及其归类进行讨论和修订。研究表明该地区寒武纪武陵世至芙蓉世球接子类三叶虫也有较高的分异度,将为进一步研究祁连山地层区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沉积相分析和生物地理区的划分等提供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虫 寒武纪 化隆 青海 祁连山
原文传递
评《再论大古油栉虫属Megapalaeolenus》一文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天瑞 彭善池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9-279,共11页
文中简要回顾大古油栉三叶虫属Megapalaeolenus是否是有效属的有关讨论。对罗惠麟等(2014)《再论大古油栉虫属Megapalaeolenus》一文做了简要评述,再次从定量分析角度,研究我国Palaeolenus fengyangensis带的palaeolenid类三叶虫分类。... 文中简要回顾大古油栉三叶虫属Megapalaeolenus是否是有效属的有关讨论。对罗惠麟等(2014)《再论大古油栉虫属Megapalaeolenus》一文做了简要评述,再次从定量分析角度,研究我国Palaeolenus fengyangensis带的palaeolenid类三叶虫分类。其所获得的结论与笔者(2004,2009)从定性分析和林天瑞(2014)应用聚类分析对我国palaeolenid类三叶虫分类及其生物带划分的结论完全一致,即Megapalaeolenus是Palaeolenus的晚出异名,应予废弃;Megapalaeolenus带无效,所在层位属Palaeolenus lantenoisi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aeolenid类 三叶虫 Palaeolenus Megapalaeolenus 聚类分析 寒武系 黔东统 生物带
原文传递
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存放变更说明
10
作者 林天瑞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0-540,共1页
关键词 古生物化石 标本 存放 大学学报 微体古生物 地球科学 自然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