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墨菲与“中国古典建筑复兴”——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例 |
冷天
|
《建筑师》
|
2010 |
11
|
|
2
|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外窗性能浅析——以南京为例 |
雷持平
吴蔚
|
《南方建筑》
|
2009 |
1
|
|
3
|
从城市、建筑一体化角度看新型城市火车站发展 |
万娟
吴挚
|
《现代城市研究》
|
2007 |
7
|
|
4
|
浅析西方建筑檐口形式的演变——从防雨功能角度 |
傅筱
|
《南方建筑》
|
2009 |
3
|
|
5
|
剖析彼得·埃森曼建筑中的“文本” |
何炽立
|
《南方建筑》
|
2008 |
4
|
|
6
|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高台民居建筑研究 |
刁炜
|
《华中建筑》
|
2008 |
11
|
|
7
|
彼德·艾森曼图式理论解读——建筑学图式概念的基本内涵 |
胡友培
丁沃沃
|
《建筑师》
|
2010 |
7
|
|
8
|
表现主义建筑——一种美学语境中的意识形态解读 |
李慧希
尹航
|
《建筑与文化》
|
2010 |
2
|
|
9
|
安东尼·维德勒图式理论解读——当代城市语境中的建筑学图式 |
胡友培
丁沃沃
|
《建筑师》
|
2010 |
5
|
|
10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的输入和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
吉国华
|
《时代建筑》
|
2007 |
27
|
|
11
|
建筑与空间生产(回应) |
胡恒
|
《文化研究》
CSSCI
|
2010 |
1
|
|
12
|
得失之间——从陈明记营造厂看中国近代建筑工业体系之发展 |
冷天
|
《世界建筑》
|
2009 |
3
|
|
13
|
回归建筑本源:反思中国的建筑教育 |
丁沃沃
|
《建筑师》
|
2009 |
18
|
|
14
|
再论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的时空观 |
赵辰
|
《建筑师》
|
2020 |
11
|
|
15
|
形与力的融合 对建筑师克雷兹和结构师席沃扎三个建筑的介绍与图解静力学分析 |
孟宪川
|
《时代建筑》
|
2013 |
5
|
|
16
|
从3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潮流看中国近代的建筑思想研究——读《“科学性”与“民族性”——中国近代的建筑价值观》 |
张莹
|
《建筑与文化》
|
2009 |
1
|
|
17
|
矶崎新的反建筑史 |
罗辉
|
《建筑与文化》
|
2009 |
1
|
|
18
|
从工业化生产方式看现代建筑形制的演变 |
傅筱
|
《建筑师》
|
2008 |
3
|
|
19
|
住吉长屋的“建筑实践”研究 |
孟宪川
|
《建筑师》
|
2011 |
3
|
|
20
|
两次死亡之间——关于一项改扩建建筑的分析 |
胡恒
|
《建筑师》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