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解与落实——南京晓庄学院莫先武教授访谈录 |
莫先武
刘茂
晏小荣
|
《小学教学研究》
|
2022 |
1
|
|
2
|
文学书写: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重要记忆空间 |
张谦芬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2023 |
0 |
|
3
|
解放区后期文学价值观论析——从《血泪仇》说起 |
秦林芳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4
|
五四乡土文学的启蒙观念与乡贤叙事 |
余荣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5
|
“人”在幻象与魅影构建的废墟中失踪——浅析网络玄幻文学的审美困境及其表征的文化症候 |
武善增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8 |
6
|
|
6
|
“乡土文学”是如何消失的?——论20世纪40年代左翼文坛对“乡土文学”的再选择 |
余荣虎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7
|
左翼乡土文学的阶级观念与乡贤叙事 |
余荣虎
李兴阳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8
|
论“文革文学”话语在1964年的生成 |
武善增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9
|
打工文学的话语困境 |
武善增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09 |
3
|
|
10
|
论“文革文学”向“新时期文学”的话语转换——以1976-1978年为考察中心 |
武善增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1
|
30年代商业化语境中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流派 |
高丽琴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2
|
汉字思维与汪曾祺汉文学语言理论的建构 |
杨学民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3
|
朱光潜与现代文学——评估篇 |
钟名诚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3
|
|
14
|
贫穷·革命·犹疑——20世纪30年代乡土文学的三个关键词 |
余荣虎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5
|
对话: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生成与流传 |
张谦芬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6
|
二十世纪以来的南京方言研究 |
郭骏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2013 |
6
|
|
17
|
论解放区后期文学的“英模书写” |
秦林芳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8
|
抗战后期解放区英模类报告文学的对比模式与意义 |
秦林芳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9
|
从“判断批评”走向“想象批评”——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反思 |
莫先武
|
《理论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20
|
论抗战时期文学研究的突破 |
张谦芬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